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的特性》說課稿

才智咖 人氣:1.18W

下面是國小數學《三角形的特性》說課稿,僅供參考!

《三角形的特性》說課稿

  《三角形的特性》說課稿(一)

《三角形的特性》是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第一課時,本課是六年制數學第二學段“空間與圖形”中的學習內容。在此之前,學生已經認識了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特徵。對三角形有了直觀地認識,已經能從平面圖形中分辨出三角形。本節課主要是幫助學生在原有的感性認識基礎上,理解三角形的意義,掌握它的特徵,為今後進一步學習其他幾何圖形的有關知識打下基礎。

四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了一些生活經驗,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逐步向抽象思維過渡,分析、綜合、歸納、概括能力較弱。

根據《數學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材的特點,結合四年級的認知能力,本節課我確定如下的教學目標:

1、理解三角形的意義,認識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稱,掌握三角形高的畫法,瞭解三角形的穩定性。

2、經歷觀察、分析、猜想、實踐的學習過程,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3、使學生體驗數學學習的過程,發展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這樣的目標設計,打破了傳統概念教學的規律,從過於注重概念本身轉化到更多的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情感體驗,立足教學目標多元化。

根據教材的特點,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理解三角形的意義。

本節課的教學難點是理解三角形的意義和掌握畫高的方法。

教學中,為了形象直觀的展示學習內容,我使用了多媒體課件、塑料小棒、三角形硬紙板和彩色平面圖形等教具和學具。

這節課,我以學生的學為立足點,設計瞭如下的教學程式:

第一環節、舊知匯入,激發興趣。

在第一環節我分為兩個層面:

首先我出示一組生活中圖片,讓學生找學過的平面圖形,我根據學生的認知過程將這些平面圖形貼在黑板一側,然後重點問對平行四邊形都有哪些瞭解? 我對高和特性作重點板書。

接下來讓學生回顧生活中的三角形,再通過我提供的第二組生活中的三角形圖片,引出課題。

這一環節由學生熟悉的生活匯入,在情境中自然喚起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儲備,達到舊知遷移的目的。突出平行四邊形的複習,尤其是高和特性的複習,為新知過渡做了較好的鋪墊。同時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第二環節、主動參與,探索新知。

這一環節我安排三個層面:

第一層面是三角形意義的教學,安排了以下活動:

1、摸三角形,觀察三角形特徵。

2、小組交流,派代表闡述小組意見。

3、師生共同總結三角形的意義及特徵

多媒體課件演示三角形的特徵,教師介紹三角形的字母表示法。

三角形意義教學既是本節課重點也是難點,我安排學生看一看,摸一摸,說一說的活動,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小組合作交流,學生自主探索三角形意義和特徵,通過多媒體課件的直觀演示,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既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又體現教師的組織者和引導者作用。

第二層面:畫三角形的高

我首先安排學生嘗試畫高,一名學生板眼,試說方法,選擇畫高工具,然後我引導畫高的方法。此環節可能會出現兩種情況:(1)是學生畫的高和說的方法都正確,教師就可以借用他的話來說,重新演示。(2)是學生畫得不正確,這時可安排其他學生表述意見,教師再引導。接下來多媒體課件演示用三角板畫一條高,然後學生獨立畫出一條高。通過展示學生畫的'不同底的高,師生共同總結高和底的概念,然後學生嘗試畫另外兩條高。最後通過多媒體課件的動畫演示,使學生掌握在一個任意三角形內畫出三條高的方法,從而突破本節課的難點。接下來通過一組判斷練習,既鞏固任意三角形的高,又拓展了直角三角形和鈍角三角形的高。

這個層面中,主要是學生在自主探索中,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學生不僅能學會高的畫法,還能領悟用舊知識解決新問題的思想,培養學生“舉一反三”的學習方法及初步的空間想象力。

第三層面:感受三角形穩定性

首先通過課件回放生活中三角形圖片,使學生產生疑問:這些物體中三角形起什麼作用?然後學生猜想。最後學生動手實踐,用老師提供的塑料小棒拼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感受三角形的穩定性。

整個層面通過觀察——分析——推理——驗證為主線,讓學生在親身經歷中感受三角形的穩定性,獲得感性的認識,同時有利於培養學生思維的縝密性。

第三環節、綜合實踐,學以致用。

為了體現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的理念,我設計了兩個層次的練習:

首先出示一組基礎判斷題,達到鞏固基本概念的目的。

第二層面是實踐應用題:首先出示一個三角形狀的檯曆,使學生明白是利用了三角形的穩定性,接著多媒體課件出示一把歪斜的椅子,讓學生思考如何修理。

這個精心設計的練習,不僅幫助學生建立了正確的概念,還能有效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發展應用數學的能力,體會到把數學知識用於解決實際問題所帶來的快樂。

第四個環節:師生共同總結本節課的收穫。

  《三角形的特性》說課稿(二)

一、教學指導思想

依據新課標的教學理念,我以一切立足於學生的學,一切有利於學生的學,一切為了學生的學,一切促進學生的學為目的。努力營造民主、快樂、寬鬆、和諧的課堂氛圍,張揚學生的個性,鼓勵學生敢想、敢問、敢說、敢做。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思想,讓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下獲取知識,在活動中感受數學之美。

二、教材分析

三角形是平面圖形中最基本的多邊形,一切多邊形都可以分割成若干個三角形,並藉助三角形來推導有關的性質。因此,三角形的特性是學習平面圖形知識的起點,也為學習平面幾何、立體幾何打下基礎。

三、學情分析

在此之前,學生已經直觀的認識了三角形,並且認識了平行四邊形、梯形的底和高,正確畫出已知底邊上的高對學生來說難度較大,也是本節課的教學難點。還有學生對三角形的穩定性還停留在表面,還不能從數學的角度來認識。

四、說教學目標

1、通過動手操作和觀察比較,使學生理解三角形的意義,知道三角形高和底的含義,會畫三角形的高。

2、通過實驗,使學生認識三角形的穩定性,體驗數學在生活中

的應用價值,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

3、經歷觀察、比較、分析和操作的過程,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絡,感受數學之美。

教學重點:三角形的意義和三角形的高

教學難點:三角形的高

五、教法和學法

1、教法

根據“教師是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這一理念,以學生參與活動為主線,先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後讓學生獨立探索,合作交流,再自學課本,操作實踐,達到概念的自主建構;

2、學法

為了完成教學目標,我主要採用獨立探索、合作交流、實踐操作相結合的學習方法,讓學生通過動腦、動口、動手來親身經歷“做數學”的過程,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

六、教學過程

本節課我設計了以下三個環節:

(一)、理解三角形的意義和特徵

1、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出示一些漂亮的圖片,讓學習在欣賞圖片的同時找出圖片中共有的平面圖形——三角形。

揭示課題:這節課我們就來進一步認識三角形。(板書:三角形的特性)

【設計意圖:由學生熟悉的生活匯入,在情境中喚起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儲備,達到舊知遷移的目的】。

2、認識意義和特徵

出示:

(1)畫一個你喜歡的三角形,想一想三角形有幾條邊?幾個角?幾個頂點?並相應的標在你畫的三角形上。

(2)判斷:你認為下列圖形中哪些是三角形請用“ √ ”標記

(3)結合畫三角形和判斷三角形的過程,你認為什麼樣的圖形叫做三角形?

【設計意圖: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給學生提供動手操作、思考抽象的空間,使學生在活動中去體會、去感悟、去總結三角形的意義和特徵,為抽象出三角形的意義做好鋪墊。】

要求學生獨立完成後小組交流。

學生彙報:

第一個問題:三角形有三條邊,三個角,三個頂點。

第二個問題:圖1、5、6、8都是三角形。

第三個問題學生的回答可能有下面幾種情況:

A:有三條邊的圖形叫三角形;

B:有三條邊、三個角、三個頂點的圖形叫做三角形;

C:由三條線段組成的圖形叫做三角形;

……

在彙報的過程中互相判斷,我適時的用反例來加以說明,引導學生在爭論中逐步形成對三角形的正確認識,得出: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每相鄰兩條線段的端點相連)叫做三角形。再讓學生根據三角形的意義來解釋判斷題中沒選中的圖形為什麼不是三角形,從而加深對三角形意義的理解。

【設計意圖:讓學生畫三角形、判斷三角形使學生感覺到自己在玩中學,在學中玩,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經過獨立思考、逐步探索和相互交流後,可以加深對三角形的認識,有效的突破本節課的重點。】

3、用字母表示三角形

告訴學生為了表達方便,可以用字母分別表示三角形的三個頂點,用A、B、C表示這個三角形的三個頂點,這個三角形就可以表示成三角形ABC。(同時板書三角形ABC。)讓學生選擇三個字母表示出自己畫的三角形,培養學生的符號感。

(二)認識三角形的高

1、情境引入。

出示兩幅動物別墅的圖片,讓學生判斷哪幅是長頸鹿的?哪幅是山羊的?並說明理由。學生會說出高的房子是長頸鹿的,因為長頸鹿長的高,再讓學生指出房子的高是指哪部分?使學生對三角形的高有一個初步的感知,接著出示三幅圖,讓學生判斷哪幅把房子的高(也就是三角形的高)表示出來了,讓學生直觀的感受三角形的高。

2、自學定義

讓學生自學書上高的意義,使學生對三角形的高有一個初步的認識,然後用定義上的重點詞解釋為什麼後兩幅圖都不是三角形的高,使學生加深對概念理解。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自主探索中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實現對教學難點的突破。】

3、學習畫高。

學生已經有了平行四邊形高的基礎,讓學生嘗試畫高,指名學生版演並講解畫高的方法。學生可能從不同的頂點畫出三角形的高,甚至有的同學可以畫出三條高,收集學生不同型別的畫法,讓學生評價。我再此環節中讓學生學會用定義來判斷,再爭論中讓學生知道三角形有三條高並學會畫高的方法。

【設計意圖:利用學生資源,讓學生再交流討論中提升認識,構建對三角形底和高的理解。有效突破畫三角形指定底邊上高的教學難點。】

4、鞏固練習。

出示三個三角形,讓學生選擇一個三角形畫出已知底邊上的高。由每個學生畫出一種三角形指定底邊上的高,到小組和全班的交流。使每個學生都能掌握不同型別三角形指定底邊上高的畫法。突破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三)認識三角形的穩定性。

1、比賽引入、激發興趣。

讓兩個學生分別拉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規則:誰能把圖形拉變形誰就勝利),宣佈拉平行四邊形的同學獲勝。學生不服!

生1:不公平,平行四邊形容易變形,三角形不易變形,很牢固。

生2、三角形具有穩定性。

……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拉動不同形狀的框架,親自體驗到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的不同特性,在操作和比較中加深了對三角形特性的認識。】

2、深入研究、探索特性。

問學生為什麼三角形具有穩定性呢?學生的理由可能是

(1)、三角形拉不動。

(2)、三角形很牢固不易變形……

這是學生表層的理解,然後通過實驗來說明問題,我拿出一個三角形,讓學生拿出三根小棒(三根小棒的長度和我手中三角形三邊的長度是相同的)擺三角形。學生會發現,無論怎樣擺,擺出的三角形和我手中的三角形的形狀和大小是完全相同的。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做”中學,不只是停留在教材描述的“拉不動”層面,讓學生從數學的角度理解三角形的穩定性。】

3、認識特性,體會應用。

只要三角形三邊的長度確定後,三角形的形狀和大小就完全確定,這個性質叫做三角形的穩定性。告訴學生四邊形以及四邊形以上的多邊形都不具備穩定性,實現知識的拓展。

出示圖片體會應用。

【設計意圖:讓學生經歷從已有經驗為起點——動手實驗發現數學結論——體會應用的認識全過程。這個過程,既帶給學生基本的學習方法,同時帶給學生“數學與生活緊密聯絡”的真實體驗。】

四、交流收穫,全課總結。

讓學生談這節課的收穫,告訴學生關於三角形的知識遠不止這些,隨著我們學習的不斷深入,收穫會更多。

板書設計:

三角形的特性

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

(每相鄰兩條線段的端點相連)

叫做三角形

三角形ABC

三角形具有穩定性

TAGS:說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