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美術《藝術源於生活,高於生活》教學反思

才智咖 人氣:5.35K

藝術源於生活高於生活》這節課屬於美術四個領域中的“欣賞評述”領域,以往學生對一件美術作品的評判標準往往是像與不像,這體現了學生對藝術與生活的關係的一種淺顯而樸素的理解,其實美術作品所創造的藝術形象與生活總的真實原型不一樣,這是為什麼學生就說不出道理了,更不知如何評述。這節課屬於美術的基礎理論課,學生在課前就跟我商量“老師咱們還是畫畫吧”。這說明他們對於這樣的理論型的課不能產生濃厚的興趣,如何讓學生理解老師的授課意圖,並對這樣的話題產生興趣呢,我覺得匯入很重要,經過推敲之後我設計了欣賞匯入法。先用大量的優秀的畫作讓學生欣賞,初步感受藝術與生活的關係。為了進一步理解藝術並不是完全照搬生活我又加入了一個小故事,“在很久以前有一個國王,南征北戰立下赫赫戰功,打下很多疆土。凱旋以後由於受過傷所以一直眼睛瞎了,一條腿瘸了。一天他想找人給自己畫像,第一個畫家忠實地把他的形象畫了下來,可以說畫得很像,但國王大怒把他殺了,第二個畫家把他的雙眼畫的炯炯有神,腿也不瘸了,國王又大怒,命人把他也殺掉。第三位畫家很聰明,他是怎麼做的.呢?(注意停頓幾秒鐘給學生思考時間)他畫了國王單腿跪地屈膝,眯起一隻眼睛拉弓射箭的姿勢,結果國王很高興賞給他很多金銀財寶。這個故事說明了什麼呢?藝術不是生活的忠實再現,要經過藝術家能動思考。

國小美術《藝術源於生活,高於生活》教學反思

美術作品的創作大體分為兩類,一是再現性的,一是表現性的。舉再現性的例子:齊白石的國畫作品《蝦》對比真蝦引導學生討論,藝術作品典型性集中性的特點。以油畫作品《開國大典》對照當時照片組織學生進一步討論得知藝術不是生活的複製品,它源於生活高於生活。《蝦》體現的是傳神的美,體現了畫家熱愛生活的態度。而《開國大典》用壯闊的場景和濃麗的色彩烘托出了莊嚴歷史時刻帶給人的內心感受。而凡高的《夜咖啡館》則體現了色彩的美。

表現性的題材以吳冠中的《鬆魂》等為例。畫面用誇張變形的處理表達作者主觀精神。

為了驗證學生是否理解本課內容,講到此處請學生舉出所知道的藝術源於生活高於生活的例子,除了繪畫作品還可以舉出文學作品,影視劇,音樂等例子。

欣賞評述課,這對於學生來講是開拓眼界的機會,然而這種理論型的課他們上起來總是會感到枯燥,這需要老師多想辦法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注重學生的廣泛參與,多給學生髮言機會,運用鼓勵,激將,評選等方式激發學生學習慾望,在設疑時抓住問題所在,利用學生好奇心強的特點,在思路安排上採用相聲小品中抖包袱的手法,調起學生胃口,吸引學生注意力。

中央十臺“探祕追蹤節目”給我很多啟示,教師的語速,課件中適時的插入一些聲音,對於欣賞課都會起到一定的作用,以後要在這方面作一個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