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碩士論文開題報告

才智咖 人氣:3.16W

語文對話教學實踐探究 開題報告

教育碩士論文開題報告

一、 背景及現狀

1.時代呼喚對話精神

目前,“對話”已經成為當代社會的關鍵詞。從國際事務到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從政治領域到學術領域,“對話”已經成為人們追求的一種狀態,同時也成為人們達成目的的有效策略。人類社會似乎正步入一個對話的時代。我們相信,一個新的時代會使教育精神的內涵獲得極大的豐富,“對話”將會發揮它在當代教育以至未來教育中的價值。作為學校教育主要途徑的教學必然會與“對話”聯姻,從而生成一種新的教學形態,我們稱之為“對話教學”。回顧教育的過去,對話教學是存在的,以對話為手段的教學也是存在的。然而,由於處在非對話時代,對話僅僅成了一種教學的藝術,而未成為教學的理念。這樣看來,我們提出“對話教學”,是對當代社會對話精神呼喚的迴應。

2.學校變革呼喚對話教學

(1)以往語文教學中對話缺失問題的反思與批判

(2)教學總目標的功利性導致閱讀教學定位偏低

(3)學校教育以人為本促進學生髮展的需要

上世紀七十年代美國教育家提出了“合作學習”即“主動探究,合作學習”的理念。認為:教師的主要功能不是傳授知識,傳遞資訊,而是激勵思考,營造氛圍,讓學生有一種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大膽表現自我,學會對話交流互助合作,它特別重視對學生資源的開發利用。本世紀初,“探究交往合作觀”在我國得到廣泛認同和傳播。“研究性學習” 作為一門課程被列入中學課程計劃,成為中學生的必修課,說明我國已在課程教育改革中對學生資源價值進行重新確認和開發。不少有識之士積極致力於語文教育的理論建構和實踐建設活動。其中,在吸取融合主體性教學、合作教學以及建構主義理論、後現代課程觀,特別是西方解釋學的基礎上產生的“對話理論”,已成為本次語文課程改革引進的閱讀和教學的新理念。該理論認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和文字之間對話的過程。”它包含著兩層含義:一指閱讀是讀者與文字的主體間對話過程;二指教學是教師與學生以及學生與學生的對話過程。 我認為對話理論必將在構建新的教育體系中發揮巨大作用。在《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和文字之間對話的過程。”目前,對如何用該理論來指導教學實踐的研究案例還較少,在實際的教學中缺少可供借鑑的案例。

二、理論依據及意義

理論依據:

1.教育學理論:

主體性教學:主體性教學是指以培養與發揮人的主體性為價值取向,以發揮師生的積極性、能動性和創造性為前提,以創設平等、民主、和諧的教學環境為條件,以知識為載體,師生主動參與,主體性共同發展的一種新型教學觀。

建構主義理論: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以學生為中心,不僅要求學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和知識的灌輸物件轉變為資訊加工的主體、知識體系的主動建構者,而且要求教師要由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轉變為學生主動建構體系的幫助者、促進者。

合作教學:是指使學生在小組中從事學習活動,並依據他們整個小組的成績獲取獎勵或認可的課堂教學藝術,是一種富有創意和實效的教學理論與策略。它在改善課堂內的社會心理氣氛,大面積提高學生的學業成績,促進學生形成良好非認知品質等方面實效顯著。合作學習的基本理念主要包涉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合作學習的互動觀、目標觀、師生觀、形式觀、情境觀和評價觀。

後現代課程觀:認為實踐是課程的根本特性,自組織過程是一種教學的佳境,教師是平等者中的首席,隱喻與描述的教學方式更易於引發對話參與體驗,要鼓勵學生參與課程規劃活動。

2.語言學理論 :

語感論:王尚文先生認為,語感是思維並不直接參與作用而由無意識替代的在感覺層面進行言語活動的能力。語感培養的過程是學生作為言語主體自覺、積極地參與言語實踐的過程,在語感外化和言語作品內化的實踐中不斷提高自身的品位。

3.哲學依據:接受美學和解釋學

接受美學是影響語文閱讀教學改革最大的理論之一,它認為:面對文字,讀者的地位和作用與作者相當,二者均為作品創造的積極參與者,它強調讀者的能動創造,並給這種創造以充分而廣闊的自由天地,即讀者對文字的接受過程實質上是對作品的一種再創造過程。

解釋學與接受美學有某種相通。解釋學所理解的創造性閱讀包括:用自己的前理解去閱讀,同時又藉助於別人的理解;努力發現別人沒有發現的作品的其他含義;對理解到的意義作出自己獨到價值判斷而不僅僅停留於理解本身或人云亦云;在理解意義的基礎上產生聯想而生成新的意義和塑造新的形象;將閱讀與生活聯絡,用閱讀去影響生活。

意義:本課題試圖在教學實踐中能有所突破,一方面,用對話理論指導語文教學,尋求對話理論下的語文對話教學策略;另一方面以實踐來豐富、發展、完善對話理論。

三、語文對話教學實踐探究研究方案

研究目標:

1.尋求對話理論指導下的中學語文閱讀對話教學策略並付諸實踐。

2.使學生學會在閱讀中如何合適地傾聽、合適地言說,即學會“對話”—與文字的“對話”。

3.使學生初步掌握自我探究的方法和能力,學會合作競爭。

4.通過對話教學策略的探索,爭取在“對話理論”上有所發展

研究的重難點:

語文對話教學的實際案例及分析

研究方法:

1、調查法: 通過學生對新教材的認識和看法的調查以及在“對話理論”實施前後學生對語文學習和教學的看法的調查以發現問題,分析問題。

2、實踐法:把相關的理論積極應用於實際的教學中

3.經驗總結法:通過撰寫專題教案分析和隨筆的形式,及時總結課題研究成果

4.文獻資料法:通過掌握大量的與課題有關的文獻資料,用以瞭解有關課題的最新知識資訊和情報資訊,既為課題研究提供理論依據和事實依據,又可避免重複別人的無價值的勞動。

基本原則:

人本原則、過程性原則、實踐性原則、創造性原則

四、論文寫作計劃

1、2009年11月-12月:蒐集、閱讀文獻資料;

2、2010年1月-2月:分析研究資料並撰寫詳細寫作提綱;

3、2010年3月-7月:進行論文寫作並完成論文初稿;

4、2010年8月-10月:修改並定稿。

五、論文寫作提綱

引言:

對話教學提出的背景

對話教學研究的現狀

對話教學研究的意義

正文:

對話及對話教學概念分析及理解

1.對話教學是民主的、平等的教學。民主、平等是對話教學中的第一法則。沒有民主與平等,師生之間是無法對話的。因為對話的現代意義不僅僅是狹隘的語言交談,而且是師生雙方各自向對方敞開精神和彼此接納。民主與平等包括知與情兩個方面。從知的角度看,教師和學生只是先知者與後知者的關係,並不存在尊卑關係。從情的角度講,學生與教師一樣,在人格上是獨立的,每一個學生都有著自己豐富的內心世界和獨特的情感表達方式,都需要教師的理解和尊重。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就成為夥伴式的師生關係。這樣的師生關係,真正地具有人性,它自身就具有極大的教育價值。

2.對話教學是溝通的、合作的教學。堅持民主的、平等的師生關係法則,教和學雙方必然會走向積極的溝通與合作。溝通與合作是對話教學的生態條件。在教和學雙方的溝通與合作中,對話的精神才得以體現。在自然狀態下,人與人之間似乎有一面無形的牆,人們也因此各自獨立地存在著。但參與社會活動時,人就不得不暫時放棄獨立,走進關係世界。要想在關係世界中獲得肯定的情緒,人就需要與他人溝通,若有共同的.任務,還要與他人進行合作。這看來順理成章的道理,並沒有順理成章地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實現。最根本的原因,應是對話時代雖然已向我們走來,但"非對話的傳統"遠遠沒有結束。然而,教育者應該是先行者,即使處在非對話的時代,他也完全可以在課堂教學中,與學生溝通與合作。"教學,是擁有教學理論素養的教師與學生進行溝通的文化",現代教學是合作的藝術,不是教師單方面的表演。"成功的教學中,教師與學生在進行情感和思維上的對話,這對話的發生和存在都依賴於情感合作的持續發展。"

3.對話教學是互動的、交往的教學。有溝通和合作,必然會有互動與交往。但是,互動和交往顯然是在溝通、合作基礎上的進一步的行為。互動與交往決不只是教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在對話教學中的存在狀態,而且是對話的基本手段。且不說社會化起源於交往,起源於主體與主體的相互作用,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在互動過程中還實現著多種視界的對話、溝通、匯聚、融合,從而在一定程度上使各自的認識偏見得以克服,併產生新的視界,讓真理的探求不斷增加新的可能性。對話本身具有一種自我生長的內在機制,它指向更深迭、更新穎、更富有啟發性的對話。

4.對話教學是創造的、生成的教學。建立在對話性溝通基礎上,教學當然會超越傳遞資訊的功能。因為"對話性溝通超越了單純意義的傳遞,具有重新建構意義、生成意義的功能。來自他人的資訊為自己所吸收,自己的既有知識被他人的視點喚起了,這樣就可能產生新的思想,在同他人的對話中,正是出現了同自己完全不同的見解,才會促成新的意義的創造。"這是社會建構主義的觀點,它某種程度上揭示出了對話教學的獨到之處。在對話精神的作用下,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就教學內容進行平等地交流、真誠地溝通,互相借鑑,取長補短,在合作的氛圍中,各自生成或建構了自己的認識與知識,與傳話式的教學相比教,整個教學過程是充滿創造色彩的。對話教學藉助創造性的、生成性的過程,使學生不再僅僅是知識的接收器,還是知識的發生器,對於學生創造心理素質的形成也是大有神益的。

5.對話教學是以人為目的的教學。如果以傳授知識為教學的第一目的,那麼,教師無疑會淪為傳授知識的工具,學生無疑會淪為接受知識的工具。師生成了知識的奴隸,知識成了教學過程中的統治者,課堂無論如何煥發不出生命的活力。對話的教學則使教師和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知識則退居到"談資"的位置。貫徹對話精神的教學,並不排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也不會影響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只是知識的掌握成為教學的一種副產品,教學的最終產品是具有對話理性的,具有社會交往、溝通的對話能力的人。這樣的人,不僅會有健康的理性,還會有健康的人生。他將成為民主社會、對話時代中最合格的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