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對於職業發展的影響

才智咖 人氣:1.47W

很多朋友都希望能夠去大城市,不管是什麼樣的工作,如果能夠在大城市待下來就是第一選擇,反正穩定以後可以慢慢地調整工作。在我大學剛畢業的時候就是這種狀態。為了能夠留在蘇州,交了4500元的跨行業費用;為了能夠留在蘇州,首先選擇在臺資企業工作,然後在半年以後回到蘇州。看看這種方式蠻簡單的。但是想想當初的心理狀態,其實也沒有什麼底,而且也付出了一定的時間與金錢的代價。

地域對於職業發展的影響

我的老家在常州,離開蘇州上海不過兩小時的車程,但是地域的區別仍然很大,至少當初我的概念裡面是這樣的。正好這段時間在芬蘭做專案,我研究了一下歐洲人對於地域的觀念,看起來他們對於大城市存在偏見,而對於地域的流動反而接受度很高。很多人對於赫爾辛基沒有什麼好感,在報紙上也常常看到對於大城市治安的擔憂。可能因為在芬蘭工業相對集中在幾個城市,很多人都習慣了經常舉家搬遷,從一個城市搬到另外一城市。但是因為國家比較小,再怎麼搬來搬去,也只不過是在汽車兩三小時的時辰內。但是至少從他們的心態上來看,這種搬遷並不是什麼大事,不過,這也可能是因為在西歐國家,城市之間的差別不會那麼大。

在中國的情形比較複雜,東西部城市差異比較大,經濟發展差異也比較大。但是就職業發展來說,與其全部湧到大城市去碰運氣,不妨能夠曲線救國。今年,無論是在長三角地區,還是珠三角地區,很多企業凍結了招聘,這些對於應屆畢業生的影響最大。就算企業想要招人,也是千挑萬選。在我目前的一些專案來說,很多都是歐洲企業在武漢、合肥、重慶、成都這些省會城市周邊的小地區,對於我來說,最大的挑戰就在於如何能夠在這些地區找到並留住好的人才。

正因為很難找到有經驗的高階管理者,因此,我們這些顧問必然將承擔起臨時的管理層的責任,利用有限的時間發現人才、培養人才、然後本地化。其實,在這些小城市進行職業的起步是現在不錯的一個選擇,因為目前這些跨國的中小企業在中國的第一步往往是在中西部城市,它們的戰略目標就是選擇低成本的製造基地,但是將銷售、sourcing、platform管理這些職責放在大城市。我所說的`職業發展起步,對於學生朋友來說更有指導意義。我們不妨利用這些機會能夠在這些中小企業中獲得培訓、資歷、經驗以及資本,在條件成熟的機會下,申請能夠進行內部的輪換前往大城市進行職業的進一步發展。

我並不是勸大家一定要這樣去做,無非是提供一個在目前經濟環境下另外一個選擇。與其在大城市整天耗著找工作,或者找到一個不稱心的工作耗著,我的建議是不妨都看看其他一些中西部城市,尤其是武漢、鄭州、合肥、成都、西安。如果我們把上海、蘇州、杭州、寧波、廣州、深圳、東莞、大連這些城市看成是第一職業地區鏈的話,我把西安、鄭州、合肥、武漢、成都看成是第二職業地區鏈。還有就是附屬於這些第二職業地區鏈的小城市,比如許昌、六安、黃石、孝感、德陽,這些城市都是我近年來歐洲專案所中意的地區,它們的成本優勢已經展露了頭角,而目前的問題就是人才儲備,以及留住人才。為了能夠做到以上兩點,很多外資企業都發展了比較完備的培訓以及職業發展方案。

在十五年前,東莞蘇州寧波還處於工業發展的初期,當初的一批人現在基本上都是那些城市企業內的翹楚了,如果我們將眼光放長一些,可能也能在經濟形式趨緩的這段時間內抓住這個機會,而獲得職業的長足發展。

 

TAGS:職業 地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