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課文打電話課文教學反思

才智咖 人氣:1.64W

《打電話》這節課是人教版國小數學五年級下冊綜合應用中的一個新增內容,這一課也是十分的有趣生動,那麼我們在教學後該怎麼對這一課進行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國小課文打電話課文教學反思,歡迎檢視閱讀。

國小課文打電話課文教學反思

國小課文打電話課文教學反思

《打電話》這節課是人教版國小數學五年級下冊綜合應用中的一個新增內容。本內容結合學生生活中熟悉的素材,合唱隊在假期接到一個緊急任務,老師要打電話儘快通知到每個隊員。讓學生幫助老師設計一個打電話的方案,並從中尋找最優的方案。通過這個綜合應用,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以及優化思想在生活中的應用,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通過畫圖的方式發現事物隱含的規律,培養學生歸納推理的思維能力。

教學之後,本節課教學效果較好。但也有許多不足之處,下面就如何把握目標重心、如何選擇好的問題、以及教學過程中如何為學生提供充分思考和交流的機會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 理解目標,抓住重點

理解教學目標,抓住教學重點,對於有效地開展教學無疑是非常重要。“打電話”的教學經歷了從“重結論”到“重過程”、從“重知識”到“重思想方法”的思路轉化。提出問題後,我讓學生嘗試解決“怎樣打電話時間最省”,教師通過較為明確的引導,最佳方案的得出是很快的,只經歷了“逐個通知”,“分組通知”,“所有人同時通知”三個階段,而教學重心落在對最佳方案規律的探究和應用上。這樣,從教學效果看,無疑學生對於規律的理解與掌握是深刻的.,反觀課堂,學生充分經歷瞭解決問題的過程?獲得瞭解決問題的體驗?體會到優化的思想?

能用數、式、圖、表等多種模型和方法探索問題和描述結果?還將探究“怎樣打電話最省時”的過程作了較大的鋪陳,我不作明確引導,而是有意讓學生不斷經歷試誤的過程,讓每個學生基於自己的生活經驗與認識得出不同的方案,儘管此環節的教學時間大大增加,但方案更多樣了,過程展開更充分了,從而讓學生充分體會了方法的多樣性與優化的思想,並體會運籌思想以及對策論方法在解決問題中的運用。

我在《打電話》教學中的目標定位,不是單純追求知識的獲得和技能的形成,而是在解決問題過程中叫學生獲得活動的經驗,獨特的思維方式、思想方法,合作交流的意識與能力,積極的情感體驗等等。當然這節課體現的還不夠,我會在今後教學中繼續努力。

二 善提問題,引起興趣

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問題是關鍵, 對於選擇什麼樣的問題,並沒有統一的標準, 但應以學生為基本出發點,以促進學生在數學思考、 解決問題、情感態度等方面的全面發展為目標。 ? 在本節課的問題都是學生感興趣的話題。例如你知道那些時間的名人名言? 用什麼方法通知學生?喜歡看《西遊記》嗎?《西遊記》裡你最喜歡誰? 這些問題和學生的生活經驗密切結合,所以能激發他們探索的興趣, 從課堂反應看,學生對這一問題的研究是興味盎然的。

其次,本節課的問題具有一定的彈性和開放性。彈性和開放性是指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參與,並且不同的學生在解決問題的活動中能展示不同的個性和思考水平。如:當學生提出分組通知的策略時,有分3 組的,有分5 組的,有平均分的,有不平均分的,有先多後少的,有先少後多。

第三, 問題具有適應性。所謂適應性,是指應充分考慮學生學習能力、學生經驗與這一任務是否相匹配、相適應。

三 充分思考,充分交流

提出問題之後,我為學生留出了較為充裕的思考與實踐的時間,讓學生獨立思考或小組合作解決問題的辦法,鼓勵學生多種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為達到這一教學目的,我共設計了三次逗留:

①“分組是個好辦法,怎麼分呢?”

②“分組越多越好嗎?試著研究一下。”

③“讓前面打完電話的同學同時打就能節省時間了,好主意!怎麼分組呢?”這三次逗留中,每次提出問題之後,都讓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進行小組討論交流,從而得出各種方案,教師儘可能全面地把握學生的多種情況,並努力蒐集和捕捉學生中好的資源與好的問題,並呈現各種資源。因此才有了學生多種精彩的方案設計與層層遞進的問題呈現。

其次,充分交流,資源共享,有效互動,促進生成。

從教學過程看,打電話的方案從低層次的“逐個通知”到較為常規的“分組通知”,從“平均分組”到“分組可以有不同”,從“老師、組長同時打”到“每個接到通知的人都同時打”,方法從低層次到最優化, 學生的理解與認識是一個逐步遞進的過程, 其“逐步優化”的線索是相當清晰的。從而達到“資源共享,有效互動,促進生成”之目的。

因此,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有必要組織學生思考:“在這些方法中,哪些方法是對的,哪些方法是錯的,哪些方法比較好,為什麼?”通過小組討論,學生思維之間的碰撞,學生就有可能認識到原先自己的認識是錯誤的,或不完善的。這樣,經過學生個體的獨立思考、個人的經歷和體驗以及學生群體之間的討論和思維碰撞而形成正確的認識。

在交流和討論的過程中,教師則關注捕捉資訊、判斷資訊和處理資訊,不斷激發學生向高層次思考,從而形成師生、生生之間的有效互動,促進新方法、新觀點、新創意的有效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