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小班教學反思彙編15篇

才智咖 人氣:2.17W

身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寫教學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們的教學記錄下來,我們該怎麼去寫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小班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幼兒園小班教學反思彙編15篇

幼兒園小班教學反思1

《沒有大人的世界》活動反思

本課的活動目標是在讓小朋友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會講故事,知道大人對我們很重要。在活動過程中,我首先為小朋友們介紹一個生氣的小朋友——阿貴,他為什麼不高心呢?由此引起小朋友的注意,使幼兒能有較高的興趣,跟老師一起聽聽這個故事,在導課部分充分調動了小朋友的積極性,使幼兒注意傾聽。

聽完故事後,引導小朋友說出,阿貴為什麼會希望這個世界上沒有大人呢?他的願望是在哪裡實現的?在夢境中阿貴在沒有大人的世界裡遇到了什麼困難?在此部分通過提問的方式使幼兒充分理解故事。能夠大膽來表述故事,進行自由的交流,鍛鍊了小朋友的理解能力、表達能力、交流能力。在練習鞏固的環節,讓小朋友們對阿貴所遇到的困難按順序進一步進行表述,在這裡進行這樣的處理是為了讓小朋友更好的理解故事,訓練小朋友們表達事物的條理性,讓小朋友們進一步理解大人在對自己的重要性。

在授課過程中,沒能更好地、全面地使訓練幼兒的表達能力,如果在此活動中將此部分進一步深化、擴大,幼兒的能力將得到更好的培養。

《歌聲與微笑》教後記反思

在《歌聲與微笑》活動中,我創設情境,讓孩子們在音樂聲中互送微笑,大部分孩子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相互贈送著微笑。有小朋友說:“我把微笑送給你讓你快樂!”還有個特別善於交往的孩子找到了聽課老師,微笑著說:“老師我喜歡你,祝你快樂!”一個小女孩走到一位老師的身邊,微笑著說:“老師,你教我唱歌比賽得了三等獎,所以我要把微笑送給你。”……

從此次活動中可以發現:情感交流有利於進一步豐富孩子們的生活經驗,音樂又能給人快樂和一種美的享受。讓孩子們在優美、富有節奏的《歌聲與微笑》的音樂聲中互送微笑,體現了“情感與音樂”的交融,使活動在輕鬆、愉快、溫馨、和諧的氛圍中進行,給人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讓孩子們從內心深處感受到了微笑的美好和所蘊涵的力量。

語言活動《長大了》反思

在《長大了》活動中,當活動進行到仿編兒歌內容時出現了讓我覺得比較棘手的問題,幼兒在仿編兒歌時總是轉不過彎來,總是圍繞自己說,思維受到了限制,而聯想不到自己的東西也會變長變短。我想了想可能是我的引導上出了偏差吧,因為剛開始我只是口頭上簡單地解釋和引導了一下,似乎有點高估了幼兒的抽象思維能力,之後我便用食物和動作進行引導,這時才有一部分孩子反應過來。

從這裡可以很清楚地知道:啟發孩子的思維必須藉助具體事物來進行,採用直觀教具,幫助幼兒積累豐富的表象。同時要調動幼兒的多種感官參與活動。讓幼兒通過視覺觸覺等來認識事物,描述事物。

《聰明的烏龜》的教後反思

《聰明的烏龜》是一個寓意很強,角色語言比較鮮明的故事。故事中用不同的角色扮演來描述一件事,用鮮明的語言來烘托其中的寓意,教育孩子遇事要動腦筋,想辦法。活動中,讓小朋友按角色的特點模仿對話。

本次活動中,在敘述故事這一環節,教者沒有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講述整個故事,這樣孩子在聽的過程中就沒有完全理解故事內容,孩子的學習積極性不是很濃。如果去誇張的表現故事,用故事的情節去感染孩子,讓孩子注意力集中以提高幼兒的學習積極性,可能效果會比較好。在第二次複述故事中教者只是看圖複述,沒有很好的引導孩子自己去看、去說,如果教師作為一個引導者來引導孩子去看圖說話,充分的讓孩子去“說、想、看、演”。本次活動的效果應該會更好些。

《給口吃孩子特別的愛》活動反思

鏡頭一:

小班的李老師來我們班有事,她看見了小祥,很喜歡地拍拍他,小祥也有禮貌的喊:“李……老師好。”李老師笑起來,也學小祥的樣子說:“小……祥好。”小祥的臉刷的紅了起來,滿臉難過的樣子。

鏡頭二:

大家都在教室裡開心地玩遊戲,同時自然地大聲念兒歌,曉祥也跟著大家齊聲說:“小白兔去插花,路上遇見小青蛙……”

分析和措施:

小祥是我們班有口吃的小朋友,為了糾正他的這一毛病,我有針對性地採取了一些教育措施李老師的模仿給了曉祥一個打擊,我們應該建立尊重幼兒、信任幼兒的信念,杜絕嘲笑、模仿等類似的情景再次發生。

兒歌的節奏較慢,他念起來一點也不打頓,表情很自然,但他發現我在注意他時,立刻顯得十分不安,嘴巴也不動了,等到我轉過頭暗中觀察他時,發現他已恢復了原來的樣子,正起勁地念兒歌,可以肯定地說小祥的口吃跟生理因素無關,完全是心理因素造成的。所以在以後糾正孩子口吃活動中,必須注意到以下幾點:

1.要多給他一些表揚與鼓勵,逐漸增強他的的自信心。幫助他消防心理上那些不怕說的念頭。

2.孩子說不好的時候不要批評、責備。就當什麼也沒有發生,建立一種自然輕鬆的心理環境。

3.父母與孩子、老師與孩子建立一種平等的關係。

幼兒園小班教學反思2

讀書可以使人獲取知識,提高文化素養,還可以通過書中不同的人物、事件、事物、案例等來強化自己的思想、觀點,認識到自身的不足,從而不斷反思、不斷進步。

我曾看過這樣一個案例,這本是身邊很普通的一件事情,但是通過不同的教育方式卻得到了另人難以想象的結果。所以這篇文章讓我依然記憶猶新。

這件事講的是:在某個幼兒園,新學期開始時,在新來的一批幼兒當中,有幾個幼兒有不愛睡午覺的習慣,針對這一情況,老師想了一個辦法,把他們的床都靠牆放,午睡時就讓那幾個幼兒面朝牆睡。老師覺得,這樣一方面孩子的注意力不容易分散,另一方面還可以阻止他們與其他小朋友說話。沒想到不到一個星期這種方案就失敗了。有一天,午餐散步活動結束後,老師正帶幼兒走向睡眠室。突然,一個叫欣欣的幼兒跑到老師面前說:“老師,您別讓我對著牆睡覺了好嗎?我對著牆睡覺心裡難受。”當時老師愣了,彎腰抱起她說:“那好吧,老師不讓你對著牆睡覺了。”他聽聽了老師的話很高興,還把這件事告訴了身邊的小朋友。看到欣欣的舉動,老師心裡有種說不出的滋味。晚上回家後,這個老師在想白天孩子說的話。於是她做了一次試驗,把家裡的床搬到靠牆的一邊,然後側身對著牆躺下。這時她才感覺到真得很不舒服!心裡有一種說不出的壓抑感。順著牆往上看,那牆顯得很高很高,而且像是要倒下來,於是心裡就更加不舒服了。原來是這樣的感覺,並意識到自己真是大錯特錯了!第二天,老師早早來到幼兒園,把那幾個不愛睡覺的孩子的床,全部搬離了那面高高的牆,重新擺好。

後來這位老師又想了許多的辦法,比如,通過創編故事、詩歌,給他們講睡午覺的好處和不睡午覺的壞處,讓他們聽一些舒緩的搖籃曲,並自制一些小獎盃,獎給睡午覺時表現好的孩子等,對幫助那幾個孩子養成良好的午睡習慣很有效。

讀完這個案例至今都讓我受益匪淺,使我真正意識到無論做什麼事情之前你都應設身處地的多替孩子想一下。在老師看來,孩子午睡有益健康,所以我們就想盡一切辦法讓幼兒入睡,甚至有時也像那位老師一樣,讓不愛睡午覺的小朋友對著牆午睡,為的是免得孩子們之間互相干擾,大家的午睡也就都有了保證。這種方法雖然符合兒童心理活動規律:減少刺激,從而較快的使孩子進入睡眠狀態,這似乎是個好主意,可是我們卻沒有想一想我們的“方法”是否給幼兒帶來了心理上的其他方面刺激,使孩子產生心理壓力。就像文中所說,欣欣對老師說:“心裡很難受。”才引起老師的反思,老師自己試著像欣欣一樣對著牆睡覺,才發現真是很不舒服,用眼睛順著牆壁往上看,覺得牆體好高好高,像是牆壁要朝自己倒下來一樣,心裡覺得難受極了。大人尚且如此,更何況欣欣是幼兒園裡的一個小孩呢?其實心理上承受的壓力,不知要比大人大多少倍呢!有時也許孩子會想:“為什麼其他小朋友都不這樣,而我卻一定要這樣!他們會把這看成老師的懲罰,一想起受懲罰心裡更不是滋味。她越想越難受,越想越害怕,又怎能把事情做的如你所願呢?也會感到自己被老師從小朋友的群體中分離出來,無依無靠,我們成人往往意識不到,但是,在孩子的心中,他覺得自己成了離群的孤雁,覺得自己獨立無援,孤獨沒有安全感。然而安全感對幼兒來說,是十分重要的。正如欣欣對著牆午睡一樣,面臨好高的牆壁,看不到周圍熟悉的環境和小朋友們,這就使她失去了安全感。新學期開始階段,孩子從自己過慣了的家庭環境中,被送到幼兒園,一切還不習慣。這樣的新環境,已經使她很擔心,老師又要她對著牆午睡,本來已經出現的不安全感越發加重起來,真是雪上加霜。

有時我們正是這樣,往往是出於對孩子的關愛,曾經做過,正在做著或是將要做出一些類似”對著牆睡覺“之類的錯事,本來是片好心,卻辦成了壞事。到最後,歸根到底,就是我們不懂得也不善於去了解孩子的心理,往往把自己的思想、觀點、方法,強加於孩子。好心辦了壞事,卻自己不知道,更沒法糾正,直至鑄成了大錯。做一名反思型的教師,這正是《綱要》反覆倡導的,而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有時我們所欠缺的,就是像欣欣小朋友的老師一樣的勇於反思,並設身處地為幼兒著想的精神。通過看書學習我才真正明白,作為一名幼兒教師,理解孩子的心理是多麼重要呀!只有瞭解每個幼兒的心理,才能根據不同幼兒制定不同的教育方案。

教育兒童必須走近兒童世界,理解兒童的心理,孩子的想法在成人看來比較簡單,但也有著他的道理。大人和小孩分別屬於兩個不同的世界,如果說大人的世界是現實的陸地,是顯而易見的陸地上的一切事實,那麼孩子的世界就是海洋,是海底裡那一切隱蔽的存在。陸地上有的,海洋裡也有,但其中卻有著差別。因此,不能用大人的世界來套兒童的世界。在成人看來是變形的、錯誤的甚至是荒唐的,在孩子眼裡卻是真實的和正確的,因為他們處理和分析問題的方法與成人不同。

兒童很小就問一些具有哲學意味的問題,如”我是從哪裡來的?“”星星為什麼愛眨眼睛?“在他們的眼中萬物皆有靈性,他們喜歡和花草講悄悄話,為布娃娃洗臉、穿衣服;他們愛憎分明,只理解”是“與”非“,對人評價不是”好“就是”壞“對模稜兩可、似是而非的問題無法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豐富多彩,常以自己的思想方式去行動。如,對玩具汽車的構造產生好奇,但有不理解抽象的理論講解,索性拆開來自己琢磨,在自己拆裝的實踐中得出自己的理論,會用自己的哲學來構建汽車的原理。

所以我們應當用兒童的心理來看待孩子。孩子為什麼拆壞汽車?下雨天為什麼偏偏愛在水裡跑來跑去,如果耐心些,孩子會告訴你他的道理,你也自然會從孩子的哲學中瞭解它的想法,瞭解他的思維方式。

我們常說要用一顆童心,一份愛心去對待孩子,其實無需扮演或偽裝,只要能理解”兒童的心理“,用”兒童的心理“看待兒童世界,就自然能理解他的言行,也自然能引領兒童從”海洋“走向”陸地“。

然而,我們有時正是缺少一顆童心而已。讓我們重新拾起那無瑕的童心和孩子們一起快樂成長。

幼兒園小班教學反思3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提出:提供自由表現的機會,鼓勵幼兒大膽運用不同的藝術形式表達自己的經驗、感受和體驗。

本次活動是一節用果凍盒來做印章的活動,我先提供一個小魚游泳吐泡泡的場景,讓幼兒感受許多小魚在一起遊玩的快樂,然後引出一條小魚的孤單,再請幼兒先來送小魚,送小魚之前先學習貼上的'技能,用食指蘸一點膠水,均勻的塗在白色的一面,再蘸一點膠水,均勻的塗在白色的一面,然後再用一個個廢舊的果凍盒當做印章,蘸上顏料,印出一個個圓圓的,色彩鮮豔的泡泡,在吐泡泡的過程中,用抹布擦乾淨換顏色也是本次活動的一個重點。我發現,我們班的孩子對於這樣的活動充滿了興趣,這種不同以往的方式使幼兒充滿了新鮮感,我想以後還要多給孩子這樣的鍛鍊機會。

在這次的活動中,部分老師對我提出了一些要求,即可以在幼兒蘸顏料吐泡泡的時候把板放在地上,便於幼兒做畫。

本次活動的特色首先在於在活動中始終把幼兒放在主導地位,遵循“以人為本”的理念,教師在活動中始終只是一個引導者、合作者、支持者,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和反應,及時適當地給予指導和幫助,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幼互動。

幼兒園小班教學反思4

在幼兒園小班兒歌教學中,兒歌憑藉其篇幅短小精巧,結構單純,並且語言活潑,節奏明快,讀起來琅琅上口,易為孩子所理解又富有趣味性等特點,深受孩子的歡迎,樂於接受。《貪吃蟲》這首兒歌就體現了朗朗上口又富有趣味性的特點,迎合了孩子的口味,切入孩子的心靈,使孩子樂意與兒歌進行互動,快樂學習。

活動從以下四個環節:認識貪吃蟲------提問、猜測、想象------學習兒歌------操作創編兒歌入手,充分激發孩子喜歡兒歌、大膽表述,學會吃完---吃----的句式。第一環節,我以玩具毛毛蟲展示,吸引幼兒的興趣,讓他們認識毛毛蟲,並鼓勵孩子與毛毛蟲打招呼,他們非常開心,拉近了與毛毛蟲的距離。第二環節通過提問、猜測、想象,並及時展示毛毛蟲所吃的東西,增強了孩子的好奇心和理解兒歌的趣味性。我通過層次性的問題幫助孩子理清思路。在輕鬆的氛圍中有效地理解兒歌內容。接下來第三個環節:學習兒歌是重點,通過教具,孩子一目瞭然地瞭解兒歌,這樣能幫助孩子更快更好地學習兒歌。其中將水果順序交換位置,設計考考小朋友情節,讓孩子嘗試自己將兒歌讀出來,為下面的創編活動打下了很好的基礎。第四個環節:嘗試小組合作創編,提供人手一樣食物讓孩子共同操作,給孩子自主選擇、操作的很好機會,孩子的興趣也就更濃厚了。操作過後的朗誦學習過程中,請個別坐得神氣的孩子說喜歡哪一條貪吃蟲,再來和老師一起朗誦、將這條貪吃蟲吃的東西讀出來,都是給以孩子充分展現的機會。總的說來,在這次教學活動中,整個活動設計,循序漸進,能很好地激發孩子學習的興趣,也充分發揮了孩子的主動性,環節流暢緊湊,引導到位,也能關注孩子的學習需要,孩子學習積極性高,參與性強,整個活動孩子就學得輕鬆、學得快樂。

因此,在幼兒園進行兒歌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綜合運用活動性、直觀性、引導性、探索性的教學方法,讓孩子通過多種形式興趣盎然地學習,達到其獨有的學習效果。孩子反覆吟誦兒歌,能幫助矯正發音,正確把握一些物體的名稱和概念,初步的認識事物,並能培養他們運用語言的能力,還可以從中獲得美的享受和情感薰陶。兒歌的形象有趣也能幫助孩子認識自然界,認識社會生活,還可以開發孩子的智力。我們在活動中要積極地讓兒歌和孩子互動,讓孩子一起在歡歌戲笑中乘著快樂的翅膀在兒歌的藍天展翅飛翔,真正做到“教學潤無聲”。

幼兒園小班教學反思5

《猜數遊戲》這一課是在學生理解加減法的意義和5以內的加減法的基礎上學習的。在教學中,我先告訴學生我一共有幾顆彈珠,左手有幾個,讓學生猜猜右手有幾個,這樣反覆進行幾次,學生就在"猜"中掌握了數的分解和組成以及加、減法,加深了對數的認識,為今後學習用數學做好了鋪墊。

課中,我發現學生的基礎參差不齊,有部分學生10以內的口算能脫口而出,有少數學生的數學成績較差,每道題都要掰著手指才能算出來;但大多數人思維活躍,學習數學的興趣較濃;也有少數同學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擾,但是他們活潑好動天真爛漫,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本節課根據孩子愛玩好動等年齡特點,創設學生喜歡的“猜數遊戲”這一活動,使數學遊戲貫徹於整個課堂教學活動中,它好比強大的磁場,最大限度的激發著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著孩子們主動地參與到活動之中,滿足他們的好奇心,從而使他們在猜數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理解、掌握6和7的加減法。

本節課的不足:由於課前設計的活動有些零亂,沒把握好時間,以至於教材中的練習沒能一一和學生一起解決。在今後的教學中,不能光背教材,我要多背背學生才行。

這節課我主要利用了做遊戲和講故事的方式讓學生學習得數是6,7的加減法,學生在一種活潑、開放的氛圍中輕鬆地學習,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達到了設計這一課時的教學目標。“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在對所要學習的知識產生了興趣之後,才能夠產生學習的動力。

在課一開始,我模仿智慧老人創設情境引入遊戲,學生都覺得非常有趣,氣氛相當熱烈,這樣學生的注意力就可以集中起來,進行下面的遊戲。又在最後的“練一練”的第三題中,我用了一個比喻,把計算題比喻成敵人,把鉛筆比喻成武器,通過一些生動的語言使學生產生了很濃厚的興趣,這樣就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我還體會到不僅要讓學生產生學習興趣,還要設法保持住他們的學習興趣,不能只停留在表面,而是要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這樣才能使每一個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都獲得不同程度的發展。在教學過程中,學生也說出了不少我在備課時沒有想到的答案,發揮出了他們豐富的想象力,而且還能夠給予合理的解釋,對於這樣的學生,我也及時地給予了肯定和鼓勵。這一點也充分地說明了國家新課程改革的必要性,舊的灌輸式的死板的教學理念是對學生的一種制約和束縛,如今的學生想像力豐富,思維敏捷,看問題總有自己的獨特的視角,如果我們一味地追求統一的答案,那隻會把學生豐富的想像力扼殺掉。本課時的題目就有兩道題都是開放性的,答案不唯一,只要學生能夠做出合理的說明,就應肯定並且鼓勵學生作出不同的答案。只有這樣才能充分放手給學生,做到真正意義上的以學生為主體,讓課堂真正成為學生放飛思維的舞臺。

當然,任何事情都不是完美的,一節課也總有它的不足之處,對於這節課的內容比較多,有遊戲、有故事、有習題,所以在處理各部分時間的問題上就把握得不是很好,有的部分用的時間應該再長一些,而有的就應該短一些,所以在處理課堂用時方面還要多花心思,仔細斟酌。總體來說,這節課還是比較成功的。

幼兒園小班教學反思6

春天來了,由於氣候的原因又到了疾病傳播的高發期,我們班有些孩子抵抗力比較差,再加上天氣變化無常,孩子們活動量一天天增大,又缺乏自我保護意識,所以很容易生病。近段時間,班上服藥的孩子明顯增多了,到了中午,我們請帶藥的寶寶倒水喝藥,有的小朋友就會說:“我帶藥的,我帶藥的。”聽得讓人感覺自己帶要來了還有點沾沾自喜。有些小朋友甚至不到幼兒園來了。小朋友們總是會跑過來問老師:今天XXX怎麼沒有來幼兒園呀?面對這種種現象和問題,我們開展了健康活動《寶寶生病了》。引導幼兒瞭解一些流感時可能會出現的各種症狀,以及預防流感的簡單知識。

在活動的第一環節,我本來的設計意圖是藉助身邊的有效資源:最近總是有小朋友缺席不上幼兒園,來讓幼兒探討為什麼這些小朋友沒有來幼兒園,讓幼兒進行大膽猜想可能的原因(家中有事,生病了),但非常湊巧的是今天全班幼兒都到齊了,沒有人缺席,所以我只好隨即將教案改成前兩天有小朋友沒有來上幼兒園,你們知道是為什麼嗎?

第二環節:針對小朋友說出的原因:感冒生病了,我隨即提出了一系列問題,感冒了會出現哪些症狀呢?得了感冒該怎麼辦呢?我們怎樣預防感冒呢?幼兒根據自己的已有經驗,都會說出其中的一二,針對幼兒的回答,我會出示相應的圖片,讓幼兒有一個直觀的認識。對於感冒了怎麼辦?小朋友都知道可以打針吃藥,但他們對“藥是為了治病而喝,不能隨便吃藥。”這一概念的理解不夠清楚。吃藥是為了讓病好得更快,但卻不能多吃,吃多了反而會影響身體健康。對於如何預防感冒?小朋友們知道熱了要脫衣,冷了要穿衣服,但對“多做運動有益健康,可以使身體更強壯。”的認識卻比較淺,他們想不出來。另外我還設定了“對生病的同伴說說關心話”這一環節,引導幼兒關心生病的小朋友,培養幼兒從小擁有一顆愛心。

第三環節:拓展春季其他傳染病知識,幫助幼兒認識一些常見的春季傳染病以及這些傳染病的體徵,會出現的症狀等。另外,針對最近附近幼兒園出現水痘、手足口病爆發的事件,告知幼兒儘量少在小區內玩耍,如果在小區內的滑滑梯等場所玩過,回家之後一定要記得用肥皂洗手,清楚病菌。

不足:師幼互動不多,教師講得比較多,幼兒說得少。課堂氣氛不活躍。

幼兒園小班教學反思7

本次活動,主要通過欣賞對對歌、學唸對對歌、和創編對對歌三個環節來實現:通過有韻律感的問答聯想彎曲的事物和嘗試將彎的物體編入問答歌,體驗創編的樂趣兩個教學目標。

在第一次的教學活動中,我們先引入對對歌,請孩子們欣賞,在這一過程中,發現孩子們能夠認真傾聽,但是似乎對兒歌的興趣不是那麼的濃厚,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在學唸對對歌的環節中,我們採用了分角色一問一答的形式,幫助孩子進一步體驗兒歌,雖然手段比較老套,但是孩子們在這一環節中還是表現出了積極主動的狀態。創編兒歌部分,似乎是整個活動的高潮部分,孩子們很興奮,能夠想出很多彎彎的東西,老師用簡筆畫的形式將這些物體記錄下來。在創編的過程中,孩子們能積極和老師對歌、 互動。整個活動實施下來,目標基本 實現。

在二教中,我們在一教的基礎上進行了修改:一開始,我們先喚起孩子的已有經驗,請他們說一說彎彎的東西有哪些,老師用簡筆畫的形式將其記錄下來。接著出示圖片,請孩子們說一說圖片 上有什麼?用一句“圖片裡藏著一首好聽的兒歌”來激發孩子的興趣,這種方式,似乎比直接匯入兒歌的效果要好些,能夠很好地引起孩子的注意力,從而進一步引發對兒歌內容的思考。但是在最後一個環節中,由於將“彎彎的東西有哪些”這一小環節提前了,就直接請孩子們將黑板上的內容進行創編,對孩子們來說,似乎少了一個激發他們進入創編活動的 跳板,對於創編的熱情低於前次活動中孩子的表現,是不是因為那個小環節的調整?活動結束後,自己又考慮了一下,在前次活動中的創編部分,老師先是說問句,接著請孩子創編答句,而在這次的活動中,我直接請孩子創編問句和答句,對他們來說可能有些難,所以創編一開始有些冷場了,也許是對孩子的能力估計不足。但是發現這種情況後,接下來我就降低了難度,自己說問句,請孩子說答句,這樣一來,活動氣氛似乎有所改善了。

在三教中,我們在一些小細節上進行了修改|:前兩次活動中,老師的簡筆畫都是畫在黑板上的,請孩子一句一句地創編。在三教中,我們準備了長方形的紙,四張四張排放在一起(和原兒歌的句型一樣(,再將孩子創編的內容有序地畫在紙上,形成一首完整的兒歌。從孩子的反應來看,兒歌部分他們很快就掌握了,但是在創編的時候,對於問句還不能很好的表達清楚,這是在前兩次活動中都沒有出現的情況。也許是在分析兒歌的過程中有所疏忽,孩子們可能還沒有很好地理解。

通過本次研討活動,讓我們對教材有了進一步的理解,在設計活動的時候還要多考慮自己班上孩子的特點,而不能現搬教材。

幼兒園小班教學反思8

教育心理學指出:人的發展有兩個重要的領域:一是情感領域;二是認知領域。所以,在管理中應當改變傳統的教育方法,應當強調讓每一個孩子都受到充分全面的教育,尤其要關注孩子的情感領域,強調關心每一位孩子,使每一個孩子的主動性都得到充分發揮,爭取消滅教育死角。

所以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當做到以下幾點:

一、用“心”去愛孩子

幼兒園的工作是瑣碎的、繁忙的,同時情景又是複雜多變的,有時孩子的行為會出現問題,有時孩子的生活又需要教師特殊的照顧,所以教師應當對幼兒教育工作的特點有一個正確的認識,有充分的準備,堅定信念,堅持一顆執著的事業心。同時要對孩子充滿愛心和耐心。用關注的目光注視孩子,用點頭、撫摩孩子表示鼓勵,使幼兒感到“教師很喜歡我”。教師不僅僅要愛聽話的孩子,也愛調皮的甚至有問題行為的孩子。

二、樹立正確的教育觀

作為幼兒教師應當明確究竟什麼樣的教育才是好的幼兒教育,才是高質量的幼兒教育。此刻的很多家長認為只要好好學習,孩子多學知識,就能夠保障未來的生活。此刻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又在物質優越的家庭中成長,並受到家長們的苦心栽培,這些孩子聰明又富有創造力,可是會缺乏忍耐力、抗壓性與紀律觀念,承受不了挫折,不善於團隊合作,主動性及進取性較差。

三、提升自身素質

作為一名教師,“給人一碗水,自我首先得準備一桶水”,無論你的語言多麼有魅力,無論你多麼敬業,知識來不得半點虛假,它是一個教師的底氣。我們幼教工作者,要認真貫徹《綱要》精神,改變單一封閉的教育模式,面向家長,面向社會,讓幼兒園成為沒有圍牆的幼兒園。把幼兒教育置身於可持續發展的終身教育的大環境中,進取開發和利用幼兒園、家庭、社群豐富的教育資源。與家庭、社群緊密合作,為幼兒創設良好的育人環境,構成以幼兒園為主體,以家庭為基礎,以社群為依託的幼兒教育新格局,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和諧發展。作為幼兒教師的我們,應當從小注意幼兒本事的培養。讓幼兒成為自我的主人,生活的強者。幼兒教師需要不斷地吸取新知識,學習新技能,開闊眼界,提高自身的素質,以跟上時代的變化

總之,遠端教育帶給我的是一種新的理念,新的體驗,這次培訓在思想、行動和實踐工作上給了我切實的指導和鼓勵。我要感激上級為我們搭建了這樣的一個平臺,為我們供給學習改善的機會。“活到老,學到老”僅有自我不斷“充電”才會釋放出更大的能量。,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時時刻刻牢記自我的職責,以本次培訓資料作為指導,用自我的實際行動來為幼兒教育事業做貢獻,實現自身價值。

幼兒園小班教學反思9

故事是幼兒最愛的一種文學形式。通過故事教學,能培養幼兒良好的品德,幫助幼兒發展語言的方法。對於小班的幼兒來說,是以教師講述故事為重要部分。

對於小班的幼兒來說,教師在講述故事時,咬字要清楚,速度要適當,咬字清楚是為了讓幼兒字字聽的清楚,節奏要比平時談話稍慢,使他們一邊聽一邊想;講述故事時,面部表情,眼神和手勢都要隨著故事情節的發展而有所變化,這樣對小班的的語言表達起輔助的作用。

作為教師,對故事教學中往往不是隻講一遍的而要講多遍,都要注意方式的變換,才能幼兒傾聽的積極性。而我在上阿文的小毯子的時候,我在講述第一遍時就直接用上教具,已經發現有幼兒開始把注意集中在掛圖上,對故事的傾聽興趣不高,在給幼兒第二,三遍講述過程中還是簡單的用了掛圖的形式,沒變換方式,以至在講述第二遍的過程中幼兒的注意力更加不集中,甚至有的幼兒開始互相說話,因此整個活動來看效果不明顯。其實現在來看,其實一般講第一遍的時候,以不用直觀的教具為宜,因為直觀的教具容易分散幼兒的注意,不利培養幼兒傾聽的習慣。

在故事中的提問,對於小班幼兒的心理髮展水平,只能是一些簡單,細小的問題。而不能像中大班的那樣以提出一連串的問題,讓他們連貫的回答,而我沒考慮到小班的水平,在上阿文的小毯子時,提了一個教不醫回答的問題,我說:阿文在午睡的時候悄悄的對小毯子說了什麼?對於提出的問題發現幼兒沒有一個答的出來,因為問的句子什麼意思其實幼兒都還沒聽明白,以至於幼兒都不知道。其實作為教師要引導幼兒去回答,我們說答案雖然長些,但不要求一個幼兒連貫的回答,教師自己或智力較高的幼兒師範,再讓幼兒按順序聯絡連貫的講述,這樣的效果會要幼兒跟容易接受、理解。在這個過程中對於回答不出的或回答錯的了的幼兒,教師不應該表示厭煩,而要肯定他們願意回答。教師應該是啟發和提示,儘量幫助幼兒自己找到正確的答案,總之,要讓全體幼兒都回答問題的機會,以提高語言能力。

幼兒園小班教學反思10

教師思考:什麼樣的美術活動能吸引託班的孩子,託班孩子喜歡"玩",只有將活動和遊戲結合,才能有有效的收穫。

幼兒發展:託班寶寶的小手肌肉發展還不完善,握筆等技能比較欠缺,往往沒畫幾筆手就酸了,從而沒有耐心完成繪畫活動,針對這個現象,讓幼兒用整隻手來"玩畫",幼兒肯定喜歡。

理論借鑑:玩是孩子的天性。

孩子們看到我將調製好的顏料端到桌上時,好奇的看著我:"老師這是什麼"。"這個是顏料,有很多顏色呢,我們來玩顏料好嗎?""怎麼玩啊?"孩子們的好奇心立即被吊起來了。

在課堂上當我示範印手印的時候,我告訴孩子們:"今天要來用小手變魔術,小手小手變、變、變,變成紅手小兔等!"孩子們開心的歡呼起來,有的寶寶在喊:"老師,我也要印畫!"當孩子們的手上蘸上顏料印好手印,我們一起欣賞的時候,他們不要老師引導,孩子們自己在欣賞中,說出了"大xx小xx"、"紅xx綠xx"等,同時也體會到了玩顏料的樂趣。我還沒收拾完畢,孩子們就問:"老師,什麼時候再印手印啊?"幼兒的興趣還很弄我們設計活動主要是圍繞孩子的。託班幼兒年齡小,如果我們單純地用小班方式來做,收穫甚小,但以魔術的形式來教,效果會更加明顯。遊戲是託班幼兒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內容。讓幼兒在遊戲中學習,在遊戲中快樂成長吧!

幼兒園小班教學反思11

小班的孩子對洗手、洗頭、洗澡時的泡泡充滿了興趣,他們去公園玩也最喜歡吹泡泡。我們怎樣將幼兒感興趣的活動生成為有價值的教育活動呢?在“好玩的夏天”這個主題中,我們設計了關於水幾個活動,試圖通過幼兒自己的動手嘗試和操作,培養他們探索的興趣,體驗科學活動的帶來的樂趣。。

在本學期的科學教學活動中,“來玩泡泡水” 這個活動貼近孩子的生活,是孩子們最感興趣的。

活動前,我給孩子們演示吹泡泡,他們驚奇著、歡呼著。當看到泡泡從吸管口裡一個一個吹出來的時候他們顯得特別的興奮。在活動前我們考慮到小班的孩子年齡較小,控制的能力有限,有些孩子在吹泡泡的過程中可能會將泡泡水吸到嘴巴里,所以為了防止意外的發生,但又能保證讓他們體驗自己吹泡泡的樂趣,於是我們決定在吸管的一頭做上了標記,讓幼兒把有標記的一頭插到泡泡液中。並且先指導孩子們用吸管輕輕吹氣。果然這一準備非常的有必要,後來在活動中孩子們沒有一個吸到泡泡水的。

看著孩子們躍躍欲試的樣子,我讓他們發揮聰明才智猜一猜“泡泡水是怎麼來的”。“買來的,我見過!”幾乎是異口同聲。“今天我們不用買,能不能自己做呢?”聽了我說的話,大家都瞪大了眼睛。

我一一將活動材料介紹給孩子們,現場展示製作泡泡水,然後讓幼兒分組用事先準備的洗滌用品自己調製泡泡水,並嘗試著吹泡泡,孩子們吹著自己調製的泡泡水非常開心,同時我還準備了大吸管和小吸管,一些用廢舊的電線絲做成不同形狀的吹泡泡工具,示範用它們來吹泡泡,讓幼兒觀察得出這樣的結論:大吸管吹出的泡泡大,小吸管吹出的泡泡小;吹泡泡的工具雖然形狀不同,但吹出的泡泡都是圓形的。這一環節的設計充分體現幼兒的自主性,讓幼兒在自主探索操作中獲得經驗。

活動最後,我讓孩子們帶上自己的泡泡水來到操場上玩吹泡泡,啟發幼兒觀察吹出的泡泡在陽光下是什麼樣子的。在吹泡泡的過程中,我發現孩子們吹出來的泡泡立即就破了,這樣不利於他們觀察泡泡裡的美麗世界。於是,我就增加了一個環節,讓幼兒討論“怎樣留住吹出來的泡泡”,這下,孩子們可興奮了,都用自己的辦法去試,有的用手揮,有的用嘴吹,還有的索性站在高高的臺階上吹……孩子們的探索興趣再次達到高潮。果然,經過他們的一番努力,泡泡真的飛上天去了,孩子們看得可開心了。

你樂,我樂,泡泡樂!在本次科學活動中,不僅激發了孩子們探索的興趣和慾望,而且也使孩子們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

在玩泡泡水的活動中,孩子們自己動手探索嘗試、觀察、比較,激發起強烈的好奇心,而在活動過程中我注重了孩子的相互交流,把問題留給孩子自己解決。以往我們總是認為,小班的孩子因為年齡小,經驗少,語言表達能力差,所以開展探究活動會比較困難。但這樣的活動讓我們看到,只要我們選取孩子感興趣的物件,又遵循他們探究事物的特點,同樣能在小班很好地開展科學探究活動。

幼兒園小班教學反思12

打擊樂教學是幼兒園音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每個孩子都喜歡敲敲打打,對聲音有一種天生的敏感性,打擊樂就和適合幼兒這種與生俱來的本能。在活動中,幼兒手、眼、腦、心並用,使大腦建立起復雜的神經聯絡,讓頭腦變得靈活聰慧。我覺得小班打擊樂活動的重點是培養幼兒對打擊樂的興趣和良好的聽節奏的習慣。我想,只要從小班就開始逐步滲透打擊樂的內容,我相信對培養幼兒的音樂和非音樂能力的發展有很大的幫助。

這節課我設定的目標是:1、幼兒在教師引導下,認識並表現音色。2、在教師幫助下,幼兒探索樂器與故事相匹配的方法。3、要求幼兒在集體演奏時學會控制樂器,不隨便發出聲音。

在活動中我發現幼兒能積極地配合我開展教學活動,對於樂器與故事非常感興趣,下面,就本節活動《玻璃瓶的小老鼠》做一下初淺的反思。

1、教師準備充分,教態親切,但是在語言上有教頻繁的口語出現;

2、活動個環節清晰,目標設立明確並在活動中逐一體現;

3、本活動為藝術領域的音樂活動,貫穿、圍繞的是音樂的主題,但教師在實際組織活動時卻沒有穿插使用背景音樂或其它音樂。

4、環境佈置可以再豐富些,體現音樂活動的音樂性、情景性。

5、我覺得我在講故事的時候應該在誇張一點,還可以請配班老師跟幼兒一起參加遊戲,更好的完成教學與遊戲活動。

我想,只要從小班就開始逐步滲透打擊樂的內容,我相信對培養幼兒的音樂和非音樂能力的發展有很大的幫助,通過這節課,我體深刻地會到,好的課堂需要把握好它的精髓所在,融合新的打擊樂教學理念,相信以後打擊樂活動我會上得越來越好!

幼兒園小班教學反思13

小班幼兒剛從家庭走向幼兒園,由於年齡小,手的動作不夠靈活,加上他們繪畫的目的不太明確,不清楚應該如何畫,怎樣塗色,畫面怎樣變得漂亮,他們只是把繪畫當成一中游戲,隨自己興趣任意塗抹,畫出的物體不太規範,因此,幫助幼兒提高繪畫技能,使幼兒學會繪畫的手段,表現他們內心意圖是十分必要的,在小班教學的繪畫過程中,我是這樣做的。

一、激發幼兒對繪畫的興趣。

由於幼兒年齡小,對繪畫一無所知,他們只會持筆亂塗亂抹,來體現自己心中的喜、怒、哀、樂,伴隨著這種體驗,他們對畫畫逐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因此,這時教師千萬不能急於教孩子畫些什麼,也不必強調幼兒畫得像不像,因為這樣易使幼兒失去繪畫的興趣和熱情,而應該去引導、呵護、培養。提高幼兒的這種興趣,如:為幼兒提供各種繪畫工具、材料,使幼兒在高興時能隨時拿起自己喜歡的材料來自由描繪、表達,教師應時刻鼓勵幼兒“畫自己喜歡的”讓幼兒興致勃勃地自由塗畫,從中感受美術活動的樂趣。

二、認識繪畫工具及材料。

幼兒繪畫中,不能單一隻用一種繪畫工具來做畫,這樣容易導致幼兒沒有新鮮感,因此每次作畫教師儘量要讓幼兒感到繪畫課的新鮮和好奇。剛開始我讓幼兒先用水彩筆學畫畫,當孩子對水彩筆畫有一定的瞭解,使用時幼兒便會感到不新鮮,這時,教師便要換其他的繪畫工具,如:油畫棒、棉籤、手指點畫、水粉顏料、調色盤等。使幼兒感覺到繪畫工具的多

種多樣性,使幼兒對繪畫興趣進一步提高。

三、學習簡單的繪畫技能。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必須教幼兒從淺入深,由易到難的一些簡單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如:小點表示花朵、小草、樹幹,用橫線表示棍子、繩子、欄杆等。在教學活動中,我先讓幼兒練習畫氣球、泡泡、太陽等。再逐步畫欄杆、格子布、房子,使幼兒逐步掌握一些基本的用筆及對筆的控制力。

四、用兒歌、故事內容匯入,調動幼兒對繪畫的積極性。 生動的兒歌、故事能夠引起幼兒情感的共鳴,能給幼兒以美的享受。利用生動、形象、富於吸引力和感染力的文學作品兒歌、故事,使教學成為有趣的活動,容易引起幼兒的興趣,集中幼兒的注意力,使幼兒便於理解,易於掌握。

五、舉辦畫展、重視評價作品,給予表揚。

幼兒每次完成的作品,我都一一把它們佈置在室內,引導幼兒觀察、分析,評價各幼兒的繪畫特點、色彩、線條、比例等畫面效果,讓幼兒形象、直觀的欣賞作品。俗話說:“好的孩子都是表揚出來的。”因此,孩子完整的作品好的給予表揚,不好的應該先表揚,表揚的同時,委婉的提出不足之處,然後再進行表揚。使幼兒在表揚中得到進步,得到發展。當孩子們受到同伴和老師的表揚時,他們的情緒會更加高昂。那麼繪畫便會在他們心中得到昇華。

海電幼兒園 溫麗

20xx-12-4

幼兒園小班教學反思

怎樣培養小班幼兒繪畫興趣

海電幼兒園

溫 麗

20xx.12.4

幼兒園小班教學反思14

今天進行了《小雞和小鴨》語言活動的教學,在講述第一遍故事時,我先是利用了教具掛圖,然後結合掛圖開始給小朋友講述故事。在第一次講述故事後,我發現在活動中孩子都只是把注意力集中在我準備的掛圖上,對故事傾聽的興趣不高,對故事內容還不是很瞭解。於是我又第二次借用掛圖給孩子們講述故事,但孩子們的注意力還是不集中,甚至有的幼兒開始互相說話,整個活動教學效果不明顯。

活動結束後我認真反思,發現整個活動孩子們對我的掛圖很感興趣,我在講述第一遍故事時就直接用上教具,孩子們一開始就把注意集中在掛圖上,對故事的傾聽興趣不高,我覺得如果在講述第一遍故事時先不用直觀的掛圖,孩子們的注意力就不會分散,因為直觀的教具容易分散幼兒的注意。接著在給幼兒第二遍講述故事的過程中,我還是利用了掛圖的形式給孩子們講故事,導致在講述第二遍故事的過程中,孩子們的注意力更加不集中,我覺得如果把注意方式變換一下,再加上豐富的表情,眼神和手勢,這樣就才能夠吸引到孩子,才能調動孩子們傾聽的積極性。

在今後的語言教學活動中,我會注意今天所遇到的問題,把語言活動開展好,讓孩子的語言得到更好的發展。

幼兒園小班教學反思15

教學活動《小不點兒》是小班主題《小不點兒》中的一個語言活動。故事《小不點兒》講述了小猴子、小老鼠去尋找比自己更小的小動物的過程,而只有小小甲蟲雖然很小,卻一點也不自卑,它相信總有一天自己會長大的。故事內容生動有趣,故事中體現出一種積極向上的情感,有利於對幼兒進行情感方面的教育。

我把活動的目標定位為:

1、通過有趣的故事情節,感知物體有大小之分。2、能以樂觀、自信的態度期盼自己長大。

 活動過程:

一、 欣賞故事

1、師講述故事前半部分,並引導幼兒猜測,師:小小老鼠能不能找到比它還小的動物?猜猜它會碰到誰?

2、師講述故事後半部分。提問:小小甲蟲去找比它還小的動物了嗎?

3、引導幼兒學一學小甲蟲說的話和做的動作。

二、 說說自己

師:有沒有人說你們是小不點兒?當別人說你們是小不點兒,你們是生氣還是高興?你們這些小不點兒有哪些本領?

三、 小朋友長大了

引導幼兒觀看幼兒操作材料4畫面1和2,介紹一位小朋友長大的過程。

 活動延伸:按照大小不同給小動物歸類。

 活動反思:

 目標達成情況:

通過故事欣賞,幼兒能夠通過視覺比較,區分出動物的大小,知道不同動物的身體大小是不同的。幼兒有一定的自我意識,能說出自己某些方面的成長。

 活動環節反思:

第一環節:故事以小動物為主角,幼兒很感興趣。幼兒能夠比較專注地傾聽故事,願意思考猜測,在欣賞故事的時候很投入,並能隨著故事的思路來思考,能猜測故事中可能出現的小動物。幼兒對於“小不點兒”的稱呼感到很好笑、很有趣。

第二環節:在描述自己的本領的時候,幼兒能講述出自己在幼兒園和家裡學會的一些本領,比如:學會了唱歌、學會了脫衣服、學會了拼圖、學會了關電視機等。有些幼兒已經學會的本領,有的孩子還不會用恰當的詞彙和語句表述出來。需要老師進行提示、講解。

第三環節:通過教師的講述和畫面欣賞,幼兒知道了每個人都是從小開始慢慢長大的,能學會越來越多的本領。

延伸活動中,幼兒能夠積極進行操作、分類和貼上,鞏固了對動物大小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