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教學活動反思(彙編15篇)

才智咖 人氣:4.96K

幼兒園教學活動反思1

在蒙氏教具操作的過程中,幼兒要有一個安靜、和諧的環境,同時要培養幼兒的專注力。幼兒只有在專注的狀態下,才可以真正投入地去探索、學習某個問題或技能。

幼兒園教學活動反思(彙編15篇)

記得在開展主題活動“特別的我”,手工區域中,我引導幼兒給女孩畫頭髮,按照我成人的思維,我拿起筆刷刷刷,一會兒就把幾十根頭髮線條畫好了。輪到孩子們畫畫了,他們也學著我的樣子,刷刷刷也畫上了。結果沒有一根線條畫的是流暢的。所以,我在教學中的體會是,教師要有正確的引導。

在“我很能幹”的日常生活區域中,我觀察過一位不到3歲的幼兒琪琪,操作日常生活訓練區域“倒的工作”(倒豆子)。在她剛剛開始操作時,雙手拿起有豆的杯子向另一個空杯中倒豆時,雙手還有些抖動,有時還將少量豆子撒到外面。但是,她在操作蒙氏教具的過程中,精神極其專注,以至她反覆操作同一教具數遍。在操作最後一遍時,她可以較熟練的將豆子倒到另一個杯中,而且豆子不會撒到外面。後來,我將這一工作變化延伸為倒米的工作,因為此項工作是來源於生活,我們要將它還原於生活,要讓幼兒在實際生活中同樣得到接觸與練習。

因此,我得出結論:幼兒只有在專注的狀態下,才可以對某種事情產生濃厚的興趣,才可以產生主動地學習和探究的慾望,從而會出現對同一種教具反覆操作的現象。在反覆操作的同時,幼兒可以通過自己的發現和探究,獨立來解決自己所遇到的困難和問題,這也是幼兒逐漸吸收和提高的過程。

通過以上兩個小小的區域活動觀察,使我又進一步認識到作為老師首先應有正確的示範,不能以成人的思維代替孩子;其次,在孩子操作時,不要輕易的打斷孩子的思維,應該讓孩子在自我的反覆操作中不斷的發現和改善。

幼兒園教學活動反思2

孩子從小就喜歡亂塗亂畫,他們把亂塗亂畫作為一種自由的遊戲活動。幼兒藉助畫畫可以充分施展自己的想象力,發揮自己的創造才能,但小班孩子年齡小、控制力差,繪畫水平低,正處於塗鴉期,我覺得正確的觀念和適當的方式引導是激發幼兒美術活動興趣的關鍵。

1、豐富孩子的感性經驗。

2、適當的示範。

小班孩子對事物的美感、形象思維還處在啟蒙階段,缺乏相應的表現能力,若任憑孩子自由發揮,而沒有正確的示範、引導,那麼就會出現空有過程而沒有結果的局面,從而使孩子失去學習的興趣,不利於孩子美術表現力的發展。為了避免幼兒對範例的機械模仿,因此我在向孩子示範時,並不要求他們模仿,而是通過把所要表現的事物進行分析,然後示範其主要的外形輪廓。在這過程中,我結合本班孩子的年齡特點,用自編的小兒歌幫助孩子更好地理解和表現事物。

3、恰當地指導。

小班幼兒的自我約束能力差,坐不住,繪畫活動中總喜歡自言自語,任我多次提醒、控制,但還是鬧哄哄、始終難以安靜下來,他們的繪畫水平也較低,不能自如的用繪畫來表達自己的感受。因而,在作畫時,我總是鼓勵孩子邊說邊畫,盡情地釋放孩子自己的情感,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感受。為此我改變以前的這種做法,相反地在繪畫活動中引導幼兒放心地邊畫邊說,如:在繪畫在畫小朋友的身體時。幼兒邊畫邊說:“一條線是媽媽,一條線是爸爸,再畫一條線手拉手,”邊畫邊說,孩子們既掌握了繪畫的技能,他們自己的感受又能得到釋放,乍一看,活動室有點亂哄哄,仔細瞧,孩子們十分投入,一幅幅生動有趣的畫完成了。所以說,在指導幼兒作畫時引導幼兒“說”比較可行,每一次美術活動,我都允許他們繪畫的結束後與同伴交流、提問。如:請小朋友悄悄地告訴旁邊的好朋友,“你畫的是什麼?它們在幹些什麼事情?他們在什麼地方呢?”孩子通過說,掌握了繪畫的技能,在與同伴的交流中起到了相互學習、相互影響的作用,從而促使孩子大膽用色、大膽表現及想象創造力的發展,提高他們的繪畫水平,發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其次,在指導幼兒畫毛毛蟲的不同動態時,我嘗試使用“基本形”不變的方法,引導孩子讓自己的毛毛蟲從不同的方向爬過過來。通過多次的示範、指導、練習,孩子們對此有了初步認識,孩子們都能從不同的方位變出自己想象中的毛毛蟲。因此在繪畫中對孩子們要求要高一點,這樣才能讓孩子們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

總之,在今後的美術教學活動中,還有許多的地方值得我們去探究,值得我們去反思。我將努力探索適合幼兒年齡特點的教學方法,讓他們在積極愉快的情緒中,獲得經驗和知識,使每個幼兒都能在不同的水平上有所提高。下學期我將讓孩子們嘗試了其他不同的畫法,如滾畫,吹畫,染紙畫、刮畫等,大大激發了幼兒的興趣和創造力。以幼兒為本,決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強加於孩子,要充分理解孩子、信任孩子、欣賞孩子,挖掘他們的閃光點,呵護他們的創造潛能。

幼兒園教學活動反思3

音樂課《黑森林裡的故事》聽課反思

上週我們小博士幼兒園的名師--章老師,給我們上了一堂別開生面的音樂課。對於音樂課幼兒都比較感興趣。但這次的是音樂欣賞課是讓幼兒聽、來感受音樂的快樂。在教學過程中讓幼兒邊聽音樂邊看森裡背景圖(陰森森的),使幼兒深深融入到音樂的環境氛圍中。使孩子們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在學習重音樂句中,教師採用了層層遞進的方法與幼兒一起互動,開始是教師拍鈴鼓幼兒聽音樂拍手,接著是用小腳印的圖譜方式進一步熟悉樂句中的重音,再是分角色表演,在“身體小路”上走,最後利用故事情節設計了遊戲,讓一名幼兒扮演大灰狼,並戴上頭飾,其餘幼兒一起體驗,給幼兒提供自我感受、自我表現的機會。每個過程都是環環相扣,使幼兒深深投入到角色中,讓人意猶未盡。

最後我總結出三點:1、教具的準備很重要,只有吸引了幼兒,才能一步步上下去,即層層遞進、環環相扣,抓住幼兒的心。2、教師的教學設計尤為重要,一堂平平淡淡的課程是上不出精彩的內容來的,只有教師用關心去設計、精心去準備了,才能為教學過程奠定基礎。3、在教學中,教師在碰到幼兒出乎意料的問題時,應有敏銳的應變能力,要回應幼兒的回答,不偏離話題。通過“學中教,教中學”的方式,反饋教學時遇到的問題。相信這樣定會提高教學。

幼兒園教學活動反思4

主題活動反思《名字的故事》

本學期我們大班進入第一個主題活動《不一樣的我》,活動的開展時引導幼兒從外形入手,知道自己是區別於任何人的獨特個體,形成獨立意識,進而嘗試用各種方式來表現自己在外形、名字、個性、能力等方面的獨特性,並藉助社會評價來完善自己的角色形象。《名字的故事》這活動就是一個例子。星期一我們上《名字的故事》,在上這節課之前,我發簡訊請家長把孩子名字的由來寫在紙上再對孩子講一講。因為人的名字是最平常的,但平常的名字往往包含不平常的意義,因此,名字背後還會蘊涵著一個個溫馨的故事。《名字的故事》這一活動就是讓孩子認識自己的名字,瞭解自己名字的含義和名字背後的小故事。並且感受家庭的溫馨,體會家人對自己寄予的愛和希望,讓他們懂得家庭是個溫馨的港灣。活動分為三個部分,開始部分讓孩子找一找、念一念自己的名字;第二部分讓幼兒說一說自己名字的含義和及其背後的小故事,第三部分讓孩子在給自己取一個大自然的名字。在活動中第一和第三部分孩子們說的非常踴躍,氣氛非常好;但第二個環節,也是重點部分,卻不怎麼理想。只有一小半孩子能說出自己名字的含義和背後的小故事,讓家長幫忙寫在紙條上也只有二三十個,因此造就這尷尬的情況。這是我這個老師工作沒做好,事先對這個活動的意思沒講清楚吧。不過孩子們在整個活動中也學到了好多的知識,知道了名字是我們每個人要接觸到的,學習、工作;不管做什麼作業,都必須要寫上自己的名字,而名字又是一個很神氣的東西,他代表了這個人。

幼兒園教學活動反思5

學習《小烏龜開的店》目的是讓幼兒明白動物們都是要根據自我的本領來找適合自我的工作,在這個環節上我先給幼兒思考了一個問題“此刻有幾個小動物來找小烏龜兄妹倆幫忙找工作了,你覺得他們適合什麼工作呢?”幼兒們沒有思考多久就舉起手來要回答問題了,有幼兒說讓長頸鹿賣蘋果,可是我想了一下,還有沒有更好的工作嗎是不是讓長頸鹿摘蘋果更好一些呢孩子們也同意我的看法,因為充分研究到了長頸鹿高的長處。

經過本次教學活動,我發現教師的教育機智十分重要,我們應當給幼兒更多的思考空間,引導也要適當,並不是要一味的把教師自我的想法強加給幼兒,其實他們的知識在我們的不知不覺中已經很豐富了。因為今日班裡的電腦壞了,所以此刻才來發上,孩子們的想法很多也十分好,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因為記的東西都在班裡就不一一列舉了,我們的孩子個個都很聰明。

幼兒園教學活動反思6

“桃樹下的小白兔”是《山東省幼兒園教育活動教材》(中班下)中“春天,您好”單元的一個整合活動,教參上制定的活動目標是:

1、萌發幼兒對童話故事的興趣,激發幼兒關心別人的情感;

2、發展幼兒大膽想象及表達的能力;

3、幫助幼兒理解故事,能有順序地看圖書,並嘗試表達自己所看圖書的內容。

我仔細閱讀了一下這個童話故事,覺得它語言美、意境美,很適合欣賞;幼兒用書上的插圖適合幼兒看圖講述。於是根據我班幼兒情況,我把原目標的第二、三條調整為: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畫面,並大膽想象、清楚表達;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學說優美的語句,感受故事的語言美和意境美。這樣的目標更能突出體現語言活動的特點。

第一個環節我是這樣安排的:在輕柔的鋼琴曲的伴奏下,請幼兒帶著任務觀察、想象、表達。“這些圖上有什麼?你覺得說了一件什麼事?和旁邊的小朋友小聲說一說。”這裡我特別強調“你覺得”,是為了打消幼兒的顧慮,鼓勵幼兒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孩子們覺得畫面挺新鮮,注意力自然都集中在畫面上,並主動地與同伴交流,和同伴不一樣的看法,也敢於表述出來。在交流中,幼兒互為提醒、互為補充,對畫面的觀察逐漸趨於完整、合理。幼兒交流的情緒越來越高,聲音也不知不覺越來越大。看幼兒交流得差不多了,我問:“誰願意到前面來給大家講一講你想到的故事?”幼兒紛紛舉起小手。我請了兩名有代表性的幼兒進行示範講述。陳源的講述語言流暢、表達清晰,能把圖中的景物、動物都加進故事裡,並能想象較合理的情節、對話、心情等,但沒有注意到小白兔手中的信封。所以,她講完後,我又提出幾個問題引導幼兒進一步觀察、想象:小動物手裡拿著什麼?信封裡裝的什麼信?是誰寄給誰的?接下來陳子涵又講述時,就增添了小白兔把桃花瓣寄給小動物的情節,故事就更完整了。別的幼兒也積極要求到前面講述,但因為時間關係,不能一一滿足。

下一環節是請幼兒欣賞我自己錄製的配樂童話故事“桃樹下的小白兔”,優美的鋼琴曲更能渲染出童話優美的意境。因為在欣賞前,我請幼兒注意聽一聽老師講的故事和自己想的故事是不是一樣,所以幼兒聽得就分外仔細。欣賞完第一遍後,我通過幾步來引導幼兒理解故事內容,學說優美的句子,感受故事優美的語言和優美的意境。

(1)“滾來一個雪球”,真的是雪球嗎?為什麼把小白兔看成了雪球?(引導幼兒體會比喻的手法。)幼兒能說出 “白兔”和“雪球”之間的相似之處,理解比喻句的意思。

(2)小白兔是怎樣跑過來的?請小朋友學一學,並學說有關句子。學動作既讓幼兒活動了一下肢體,又增強了趣味性,並幫幼兒理解了詞語的意思。

(3)老桃樹為什麼請小白兔住在它那裡?學說老桃樹的話,體會語言的優美。

(4)花瓣落了,好象什麼?理解“粉紅色的雪”並學說這個比喻句。

(5)大家圍著老桃樹唱一支什麼歌?跳一支什麼舞?學說優美的語句。然後請小朋友也來唱一支春天的歌,跳一支友誼的舞。幼兒對錶演很感興趣,我請了幾組到前面表演,幼兒唱的是“春天在哪裡”,跳的是“圓圈舞”。

欣賞第二遍時,我帶領幼兒邊聽故事,邊通過表情和肢體動作表演,進一步感受優美的語言和意境。這種方式可以幫幼兒理解故事和吸引幼兒的注意,避免幼兒因故事太長而走神,效果不錯。欣賞完後,我提出幾個問題,引導幼兒想象花瓣還可以當什麼?自己會把花瓣送給誰?鍛鍊幼兒大膽想象的能力,激發幼兒關心別人的情感。

最後,我請幼兒邊第三次欣賞故事,邊跟著錄音小聲講述,並加上表情與動作。大部分幼兒積極參與,個別好動的幼兒因時間長了,有點坐不住了。

語言活動容易讓幼兒感覺抽象和枯燥,反思這次活動,我感覺:1、如果配上形象的課件、圖片,會增強具體形象性,易於幼兒理解;2、語言美、意境美更多的需要“意會”,而不是“言傳”,所以,通過表情、肢體動作、音樂的輔助,可以更好地感受、體會;3、對動詞的解釋,直觀的動作比語言更容易讓幼兒理解;4、欣賞的作品不宜過長,篇幅過長,影響欣賞的次數,而且幼兒的注意力也不能長時間保持,這樣就會影響教學效果。

幼兒園教學活動反思7

遊戲要求:

1.遊戲開始前把遊戲卡插入自己想選擇的遊戲區.

2.每個幼兒都要在自己的遊戲區內,不能隨便亂跑.

3.遊戲各個區域的幼兒能分工合作,結束後能整理好玩具

觀察物件:星光大道,娃娃家

材料投放:衣服, 搖鈴,門票,娃娃

觀察分析:我觀察的是星光大道,是給幼兒自己表演的,可是觀察了兩三天發現去星光大道的幼兒很少,多數都在閒逛,後來我拉了幾個幼兒當演員,自己在那賣起了門票,問小朋友:今天XXX要演出了,你們快過來看啊,可是幼兒絲毫沒有反應,只有稀稀落落的幾個人過來了.他們用錢買完門票後就做在了位子上等節目開始,可是後來演員遲遲不上場,我催他們快點入場,他們說:XXX生病了,主持人沒了,我就充當了一下主持人,可是當幼兒上場表演的時候,他們卻沒有激情,坐在臺下的小朋友也絲毫沒有興趣.

反思:幼兒對於表演流程不是很清楚,還沒有一定的意識,材料也比較單一,後來第二天自主遊戲之前,我講了一下星光大道的遊戲規則,讓幼兒先去理髮店打理裝扮一下,再上場,在放了一首比較激情的音樂,在遊戲中我特地挑選了兩個比較愛表現的女孩,整個星光大道就頓時變的熱鬧起來了.

觀察分析 :在生活區,老師特地做了一隻紙娃娃,娃娃有著長長的頭髮,是準備給孩子們練習編辯子的,可是隻有在剛剛投放的時候有幾個女孩子去玩過,過了幾天就再也沒有人去了。後來,我讓一個幼兒來給娃娃編辮子了,她給娃娃編了兩條辮子後準備要走,我問他你編好了嗎?她說好了,我說為什麼一個長一個短呀,她被這個問題難倒了。後來我說你再找個小朋友也來幫娃娃編個頭髮試試看,看看你們兩編的有什麼不一樣,看我一直在那,有幾個在醫院的孩子也跑過來了,他說:這個辮子都散了,我問他們你們知道為什麼會散嗎?又有個小朋友說太鬆了, 小朋友後來就發現編的鬆的就長,編的緊的就短.

反思 :教師新投放的材料,來的幼兒僅擺弄幾下就不願意再碰了,其實我們可以挖掘出更多的東西,發現遊戲材料的價值. 教師可以引導幼兒提高玩法的難度,或變換引發新的玩法,吸引幼兒的注意力。不僅可以讓幼兒掌握材料的一般玩法,而且能認識材料的一些特性,使幼兒對有關該材料的知識有更多的體驗認識,從而較充分地發掘、利用了現有材料的教育價值。

幼兒園教學活動反思8

篇一:教學反思——詩歌《擺家家》

把詩歌用故事的方式引出是我經常採用的方法,因為大部分的孩子都喜歡聽故事,我儘量根據詩歌的內容來編故事,在故事中加入對話、動作,然後根據故事的內容引導大家討論、或者分組表演。這樣兩遍後,小朋友自然就理解了故事的大概,當我將故事的內容用兒歌示範朗誦時,小朋友顯得很輕鬆,此時的重點是引導小朋友有表情地朗誦兒歌。

這首《擺家家》的兒歌生動地再現了鄉下孩子夏天戶外嬉戲的真實場面,是我經歷過的,而我們的孩子已經缺少這種充滿童趣的童年生活,我就用自己的童年情節加以渲染,引起孩子的嚮往,在感情上達到共鳴。

故事的運用幫助孩子理解詩歌、老師的經歷幫助情感的渲染,相信有這首兒歌的學習,在生活中孩子也會出現這樣的情節的。

故事在詩歌中運用還能解決有時缺少圖片的問題。

篇二:小班的計算——《好吃的水果》

這次活動通過看一看、說一說、做一做、嘗一嘗四個環節讓幼兒正確辨別水果的顏色,區分紅、黃、綠三種顏色和幼兒正確的點數,複習了3以內的數數。教師親切的教態,自然的語氣讓孩子們始終沉浸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整堂課用遊戲貫穿,有認識數字、分類、認識顏色等,在老師的引領下,環環緊扣,使小班的幼兒想說想動,整個活動表現的很完整。

不足之處:數字1、2、3,這是作為目標要完成的,但是教師在執教過程中並沒有很明顯地 讓幼兒來念一念,認一認這些個數字。是否可以在第二環節數一數時適當時候出示一下,當誘餌回答紅紅的蘋果有幾個後,應出示相應的數字,請幼兒先認一認數一數,然後在第三環節時再根據老師的要求操作。在最後操作前的講解,教師是請小朋友們看著自己,然後說等下要給大家一個調羹一個碗什麼的。而當時調羹和碗的'位置在小朋友的後面擺著。所以是否可以讓小朋友們轉過來,教師拿著工具來講解,這會比較符合小班幼兒的認知特點。

建議:在數量、顏色的認識方面,是否考慮一下側重點,重點要讓幼兒掌握什麼,不需要面面俱到,各方面學習比重一樣。

篇三:科學活動《了不起的輪子》課後反思

汽車、摩托車、自行車、三輪車都有輪子。軲轆軲轆的輪子滾動著、轉動著,給幼兒驚奇,引導幼兒遐想,令幼兒著迷,讓幼兒去觀察、去操作、去發現、去主動構建自己的知識經驗。讓幼兒既獲得了極大的情感滿足,也積累了豐富的感性經驗。課前我和孩子們收集了很多有關輪子的圖片和實物,如:各種各樣的汽車圖片;玩具汽車、火車;實物:滑板車、自行車、溜冰鞋等等。孩子能通過圖片及實物認識很多有關輪子的車。

本次活動我採用:設定情景,引發討論——聽聽輪子的自述,瞭解輪子的作用——探索操作,感受體驗。

一、設定情景,引發討論

活動開始我以自演小烏龜來引起幼兒的興趣,果然,孩子們個個都集中注意力,看我的表演,從而也進入了主題,小烏龜很傷心,讓猜一猜小烏龜為什麼不高興?你有什麼辦法讓小烏龜高興起來?輪子會怎樣幫助小烏龜?這三個問題都需要孩子充分展開想像,大膽發表自己的意見。教師進一步提出為什麼這些車能幫助小烏龜走得快,從而進入正題——因為有了“輪子”。在這過程中不僅讓孩子體驗對輪子特點及作用的瞭解,也使孩子在情感體驗中完成對已有經驗的提升和運用。

二、聽聽輪子的自述,瞭解輪子的作用

通過輪子的自述,孩子們對輪子的作用有了進一步的瞭解,讓孩子們體會到輪子的自豪,知道輪子給我們帶來了方便,輪子是如何來幫助我們的。

你們還看見過哪些東西也有了不起的輪子?幼兒的思維相當活躍,從教室講到幼兒園,到馬路上,再到家裡,充分發揮了想象,語言得到了發展。

三、探索操作,感受體驗

根據小班孩子喜歡玩的特點,同時也觀察到他們對輪子的興趣,因此,在最後一個環節我設計了遊戲,讓幼兒進行探索讓輪子(圈)滾動起來。通過動作體驗來感知輪子會滾的特性,這些方面既考慮了孩子的年齡的特點,也能體現對幼兒探索可能性的考慮,基於孩子已有的經驗,對於幫助小烏龜跑得快、及讓輪子滾起來的目標。通過玩玩輪子,孩子們探索到了輪子的好幾種玩法,在玩玩中瞭解了輪子的作用。

上好每節課,教師都要考慮到每個環節、甚至每個細節,如老師的每個提問,孩子會出現什麼樣的回答,老師的提問孩子是否能聽懂,老師的提問是否為了目標而進行的等等,讓我們的孩子得到更好的發展。

篇四:藝術活動《大手拉小手》課後反思

從上個月開始,幼兒園又開始進行了園領導的隨堂聽課活動,園領導會抽空不定時地對教師進行聽課調研。園長會很公平在每天的晨間談話時間裡通知等一下要聽課的物件。

好象有預感,今天應該會聽到我的課。這不,早上八點零五分,金主任就來通知說等一下來聽我的第一個活動《大手拉小手》。

雖然沒有那樣的措手不及,材料也都已經準備齊全,因為每個活動備課時我都會把它當作一次公開活動來對待,而每一個活動的開展我也盡力把它當作是在上展示課,盡力上到最好。只是,對於才入園二個多月的小班幼兒,對於沒有一點美術基礎的小班幼兒來說,會不會出現小狀況呢?這是我所備不到的。

九點零五分活動準時開始,首先,我讓幼兒猜了個謎語,由於活動前我們班的幼兒已經有過猜謎語的經驗準備,所以設計教案時,我就把原先教材中的那個謎語保留了下來,並把它用通俗一點的語言向幼兒講述了二遍,可是幼兒並不能猜出來,於是,我試圖用“手”來引導他們,終於算是說上來了。可是我卻總覺得太“遷強”了。事後想想,如果把這個謎語替換成短小的兒歌直接引出“手”來也許更好。後面一個部分我讓幼兒討論了小手的作用,這部分討論的時間好象有點久了,如果把這部分改成讓幼兒簡單說幾樣,然後教師小結或許在時間安排上更合理一些。

第二部分,我先示範怎樣動手描畫小手。這部分我自認為講解示範的還是比較到位的,語言也採用了幼兒易理解的,兒童化的語言,目的是讓幼兒明確作畫時的一些注意事項以及如何裝飾“小手”。

第三部分,就是幼兒動手在《幼兒活動材料》(美術)上動手描畫了,對於第一次嘗試描畫的小班幼兒來說,能夠把手完整地描畫下來已經很不容易了,只是個別幼兒在描畫小手的過程中還是移動了那隻固定不動的手,結果出來的效果有的手指有點“粗”。相對較難的反而是裝飾“小手”,就是給“小手”穿上漂亮的“衣服”,塗上漂亮的花紋上。有些幼兒不懂得塗色的技巧,把顏色都塗在了“小手”的外面,不過,對於初次嘗試“描畫”與“塗色”同時進行的小班幼兒,結果並不是最主要的,而是通過這個活動幼兒感受到了玩色活動的樂趣。

活動的最後,園長與我進行了簡單地課後反饋,總體上肯定了我的這次活動。只是對我在活動中的語速問題再次提了出來,每次活動前我也總是提醒自己,現在面對的小班幼兒,應該儘量放慢自己說話的速度,可是,活動中也許是由於自己太投入了,而一次又一次把這個問題忘掉,只是太不應該了。還有一點也是我今後應該努力的,就是如何讓自己的課堂語言更加簡單明瞭,有時候在交待幼兒任務時,我也會發現自己的語言好象過於囉嗦了,應該儘量精煉。

本次藝術活動《大手拉小手》我把它定位於二個課時,第一個課時是描畫小手,第二個課時是印畫小手。希望自己的第二個課時時,能儘量避免在第一課時時的小錯誤。

篇五:語言活動《啊嗚啊嗚吃得香》課後評析

在這個秋高氣爽的日子裡,我們來到了魚圻塘這個美麗的新園舍,聆聽了兩個精彩的教學活動,許老師執教的語言活動《啊嗚啊嗚吃得香》和顧老師執教的科學活動《好朋友夾心餅乾》。

許老師選用的語言活動《啊嗚啊嗚吃得香》主要是針對剛入園的幼兒進入集體生活,對家人還有強烈的依賴心理。平時在家裡衣食都是大人包辦,兒歌《啊嗚啊嗚吃得香》短小、簡單,表現了各種動物自主獨立的心理,並藉助學說“啊嗚啊嗚吃得香”這句話,鼓勵幼兒在園在家都能自己吃飯,養成獨立進餐的良好習慣。

活動從教師帶領孩子念,到孩子看圖集體念,再到分角色自己念共三個環節,環節安排由易而難,層層遞近,過度自然。整個活動教師教態親切、自然,肢體動作豐富,始終牽引著孩子的注意力。孩子學習積極、主動,課堂氣氛活躍,在邊念兒歌邊做動作的過程中,孩子逐步懂得了要養成獨立進餐的好習慣。活動的最後一個環節角色表演,把整個活動推向了高潮。許老師請幾位小朋友扮演兒歌中的小動物,然後念兒歌,唸到某小動物時,請扮演該小動物的小朋友去籃子裡找相應的食物。在第二組小朋友表演時,“小兔”沒根據兒歌中的句子拿蘿蔔,拿了魚,“小貓”卻拿了蘿蔔,許老師馬上說:“小兔覺得一直吃蔬菜不好,要吃點葷的,小貓也認為一直吃葷的不好,要吃點蔬菜,葷菜蔬菜搭配著吃營養才均衡,我們小朋友也要向小動物學習。”孩子的一個小小失誤,卻給老師帶來了一個很好的隨機教育機會,由此也可以看出,許老師有著很好的課堂應變能力,這也是我要學習的地方。

今天的魚幼之行讓我看到了執教老師的課堂智慧,也讓我感受到了魚幼小朋友的聰明可愛。

篇六:音樂活動《糖果真好吃》課後反思

今天上午我上了一堂音樂活動《糖果真好吃》。我在上課前,想讓幼兒通過感知巧克力是香香的,棒棒糖是長長的,糖果是甜甜的,然後在唱這首歌曲時能以愉快情緒演唱這首歌曲,能想象出糖果真好吃的感覺。

我發現幼兒通過聞一聞巧克力的味道,看一看棒棒糖的形狀,嘗一嘗糖果的味道能感受到糖果香香的氣味和甜甜的口感,我覺得這裡上的還是很好的。可是在唱歌時,在唱“巧克力香香,棒棒糖長長”時,幼兒不能很好的唱對這一句歌詞的旋律。

剛剛我思考了一下,為什麼這一句會幼兒會唱不好呢?我發現,可能我在示範時,沒有考慮到這句歌詞對幼兒有難度,應該在示範時要著重示範,讓幼兒演唱時,可以在這句演唱時,著重演唱,或是幼兒第二次演唱時,給幼兒提要求,給幼兒再範唱一遍,這樣幼兒才能對這句歌詞才能又理解又唱的完整。

我覺得下次再上音樂課事,應該要給幼兒在演唱歌曲時提要求,和對幼兒可能會覺得難唱的部分做一下更充分的準備。

篇七:小班語言活動<好餓的小蛇>觀後感

活動選取的材料貼近幼兒的現實生活,好餓的小蛇,故事中所出現的水果都是平常生活中孩子能夠接觸到的。在活動中孩子能大致說出水果的名稱或者是顏色,於是教孩子們一些新的詞,如:紅紅的,黃黃的,彎彎的等,提升幼兒已有的經驗。在整個活動中,除了語言領域的表達講述,還滲透了其他領域的元素。如:科學,一共出現了多少水果,以數序的形式讓幼兒理解。藝術:讓小朋友學著小蛇張大嘴巴,“啊嗚”吃東西的樣子,把孩子的興趣帶到了極高點。社會、健康:“你覺得小蛇這樣吃東西,好嗎?你會怎麼吃東西?”幼兒回答“應該洗乾淨,剝皮,一口一口吃!”在故事中教育了幼兒如何正確的飲食方法。

《好餓的小蛇》活動一改我往日對於閱讀活動形式單一、呆板的閱讀方法,以幻燈的形式和幼兒共同閱讀,整個活動在一種輕鬆、有趣、和諧的環境下有序、有效的進行。活動中教師鼓勵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觀察、猜測和想象。由此產生了能使幼兒參與互動的話題內容,在理解幼兒的基礎上,進行適宜的迴應,如重複、解釋、追問等,將語言領域的指導要點發揮到了極致,使師幼之間始終保持著積極而有效的互動,既引導幼兒感受到誇張、有趣的故事情節,又提升了幼兒原有的知識經驗,較深刻地理解故事內容,提高了幼兒的主動性。

幼兒園教學活動反思9

《瓶子和蓋子》是一節科學活動,來源於教材裡面,但同時也來源於生活。我們小醫院自從投放了各種藥瓶後,小朋友興趣濃厚,經常會轉開蓋子給娃娃胃藥,但是有的小朋友玩過這些物品後不整理物品就走了,瓶子和蓋子都分了家。所以我借主題活動之際進行這節科學活動,讓幼兒嘗試用按、旋轉等方法開啟和蓋住瓶子,養成它們收拾物品的好習慣。同時這樣能發展他們的小肌肉動作,能夠感知瓶口大小和蓋子大小的關係。

活動一開始,我把我們的小醫院裡亂七八糟的瓶子蓋子圖片放了出來。我告訴他們:“老師想在這些空瓶子裡裝上東西,可是我一不小心把瓶蓋子全弄亂了,這可怎麼辦呢?沒有了瓶蓋子,瓶子還能用嗎?”用這個來讓小朋友知道瓶蓋子的重要性,“沒有了瓶蓋子,裡面的東西就會變髒了,裡面的東西會流出來變壞!”

第二個環節,把班上人數分六組,每組給小朋友足夠的瓶子和分開的蓋子,讓他們自己拿著瓶子去探索相應的蓋子。小朋友操作完後,讓小朋友講他是怎麼找到合適的蓋子的。最後總結出有的孩子根據瓶口大小找到蓋子的;有的孩子是根據瓶子和蓋子的顏色找到蓋子的;有的根據擰、按的不同方式找到蓋子的。我重點講了通過擰的方式找到蓋子的那個瓶口上和蓋子上都有螺紋。如果蓋子大小一樣,瓶口和瓶蓋上都有螺紋,那它們就是一對好朋友。最後我延伸到這些空瓶子都可以收集下來做廢物利用,可以種小盆栽等等。鼓勵小朋友在家裡吃過食品的空盒子、瓶子都可以帶到幼兒園來。

本節活動中,我預設的目標小朋友都完成了,知道為瓶子找到合適的蓋子,並能用按、旋轉的方法開啟和蓋住蓋子。在幼兒操作的過程中也做到了人手一份,讓每位幼兒都能操作起來。但是也有不足的地方:我應該在提供給幼兒瓶子和蓋子的時候,應該加大難度,投放更多的蓋子,讓幼兒從很多蓋子中去探索尋找。

幼兒園教學活動反思10

一週的教學工作,緊張而又忙碌的結束了,在這一週裡我班的幼兒在生活自理方面的成效比較顯著。前幾次有個別幼兒經常出現尿溼褲子的現象,孩子們由於貪玩總會出現這種情況,而這就需要老師去給孩子們多提醒日常的生活中多去引導多去講述,讓孩子有一個好的日常習慣,在經過老師不斷的引導和努力,這周這種情況在沒有發生過。在教學過程中孩子們對所學習的內容能夠及時的掌握,對於課堂紀律孩子們能夠很好的去遵守能認真去聽講。但有個別幼兒不願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也不願意上課積極發言,總會小手撐著小腦袋不知在想什麼。大班的孩子由於年齡小自控能力差注意力只有5--10分鐘作為老師能夠很好地利用這段黃金時間來把課堂的內容講述貫穿到位,在保育與教學的活動中作為教師始終要堅持以一顆耐心加愛心去呵護每一位幼兒。

幼兒園教學活動反思11

《我的面具》教學目標是1.引導幼兒用誇張的手法自制動物面具,練習用剪、貼、畫、折等方法制作。2.在製作過程中體驗成功的快樂。

在整個活動中,我首先出示了自己的作品,以我參加舞會來引出活動,激發孩子們參與的積極性,同時又展示收集的面具圖片,讓孩子們說說:“你喜歡哪一個?你覺得它什麼地方最有趣?”引導孩子們去關注面具的特徵。讓幼兒感受眼睛、嘴巴等自己在製作時可以大膽地創作。接下來我又出示了老鼠和老虎的面具,通過孩子們的交流開啟孩子們想像的空間,動物面具可以多種多種,只要抓住動物的特徵。當孩子們戴上可愛的面具後,孩子們的那種開心之情真是不言而喻。整個活動能達到預定的目標,但是還是有許多問題。

1.講解與操作方法可以更合理點。

我在講解眼睛的寬度之間的把握,而忘記了讓孩子們在比對眼睛寬度的時候,應該首先先確定面具在臉上放置的高低。這樣可避免孩子們製作出的面具,眼睛的位置有的在臉的中間、有的在最上面或者下面等等。

2.孩子間相互合作引導不夠。

孩子們在比對眼睛的位置的時候,由於自己又要掌握位置,又要用手固定住面具,確實給孩子帶來一定的操作困難,所以這個時候我們完全可以讓孩子之間相互合作,一個孩子固定面具,一個孩子畫,或你幫助我畫,我幫助你畫,那樣會又快又好,而且還會讓孩子們體驗到相互合作的快樂,增強同伴間的溝通。

幼兒園教學活動反思12

小班語言活動《水果寶寶去旅行》是我來到轉龍鎮幼兒園第一次公開教學活動,雖然以前也參加過此型別的教研活動,但是還是有那麼一點小緊張,在緊張的情緒中準備了此次活動。我設計這節課是希望通過兒歌欣賞,圖片展示,遊戲活動等活動來培養幼兒對兒歌的興趣,發展孩子的表達能力和創編能力,體驗兒歌和遊戲帶來的快樂。為了這一節課我也做了一些準備工作:設計流程,編寫教案,下載音效,選配樂,製作課件等,本以為是胸有成竹的,但上完了課心情並未感到輕鬆,在反覆回憶活動過程及聽取同事們的聽課意見後,我對我的這節課作如下反思:

一、活動準備不夠充分。

教授者對課堂狀況應該有個預設,對幼兒的認知面應該有個預測。如我在問到"什麼是旅行?"的時候,小朋友們都答不上來,最後在問幾個孩子未果的情況下,我就自己作出了回答,這樣明顯地削弱了課堂的氣氛,也影響了課堂教學的流暢性。也就是說我在備課的過程中既沒有預設也沒有預測,只是重點備了教材而忽視了還要"備孩子"!"備孩子"就是對你教授物件年齡層次,認知層次應該有個很準確地瞭解,這樣才能做到你拋下一個"包袱"他就能接得住,繼而一個接一個環環相扣緊密聯絡,才能達到理想的課堂效果。而平時我們在和孩子交流關於旅行的話題時總是說"去哪兒玩的呀?"等等,沒有有意識地引導幼兒去接觸一些書面語,導致了認知面的狹窄。這是我要在以後的日常活動中要注意加強的。

還有我的課件中西瓜爺爺沒有在火車頭上,以至於活動中幼兒發現後一直在強調誰來開火車,還差一個,這些都是以後我在設計時應該想到的,應該準備更充分些、考慮更周全些。

二、環節需要多推敲,語言需要多錘鍊。

有人說教無定式,的確,教學沒有一個放之四海皆準的方法,教學就是一種駕馭的藝術,誰有較強的駕馭能力,那麼他的課堂就一定有非凡的氣場!但這種駕馭是基於一個很科學的環節設定而說的。比如說我這堂課的遊戲活動就沒有設計好,事前我想過用頭飾帶幼兒遊戲,可是我考慮到我班幼兒平時我們就會以角色扮演來遊戲,所以在活動中我也沒用頭飾,效果並不是很理想,我還是應該準備一些頭飾,那麼孩子會更感興趣,效果就更不一樣了。

一個擁有超強駕馭能力的人他的語言能力也是超強的,每句話都不累贅,每個問題都擊中要害。而活動中我發現我的語言有些囉嗦,太多的"嗯,呀"等象聲詞。有些地方過度不自然,比如在匯入西瓜爺爺的卡片時就很含糊地帶過了,如果換成這樣:出示了火車圖片後就問"火車是空著的,要想讓他動起來必須有人來開呀,那他是誰呢?",然後亮出西瓜的圖片,貼近火車的駕駛室,再問"西瓜爺爺開火車去幹什麼呢?",然後就順理成章地匯入第一句兒歌"西瓜爺爺開火車,咔嚓咔嚓去旅行!"。這樣一來乾淨利落,毫無贅述,環環相扣,緊密流暢。

教育就是不斷地反思,在反思中不斷地進步!我想,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注意到這些存在的不足,做到充分備課,注重環節的科學緊湊性,平時的教學中還要加強語言方面的錘鍊,爭取做個有超強課堂駕馭能力的教師。

幼兒園教學活動反思13

在這次活動中,我所設計是的中班語言活動"小土坑”,活動的目標為三點:

1、學習看書,能理解圖意,根據圖意進行簡單講述。

2、理解故事資料,初步瞭解水面會成像的趣味現象並嘗試進行故事表演。

3、提高幼兒的閱讀本事及語言表達本事。在設計方案的時候,我根據我班的學習特點提出了在活動中需要探究的問題,即:如何結合故事教學提高幼兒閱讀本事的發展在活動後,我根據活動中情景圍繞所提出的問題作以下反思。

1、幼兒閱讀時間的把握及形式的調整。

在活動開始的第一個環節中,我預設的資料是讓幼兒閱讀故事、講述故事。在實施的過程中,我所留給幼兒的時間卻較少,使得許多幼兒沒有了講述的機會。

分析情景能夠看出,幼兒與幼兒之間的學習水平是有差距的,教師在指導過程中應研究到幼兒存在的差距,並進行相應策略的調整,即:能夠經過形式上的調整來保證每位幼兒有講述的機會,讓先看懂圖意的幼兒自我講,後看懂圖意的幼兒在團體中講或者相同速度的幼兒互相講,有了這樣一種互相協調的過程,就能提高幼兒的學習效率了。

2、目標設定與方案設計中的一致關係。

在活動中,我所提出的問題是"如何結合故事教學提高幼兒閱讀本事的發展,並且在設計活動方案時根據問題制定了目標,可是從活動開展的情景來看,所設計的環節多數還是比較傳統的,所要體現的"閱讀”要求並沒有明顯地表現出來,"閱讀”的分量與"表演”的分量沒有什麼輕重。

所以根據這類情景,我試想在設計環節中,需要與目標的制定達成一致,如能夠嘗試這樣來調整環節:

幼兒在初次閱讀後,就能夠安排幼兒表演的資料,幼兒在經過表演後就能積累較多的語言經驗,然後教師在安排幼兒的閱讀活動,並重點放在指導幼兒的閱讀順序上,經過這樣的一種調整,就可能會更貼切於目標,更有助於問題的解決。

經過這次活動,我嘗試了新的教學方法,所做的嘗試也是比較貼合我班幼兒的學習水平的,所以,在以後的故事教學中,我會再次運用這樣的教學模式,並根據這次活動中所出現的問題加以調整和改善的。

幼兒園教學活動反思14

活動實錄片段:

老師:小朋友們,你們有家嗎?

大家異口同聲地說:有

老師:那你們知道小鳥、蜜蜂、小魚、有家嗎?

幼1說:我看到過小鳥的家,小鳥的家在樹上。

幼2搶著說:我家牆上的瓦縫裡也有鳥窩。

幼3說:小河是小魚的家。

幼4說:小河是烏龜、蝦還有螃蟹的家。

幼5說:花兒是蝴蝶和蜜蜂的家。

活動反思:

此次活動,我採用了直觀教學法、提問談話法、討論法,並用肢體表現模仿小鳥飛、蜜蜂飛、蜻蜓飛,使幼兒在寬鬆愉快的語言交往環境下充分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通過直觀教學法結合多次欣賞,使幼兒更好的掌握詩歌的內容;通過談話法幫助幼兒理解詩歌中的優美語句,發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通過討論法讓幼兒自由發揮想象力和思維力,更好的體會詩歌的意境,為仿編詩歌打下了很好的鋪墊。根據循序漸進,層層深入的教學原則,通過小鳥的家、蜜蜂的家、魚兒的家、蜻蜓的家,讓幼兒聽聽看看講講做做,引導幼兒仿編詩歌,達到了教學目的。

不足之處:

1.幫助幼兒理解詩歌內容時,應多多讓幼兒去感受去體會,教師應多引導、多提示、多模仿,深深的去體會詩歌的畫面美和語言美。

2.在仿編詩歌時,大多數幼兒都能理解,但作為教師應兼顧到個體差異,多關心、多幫助、多鍛鍊那些口語表達能力差的幼兒。

幼兒園教學活動反思15

音樂活動《我愛我的幼兒園》是小班上學期剛開學時的一節活動課,這首歌曲旋律歡快簡單,朗朗上口,歌詞貼近幼兒生活實際,淺顯易懂,正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在幼兒對幼兒園有了大致瞭解的基礎上,我將《我愛我的幼兒園》作為本週的音樂活動。

在活動中,我首先將幼兒在園時唱歌、遊戲等各種照片展示給他們看,通過這些他們親身經歷的照片來幫助他們理解歌詞內容,

孩子們很樂意很主動地去接受,很快熟悉了歌詞。接著在理解歌曲內容的基礎上,讓幼兒傾聽,感受歌曲歡快的旋律,這時有很多幼兒已經有很多幼兒忍不住跟著唱起來,趁著他們的熱情,開始學唱歌曲,在學唱歌曲時主要以讓幼兒聽教師演唱歌曲和跟隨教師一起演唱,一起表演動作為主,幼兒通過動作的參與和身體節奏的表演,來體驗音樂活動的愉快,讓幼兒在放鬆的狀態下自然地投入到音樂活動中。同時通過教師和同伴的鼓勵,表揚,體驗到了在集體活動中的成功感,從而增強了幼兒積極參與集體活動的意識與樂趣。真正體驗到了“大家一起真快樂”的美好情感。

在教學過程中也存在這不足之處,

孩子們還不會用自然的聲音演唱歌曲,對歌曲的節奏的掌握不穩定。為了解決這些問題,課餘時間我將播放一些優美的音樂給幼兒欣賞,希望可以潛移默化地引導他們,並從教具室借來各種音樂器械,鞏固歌曲節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