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疾女大學生遇求職難 投一千多份簡歷無人看

才智咖 人氣:1.62W

對於求職路的艱辛,劉姝汶早有心理準備。但當失敗一次次襲來的時候,她還是有些難以抵擋。在歷時半年多的求職之路上,劉姝汶投遞了 300餘份紙質簡歷,2600餘份網路簡歷,共面試5次,截止6月10日晚記者發稿時,劉姝汶仍未找到工作。

殘疾女大學生遇求職難 投一千多份簡歷無人看

■新聞回放

她是誰?

劉姝汶是山東棗莊人,目前是青島科技大學英語系大四學生。劉姝汶因在出生8個月時得了小兒麻痺症,一直靠雙柺走路。但她身殘志堅,不僅憑自己的努力考上大學,而且在校期間 ,每年都拿到學校的獎學金,是青科大的自立標兵,還拿過國家勵志獎學金。

2011年 9月25日,剛上大四的劉姝汶主動聯絡到本報記者,希望記者能全程報道自己的求職路,從而給更多殘疾人追逐夢想的勇氣。當時,對於即將啟程的求職之路,劉姝汶雖知肯定要比正常人有困難,但仍非常自信,“我不是弱者,我只是雙腿不方便而已”“我不認為自己比別人差”“無論怎樣也要讓自己的夢延續下去”。

2011年9月27日,《“請拍拍我找工作的過程”——青島科技大學大四生劉姝汶:希望更多人藉此關注殘疾人群體》一文在本報刊發後,多家單位即向劉姝汶丟擲繡球。對此,劉姝汶非常感動 ,但她在表示感謝的同時,考慮到要準備英語專業八級考試,一一予以婉拒。

過了英語專八還是沒找到工作

劉姝汶所在的班級一共有31名學生,其他人幾乎全部找到工作。“我負責的這個班有23個同學找到工作,6個考上了研究生,1個要繼續考研究生,確定只有劉姝汶沒找到工作。英語專業就業面還是比較寬的,她沒找到工作肯定有客觀原因在裡面。”劉姝汶的輔導員陳兵老師告訴記者。

6月5日,劉姝汶打電話告訴記者自己通過了英語專業八級考試,而系裡2008級英語專業中有六分之一的同學還沒有通過,這也是劉姝汶對自己能力的證明。“去年(即2011年9月27日)報紙報道之後,很多企業想給我工作,我當時說離畢業還有一個學期,想先通過八級考試,這半年我沒荒廢。可是自己找了一圈發現,專八過了照樣沒工作,學了計算機專業的雙學位也不行。”

在讓記者跟拍找工作過程時,劉姝汶的定位就是讓更多的人瞭解殘疾學生找工作的不容易,“很多人以為殘疾人就應該去開殘疾助力車、進工廠做工藝品。我學了這麼多年,可能不是最優秀的,但也不是最差的,為什麼大家在表面上不歧視,但實際上還是很在乎我的殘疾呢?我靠自己的能力找工作就是想證明自己 ,可能我太不現實了 。”

與普通大學生相比,劉姝汶面對的壓力顯然更多。“父母養活我這麼大,連工作都找不到,有時候很自責 。學校讓我們先網籤工作(在網上先與用人單位籤一份就業意向),班裡就我沒簽,感覺拖後腿了。”但是劉姝汶告訴記者自己並不後悔,“找工作真的鍛鍊人,以前因為行動不方便很少出門,現在坐公交去應聘也不迷路了 。雖然受到一些打擊,但是每天在網上投簡歷也是對自己的一種考驗,我學會了堅持。”

投了一千多份簡歷無人看

自2011年底開始投遞簡歷,劉姝汶一直擔心會遇到招聘人員的歧視,“很多人看到我這樣,嘴裡就會發出‘嘖嘖’的聲音,我很怕他們也用同情加憐憫的眼神看我!”

在最初的招聘過程中,她在簡歷上都註明了自己腿部有殘疾、需要拄雙柺。在某大型招聘網站上,劉姝汶共投遞了1476份簡歷,但是因為在基本資訊中註明腿部有殘疾,沒有人看她詳細的簡歷。

看著同學一個個接到面試電話,自己開始焦躁起來,最後將簡歷上的備註刪掉了。“我想他們招人總要看個人能力,所以希望能有面試機會證明給她們看。”在簡歷上的備註刪掉之後,劉姝汶接到的電話立馬增多 ,開始對方打來電話通知她去面試時,她會在電話裡告知對方自己有殘疾,但對方立馬改變語氣。

2012年3月6日的一次電話極度打擊了劉姝汶的自信心,對方通知她次日面試,但在瞭解到她腿部有殘疾後,招聘人員在電話裡立馬改口:“哦,不好意思,我們招聘已經結束了,我通知錯了,不好意思!”

為了能有機會證明自己,劉姝汶在接到電話通知後刻意隱瞞自己有殘疾,她共參加了5場面試,既有培訓機構,也有獵頭公司,都是和英語專業相關的工作。在每個面試現場,招聘人員都非常熱情,始終沒有出現冷眼相待的情況,在某大學國際交流中心內,招聘人員甚至陪著她上廁所,這讓劉姝汶頗感溫暖,“我覺得只要我能證明自己的專業能力不差,我相信是有機會的。這家單位態度也挺好的,以後要是在這裡工作肯定也開心。”

很可惜,所有面試回來之後都沒有了下文,每次打電話過去時,不同的公司有不同的反應。有的公司明確告知她不要殘疾人,還怪她沒在簡歷中寫清楚;有的公司告訴她認可她的能力,勸她不要氣餒,要對自己有信心。

優惠就業政策不敵歧視眼光

2008年7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第4章第33條規定:國家實行按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制度。在最新的《青島市政府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做好殘疾人就業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中,單獨列出關於殘疾大學生就業的制度,第14條規定:“用人單位與本市戶籍派遣期內未就業殘疾大學生簽訂1年以上勞動合同,為其安排適當的工種崗位,並在勞動報酬、福利待遇、職稱評定等方面給予與其他職工同等待遇的,按照每人每月300元標準給予就業補貼,補貼期限最長不超過3年。”也就是說,一方面用人單位必須按照國家規定的1.5%比例招聘殘疾人,另一方面政府也會給予用人單位相應補貼。

青島市殘疾人聯合會就業中心錢主任告訴記者:“如果用人單位達不到7個人裡有1個殘疾人的用工比例,按照(《意見》)規定,用人單位需要按照上一年平均工資標準交納殘疾人就業保障金。”2011年青島市的社平工資是32763元,宣傳科馬科長告訴記者:“去年的殘疾人就業保障金接近1.5億元,這直接反映出用人單位寧可交納保障金也不安排殘疾人就業,我們無論怎麼加強宣傳,人家單位不招我們也沒辦法,殘疾人就業有侷限是客觀事實,2011年安排的殘疾人就業人數在1000人多一點兒。”

對於劉姝汶的情況,馬科長表示,即便政策對殘疾人很照顧,但是企業現在用工、就業都是自主決定,政策真正實施起來很難。“劉姝汶的.情況還比較特殊,她的殘疾人證是棗莊的,而我們青島的就業扶植政策只針對青島戶口,而且大學生就業和普通的殘疾人就業還是有一些區別的。”

為什麼用人單位寧可交納殘疾人就業保障金也不願意安排殘疾人就業?位於裕豐大廈6樓的某外貿公司招聘人員肖先生告訴記者:“企業不在乎那點兒補貼,交就業保障金權當交稅了 ,我們外貿公司會招很多英語專業的業務員,但是身體殘疾總歸不方便,要真想解決這問題,還得政府加大力度才行。”


 

■記者手記

少一些異樣的眼光多一些默默的關懷


 

自今年春節之後,記者就開始陪同劉姝汶找工作,幫助她修改簡歷格式、上網投簡歷、陪同她參加招聘會、面試,目的只有一個,希望她能真正靠自己找到工作,即便路途艱辛。很可惜,在招聘會現場投遞的簡歷基本上都是石沉大海,面試也是空歡喜。如果大多數同學都找不到工作的話還情有可原,但是一個班級31個人,就她一個人沒找到工作,這其中的原因不言而喻。

大學生找工作有個俗語叫“金三銀四”,三四月份是找工作的黃金時期,劉姝汶一方面備戰專業八級,另一方面每天投遞簡歷,參加招聘會。在這幾個月裡,對一個未踏入社會的學生的考驗之多難以想象,每次受到打擊後她都會向記者哭訴招聘方的腔調。特別是身邊的同學一個個都有了工作,這讓她愈發焦慮。

記者相信劉姝汶找不到工作肯定有自身能力的問題,例如面試發揮得不好等等,但是腿部殘疾佔據的原因顯然更多。在開始此次報道時,記者就與劉姝汶“約法三章”:記者不去評判工作的好壞、在整個招聘過程中不左右她的想法、在面試時不因記者身份而影響用人單位的決定……之所以這麼做,就是希望真正客觀反映殘疾大學生找工作的整個過程。

現在,表面上歧視殘疾人的現象越來越少,但是隱性的歧視更可怕。殘疾人行動不方便是客觀事實,但是和其他專業相比,英語專業方面的工作和身體的關聯程度顯然更小。

殘疾人所面臨的困難有時是我們無法想象的,但是如果我們能儘量公平地對待自己身邊的每個殘疾人,少一些異樣的眼光,多一些默默的關懷,讓他們融入社會,讓我們相互支撐。


 

劉姝汶日記節選


 

3月7日

每天在網上投簡歷,我已經厭倦,我不知道自己還能堅持多久,我只知道我必須堅持下去。所有(投出去)的簡歷幾乎都沒有迴音,來電的人力資源經理只要聽到我說腿部有殘疾,就會以各種理由拒絕我,連個面試的機會都沒有。

不過,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只要是工作認真負責、看清我簡歷備註的人力資源經理都徹底拒絕我,而連簡歷都沒看清楚的人力資源經理才給了我自以為是福音卻又空歡喜的電話。“我們公司要出差,要到海外工作 ,要經常跑工廠,要經常在不同校區教學,要……”這些我哪些不能幹?只因為多了雙柺,我就要喪失一切機會嗎?

3月24日

(某公司)老總告訴我,我的問題在於老是想著自己是殘疾人,想著怎樣保護自己,什麼時候不認為自己是殘疾人了,自己就成功了。我要堅持。

4月12日

最近真的是投簡歷都投夠了,自信心一天一天往下降。記者大哥鼓勵我,讓我堅持下來。

一天投50份簡歷,我覺得智聯招聘都快讓我投爆了,只要是符合要求的我都去投。看著同學們一個一個找到心儀的工作 ,我真的很羨慕。有時候也會覺得不公平,要說能力,我也算是中等以上的能力,為什麼會這麼慘?

4月17日

這些天,我在瀏覽智聯招聘網站,像以前一樣到處投簡歷時,發現了一個新的板塊:殘疾人就業服務平臺。我感到又驚又喜,但開啟一看,立刻喪了氣,原來裡面(招的)全部都是服務生、後勤、文員、倉倉庫管理等崗位。現在,殘疾人就業形勢這麼嚴峻,所以,我希望把自己的經歷記錄下來,引起社會的關注,為後來者點亮一盞燈,讓他們不要像我一樣辛苦。

5月13日

殘疾人在公眾眼中是需要幫助的人,有很多人願意幫助殘疾人,但是我認為幫助的方式可以改變一下。古語說,授人與魚不如授人予漁,幫助殘疾人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才是關鍵。

每當我傷心、沮喪、失望時,正是這些人鼓勵了我。作為一名殘疾人,我努力一步一步往前走,即使荊棘滿布我也不害怕。最令我不安的是我走的彷彿是一條漆黑的路,伸手不見五指,沒有方向,沒有希望……而這些鼓勵我的人,就是那前方若隱若現的光線,給我希望。

我現在過得很幸福,雖然我仍不能像正常人一樣走路,我真的很幸福,我的生活中沒有“可憐”這兩個字。如果一個人認為自己的生活一團糟,需要別人解救,那麼這個人一定永遠不會幸福。目前我的狀況就是這樣,沒辦法改變,越想得到的越是得不到的,老是執著於得不到的東西,就會陷入一個永劫不復的陷阱,自己把自己困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