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城》論文提綱

才智咖 人氣:1.73W

《邊城》是沈從文的代表作,作品以兼具抒情詩和小品文的優美筆觸,描繪了湘西地區特有的風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純愛故事,展現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

《邊城》論文提綱

論文題目:淺析沈從文《邊城》中的鄉情美論文

一、序論

《邊城》是現代文學史上最具特色的小說文字,是文學牧歌傳統中頂峰之作。沈從文的《邊城》建構了一個屬於他的“湘西世界”,反映了“優美、健康、自然而又為悖人性的人生形式”。小說刻畫了眾多鮮明獨特、至善至性、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其中最值得稱道的是沈從文心中的女神翠翠形象的塑造,她是愛的天使,人類的精靈。是愛與美最完美的體現。作品極力表現的自然、民風和人性的美,是那麼地和諧、優美、純淨,令人欽慕。沈從文用詩意的筆觸點染的邊城和當時動盪社會相比,簡直是一塊脫離塵寰的“世外桃源”。《邊城》中不僅僅是對理想、對主體的審美追求,也流露出作者淡淡的憂愁和寂寞,也有人在命運變數面前的無助與無奈,隱伏著很深的悲劇。《邊城》是現代文學史上的瑰寶,真正寄寓著沈從文的審美理想和審美追求,而且達到了極致,為讀者所仰慕。

湘西地處川、湘、黔三省交界,邊城茶垌較少受到現代都市資本主義文明的侵蝕。加之那裡是少數民族雜居,過去統潔者大漢族主義壓迫,增加了少數民族的內聚力和團結性,而民族內的階級、等級觀念相對淡薄。在湘西世界裡,沈從文在山與水的自然環境中度過了一般鄉下孩子應有的童年,青年時在令人煩亂的軍營裡掙扎生存,到後來棄軍從文走進六朝古都北京,從此就有了他艱辛地文學創作生涯。這期間,沈從文在都市生活中看到的是太多的血腥、偽善、殘酷和醜惡。於是他只能轉過身來,從過去,從民間尋找生活的勇氣和信心,

用鄉村原始的人性美和人情美來達到改造社會,重塑民族品德。固然,湘西這塊被人們稱為“中國的瑞士”的故土終被沈從文發現並鍾情。

二、本論

(一)《邊城》鄉情美的第一個方面是通過描寫山水風情之美,優美的自然風光,淳樸還可愛的湘西來展現的。

《邊城》開篇便將讀者引領到湘西的一片旖旎風光中。邊城依山傍水,遠離塵囂,和平安詳,如世外之境。白塔下的老人、女孩和黃狗居住在一條小溪邊,“溪流如弓背,清澈透明”。這座小小的山城,鳥語花香,青山翠竹;古樸的吊腳樓,聳立的小白塔,一脈清流相伴隨,花自開來水自流,自然的生命季節迴圈不息。

(二)《邊城》展現鄉情美的第二個方面是通過老船伕對女兒、對孫女的摯愛來體現的

老船伕是作者在小說中盡力刻畫的另一個人物。對於自己的女兒和孫女,他痛愛有加,把自己的整個身心都給了她們。十七年前,當他的獨生女揹著自己與駐防的一名綠營兵戀愛,有了小孩後,他“卻不加上一個有分量的字眼兒,只作為並不聽到過這事情一樣,仍然把日子很平靜地過下去。”後來,士兵服毒死了,女兒為之殉情。老人主動挑起了哺育孤雛的重任,沒有一句怨言,幾十年如一日,風裡雨裡,來來去去。。

(三)《邊城》展現鄉情美的第三個方面是通過老船伕對自己工作的敬業和對過渡人的慷慨來表現的。

在作者的筆下,老船伕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傑出代表。他善良、

勤勞、樸實、憨厚、忠於職守、克盡本分。他生活雖然清貧,但卻不貪心;樂善好施,卻從不索取,“凡事求個心安理得”。終生為別人服務,卻不圖別人的一絲報答。

(四)《邊城》鄉情美的第四個方面是通過鄰里之間的'和諧與自然體現了最寶貴的鄉情美

船總順順便是這一點的總代表。他“大方灑脫”、“歡喜交朋結友,慷慨又能濟人之急。”對“因船隻失事破產的船家,過路退伍兵士、遊學文人墨客”,“凡到這個地方聞名求助的,無不盡力幫助”。在他的身上少了都市人的自私和狹隘,少了商人聚斂錢財的貪婪與世故,少了奸妄小人的陰險奸詐;多了一副鄉里人的寬闊豪爽的胸懷,多了一顆仗義疏財的仁義之心,多了一種鄉民的光明磊落和正道直行的品德。正是這種美德影響著鄉鄰,從而在這塊不顯山不露水的偏僻小地保留了一份大都市裡想都不曾想到的民風民俗,而且這種“重義輕利又能守信自約”的淳樸民情在這古老的大地上哺育著一代又一代,演繹著一個又一個傳奇式的田園牧歌故事。

(五)《邊城》鄉情美的第五個方面是通過對風俗的描寫來體現

《邊城》中對風俗的描寫最引人注目之處就是對端午節這種娛樂民俗的描寫。譬如,作品的第三節這樣寫到:

“槳手每人持一支短槳,隨了鼓聲緩促為節拍,把船向前劃去。坐在船頭上,頭上纏裹著紅布包頭,手上拿兩支小令旗,左右揮動,指揮船隻的進退。擂鼓打鑼的,多坐在船隻的中部,船一劃動便即刻嘭嘭鐺鐺把鑼鼓很單純的敲打起來,為划槳水手調理下槳節拍。一船快慢既

不得不靠鼓聲,故每當兩船競賽到劇烈時,鼓聲如雷鳴,加上兩岸人吶喊助威,便使人想起梁紅玉老鸛河時水戰擂鼓的種種情形。”

這樣的喜慶風俗是何等的壯觀,何等的美啊!作者把賽龍舟的整個過程細緻地敘述出來,內蘊著作者對它的虔誠和讚美之情。作品中描寫的那如雷般的鼓聲、兩岸人的吶喊助威聲、慶祝勝利的鞭炮聲,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向世人傳達著湘西這一古老民族的強悍與旺盛的生命力。這聲勢浩大、激動人心的湘西古老民俗活動,蘊含著堅定、自信、奮勇、拼搏的民族活力。

三、結論

《邊城》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一件別緻的藝術精品。《邊城》被許多讀者看作是“一部證明人性皆善的著作”。《邊城》是一個美麗的童話世界,沒有醜惡,只有善美,純然是一曲人性美的牧歌。《邊城》寫的是往日的湘西,是現代文明所未曾浸染的封閉的鄉村社會。活躍在這裡的人物,不論是管碼頭的順順,老軍人楊馬兵,還是掌渡船的爺爺同翠翠,都是靠自身的勞動生活,都是存心於人為善存心待人以誠。都不去思考生活的意義,只是默默地忠實地勞動著,都信奉著靈魂的天真,這裡人與人,人與自然都是極和諧的,因而洋溢在作品中的是一種活脫脫的“生命”。這種“生命”還處於自在狀態,從相依為命的撐渡船老人和他的孫女翠翠,到同愛著翠翠的掌水碼頭團總的兩個兒子天保,儺送。每人都無不善良,正直,熱情。他們有簡單而執著的信仰,在寧靜純樸的生活中躍動著生命堅韌的活力。

在沈從文看來,湘西世界是一個“神性”的世界。是“愛”與“美”構築的一個理想王國。《邊城》就是這個王國中的一座豐碑,在《邊城》中,作者以恬靜悠遠的風格,用溫潤柔和的筆調,借詩詞曲賦的意境,描繪出了風俗淳樸,便是作野氣的賣身女,粗俗的水手,遲鈍的山民也因了家鄉邊地淳樸的風俗,原始的活力而顯得渾厚可愛,對一切不抱偏激的態度,在寬容中欣賞一切有生。這種飄逸而中庸的人生態度和美學觀說明沈更多地接受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東西。美在沈心中是確切而可感知的,其引數值是穩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