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留學後在英資機構工作的驚喜與吐槽

才智咖 人氣:2.91W

與美國高效、無情、勝者為王的“資本主義”相比,英國(或者說歐洲)的“社會主義”則是完全另一道“風景”,有些似曾相識的感覺。不過,在這個環境裡,又必須時時面對文化差異所造成的摩擦,時時自我激勵,否則不是急死就是氣死!

淺談留學後在英資機構工作的驚喜與吐槽

英式“社會主義”也不錯

與美國高效、無情、勝者為王的“資本主義”相比,英國(或者說歐洲)的“社會主義”則是完全另一道“風景”,有些似曾相識的感覺。

很多人出國留學前很在意英國大學的排名,不過至少從英資機構員工招聘角度說,幾乎很少看“出身”,學位相對重要,而所在院校與職位錄用之間沒有什麼關係。

面試過程也不以性別為參考,男女不限,一視同仁,這種文化在英國圈子裡適用範圍很廣。從英國校方駐華代表機構的人員構成就可以清晰看到,女同事的比重很高。

再有,休假時間比較寬鬆。記得多年前面試格拉斯哥大學東亞區首席代表的職位時,一切順利,國際辦公室的副主任當即提出要發工作offer給我。我弱弱地提了一句,希望推遲一個月入職,因為愛人快要生小孩了。校方的面試領導笑逐顏開,一個勁兒地說Congratulations(祝賀),至於請假的事,在她看來似乎天經地義,無需請示或討論。

在英國本部的工作環境,寬鬆、簡單、安靜。不過,與此同時,我也注意到了另外一些約定俗成的行為方式和工作方式。

大家有意識地劃清公與私的界線,不越雷池一步。他們表面上輕輕鬆鬆、嘻嘻哈哈,但遇事非常小心,連每月手機費報銷時都要把私人電話從話費清單中劃出來,並把錢補交給財務部門。實際上並沒有人會去查這些電話哪個是公事、哪個是私事,但他們出奇地較真兒,即使只有一兩個電話也不放過。

其次,大家的工作時間是可以“談判”的。一般沒有人加班,更不會把工作拿回家裡做,每個人都有一本厚厚的工作日誌(work diary),如果需要增加某個工作專案,大家都會先開啟日誌,看一下自己的工作量是否能承受,他們可以毫無顧忌地拒絕老闆的“命令”(“請求”更確切)。即使在這樣寬鬆的、幾乎沒有太多壓力的環境中,既然個人的事優先,工作上的事完全有理由拖延。

在這裡,不完全是結果導向,更確切地說是人本主義。安靜的環境是英式的寬容,沒有完成任務不要緊,過程必須合規。這樣,人與人之間也就沒有必要太過意不去,按部就班,循規蹈矩,大家保持面子上的平衡。

不可救藥的自我激勵模式

在職位描述(job deion)中,總有一項叫self-motivation,自我激勵。估計不會有太多人在意這一條,而其中的潛臺詞只有為英國老闆工作後才能體會。

英國人習慣性地喜歡做自己熟悉的事,他們出差經常訂同樣的賓館、航空公司、航線,甚至日期,往往提前半年就開始做計劃,從中提取的安全感讓他們拒絕顛覆性的修改,拒絕未預約的“不速之客”,拒絕新的嘗試。

當你最需要老闆決定“是”與“否”的時候,會突然發現,自己陷入了英國人“不作為”的泥沼。沒有郵件,沒有電話,甚至無法預約見面。英國人有意或無意地“躲了”,面對他們不熟悉的`情境,他們經常選擇不回答、擱置,但又不會告訴你他們的真實想法。

我遇到過這類讓人崩潰的事情,比如與合作協議,可以拖上一年的時間,當中國合作方終於耐不住性子,心急火燎地催促時,英國方面還是那樣不緊不慢、有禮有力有節地提出自己的理由,不是法律部門在稽核之中,就是主管領導人事變動,要不就是自己休假等等。此時,我發現自己也同中方合作伙伴一樣,摸不著頭腦。

即使到了最終合作協議無限期擱淺的時候,英國人也不願意說出“不籤”的話,而是“逗你玩兒”似地保留這個謎底。

這種時候我不“自我激勵”,只能被活活急死!

英國人的循規蹈矩,造成決策和應對變化的速度大大降低,即使是大公司,在變幻莫測的市場面前,也總是顯得步履蹣跚。

為了改變營銷方式,我發了好幾個報告給老闆,並舉了競爭對手求變的模式。英國人不以為然,總強調Seeing is believing,眼見為實。

真遇到麻煩,英國人會輕描淡寫地解釋原因,順便為無法挽回的損失表示一下歉意,然後,再照此辦理地去處置其他的事。

他們會開始討論解決方案,但體制上普遍存在的問題一般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有個結論,而新的措施在實施過程中又會遇到新問題,於是再討論解決方案,再出臺新的措施。

這種時候我不“自我激勵”,只能被活活氣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