關於國小數學教學《銳角和鈍角》反思

才智咖 人氣:2.16W

《銳角和鈍角》是二年級數學第三單元第一節的內容。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認識角和直角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對角的認識,其主要目的是使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動手操作,認識《銳角和鈍角》,並達到會區分。結合本節課的教學以及中心校領導常規聽課所提出的建議,我對本節課的教學情況進行如下反思:

關於國小數學教學《銳角和鈍角》反思

我認為本節課成功之處:

一、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始終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通過讓學生“看一看、找一找、指一指、比一比、折一折、做一做”等多種形式,培養了學生動手、動口、動腦的能力,使學生對《銳角和鈍角》的認識不只是停留在機械的理解和記憶上,而是經歷了一個親身體驗的認識過程,同時也為學生創設了一個開放的環境,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的'積極性,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二、注重引導學生去觀察去發現身邊的數學。如:讓學生去觀察教室裡哪兒有角?是什麼角?讓學生用肢體示範各種角,紅領巾有哪些角等,使學生從小就明確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不足之處:

一、沒有達到預期的教學任務。課前我在教學過程中設計了讓學生動手操作這一教學環節:用紙折一折、用筆畫一畫、用三角板或用直尺、鉛筆拼一拼銳角和鈍角,但是我先選擇了用紙“折一折”的方法,動手操作的時間很充分,但真正操作起來,比較耽誤時間,所以也就沒有多餘的時間去“畫一畫,拼一拼,”由於方式比較單一,因此,效果不是很好,同樣也就沒有完成預期的教學任務。課下我進行了反思,我應該放手讓孩子們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動手做,而不是按老師規定的“折一折”一種方式,這樣孩子們就能很好的發揮自己的創造力,學生的興趣一定會投入到學習中來,時間上也會很充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掌握,效果一定會更好。

二、凡是學生能夠完成的,老師不要包辦代替。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孩子們的個體差異,要給孩子們充足的時間,去思考、親自動手去驗證、去感悟。如一個學生說紅領巾有一個角是直角時,我沒有讓孩子去親自動手利用三角板量一量,去驗證是否是直角,如果不是直角又是什麼角,而是我代替這個學生來完成了,如果當時我給這個孩子一次自主探究的機會,讓他經歷親身體驗的認識過程,我想要比老師的講解印象深刻,效果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