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碩士論文開題報告

才智咖 人氣:4.61K

在經濟發展迅速的今天,越來越多的事務都會使用到報告,報告中提到的所有資訊應該是準確無誤的。一起來參考報告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翻譯碩士論文開題報告,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翻譯碩士論文開題報告

題目:基於交往能力理論的翻譯主體間性實證研究

一、研究目的

本文從探究交往能力理論三大功能,即陳述功能,意向表達功能和以言行事功能三個方面闡述交往能力理論應用於翻譯主體間性問題的可行性。在實證分析方面選取《紅樓夢》正冊金陵十二釵判詞的兩個英譯版,研究交往能力理論在翻譯活動中所起到的作用。通過對具體例項的分析與比較,探討翻譯主體間性在翻譯實踐中如何通過交往能力得到體現。

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在國外,翻譯活動的歷史幾乎像語言一樣悠久,從有語言之始便有了翻譯這一人際交往活動。翻譯這項活動中必然涉及到雙語之間的轉換,在語言轉換的過程中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內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其中就包含一個非常重要的內在因素--交往能力。翻譯研究有著悠久的歷史,從古代的傳統翻譯研究到現代多視角翻譯研究,翻譯大致經歷了三種正規化。以不同主體作為中心,翻譯研究正規化可分為:作者中心論正規化、文字中心論正規化和譯者中心論正規化。這些研究正規化都以一個主體為研究中心,其本質都屬於單主體範式研究。可以明顯看出,這些研究正規化都存在一個共同的弊端,那就是研究都過於側重參與翻譯過程的某一單一主體或客體,這種弊端會造成在翻譯過程中忽略其他主體之間的交往,也就是所說的翻譯主體間性。哈貝馬斯在交往能力理論中提倡“以主體間性為中心”,這一思想改變了主體和客體之間的關係,使其由原來的支配關係變為主體與主體之間的話語交往關係。同樣的,翻譯過程也不是主體與客體二者的分離,更不是主體對客體的支配,而是主體間的共存,是主體與客體間的交往與對話。

二、研究問題

在國內外的翻譯研究中,研究者們對翻譯主體性和主體間性的研究一直保持較高的關注並已成為研究中必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研究者們都注意到了主體間性在翻譯活動中的重要性,對於哲學理論的選擇和研究正規化的選取上有著不同的分歧。在眾多的研究中,有一部分學者是從論述純理論的角度出發,沒有結合具體例項對翻譯主體間性問題進行探討。而另一部分學者對具體例項進行了探討和分析,但大多以主體的主觀自主性為研究重點,忽略了作者、譯者、讀者和文字等多種因素的參與。前輩學者的研究為翻譯主體間性問題提供了不同的視角,但在翻譯主體間性的研究過程中,也能發現一些需要解決的問題。

本文對以下三個問題進行探討和分析:

研究問題1:交往能力理論能否有效解決翻譯主體間性相關問題?

研究問題2:交往能力理論在翻譯活動中所起到的作用?

研究問題3:在個案翻譯實踐過程中翻譯主體間性如何通過交往能力理論得到體現?

三、研究內容

論文分為五個章節:

第一章為緒論部分,主要介紹本研究課題的研究目的、研究問題、研究內容、研究意義,並對全文內容進行梳理。

第二章為理論框架及文獻綜述。首先,對本章涉及到的理論進行詳細的介紹。從主體的產生到主體性的含義再到主體間性的特徵都分別進行一一介紹,同時也介紹了哈貝馬斯對該理論的貢獻並對翻譯主體間性的概念進行梳理並總結翻譯主體間性的特徵即差異性、同一性和建構性。接下來介紹和評析了普遍語用學視域中的哈貝馬斯交往能力理論。介紹了普遍語用學的產生以及對哈貝馬斯的交往能力理論的產生提供了存在環境。本章還重點介紹了哈貝馬斯的交往能力理論,就其內容和功能著重說明。其次,本章還對研究過程中涉及的理論的研究現狀進行系統的總結和介紹,分別為翻譯主體間性的國內外研究現狀和交往能力理論的國內外研究現狀。

第三章為研究方法,首先,介紹該研究的研究方法採用定性研究與例項研究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研究。其次,本章論述了該研究的材料來源,具體論述為什麼以《紅樓夢》正冊金陵十二釵判詞的兩個英譯版本為研究材料,以及為什麼選取楊憲益和霍克斯這兩個英文譯本。最後具體闡述了該研究的研究設計。

第四章為本論文的核心部分,基於交往能力理論的翻譯主體間性的實踐。

本章主要以《紅樓夢》的兩個英文譯本作為研究材料。首先,對十二個判詞進行文字分析,具體介紹判詞所描寫的內容,並對兩個英文譯本在用詞方面進行比較分析。其次,從譯者與作者主體間性和譯者與讀者主體間性兩方面對文字進行對比研究。

第五章是討論部分,此部分包括髮現和啟示兩方面。首先為翻譯主體間性在譯者主體和作者主體間的體現,其次是翻譯主體間性在譯者主體和讀者主體中的體現,最後是翻譯主體間性在譯者主體和文字客體中的體現。本章從三個方面詳細的論述翻譯主體間性在翻譯活動過程中如何通過交往能力理論發揮作用進行闡述。最後,總結例項分析對翻譯主體間性的啟示。

四、研究意義

理論意義方面,隨著翻譯研究的不斷髮展和進步其研究經歷了三種正規化的變化。翻譯主體間性對翻譯研究的影響也越加明顯。翻譯作為研究的重點,在研究的過程中必須有一個強大而又富有合理性的理論來進行支撐,而哈貝馬斯的交往能力理論正是對主體間性的研究。如果想實現成功的交往,言語行為就要符合一定的有效性要求,這就需要交往主體具有交往資質,也就是所說的交往能力。交往能力理論重要性的最生動的表達在於他是主體的一種資質,在這種資質的作用下主體之間可以相互理解並達成共識。交往能力理論為翻譯研究提供了合適的理論支撐和新的研究方向。

實踐意義方面,通過對交往能力理論及翻譯主體間性的研究發現:翻譯的本質就是各主體間的相互理解,相互溝通並實現翻譯結果的完美呈現。交往能力理論中主體間性是對主體性的延伸,他對翻譯具有極大的實踐意義。在現實社會中使用不同語言的人與人之間必然存在溝通,溝通的重要性讓使用不同語言的人們意識到翻譯的特殊意義,翻譯成為人與人之間相互溝通的重要手段。

然而如何更好有效地溝通卻是個十分棘手的問題,那麼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就顯得尤為重要。翻譯的成功離不開這種複雜的人際關係的影響。同樣的,如果想得到完美的翻譯結果也離不開翻譯主體間的交流與合作。因此,不論在理論上還是實際意義上,這種迴歸性的研究都會對翻譯活動有一定的啟發意義。

五、提綱

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緒論

1.1研究目的

1.2研究問題

1.3研究內容

1.4研究意義

第2章 理論框架和文獻綜述

2.1文獻綜述

2.1.1交往能力理論的國內外研究現狀

交往能力理論的國外研究現狀

交往能力理論的國內研究現狀

2.1.2翻譯主體間性的國內外研究現狀

翻譯主體間性的國外研究現狀

翻譯主體間性的國內研究現狀

2.2理論框架

2.2.1交往能力理論

“能力”的分類

交往能力理論的產生及定義

交往能力理論的功能

2.2.2.翻譯主體間性的概念及特徵

翻譯研究所經歷的三種正規化

主體及其特徵

翻譯主體及其特徵

翻譯主體間性及其特徵

第3章 研究方法

3.1研究方法

3.2材料來源

3.3研究設計

第4章 金陵十二釵判詞譯本實證分析

4.1楊憲益及霍克斯譯本文字對比分析

4.1.1文字分析

4.1.2兩個譯本的對比分析

4.2兩個譯本的主體間性分析

4.2.1譯者主體與作者主體的間性

4.2.2譯者主體與讀者主體的間性

第5章 討論

5.1發現

5.1.1翻譯主體間性在作者主體和譯者主體中的體現

5.1.2翻譯主體間性在譯者主體和讀者主體中的體現

5.1.3翻譯主體間性在譯者主體和文字客體中的'體現

5.2啟示

5.2.1交往能力理論對翻譯主體間性的啟示

5.2.2例項分析對翻譯主體間性的啟示

結論

參考文獻

致謝

六、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定性研究為主,實證研究為輔的研究方法。定性研究是從理論角度對問題進行探討與研究,提出對策與建議的一種研究方法,是科學領域的一種基本研究正規化。現代學者多提倡採用定量研究與定性研究相結合的方法,但是在具體的翻譯學研究中缺乏一定的操作可行性,所以作者運用定性研究的研究方法,通過蒐集大量的相關資料,從理論的角度探討研究翻譯主體間性的內涵,總結出了翻譯主體間性的特質,並將這些研究結果與交往能力理論相結合,分析了翻譯主體間性在翻譯實踐中的作用機制,從而從普遍語用學的視角揭示翻譯主體間性的重要性,對翻譯主體間性和交往能力理論做出合理的闡述。在文中,作者通過對理論框架的梳理以及文獻綜述的回顧,對翻譯主體間性和交往能力研究進行了一個全面的綜述。希望通過對交往能力理論的學習能夠促進翻譯實踐的發展,對翻譯實踐有著重要意義。

實證研究是指研究者親自收集材料,通過對材料的觀察與分析,為提出理論假設或檢驗理論假設而展開的研究。作者運用實證研究中的個案研究法,通過對曹雪芹《紅樓夢》兩個英文譯本進行分析,為“在個案翻譯實踐過程中翻譯主體間性如何通過交往能力理論得到體現”這一研究問題而展開研究,具體分析翻譯主體間性在翻譯過程的作用機制,以及翻譯主體間性在具體例項中的到體現。

七、進度安排

20XX年11月01日-11月07日論文選題、

20XX年11月08日-11月20日初步收集畢業論文相關材料,填寫《任務書》

20XX年11月26日-11月30日進一步熟悉畢業論文資料,撰寫開題報告

20XX年12月10日-12月19日確定並上交開題報告

20XX年01月04日-02月15日完成畢業論文初稿,上交指導老師

20XX年02月16日-02月20日完成論文修改工作

20XX年02月21日-03月20日定稿、列印、裝訂

20XX年03月21日-04月10日論文答辯

八、參考文獻

[1]Naifang Chen, Chun Lan. Humans imagination and recreation (Volume 2)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8.

[2]Douglas R. The translators turn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Research Press, 2006.

[3]cticalguidefortranslators(FourthRevisedEdition)[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6.

[4]slation,subjectivity,andcultureinFranceandEngland[M].

Stanford, Californi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9.

[5]unicationandtheevolutionofsociety[M]asMc Carthy, (trans). Cambridge: Polity Press, 1984.

[6]Habermas, On the pragmatics of social interaction [M]. Cambridge: Polity Press, 2001.

[7]Mary S. The turns of translation studies [M]. Amsterdam/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spublishing Company, 2006.

[8]Manuela P, Eugenia L. Translation and creativity. Perspectives on Creative Writing andTranslation Studies [M]. London: MPG Ltd, Bodmin, Cornwall, 2005.

[9]slationasapurposefulactivity:functionalapproachesexplained[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10]SteinerG,AfterBabel:Aspectsoflanguageandtranslation[M]ghaiForeignLanguage Education, 2001.

[11]Venuti L. 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a history of translation [M]. Shanghai: Shanghai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4.

[12]陳麗娟.接受美學視角下譯者的創造性[J].青春歲月2014,(1):144.

[13]陳大亮.翻譯研究:從主體性向主體間性轉向[J].中國翻譯,2005,(2):3-9.

[14]陳福康.中國譯學理論史稿[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5).

[15]曹雪芹.高鶚.紅樓夢[M].長沙:嶽麓書社,1987.

[16]馮慶華.實用翻譯教程[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0.

[17]馮文敬.從索緒爾的言語到哈貝馬斯的語言交往:語言的在與是[J].外語學刊,2012.

[18]黃婷.認識與興趣通向交往的反思之路——哈貝馬斯認識興趣理論探究[J].名作欣賞. 2013,(30).

[19]胡牧.主體性、主體間性抑或總體性——對現階段翻譯主體性研究的思考[J].外國語,2006(6):66-72.

[20]哈貝馬斯.交往與社會進化[M].重慶:重慶出版社.

[21]李洪儒.中國語言哲學的發展之路——語言哲學理論建構之一[J].外語學刊,2011,(6).

[22]劉志丹.交往如何可能:哈貝馬斯普遍語用學新探[J].中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18(1)34-19.

[23]劉志丹.哈貝馬斯交往能力:譜系.闡釋.批判[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28(3).

[24]劉志丹.有效性要求:哈貝馬斯對語言哲學的重大貢獻[J].外語學刊,2012,(3).

[25]柳曉輝.譯者主體性的語言哲學反思[J].外語學刊2010,(3)122-125.

[26]劉華文.翻譯的多維研究[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2010.

[27]李佃來.語言哲學的轉向和普遍語用學——試析哈貝馬斯的語言哲學[J].

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03,(4):435-439.

[28]李朝東.語言論轉向與哲學解釋學[J].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96,33(2):13-17.

[29]李為為.實踐哲學視角下的翻譯主體間性[D].河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10.

[30]潘衛民,徐佳.論翻譯主體間和諧關係的構建[J].長沙理工大學學報,2007,06.

[31]邱文生.翻譯主體、主體性與主體間性——基於哲學思辨觀的考察[J].漳州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1).

[32]喬姆斯基.生成語法的基本假設和研究目的[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7.

[33]覃芳芳.文學翻譯中譯者主體性的體現[J].長沙大學學報2011,(5):7.

[34]吳偉.文學翻譯中的譯者主體性[D].南京:東南大學,2009.

[35]許鈞.翻譯概論[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9.

[36]許鈞.翻譯的主體間性與視界融合[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3,35,(4).

[37]楊柳.翻譯詩學與意識形態[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