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分落戶讓北漂重燃希望 專家:應發揮居住證作用

才智咖 人氣:1.04W

盤算積分落戶

積分落戶讓北漂重燃希望 專家:應發揮居住證作用

12月10日,《北京市積分落戶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正式公佈,向社會公開徵集意見。透過條件嚴苛、門檻頗高的規定,“北漂”們依稀看到一道狹窄但有望擠擠看的“門縫兒”。而尚不可知的分數線,又讓他們感到有些茫然。

盤算

“北漂9年

重新燃起希望”

從2006年本科畢業留京工作算起,陶然(化名)已經在這座城市“漂”了9年多。由於第一份工作所在的私企沒有指標,他錯失了應屆生身份拿戶口的良機。最近傳來的積分落戶訊息,讓曾經以為這輩子都不會再跟北京戶口產生交集的他,重新燃起一絲希望。

對照著徵求意見稿裡的各項條目,陶然仔細算了筆賬。幸運的是,32歲的他在京連續繳納社保已滿9年,符合計生政策,也無違法犯罪記錄,辦理居住證不成問題,基本條件5大關可以順利闖過。

按照每連續繳納社保滿1年積3分的規定,陶然在合法穩定就業一項能拿到27分。但合法穩定住所讓他犯了難,剛工作的五六年間,陶然輾轉租過三次房,但租房合同早已不知所蹤,拿不出證明,這部分得分就可能“打水漂”。2012年,他在父母的支援下貸款買到一套昌平的小兩居,算下來能有3分。

本科學歷的他在教育背景上並不佔優勢,15分顯得有些單薄,“我畢業那會兒,優秀的本科生還很吃香,找工作不成問題,難道非要過度教育?”

讓陶然鬱悶的還有職住區域指標,“規定裡說自本辦法實施之日起,居住地由城六區轉移到本市其他行政區的申請人,每滿1年加2分,反之,則每滿1年減2分。那像我這樣一開始就把房買在昌平的,豈不是沒有加分機會,只剩下減分風險?”

在行業方面,陶然琢磨著自己既不在疏解行業之列,也沾不上創新創業的光,至於其他幾項,也只有專業技術職務能靠中級職稱再加2分。這麼算下來,陶然發現自己不過47分,“雖說分數線還沒公佈,但肯定高得離譜,就我這點分,還是洗洗睡吧。”

“慶幸沒列上志願活動

獻血等五花八門的加分項”

相比之下,碩士畢業、中級職稱、城六區內有房的蘇林(化名)似乎更有競爭力一些,但她並沒有著急算分數,“有幾項政策的實施細則還沒出來,況且我剛工作4年,基本條件還沒滿足,現在算也不準確,不如等實際能申請的時候再說。”

如今,已有工作居住證在手的她對戶口看得淡了許多,“也就抱著試試看的態度,照現在這套積分方法,可努力的空間也不大。好在有工作居住證,買車買房都不影響,頂多是孩子大學聯考,但那不得是20年以後的事嗎?到時候在不在國內都不一定。”

為了攢積分再去讀個博?蘇林沒這個打算。她唯一考慮過的也就是在“職住區域”方面下點功夫,“如果分數線出來,發現自己就差一兩分,那就到城六區以外再買個小戶型。要是跟分數線差太多,就不折騰了。”蘇林慶幸,規定裡沒有列上志願活動、獻血等五花八門的加分項,“都是大學裡過來的人,這種水分多大誰還不知道啊!”

經驗

廣州:“近兩年身邊的朋友不那麼熱衷了”

對於在廣州申請積分落戶的人來說,分數線的漲跌曾經跟大學聯考放榜一樣驚心動魄。2011年上半年131分,下半年122分。到了2012年上半年,再次回到131分,下半年130分。2013年,合併為每年一批入戶,分數線漲到138分。

作為2012年通過積分落戶廣州的過來人,楊康令至今依然清楚地記得自己的分數——135分,“按照當時的計算方法,本科學歷80分,有房產20分,社保每年5險共5分,交了6年,有30分,那一年我31歲,加5分。”在入圍的1000人中,他排在805名,“和我同分的就有77個人,真是‘一分壓死人’!”

按照楊康令自己最初的演算法,他的分數本可以達到148分,“廣州剛開始實行積分落戶的時候,加分項有很多,比如屬於政策導向區域,就能加10分,另外,獻血、捐款這些也有空間可為。”但最終,楊康令並未如願以償,“每一項都必須提供證明,需要跑好多個地方,標準也不統一,一個地方說可以,到另一個地方又說不行,結果稽核的時候都沒給計算上。”

所有名目中,“符合計劃生育政策”的證明最讓他頭疼,而這一項恰恰又是“基本條件”,如果拿不到,連申請資格都沒有。“為了蓋章,必須跑回原籍計生辦,開的證明格式,還要符合我在廣州所屬街道辦的要求,否則就要打回去重來。女方蓋完章,男方再蓋章。”單是這份材料,楊康令就折騰了一年多,“如果不是老婆逼著我完成,我中途幾乎都要放棄了。”

戶口已經在手的楊康令發現,近兩年,身邊的朋友似乎不再像之前那樣熱衷於申請積分落戶,“現在居住證跟戶口享受到的待遇差不了多少,而農村戶口的話,還可以分到地,如果遷出來,等於是放棄這部分利益,所以好多人反而不願意‘農轉非’。”

正說

提防“證在郊區 人在城內”

張翼(中國社科院社會學所研究員):

討論積分落戶制度,首先需要關注的是每年究竟能拿出多少戶口指標。從北京市“十三五”規劃來看,到2020年,常住人口要控制在2300萬人以內。根據北京市統計局釋出的資料,截至2014年末,北京市常住人口已經達到2151.6萬人,也就是說,未來5年內,每年將只能增加30萬人。其中,每年真正能夠拿來落戶的指標最多不會超過幾千,而北京目前的常住外來人口有八百多萬。因此,積分落戶的實際覆蓋範圍相當有限。

具體來看《北京市積分落戶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不難發現教育背景佔了很高的比重,不同學歷間的差距也很明顯,對高學歷人群的傾斜力度比較大。這樣的做法值得商榷,很多專科以下的勞動者,可能在北京辛辛苦苦工作了幾十年,但僅此一項,就已經讓他們基本喪失了積分落戶的競爭力。學歷的`認定和衡量固然容易操作,卻未必公平,這一點需要改進。

管理辦法中,明確體現出了人口疏解的想法。不過,在政策引導下,一些迫切需要落戶的人可能會打“游擊戰”,選擇到城六區以外的其他區買房,或者自己租房再將房屋租給他人,進而將居住證辦在那裡,但卻會為了各方面的便利,依然在城六區租房居住和工作。這樣一來,就可能出現“證在郊區,人在城內”的情況,政府很難控制計劃強制性與市場靈活性之間的矛盾。更何況,從現在規定來看,並不排除在城六區以外落戶後,重新遷回城六區的可能。作為政府部門,應當考慮“以業控人”,而不是直接控制作為僱員的勞動者的自由流動。

我們可以看到,積分落戶實際瞄準的還是“高精尖”人才,但北京的發展需要多樣化人才,如果一味採取人為設限的方式控制人口,很可能會導致將來城六區的服務業用人成本大大提高,像賓館餐飲、家政保姆、養老服務等價格也會隨之上漲。

在積分落戶本身無法滿足需要的情況下,就應當發揮居住證的作用,為暫時不能落戶者提供基本的公共服務,做好“兜底”工作。國務院剛剛頒佈的《居住證暫行條例》中,規定了持有人在居住地將依法享受義務教育、公共衛生等六大基本公共服務和七項便利,這對北京未來的居住證管理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逐步縮小居住證和戶口本之間所附帶的福利差距,讓戶籍迴歸本身的登記功能應當是今後的大勢所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