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人才評估體系

才智咖 人氣:2.44W

華為成為我們國產手機品牌的佼佼者,在人才管理方面自然有一套法則。下面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了華為人才評估體系,歡迎閱讀參考!

華為人才評估體系

2016年,華為實現銷售收入5200億,成為ICT領域的全球領先者,其銷售收入也是國內網際網路三巨頭BAT收入的3倍以上。

不搞金融、不炒房地產的華為能夠以實業發展至今天地步,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其一條路走到底的堅持。

華為輪值CEO郭平即在新年致辭中寫道:“28年來,我們從幾百人對準一個城牆口衝鋒,到後來,幾千人、幾萬人、十幾萬人對準同一個城牆口持續衝鋒,從不畏懼,決不屈服,英勇奮鬥。我們現在每年投入1000多億人民幣(約研發500億、市場服務600億),仍然對準同一個城牆口:大資料傳送,終於取得了突破,處在世界領先位置。”

在內部人才和幹部管理上,華為堅持了“簡單、實用、高效”的方法論,沒有太多的理論模型,摒棄複雜的方法論,而使用簡單制勝的法則:

一切以業績結果為評估標準,堅持使用“歪瓜裂棗”,因為歪瓜裂棗看起來並不完美,但它們很甜,可以給企業帶來業績上的突破!

通過360°評估來找人是要完蛋的

每到一個考核期,企業管理者和HR會絞盡腦汁設計出各種奇葩問題,對大家進行全方位掃描,開始做360度評估,上級、下級、平級,滴水不漏!這樣的做法理論上不錯,對員工全面翔實地考察,發現優勢與不足,找出優勢與發展路徑,克服不足與短板,perfect!

然而華為老闆任正非卻對此say NO!

因為,360做出來的結論是:老好人得分最高!最後的結果是,引導全公司的人都做老好人!

看看華為老闆任正非怎麼理解,怎麼用360度?

第一,想通過360度來找完人是要完蛋的。你別指望公司有完人,什麼叫完人,“剛出身的小孩就是完人,無所作為的人就是完人,我們認為這個社會,我們的公司不需要完人,我們需要能做出貢獻的人。”

第二,360度應該理解為是一個調查方法,該叫360度調查。按任正非的話說,360度調查是尋找每一個人的成績,每一個人的貢獻。也包括尋找英雄,尋找將軍。

第三,企業老闆很喜歡把加班放裡360度來評估,認為加班多的人就是好,就應該給高分。這一點任正非是這麼看的,“他不加班,但他績效很好,說明他潛力大,應該多給他加擔子,而不是打擊他”。

第四,360度不是為了找缺點,找問題。很多企業的`HR認為找到缺點和問題是360度的成功,唯其如此才沒有白做,甚至把缺點和問題放大,然後把這個人打倒。

也就是說,360度不是拿來考核的,而是用來尋找人才,發現某些方面特別有貢獻的人。恰恰很多優秀的人,缺點也是很鮮明的。這部分人很容易被360度傷害,甚至被幹掉。任正非的原則是,任何一種管理辦法都不能傷害到“優秀的奮鬥者”,即便是那些調皮搗蛋不聽話的奮鬥者,只要有貢獻他就應該得到激勵。

在華為,這樣的案例數不勝數。

任正非:重用餘承東

迄今在終端消費BU呼風喚雨的餘承東,如果按照360全方位評估的話,在任何時候估計都不能得到高分,都不能“被提拔重用”。

因為他是一個出名的“大嘴巴”:善於把企業中的問題和毛病用大喇叭的方式喊出來,讓很多人顏面無存;善於“吹牛”,把別人根本不敢想的事情吹的天花亂墜,讓人嚮往;敢於把責任攬到自己身上,敢於罵人,敢於叫板老闆,敢於得罪一切人......

但華為堅決使用這樣的人才,哪怕在餘承東上臺後針對運營商的一系列舉措讓業績短時間下滑,也沒有聽從一些人的“風言風語”把他拿下,而是堅持相信,最終華為手機實現成功逆襲,成為今天的全球前三,中國第一。

尺有所長,必有其短

“尺有所長,必有其短”,職場上能夠發揮自我優勢最為關鍵,《現在,發揮你的優勢》一書中提到,全世界只有20%的職場人士在工作中充分發揮了自己的優勢,施展了自己的能力,而絕大部分的上班族正在日復一日地埋沒自己的優勢,扼殺自己的前途!

大家總是花太多時間模仿、實踐別人的工作方法,反而壓制了自己與生俱來的獨特優勢。而成功從來就不是隻有一種模式,只要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優勢角色”,在任何職位上都能獲得非凡成績。

領導力的研究和實踐中發現,一個人領導力素質的往往有所長並有所短,一方面的優勢越突出,其短板可能越致命!

善於夜間行動外出覓食的貓頭鷹,其眼睛並不適應白天的陽光;一個執行力高行動迅速的人,往往不擅長邏輯思考;一個內向羞澀不善表達的人,一般情況下其內在的觀察力往往很棒。

所以領導力素質發展的原則是發揮優勢,而非均衡發展,偏科出奇才!

領導力素質發展的另外一個原則是發展相關優勢,彌補致命短板,取得更大績效。

據研究,當一個人在“結果導向”這個素質很優秀,但“建立關係”表現平平時,他成為卓越領導者的可能性是12%;當“建立關係”是你的優勢而“結果導向”表現一般時,你成為卓越領導者的概率是14%。但是,如果這兩項素質同時都很優秀時,你成為卓越領導者的機會不是26%,而是74%。

除了削足適履,還要因地制宜

任何一種管理方法,都有其應用上的不足的一面,任何人才,都有其不擅長的一面,如果形而上學地使用,不加思考地使用,追求理論性地使用,則一定會出問題:

目標管理自上世紀50年代被德魯克提出,迄今已經得到全球絕大部分企業的應用實踐,其中以KPI為主的績效管理卻得到了很多質疑詬病之聲,索尼前副總裁天外次郎的一篇“績效管理害了索尼”(又譯為績效主義)引發地震,於是乎,各種OKR,BSC出來,各種“諷刺打擊“,業界人士恨不得趕緊撕去KPI的標籤。

七八十年代中國企業熱衷ISO9000等各種體系認證,然而很快就發現,一個證書前後不用一個月,花費最低5000元就可以拿到,質量管理體系認證成為牆角、電線杆牛皮癬的時候,各種“專家”又是一陣狂轟濫炸,恨不得踩在腳下而後快。

網際網路思維漫天飛的當下,各類“專家大師”們紛紛丟擲的“去中心化”、“去平臺化”、“去KPI”等等,兩個字“我去”!恨不得跟過去統統說NO,方能顯示自己的特立獨行,拿一個個非典型事例,來驗證自己“理論”的正確,在T哥看來,要麼是對事物規律不能客觀認知,更多的,則是別有用心!

深諳灰度管理的任正非認為,一個人有缺點反而說明這個人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更應該珍惜這種“努力貢獻而不聽話”的人。而企業用人,評估人,則更多用績效成果視角看,業績好,哪怕性格上有缺陷,也要認可其貢獻,同時用其長處,而非綜合評估讓他改善不足,反而會打擊員工的士氣。總之,任正非認為,360度主要應該在識別人的能力和貢獻角度來用,以此方法來找出真正的“奮鬥者”,而不是為了評估出一個完人,一個老好人。

任何管理理論和工具也是需要因地制宜地使用,任何思想都有其情境限制,如果不能根據企業的自身特點和文化環境進行調整優化,則必然”東施效顰“,”邯鄲學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