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SCM中應對資訊危機的對策

才智咖 人氣:2.95W

減少供應鏈管理中資訊危機的對策有哪些?本文可以為您解答這一問題。

盤點SCM中應對資訊危機的對策

(一)建立信用制度

供應鏈上的企業應該充分認識到各節點企業是利害攸關的夥伴,必須持精誠合作的態度,並以一定的信用制度作為保障,在不損害自身利益又要考慮到全域性利益的基礎上,共享一定的資訊,以確保各自都能獲取充分、真實的市場資訊,以便做出準確的預測和計劃。

為了增進相互之間的信任,供應鏈各個參與企業要進行經常性的交流,消除習慣性防衛行為,建立誠實互信的關係。合作伙伴要及時瞭解對方對於當前合作狀況所持的態度,開誠佈公地反映合作中存在的問題,告訴對方本企業要開展什麼業務,生產什麼產品,實力如何,希望同對方在哪些方面合作,希望達到什麼目標,從而建立開放式的合作體系,使供應鏈合作伙伴關係更加融洽。

(二)提高資訊的共享程度

供應鏈中的各個企業既是獨立的又是相互聯絡的,供應鏈管理的基本出發點是通過資訊共享來實現協同運作的效益,因此供應鏈管理必須致力於增強企業間的資訊共享。主要做法是:

1.建立供應鏈企業資訊共享的合作模式。

有效顧客響應模式(EfficientCustomerResponse,ECR)。它是以批發商、零售商和廠商的資訊共享為前提,以顧客需求為導向,為了降低直至消除供應鏈上的浪費來提高顧客服務水平的一種合作模式。ECR可以把整個供應鏈上的企業結合在一起,使企業為了達到提高消費者滿意度這個目標而協調合作。

快速響應模式(QuickResponse,QR)。這種合作模式通過供應商和零售商的合作與資訊共享,對消費者的需求做出更快的反應來提高顧客服務水平,降低供應鏈的成本,並增加整個供應鏈的獲利能力。成功地實施QR,可以使供應商降低流通費用和管理費用,為消費者提供更好的服務,增加市場份額。而對於零售商則可以降低採購成本和運輸費用,減小需求預測的誤差並提高銷售額,最終提高利潤。

供應商管理庫存(VendorManagedInventory,VMI)。這是一種在資訊共享的基礎上建立的為了降低庫存量,改善庫存週轉,保護庫存水平的管理方法。它要求供應商分享一些重要資訊,並能對其下游企業的生產計劃、庫存策略等進行管理與控制。例如,對供應商來說,可以通過VMI及時獲取市場需求資訊,並根據實際需要的變化及時調整生產計劃和庫存管理,並且能夠不斷進行產品結構調整、新產品開發等活動,以減少庫存,提升客戶服務的滿意度。對於供應鏈的下游企業來說,他們可以省下以往花費在採購、進貨和保管等方面的人力、物力。

合作計劃、預測與補貨(CollaborativePlanning,Forecasting&Replenishment,CPFR)。CPFR利用一系列的流程和技術模型,使合作貫穿於整個供應鏈,並通過資訊的共享,提高預測的準確度,合理地規劃出生產計劃和管理活動,以達到提高供應鏈的效率、減少庫存和提高消費者滿意度的目標。它能夠及時準確地反映需求波動並預測何時該採取何種銷售策略,使供應商和銷售商都能提前做好準備,將被動變為主動。

 2.開通供應鏈企業資訊共享的有效途徑。

提高終端使用者資訊的透明度。在資訊不完全共享的情況下,上游企業只能通過其相鄰的下游企業發出的訂單來判斷相應的需求狀況。由於“牛鞭效應”、資訊不確定等資訊危機的存在,上游企業做出的判斷往往與實際需求相差甚遠。如果提高使用者資訊的透明度,實現資訊共享,上游企業就可以利用終端使用者的需求資訊作為依據進行預測,並及時、準確地瞭解產品的市場需求狀況,過濾掉中間環節預測帶來的資訊干擾。

建立戰略伙伴關係。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企業面臨著這樣的市場形勢:技術成本趨於下降,資訊更容易獲取,市場的全球化和商品的普及等等。企業要想保持一定的市場佔有率,並增加效益,就要尋求新的競爭優勢和利潤源泉,於是,與供應鏈上的其他企業建立戰略伙伴關係十分重要。形成戰略伙伴的`企業都是為了實現增加利潤而相互合作、共同創造價值的,這樣就必然會提高資訊的共享程度,一方面可以平穩供應商的生產,另一方面可以減少由庫存產生的費用。

(三)避免資訊失真

資訊失真是供應鏈管理中最主要的資訊危機,因此,避免資訊失真對於企業的經營以及整個供應鏈的管理有重要的作用和意義。避免資訊失真的方法主要有:

1.調整訂購策略。由於批量訂貨會使需求資訊扭曲失真,因此企業應調整其訂購策略,控制大批量的訂貨,實行小批量、多批次的訂貨策略。以往企業所採取的批量訂貨策略是出於降低採購成本、運輸成本的目的,但事實上,這種訂貨模式的效率並不高。為了滿足市場需求的多樣化、小批量以及高頻度的特點,供應鏈上的企業應該重新分析研究訂購策略,如採用混載運輸,利用第三方物流供應商等,合理地訂貨。

2.減少流通環節。供應鏈的流通環節越多,資訊不對稱、不充分的現象越嚴重,相應地也會增加產品從製造商流向終端使用者的費用和時間。因此,減少流通環節可以緩和資訊在傳遞過程中失真扭曲的程度,有利於對使用者的需求做出更加快速及時的反應。

3.採取穩定的價格。由於促銷而導致的價格波動過大,會造成消費者的購買數量不能反映真實的市場需求情況,那麼,減少由於價格波動所造成的資訊失真的最好方法就是採取穩定的價格。這種策略可以消除由於促銷帶來的消費需求的較大波動,使真實的消費資訊顯露在銷售資料中,以便這些資訊在供應鏈的傳遞過程中,更好地被上游企業利用,使上游企業做出穩定的、變動性較小的生產計劃,減少庫存、配送和運輸等費用。

(四)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

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就是通過激勵機制來刺激供應鏈上的企業提供更好的服務,權責明確,這樣可以使整個供應鏈更好地協調利用物流、資金流和資訊流。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一方面可以使供應商和製造商共同承擔風險,保證利益分享的公平,對供應商和製造商都會產生激勵作用;另一方面當出現質量問題時,權責明晰,避免了相互推卸責任的現象。

企業通常可以採用制定供應鏈契約的方式來規定激勵的措施。在供應鏈管理中引入供應鏈契約,使供應鏈企業按一定的合理的比例從收益中獲得各自的利潤,而且也可以在一定的資訊結構下制約企業的行為,建立一種全面的指標評價體系和有效的監督機制,有效地提高供應鏈的效率。通過公平的利益分配機制可以使合作的企業按比例獲得各自應得的利潤,以保證雙方不會因利益問題產生糾紛。

(五)提高員工的資訊素質

要想有效地提高供應鏈的效率,不僅在巨集觀上需要企業間的合作與溝通,而且在微觀上要提高員工的綜合素質和資訊素質,以保證供應鏈的管理活動有較好的氛圍,為企業管理尤其是在資訊化管理中採取先進的資訊科技打好基礎。提高員工資訊素質的主要方法是:定期對員工進行資訊意識教育,使員工意識到資訊以及資訊科技的重要性,在工作中主動接受並運用新的技術方法。同時,還要注重本企業內部的資訊溝通,以保證資訊在企業各部門之間的流通順暢,以避免有些部門故意隱瞞、虛報資料所導致的決策失誤。

(六)運用先進的資訊科技

隨著資訊化社會的發展,資訊科技對供應鏈管理的影響越來越大,資訊科技已成為供應鏈存在的基礎。供應鏈上的資訊首先應通過各節點企業的客戶端以文字、影象、條形碼、電子標籤等形式將原材料、產品的資訊輸入企業內部的各種資訊處理系統中,然後在產品運輸過程中通過GPS(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IS(地理資訊系統)來獲取和控制各環節的資訊。

節點企業內部要有基於Intranet的資料庫系統和資訊服務系統,以實現企業內部的資訊處理和資訊共享。在整個供應鏈系統中,核心企業負責整個供應鏈上資訊的管理,因此,核心企業要建立供應鏈資料中心:一方面包括供應鏈核心資料庫,它採用分散式資料庫技術,實現核心資料庫與各節點企業內部資料庫之間的管理,形成整合化的供應鏈體系;另一方面建立供應鏈綜合資訊服務系統,它是基於Internet的資訊管理系統,與各節點企業內部的資訊服務系統相連線,可實現整個供應鏈系統的資訊交換、資訊共享和資訊更新,從而做出面向市場的快速、敏捷、高效的科學決策。為了從供應鏈上獲得優勢,企業還要從一些基本技術和資訊系統的普及做起,例如物流過程自動化、企業資源計劃(ERP)系統等,把先進技術作為支援供應鏈協調執行的基礎。

總之,資訊是供應鏈企業間相互合作的橋樑,充分、準確地利用資訊資源,有利於提高供應鏈的核心競爭力,最終達到每個成員的利潤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