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大學聯考全國卷語文作文大全(範文)

才智咖 人氣:1.82W

每年的大學聯考作文都是一大熱點,下面本站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2017大學聯考全國卷語文作文大全(,歡迎大家閱讀與學習!

2017大學聯考全國卷語文作文大全(範文)

1、命題變化

和2016年相比,2017年全國新課標語文《考試說明》在試題結構、賦分、題型、能力要求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變化,既遵循了穩定性和承繼性,又體現了創新性。具體表現為:

(1)取消選考,將“文學類文字閱讀”與“實用類文字閱讀”列為必考,在這兩類文字閱讀中增加了“理解”能力層級。文學類文字閱讀14分,試題設定為一道四選一客觀選擇題,兩道主觀題;實用類文字閱讀12分,試題設定為一道四選一、一道五選二客觀題,一道主觀題。

(2)增加了對古文化知識的考查;

(3)在“論述類文字閱讀”欄目中,增加了“閱讀中外論述類文字,瞭解政論文、學術論文、時評、書評等論述類文體的基本特徵和主要表達方式。閱讀論述類文字,應注重文字的說理性和邏輯性,分析文字的論點、論據和論證方法”內容。

(4)加強了對資訊篩選、整合能力的考查。

(5)詩歌閱讀改為一道五選二客觀題和一道主觀題。

2、大學聯考考情報告

(1)論述類文字閱讀。全國三套卷的設題都中規中矩,難度適中。其中有數個選項在文中已找不到完全對應的文字,但含意又不脫離文章。

(2)文言文的考查沿襲15年的考點。

(3)古代詩歌閱讀將詩歌的寫什麼與怎麼寫融合在一起考查,思想感情是必考考點,答案精煉,配分科學、規範。

(4)名句名篇默寫。三套卷題型均為根據語境填寫詩文句子,注重考查經典篇目中膾炙人口的名句或富有哲理、啟迪智慧的句子,不偏不怪。

(5)文學類文字閱讀。甲卷為外國小說,乙、丙卷均為中國小說。材料長度均為1400字左右。注重考查分析人物形象、構思技巧。新的變化在於探究題迴歸。

(6)實用類文字閱讀。三套卷均為現代人物傳記閱讀。

(7)語言文字運用,進一步加強對語言表達準確的考查,如試卷中的第15題與第17題。第15題是虛詞填空;第17題選用思維流程圖。

(8)寫作。2016年作文題材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關注社會缺失,緊扣時代熱點,聚焦立德樹人,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學生擴充套件閱讀,考查學生真實的寫作能力,真正實現以表達與交流為提高的考試目的。乙卷一改以往的文字材料形式,以漫畫作文出現。

繼續聚焦立德樹人,精心選擇試題材料,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促進優秀文化傳統的自覺傳承。進一步體現語文改革方向,科學架構學科能力,強調基礎性、綜合性和應用性,著重考查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進一步落實大學聯考能力立意,以閱讀與欣賞為基礎,以表達與交流為提高,貼近人生,迴歸人本,體現出對人的存在和發展的關懷的命題理念。以下就一些大的板塊做一些預測,以供參考:

3、論述類文字閱讀

例題1:2016屆全國100所名校最新大學聯考聯考卷(七)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在生態倫理方面,儒家不僅提出了“取予有度”的責任律令,還提出了“用之有節”的行為規範,從而確立了節用的道德責任。儒家並沒有系統建立過節用責任倫理學說,但是從兩方面闡發了相關理念。

一方面是為政之道的節用責任倫理。談到治國方針時,孔子指出:“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朱熹在《論語集註》把這段話理解為敬事、信任、節用、愛人和使民以時“五者”,但他同時又引證《周易》經文“節以制度,不傷財,不害民”,加以解釋說:“蓋侈用則傷財,傷財必至於害民,故愛民必先於節用。”顯然依照《周易》的論說,孔子的話講的理應是三層意思,而不是朱熹所說的“五者”。孔子的思想所要表達的正是因民信而敬事、因愛人而節用,前後構成因果關係。雖然孔子這裡講述的是治理諸侯國的行為原則,而不是直接針對天人關係的生態倫理,但是,猶如朱熹所言,侈用必傷財,而傷財必浪費自然資源;而且,奢侈消費必定害民,必定與民爭利,與民爭利又必定驅使民眾獲取自然資源。

無獨有偶,孟子同樣立足於民本與王道,一再倡導節制的責任要求。他說:“賢君必恭儉禮下,取於民有制。”儘管孟子旨在提倡以民為本的執政理念,卻暗含著生態倫理的指向。這是因為,做到恭儉和有制,不但自己可以節省財物,減少向自然的索取,不致奢侈貪婪,而且不會向百姓橫徵暴斂,從而緩解民眾的生存欲求與自然界資源之間的緊張。在論述富國之道時,荀子圍繞人與物的生態問題做了更為明確、較為系統的闡發。基於“欲惡同物,欲多而物寡,寡則必爭矣”的現實,荀子認為要保持自然資源和人類社會的協調發展,就必須節用裕民,開源節流。

另一方面是為人之道的節用責任倫理。荀子的節儉觀點更為鮮明,也更為直接,在如何對待天人關係、力命關係問題上,他凸顯了人的主體能動作用和責任擔當意識,他說:“強本而節用,則天不能貧。”荀子是想告訴我們,人類即便在一定程度上要“靠天吃飯”,如果夯實農業這一根本,注意精耕細作,同時又力行節約、適度消費,就是有時無情的自然之天也不能使人陷入貧困境地。由此可見,強化生態責任觀念,剋制個人的不當慾望,追求一種儉樸生活方式,是實現天人和諧的倫理根基。

中國古代,思想家也好,普通民眾也好,強調節儉、節用、節約主觀動機上更多的可能是因為資源的短缺、生活的貧困而做出的無奈、被動的選擇,也許還包含著維持社會生態平衡的責任考量。但是,應當肯定,他們所持守的節用責任倫理客觀上有助於培養當今為人們提倡的綠色消費觀念、綠色消費習慣和綠色消費生活,有助於促進人與自然之間保持必要的生態張力。

1.下列關於原文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儒家在生態倫理方面確立了“取予有度”“用之有節”的節用的道德責任,但沒有系統建立節用責任倫理學說。

B.孔子在治國方針裡談到“節用而愛人”,因為愛民而節用,因果關係;朱熹將其理解為節用、愛民,並列關係。

C.《周易》說“節以制度,不傷財,不害民”,朱熹解釋為奢侈必定傷財,傷財必定害民,所以先愛民才會節用。

D.孔子的節用思想原本是諸侯治國的行為原則,不是針對生態而言,但這一思想符合天人關係,故成為生態倫理。

答案:D(原文“孔子這裡講述的是治理諸侯國的行為原則”,節用思想是孔子的為政思想,不能說這一思想就已成為諸侯治國的原則)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賢君必恭儉禮下,取於民有制”是孟子的以民為本的執政理念,與孔子的“節用而愛人”是一致的,都是倡導節制的責任要求。

B.孟子的民本理念雖是立足於民本與王道,但其恭儉與有制的執政理念可以減少向自然與百姓的索取,同樣暗含著生態倫理的指向。

C.荀子認為,在欲多物少的現實面前,節用裕民,開源節流,有利於保持自然資源和人類社會的協調發展,這已是自覺的生態意識。

D.孔子、孟子、荀子三者在為政之道的節用倫理上都主張“用之有節”,而在人與物的生態問題上,荀子的闡述更為明確,更系統。

答案:C(荀子的思想仍是富國之道,並非自覺的生態意識)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在論證荀子對待天人關係、力命關係時,文章採用了歸納法,概括出荀子對人的主體能動作用的肯定,然後引用荀子的原文佐證。

B.文章運用詮釋法,說明了人類即使在“靠天吃飯”的前提下,如果能夠努力耕作和用之有節,即使遭遇天災,也不至於陷入絕境。

C.文章認為,中國古人強調節用,或許有維持社會生態平衡的責任考量,但更迫於客觀現實的無奈而不得不被動選擇的可能性更大。

D.儒家所持守的節用責任倫理雖然是為政之道,但在客觀上有利於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現在,人們將其發展為綠色消費理念。

答案:D(儒家所持守的節用責任倫理有助於培養人們的綠色消費理念,而不是被人們發展為綠色消費理念)

4、古詩、文言文閱讀

例題2:2017屆全國100所名校最新大學聯考衝刺卷(一)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14—15題。

鷓鴣天

尋菊花無有,戲作

辛棄疾

掩鼻人間臭腐場,古來惟有酒偏香。自從來住雲煙畔,直到而今歌舞忙。

呼老伴,共秋光。黃花何處避重陽?要知爛熳開時節,直待西風一夜霜。

【注】此人渴望能夠收復中原,展露才幹,卻遭奸臣讒害,被貶如今的江西上饒鉛山雲煙畔。

14.下列對這首詞的賞析,不恰當的兩項是(5分)

A.“掩鼻人間臭腐場,古來惟有酒偏香”兩句,詞人把官場比作“臭腐場”,拿“酒偏香”與之對比,表達了對腐壞官場的厭惡之情。

B.“掩鼻”就是捂住鼻子,一個“掩”字充分地展示了詞人自己品格的高潔和對醜惡的厭惡;酒之所以“偏香”,是因為酒能解憂。

C.“自從來住雲煙畔,直到而今歌舞忙”是說自己隱退田園後,不再過問世事,以歌舞自娛,寄寓了詞人對現實失望後的解脫心情。

D.“呼老伴,共秋光。黃花何處避重陽?”寫詞人與朋友共賞秋色,菊花卻未開放,詞人藉此暗喻人間已很難遇見品如菊花的君子。

E.詞題是“尋菊花”,卻沒有寫“尋”,上闋寫人間臭腐,下闋寫菊點到而已,寫法不合常規,在於詞人意不在菊,而是借題發揮。

答案:C、D(C詞人隱退田園後以詩酒自娛,並沒有不問世事,從詞人對官場的諷刺來看,詞人還是很關心時事的,所以,也就不存在“解脫”一說;D“暗喻人間已很難遇見品如菊花的君子”錯誤,詞人讚美了菊花,沒有說“品如菊花的君子”少)

15.“要知爛熳開時節,直待西風一夜霜”是如何抒發感情的?有什麼效果?請簡要分析。(6分)

答案:這一句通過聯想,(2分)寫菊花的開放還要等到秋風嚴霜後,(2分)含蓄地讚美了菊花不趨炎附勢而傲霜凌寒的品格。(2分)

4、文學類文字閱讀

例題3:17屆全國100所名校最新大學聯考模擬卷(七)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14分)

滿口京腔的書生興之所至地踱進聚珍齋,在一幅《叫哥哥①》的立軸前諦視良久,然後將摺扇一收,點頭說好畫啊。

僕僮就把頭伸過來,半晌撇撇嘴說此畫用墨設色確有可觀之處,然而滿幅均為茶豆②,題名“叫哥哥”恐有不當吧?

書生笑笑,指著一枚茶豆葉道:此葉背面有雙翎逸出,細如遊絲,俊拔有致,非叫哥哥而何物?依我之見,此必是一隻善斗的雄物;你再看看那枚葉下,雙翎柔媚有餘威猛不足,必是帶仔的雌物。

僕僮歎服。聚珍齋主人陳鵠亭就捧過一壺茶遞給書生說先生真是好眼力呀,實不相瞞,此畫乃吾淮畫師劉謙益所作,不可多得呀。

僕僮就狐疑說既是丹青妙手,為何所繪叫哥哥皆藏頭縮尾,不欲令人窺其全貌?

陳鵠亭說客官肯定不是本地人吧,劉先生早年繪叫哥哥確是窮其形盡其相的,奈何下筆過於傳神,張掛於牆屢有群雞奮起擊啄,多為損壞,本邑字畫古玩店再不敢受。先生家徒四壁,唯以畫資為生,沒計奈何,只好想出這個折衷的法兒。

正說話間,忽然門外一片喧騰,陳鵠亭斜目而視,見一僕人進來告稟道:老爺,門外有一推車漢子無端踩死您養的雞。

陳鵠亭點點頭,慢慢踱到門外。推車的是個瘦瘦的中年人,彎彎曲曲的辮子蓬鬆地垂攏在腦後。見了陳鵠亭便撲通跪在地上道:老爺恕罪,都怨小的沒長眼睛,光顧著躲閃行人,不提防踩死了您的雞。

①陳鵠亭笑了笑說,哪能都怨你呢,也怪咱的雞,偏往你的腳底鑽,該死呀。

推車漢子磕頭道:老爺開恩,小人賠您這隻雞得了。

陳鵠亭又笑,說我這隻雞可是預備養足九斤送給府臺大人的,府臺大人就愛吃個“九斤黃”。

書生就朝陳鵠亭拱拱手說算了吧,您這雞也就二斤重,推車的又是窮漢,好歹讓他賠點算了。

陳鵠亭回頭望望書生,沒說話,捧起茶壺滋地吮了一口。

人群中忽然走出身著儒衫的劉謙益,笑呵呵地拍著推車漢子的肩膀說窮漢呀,遇著鵠亭先生真是你的造化啊,九斤雞充其量亦不過三百文錢。如若讓府臺大人審理此案,府臺大人定會說這隻雞是鵠亭先生留作下蛋用的,窮漢你可就一輩子也賠不完了。

陳鵠亭尷尬地笑笑說劉先生話雖不中聽,然而頗有道理。窮漢呀,我看你也拿不出三百文錢,劉先生可是咱江南三大讀書種子之首,人品才學堪稱表率,窮漢你不如向劉先生借點。

唉,劉謙益嘆口氣說秀才我和這窮漢一樣身無分文呀。於是徑自走到書生跟前說先生若能為這窮漢施捨三百文錢,學生我願意為您繪一幅《叫哥哥》全圖。

書生搖搖扇子說道謙益先生大作我已拜讀,區區三百文就能買到一幅,看來我是討了大便宜了。隨即命僕僮從褡褳裡取出三百文錢遞給陳鵠亭。

書生拍拍劉謙益的肩膀說咱們走吧。劉謙益說現在還不能走,劉謙益又說窮漢賠了九斤雞的錢,可這雞眼下只有二斤,鵠亭先生須找回喂七斤雞的糧食給這窮漢才算公允。

陳鵠亭一愣,捋須哈哈大笑說不知劉先生讓我怎麼賠法?

劉謙益淡淡地說吾淮民諺曰“鬥米斤雞”,賠七鬥米鵠亭先生斷不會嫌多吧?

②陳鵠亭氣得臉色發紫,撣撣袖子頭也不抬地說:此事可大可小,如果劉先生願意,咱不妨請府臺大人公斷。

不必啦,府臺撲通一聲跪進來,朝書生叩頭道:臣許重毓接駕來遲,望皇上恕罪。

卷不去拂還來齋內,乾隆一邊看劉謙益作畫一邊說道:劉先生作畫有奇趣,斷案亦具奇理,實在是奇才啊,不知可否願隨朕進京?

劉謙益想了想,扔下筆說草民舉薦一人,此人名曰郭腴,可能更合皇上的心意。

郭腴臨走時問劉謙益道:先生文章品學皆在郭腴之上,為何偏偏舉薦我呢?

劉謙益兀自笑了:打江山的時候皇上需要人才,而守江山的時候皇上要的只是奴才啊,賢弟你不正可以大顯身手麼?

郭腴就聽見一隻叫哥哥在什麼地方有一聲沒一聲地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