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產品專項培訓總結

才智咖 人氣:2.47W

一、培訓內容

醫療產品專項培訓總結

本次培訓內容主要包含整合平臺總體介紹及典型專案經驗總結分享、HL7v2基礎入門培訓及整合平臺互聯互通成熟度標準評測內容介紹、整合平臺實施規範介紹及院內業務系統整合常規流程講解、Orion Health Rhapsody基礎入門培訓等四大方面。以上內容分別由研發中心整合平臺事業部部門經理王遠春、部門副經理曾藝敏、產品部專案經理王瑞雙和我擔任講師。我按照我個人的理解對這幾天的授課內容做如下幾點歸納:

1) 整合平臺是一種從根本上保證院內各異構系統之間能夠進行高效互聯互通的方式。隨著醫療資訊化不斷髮展,醫院引進的臨床系統數量和種類也在日益增加,各臨床系統所採用的實現方式往往都是各種各樣的,對外提供的資料介面也是五花八門的,如此勢必會給院內實現系統整合、業務共享和資料分析帶來嚴重阻礙。為了解決院內各系統在業務資料互動過程中存在的眾多問題,整合平臺的概念應運而生:整合平臺是院內各系統間實現資訊共性和業務協同的一套服務解決方案,它使各子系統和使用者的資訊採用統一的標準、規範和編碼,實現全範圍資訊共享,進而實現各子系統間的良好互動和有序工作。整合平臺的軟體部分主要由三個模組組成:服務匯流排(ESB)、資料中心以及基於整合平臺的應用,同時還有資訊標準規範體系、資訊保安體系及運維管理平臺共同服務於整合平臺。服務匯流排(ESB)主要用於實現業務系統的互聯,其中的“S”代表服務(Service),它遵循開放標準的協議,是SOA(Service Oriented Architecture)體系架構的基礎,能很好地應對將來的技術變遷。通過ESB,各種技術、平臺及協議能夠很好地進行適配,從而實現各系統間的高階訊息互動模式(包括智慧路由、訊息分發、釋出訂閱等)。資料中心的作用則是在基於資料匯流排實現對相對分散資料的整合、整合、儲存,以提高資料利用率,減輕業務系統的壓力,併為科研分析、臨床決策支援、運營決策支援、等級評審、績效考核等提供強有力的資料支撐。它主要包括:標準基礎資訊庫、業務資訊庫、交換資訊庫、臨床資訊庫和運營資料倉庫。

2) 隨著近兩年來醫療資訊化產品標準化程序的加快,平臺的真正落地實施已是“無標準、不整合”,同時國家衛計委統計資訊中心開展了衛生資訊互聯互通標準化成熟度測評工作,大力推動相關國家標準的落地實施。HL7系列標準作為國際通用的醫療資訊標準,已被廣泛運用於整合平臺專案之中。HL7標準覆蓋的醫療資訊業務範圍主要包括:病人個人資訊管理,病人入、出、轉院資訊,各類醫療服務如手術、檢查、化驗、用藥、醫用材料及飲食等服務專案的管理,財務管理資訊,病人賬戶管理、收費管理、醫療保險理賠、支付,檢查、化驗結果回報,檔案管理,病案管理,醫療服務預約管理。

以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為例,經過近一年的研發與實施,我們已經成功地將LIS、PACS、手術麻醉系統、體檢、重症、HIS、EMR等業務系統以HL7方式接入整合平臺。HL7標準的成功實施,解決了醫院內部各業務系統的資料互動難題,規範了標準化資料的傳輸及共享。實際經驗告訴我們,在進行HL7相關標準化落地的過程中,我們需要注意到以下幾點:首先,HL7標準的發起源來自於國外,由於中西醫療資訊化水平及業務流程的差異,導致HL7標準在國內落地過程中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和時間成本進行“本地化”工作,且目前國內大多廠商在起初的系統設計過程中並未考慮到對HL7標準的識別相容,這樣勢必會造成後續對接過程中的大量改造工作,進一步加大實施難度,所以在推行HL7標準之前,我們必須跟醫院及三房廠商良好溝通,有推動HL7標準落地的充分決心。其次,在使用HL7標準進行業務流程改造時,應首先明確HL7標準的適用範圍,不能盲目推崇HL7標準;由於中西醫療業務模式的差異,HL7標準本身並沒有完全覆蓋我們目前的所有業務範圍,即便我們可以使用HL7提供的自定義規則去構造滿足我們需求的業務訊息,但此舉對於HL7標準的應用和實施來講並沒有什麼實質性的意義。最後,在使用HL7訊息進行互動的介面方案時,書寫方面需要儘量做到精細化,因為HL7標準的呈現模式重點在於機讀,其訊息結構的複雜性會導致在人工識別方面差強人意,難以理解。故在進行相關方案的書寫過程中需要做到通俗易懂,以增強人工可讀性,提高雙方溝通效率,從而保證專案整體進度。

3) 整合平臺不同於傳統的臨床業務系統(如HIS、電子病歷),它多以處理後臺資料流程為存在形式,總是給人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感覺,且它又是整個醫院資訊系統群的核心部分,所以整合平臺實施往往是讓現場人員倍感壓力的一塊。為此,以王瑞雙為主導的整合平臺實施團隊特別整理了一套關於整合平臺實施的規範文件,其主要目標是將實施規範路徑化,以保證整合平臺的快速實施,讓每一個拿到整合平臺實施規範的人員都可以清晰明瞭地根據各個路徑快速執行,該實施規範將整合平臺的實施過程主要劃分為:啟動、調研、準備、執行、培訓和驗收等六大過程。其中啟動階段主要包含的工作內容有:解讀專案合同、明確專案目標、組建專案團隊、調研醫院現狀、召開專案啟動會等。緊接著進入的調研階段的目的則是對醫院當前的資訊化水平做一個摸底,其內容主要包括醫院當前業務系統的數量、分別所屬的廠家、現有介面流程以及所有采用的介面方式等等。調研有助於我們針對醫院的具體實際情況制定出更加因地制宜的實施計劃。接下來的準備階段則是進行相關專案環境的部署,工作內容主要包含:安裝專案執行環境(Oracle資料庫、Orion Health Rhapsody中介軟體、Java環境、ETL、MSTR等),在此階段實施人員必須填寫準備階段報告,記錄各個伺服器的硬體配置及網路位置資訊。實施階段也是專案的關鍵階段,在此階段過程中,專案經理可以根據專案實際進展情況選擇幾個系統併發進行,並保證各系統按照“方案討論”、“方案編寫”、“系統改造”、“聯合測試”、“實施上線”的步驟順利開展。培訓階段對於整合平臺的整個實施過程尤為重要,因為相對於常規系統的實施,整合平臺的實施週期很漫長,而且對現場實施人員的業務範圍和技術能力都有比較高的要求,所以良好的培訓是平臺技術支援人員最終可以順利撤離現場的重要決定因素,也是後續運維相關人員能保證平臺長期穩定高效運轉的重要判定因素。專案最後進入驗收階段,驗收過程通常由驗收申請、驗收資料準備、現場驗收和驗收報告幾大部分構成。

4) Orion Health Rhapsody是專注於醫療行業的中介軟體,其視覺化的開發介面、對業內標準的全面支援、良好的二次開發能力等特點為智業軟體醫院整合平臺的功能和適用性方面增光添彩。Rhapsody中介軟體主要由IDE、Engine和監控介面三大部分構成。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通過中介軟體引入,使得整合平臺的院內實際執行效果、介面改造簡易性、異構系統的適配、資料中心的建設、上層應用的體檢效果方面都得到了較大提升。

二、授課心得

對於此次的授課過程,我自己也是感觸頗深。首先我非常感謝資訊管理主管許碧忠、招聘主管嚴國標和培訓助理盧麗娜這三位領導的忙前忙後,正是因為有了他們的辛苦張羅才有了我們良好的培訓環境及氛圍,才使得培訓能夠順利開展,同時也要謝謝遠在瀋陽和安徽等各地分公司的同事通過遠端會議系統來聽課,最後還要謝謝整合平臺事業部的同事在授課期間給予我的配合和幫助。接下來我就個人的授課心得總結幾點,以供大家批評指正:

1) 課前認真備課,精通課程內容。古人云: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備課是授課的前提,是提高授課質量的'關鍵。此次的培訓課程我花了近兩個禮拜的時間準備,從上課課件到課中用到的案例設計再到課後操作手冊的編寫,每個過程我都細緻推敲,且在課程正式開始的前幾天,我就自行進行模擬演講,這樣做的目的是想要儘可能地保證授課質量,提高授課效率,從而做到不浪費大家的寶貴時間。

2) 這次培訓設有相關考核機制並附帶物質獎懲,通過此種方式可以直接地提高在場學員的學習積極性。此外,為保證在場學員能夠專心聽課,不被其他臨時事情干擾,在此次課程培訓進行中,各學員被要求上繳手機,我覺得這是個很好的做法,這樣一來就可以完全杜絕學員在課中被電話打擾或者因玩手機而不專注課程內容的現象出現。

3) 此次培訓課程中包含《Orion Health Rhapsody基礎入門培訓》的實操環節,課中要求學員跟著講師同步做練習操作,所謂“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只有讓所有學員都親身參與進來,大家才能對相關的知識點掌握得更加牢靠,這也是能夠提高授課質量的一個行之有效的辦法。

4) 此次參訓學員幾乎都是專案經理及以上級別的同事,且其中大多數都具有非常豐富的專案經驗,所以對於本課程內容的理解程度上,他們具有明顯優勢;同時,培訓現場有研發中心總經理李程揚和運營中心副總經理賴聖賢親自到場督促,這也表現出公司對於此次培訓的重視,進一步增強了學員聽課的積極性。

5) 當然,此次培訓過程中也存在了一些紕漏,由於我對現場學員操作進度的時間預估不準,所以在課程時間安排上有一些欠妥當,結果導致原來準備的內容沒有全部講完,在課程內容完整性方面有所折扣,時間控制這部分我今後會多加練習。

三、學習方向

整體來說,整合平臺雖為當下醫療行業最為火熱的產品之一,但其相較於院內其它傳統業務系統而言仍為新生產品,在業內尚未得到廣泛推廣,大部分員工,尤其是現場實施人員對於它還是較為陌生,所以為了提高智業軟體醫院整合平臺的落地效果,相關人員需要增加對整合平臺的瞭解程度,縮短專案整合平臺在專案現場的上線工期,這裡列舉出幾個具體的學習方向以供大家參考:

1) 熟悉院內業務系統間的互動流程。這裡強調的是“系統間”,因為整合平臺處理的多是系統與系統間的業務互動內容,只有在瞭解到系統間有哪些業務發生互動的前提下才有可能通過整合平臺對現有流程進行整合、改造和優化。常見的互動業務有:HIS/EMR向醫技系統傳送申請單、HIS/EMR獲取醫技報告結果、醫技系統向HIS/EMR推送檢查過程狀態(檢查危急值)等。

2) 技術範圍瞭解要全面。整合平臺所強調的“整合”不僅僅只包括流程、業務和資料的整合,對於技術人員來講,更是“技術整合”。因為院內各業務系統所採用的實現技術、介面方式和資料庫型別往往各種各樣,那麼在實際進行改造過程中要求到技術人員對各種介面都能夠應付,並能夠做到在實際需求環境下選擇最優的方案。 目前整合平臺技術層面上所需要掌握到的技術有:Java技術、技術、資料庫技術(Oracle、Sqlserver、Mysql等)、Orion Health Rhapsody中介軟體、資料同步技術等。這裡只是對所用到的技術全盤列舉,但是對於技術的掌握深度因人而異,現場實施人員只需要瞭解其主要實現方式及實現效果就行,只要求熟悉主要的基本操作,重點強調的是“泛”而不是“精”。

3) 醫療行業相關標準的掌握和運用。如上所述,隨著醫療資訊化產品標準化程序的加快,院內系統間在進行流程互動過程中越來越強調相關業內標準的應用。正所謂“無標準,不整合”,目前HL7系列標準作為國際通用的醫療資訊化標準,已被廣泛運用於整合平臺整合專案中,類似標準還有DICOM、CDA、CDR、LONIC、IHE等等。這些標準都是在整合平臺實施過程會遇到的,所以作為整合平臺工程人員必須對其有一定了解,才能夠為客戶提供更加專業的方案和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