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生涯規劃八大定律

才智咖 人氣:6.34K

職業生涯規劃定律一:

職業生涯規劃八大定律

機會總是傾向於賦予有準備頭腦的人。人生確有意外收穫者,但就整個人生或整個人群來說,有準備的頭腦佔據著機遇的核心。

總結人們的生涯規律,人生準備的主要方式是:所做與所想既緊密關聯,又具有一定的差別,做一條線,想另一條線。

所以,我們把“雙線人生”列為職業生涯的第一定律。

事業包括著:產業、行業、職業等等。

任何事業都有形式和內容兩個部分。

汽車銷售,汽車是內容,銷售是行業;上市諮詢,上市是內容,諮詢是形式;化妝品

生產,化妝品是內容,生產是形式……。

把生涯準備與就業結合起來,主做內容,主想形式,或主做形式,主想內容,這是雙線準備的典型搭配。

有了這種準備,生涯發展就有了基本規律。

做化妝品銷售的,可能最終轉入汽車設計,這個轉移幅度特別大,內容和形式全變了。實際上,這個轉變是遵循這樣的有規律過程的:從事化妝品銷售,做化妝品,想銷售;由於高階化妝品的客戶也是轎車高消費一族,於是,改做銷售,想汽車——進入汽車銷售行業;做銷售,想汽車,趕上本城市建設汽車廠,於是又憑藉對企業消費市場的深入瞭解,進入汽車設計公司……。這是最安全穩妥的轉行模式。

“形式變內容”和“內容變形式”,這就是職業轉型的基本模式。

職業者面臨的市場機會總是無限的,但抓住機遇的現實工具只有兩套——形式與內容,製造這兩套工具的分別是“做”和“想”。

“做”幫助人們把握現有機會,“想”幫助人們抓住新的機會。

上述是知本主義之前的情況。知本主義來了,基本原理沒有變化,而人的行為卻有所變化——在“做”和“想”的基礎上,又多了一個“傳”。

邊做,邊想,邊傳。

“傳”就是傳播。把你的知識傳播出去,你的知識在別人那裡會產生新的知識,而你原來的知識就成了知本,“知本”就是能帶來剩餘知識的知識。

你傳播出去的知識——知本,其作用在於:用知識贏得了圈子,圈子裡誕生你最好的朋友、下屬、客戶……。

“做”和“想”發生在就業階段,而“傳”則不僅有利於完善就業,更有利於把握創業機會,你的創業條件是否成熟,知本表現會時刻告訴你。職業規劃專題組推薦。

一個人經歷得越多,總結得越多,經驗就越多,可供選擇的機會就越多。機會太多往往誘惑也多,按什麼原則優中選優呢?生涯第二定律會告訴你。

職業生涯規劃定律二: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知道的東西”不是最好的選擇範圍,要進一步縮小到“愛好”的範圍,再進一步縮小到能“樂在其中”的範圍。

成功者成功的原因有很多,但究其本質,“樂在其中”是根本,所謂“樂在其中”就是別人看他在吃苦,而他自己卻感到十分快樂。

所以,我們把“苦樂年華”列為生涯規劃的第二定律。

毛澤東樂於做教師,最終成為革命導師;基辛格樂於做會計,最終成為了美國會計——他象做會計那樣算計著美國該不該從越南撤軍——如何用最小的代價換取美國的戰略利益;亨利·福特樂於拆裝機械,最終以生產流水線的強大優勢締造了汽車王國。

怎麼才算樂呢?著名的孔子學琴故事告訴我們:熟練彈奏是知之,理解內涵是好之,魂識作者是樂之。

所以,第二定律的第一推論是:獲得知本是樂在其中的標準。

把苦樂年華落實到具體的創業專案分析中,就是第二定律的第二推論:三環定位。

分別畫三個圈:自我所樂、市場所需、對手所苦,三個圈交集就是創業立項之地。

你的所樂就是產品,客戶所好就是市場,對手所苦就是對手因不能吃苦而逐步退出競

爭。

苦樂年華告訴我們,苦是樂的外包裝,能吃得了那個苦,就能開啟那個甜樂世界。所以,追求享樂的最佳方式是探求那種沒有苦感的吃苦。

知本主義時代,誕生了一個大行業——經驗再造或稱知識管理。

在這個未來極大的就業與創業戰場上,誰將如魚得水?是那些樂於思想互動的人。

樂於思想互動——不僅自己熱愛思想,更熱愛別人的思想。

要知道,能夠靜心傾聽、理解、分享別人的思想,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

那些天生就愛聽別人講話,那些總是給下屬充分發言機會的領導,那些總是關注領導意見的下屬……,用別人的思想去指揮別人,這是新一代成功者最強大的祕密武器。

知本在什麼時刻積累率最高呢?這就是第三定律。

職業生涯規劃定律三:

不是內行不進入

這話在變化率較小的時代說是近乎真理的,然而在大變革時代,這話說得不完整,還要追加一句:“新行剛出來,要先進入,搶先成為內行”

知本積累率最高的時期就在這新行業剛剛出來的時候,跟上它,把感悟分享出去,再感悟……,專家就是這樣快速煉成的。

所以,“捷足先登”列為生涯規劃的第三定律,這在商界中有一句著名的流行說法響應第三定律——“最早的往往勝過最好的”。

毛澤東的游擊戰,比爾·蓋茨的視窗,安利的傳銷(直銷)……。

最早的沒有老師,無師自通。

我們不難發現,大學越來越落後於時代職業要求,新的職業先從企業中、社會中誕生,從社會實踐經驗中提煉科學知識,才可能在大學成批量培養職業者,而從學校走出來的職業者,必定要給先行者當下屬,因為先行者早已經佔據了領導位置。大學越來越象二學,而企業越來越象大學。這個原理非常值得家長在為孩子報大學聯考志願時深思……。

前半生鍛鍊自己以增長長處,後半生髮揮長處,擇一業終其身。這個說法是對前三個定律的總結。

……把話說回來,即使不能成為最早的,也要跟定最早的,只要好之,就有可能上升到樂之境界,新行業給了先行者充分的締造知本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