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語文說課稿國中模板集錦5篇

才智咖 人氣:4.42K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常常需要準備說課稿,說課稿是進行說課準備的文稿,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麼問題來了,說課稿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語文說課稿國中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精華】語文說課稿國中模板集錦5篇

語文說課稿國中 篇1

一、關於教材

1、教材在本單元所處的位置及其特點。

《松樹金龜子》一文是蘇教版教材七年級下學期第四單元“動物世界”中的一篇說明文。本單元課文讓學生接觸動物世界,瞭解一些動物,激發起他們關愛、保護野生動物的感情。《松樹金龜子》一文通過準確的說明,生動、形象、細緻的描寫,向我們介紹了具有“音樂天賦”的松樹金龜子,使我們瞭解了金龜子的外形、特點、生活習性等,喚起我們對動物世界生存狀態的關注,激發我們關愛動物、保護動物的熱情。

2、教學目標

根據本文的特點,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目標:

(1)有表情地朗讀課文,概括松樹金龜子的特點。

(2)學習本文抓住事物特徵進行觀察,瞭解松樹金龜子的發音原理。

(3)體會本文生動、傳神的語言。

(4)探究昆蟲界的有關知識,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

3、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1)從觀察入手,抓住動物的形態、動作、習性來科學說明。

(2)一些生物學術語;本文的寫作特色。

4、教材教材處理

(1)課時安排:兩課時

(2)教學設想:

本文我主要採用多媒體教學。在第一課時中讓學生學會生字詞,瞭解作者,感知課文結構,熟悉松樹金龜子的外形特徵。第二課時利用課件,幫助學生理解松樹金龜子的生活習性,婚戀生活,發音原理的相關內容以及體會作者對金龜子的情感。在理解內容的基礎上指導學生朗讀,體會本文說明語言的生動、形象,激發起他們關愛動物、保護動物的熱情。

 二、教學方法及教學手段的運用

為了讓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有的放矢,我採用以下方法教學:

1、練習法。教學第二課時,我首先以習題練習形式,鞏固第一課時的學習成果。

2、討論法。學生限時速讀課文相應內容,初步把握課文內容,再進行小組討論,使全體學生積極參與並總結得出課文主要內容,再由小組推薦學生作答。

3、提問法。在學習課文第二部分關於松樹金龜子的發音原理的內容時,讓學生根據課文內容自由提出問題,別人作答,激發起學生參與熱情,逐步引導,逐漸深入理解。

通過以上多種教法的採用,使學生對課文內容理解得透徹,只有對課文內容完全理解了,才能便於指導朗讀,朗讀時才能把握得有分寸,朗讀才會有正確的語音、語速、音量,富有表情。多媒體的運用,也是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的手段。力求通過課件的介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引導學生運用恰當的學習方法,完成學習目標。在教學中,課題、作者、金龜子的圖片,讀文後字音詞義及文學常識內容的檢測,我都以圖片加文字的形式出示。為了幫助學生擴充套件知識面,插入大量圖片、動畫素材,使其認識文中所涉及昆蟲類更多的夥伴。這樣,運用圖片、文字、動畫、聲音等多種形式,從多個方面調動了學生的感官,使學生能夠投入到教師創設的情境中,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同時,多媒體的運用,可以替代或補充傳統教學裝置(如黑板)的不足,方便清晰地展示問題,板書或提示內容,給學習以深刻的印象。

 三、學法

根據本課的特點(動物世界中的昆蟲類),我採用讓學生“看看、讀讀、想想、說說”的方法學習本課。首先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示出金龜子的實物圖片,讓學生看看,使學生對其外形有了初步印象。再通過提問法,討論法,朗讀法的教學,深入理解文中關於金龜子婚戀生活、發音原理等內容,最後上升到喚起學習對動物世界生存狀態的關注,並積極投身於保護野生動物的人群中去,還可讓他們說說自己學習後的體會。

 四、教學程式

第一課時:

匯入新課→自學生字詞→閱讀課文,整體感知文章結構→瞭解松樹金龜子的外形特徵

第二課時:

檢查匯入→熟悉新內容→深入理解新內容並能表情朗讀→總結全文結構,體會寫作特色→拓展性練習→佈置作業。

課文主要內容

松樹金龜子的生活習性,特別是婚戀生活及基發音原理。

寫作特色:

1、運用作比較的說明方法。

2、抓住事物特徵展開說明。

3、準確、生動、形象的語言。

五、教學預期效果

希望學生通過學習這篇課文,能理解掌握並學習運用本文中幾種寫作特色,仔細觀察某一動物,注意它的形態、動作、習性等,寫一篇小短文。

 六、板書設計:

顏色

儀表堂堂色澤

一、外形特徵花紋

流蘇的作用—高敏度感覺器官

摺扇的作用—求偶的標誌(雄)

生活習性:夏至露面,像晚上樹

二、生活史婚戀生活

唱歌、發音大批量、唱歌的原因

死亡與繁衍

三、作者發出呼籲,別去打擾它。

語文說課稿國中 篇2

尊敬的各位評委,親愛的各位同行,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朱自清的《背影》。這次說課我主要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四個方面加以闡述。

首先談談教材

《背影》這篇課文是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二課的一篇講讀課文。該單元的訓練重點是以 “愛”為中心話題,每篇文章都從不同角度去讚美人性中的美,培養學生對真善美的領會和鑑別能力,陶冶他們的情操。而《背影》正是一篇能體現這些訓練重點的極好例子。《背影》一文通過描寫父親的“背影”來歌頌父親,把父親對兒子的關愛之情展現得淋漓盡致。本文從不同的角度去讚美愛,能夠使學生在其中深刻的體會這種相憐相愛的感情。 結合本單元的訓練特點和學生的年齡特點,我把教學目標定為三個方面: 首先,知識和能力目標:瞭解作者朱自清及其作品。理解並積累生字、詞。

其次,過程和方法目標:整體感知課文,體會關鍵語句的含意和表達作用、品讀文章樸實的語言風格。

最後,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領會本文表現的父子間的濃濃親情,繼承中華民族傳統美德。

美國教育學家杜威說過:“教育不是一種告知與被告知的事情,而是一個學生主動性建設的過程。”新課標也明確指出:“要貫徹啟發原則,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引導他們動腦、動口、動手,培養自學能力和自學習慣。”據此,我主要採用了以下教法:

以語言品味為主,採用啟發點撥法,來完成本課教學。

為解決本文重點,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法,針對教師對關鍵語句的提問,學生自主合作,共同研究作答。

為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採用多媒體教學。

八年級的學生,已具有一定的閱讀能力,在閱讀過程中,我放手讓學生去充分感知語言教材,主要運用了以下學法:

圈點、勾畫、批註的方法。

動口、動手、動腦,培養學生自己獲取知識的能力。 指導學生根據間接經驗學習感受生活。

前蘇聯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給:“請您毫不猶豫地在每一堂課上擠出時間,讓學生掌握新教材吧,那樣將得到百倍的補償。”為了讓教法和學法充分運用,實現教學目標,教學程式我從以下五個方面著手:

(一)激情匯入,誘發興趣

常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為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我出示背影的圖片,看與思相結合,“同學們,咱們的父親在自己生活中扮演的是一個怎樣的角色?”從而進入了學生自由談,進入了課文,接著順勢而導,“今天,我們要來認識名人朱自清的父親,看他在兒子眼中有著怎樣的形象”這樣順利的進入了新課的學習。

(二)指導方法,輕鬆預習

在上新課之前,我要求學生自己運用網路,蒐集作者的生平資料和寫作背景,藉助工具書掃除文字障礙,參看註釋,通讀全文,初步瞭解文章的主要內容。這樣不僅鍛鍊了學生正確運用資訊科技的能力,也幫助他們養成主動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

(三)討論交流,重在激勵

首先,檢查學生對生字詞的掌握情況,雖然到了國中,但對生字詞的瞭解仍然是最基礎的。 接著,再檢查對課文內容的整體把握情況,之後,在要求學生運用三分鐘的時間,分小組討論交流預習的情況,這時教師參與其中,但不是直接告訴答案,而是重在激勵喚醒。討論結束後,把不能解決的問題提交全班討論,分步處理。對於不涉及文章重點的問題引導學生當堂不為解答,對於能引領全文中心的問題,不急於強解,留到下一集中閱讀環節重點突破。

(四)直奔重點,集中理解

這一環節我設計為兩步進行,第一步播放課文錄音,讓學生很好的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調,為自己的朗讀打好基礎。聽完錄音後,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自由朗讀。

第二步,通過一系列問題的提出,讓學生進行分組討論,引導學生對文章重點進行分析理解。 我將全班學生按照組別分為四大組,每組自由選擇一個問題進行深入的研討,討論結束後,在由教師的帶領下進行全班的相互交流和總結。這四個問題分別是:

問題一:體味文中父親送“我”上車前後的幾句話,它們表達了父親怎麼的思想感情?

問題二、通過車站送別表現了父子間什麼樣的感情?

問題三、文中幾次提到了背影,又分別是在怎樣的情況下提到的?

問題四、父愛如山,父愛似海。作為愛的承受者朱自清,面對如此博大精深的父愛他會想些什麼呢?請揣摩一下作者的內心世界,站在作者的角度,將“我看到了一個_______的背影”補充完整,並說明理由。

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地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實踐”所以,一方面我讓學生自己讀課文,鼓勵學生自主選擇教學內容,真正體現了學習的自主性,而師生共同探討重點句段,有利於解決重難點,也體現了互動性。

(五)品析內化,拓展延伸

既然是內化,就要對文章加以吸收,既然是延伸,就要拓展到我們的課堂之外,我設計瞭如下兩個方面:

1、完成課後研討與練習的第一題,幫助學生加強對全文的理解。

2、小練筆。父母的愛也很偉大,值得我們去感恩。讓我們為他們做點事,在父母疲倦時端上一杯熱茶,在餐桌上給他們夾一次菜,在他們工作之餘給他們捶捶背、揉揉肩用心觀察他們的反應,用筆記下你們的感受,並整理成一篇日記.這樣使學生的學習不僅僅在課堂上,還要在家中,使學生體會父母的不易,珍惜父母的愛,學會感恩,也完成我們教學上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語文說課稿國中 篇3

一、教學目標

根據語文新課程標準要求,結合國中學生實際以及單元教學要求和本課特點,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如下三項:

(1)、 知識和能力目標:能正確讀寫本課所要求掌握的生字新詞,瞭解本篇課文和作者的一些常識,

(2)、 過程與方法目標:

a掌握朗讀方法;通過美讀課文,品味語言。整體感知課文,理清脈絡,把握文章主要內容。

b以學生自讀為主,教師引導啟發為輔,強調有感情地朗讀,融入文字意境。

c運用朗讀的方法學習詩歌,養成在朗讀中學習詩歌的習慣;運用聯想和想象的方法學習詩歌,體會詩歌的情感,概括詩歌的主要內容。

d在合作探究的過程中讓學生學會閱讀、理解、品味一篇美文。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品味文中有著強烈抒情色彩、意味深長的語句,把握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3)、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a品味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培養(_____)。

b引導學生感悟生命的美好,培養關愛生命、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

c提高學生人文涵養,在領略自然美的同時,懂得把握文中的哲理。

二、教學重點

根據新課程標準中“要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一要求,以及(本課的一些特點),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為(_____)。

三、教學難點

因為,(學生的一些實際, 如,國中學生現階段的知識儲備和理解能力有限 或距今時代久遠)我將本課的教學難點確定為(_____)。

四、說教法

根據自主高效課堂教學的要求,應該充分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所以採用以下教法學法:

a情景匯入教學

為學生創設了良好的環境,使學生能迅速進入角色。

b討論法:(包括學生和學生之間的討論和教師和學生之間的討論)這種方法有利於學生之間的合作交流以及師生之間的平等對話,使每一個學生都能積極地發表個人見解,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靈感。

c講授法和點撥法:由於國中學生接觸文字的時間較短,生活經驗和知識積澱有限,要理解(_____)有困難,所以教學中利用課件補充作者生平有關重要資訊和時代背景,以及進行簡要的點撥非常必要。

d點撥法。運用點撥教學法,以突破重點。運用點撥法,就是教師針對學生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存在的知識障礙、思維障礙等,

e多媒體演示法,輔以多媒體演示法,展示圖片,增強學生的直觀感受;配樂朗讀,以渲染氣氛。

f情景設定法。在本節課上,我充分利用課件展示創設情景,如世界盃短片、配樂誦讀、海雕捕食影片等,使學生很自然地融入到課文的意境中去產生思想共鳴。

g朗讀教學法。新課標重視朗讀,要求讀出語氣、語調和韻味。通過富有感情的美讀課文,體會課文的意境,品味文章所表達的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本篇課文語言簡潔明快、質樸優美,在句式上長短整散搭配協調,字字句句都飽含作者的情感,基調歡快,有很強的節奏感,讀起來朗朗上口。因此在本文的教學中,採用(初讀、精讀、品讀),讓學生在朗讀中深入理解課文內容、感受課文獨特的意境。指導學生通順、流暢、有感情地反覆朗讀,深入體會。並將各種方式的讀貫穿於整個課堂,讓學生在讀中學,學中悟。誦讀法。每篇文章都有獨特的意蘊,只有反覆朗讀才能領會其中深刻而豐富的思想內涵。因此我採用誦讀法,主要有範讀和學生自由朗讀等形式。

h教師引導、師生合作探究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在討論中分析、感受作者的寫作成功之法。合作交流法,開放學習,課堂應該尊重個性,鼓勵創造。因此,在本節課中我努力搭建一個生生交流、師生交流的平臺,使學生在和諧的關係中、輕鬆的學習中個性得到發展。並且,也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取長補短,學會如何與人交流,與其他人一起分享勞動成果,增強學習的自信心。

i設疑導學法。(課文寫了什麼?為什麼寫?怎樣寫的?學到什麼?步步深入,幾個問題貫穿整個教學流程,讓學生由整體到區域性地學習把握課文。)

j自讀點撥法 本文屬自讀篇目,課堂教學以學生充分閱讀、自由探究為主,教師點撥課文的學習要點為輔。

k比較閱讀法 在語文教學中,採用比較閱讀的方法是培養學生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五、說學法

學法上,我貫徹“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的指導思想,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具體採用的學習方法是:朗讀和默讀相結合的方法,討論法,勾畫圈點讀書法,運用網路環境進行小組課題研究,(讓學生在課後以 為專題,充分利用多媒體和網路環境進行小組課題研究,培養學生的求知慾望和主動意識)。

1、誦讀法。朗讀是學生把握語感,提高閱讀能力的有效途徑,在此基礎上理解文章內容,感悟優美的情趣。這一篇散文語言優美,要求學生在自主學習,掃清文字障礙,初通文意後,能通過反覆朗讀品味,還課堂以朗朗書聲。通過誦讀和品味達到對文章的整體感知,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品味文中優美的語句,培養學生對散文的閱讀欣賞愛好,對學生進行美的薰陶,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優秀文化的精神。

2、自主、合作、探究法。葉聖陶說過“教師之為教,不在於全盤授予,而在於相機誘導”。教學中營造寬鬆、和諧的.氛圍有利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鼓勵學生在交流、互動中獲取知識,培養良好的語文素養。

3、圈點勾畫法,讓學生勤動筆墨,積極讀書。學生用圈點批註法做預習筆記,要用活頁紙做感悟筆記,便於整理歸類。指導學生在對課文的分析中,用符號圈點出重點詞、句,以助於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養成圈點批畫的良好習慣。

合作討論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小組,合作探究解決難點,也可以使學生認識到合作的重要性。

4、自主學習法

要求學生必須學會使用工具書,養成看課文註解,自學課文的好習慣,自主參與到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去,如課前預習、課上積極思考踴躍發言、課後及時複習鞏固等。經過自學,應基本理解課文內容、讀準字音、正確停頓、有感情地朗讀。學生分組討論,達成共識。

六、說教學程式

為了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課堂教學,我準備按以下六個環節展開:

1、匯入新課:我設計的導語是:(_____)。預計用時兩分鐘。此導語以師生對話的方式展開,消除了學生上課伊始的緊張感,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2、整體感知:預計用時15分鐘

首先,教師請學生藉助注課下注釋和工具書解決字詞問題,教師有針對性地對某些容易讀錯寫錯的生字詞進行指導,例如(_____),這樣做,既為學生閱讀課文掃清了障礙,也體現了語文學科工具性的特徵。

接下來,教師補充相關資料

A、介紹作者,(名、時、地、作、評)方法上講究特色,

B、說明寫作意圖,

C、介紹作品的社會影響,

D、播放有關音像資料。

然後,請數位學生分段朗讀課文,請其它學生邊聽連圈劃每段的關鍵詞語,根據段義,理清文章脈絡,在此基礎上,教師邊引導學生歸納文章脈絡,邊完成如下板書:

理由:新課程標準對學生閱讀的要求是: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容,此環節力圖將學生置於閱讀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的主體性和積極性,讓學生邊讀邊思考問題,鍛鍊學生的閱讀能力,尤其是概括要點的能力,解決教學重點。

3、研讀賞析:預計用時10分鐘

新課標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所以,教師以多媒體出示如下一組思考題,請學生小組討論,然後班級交流,學生通過積極主動的思考和討論,給出答案,進一步加深對文章中心的理解,從而受到情感的薰陶,獲得思想的啟迪,解決本課的教學難點。

4、質疑問難:預計用時5分鐘

教師啟發:這篇課文中,同學們還有哪些疑問,提出來大家一起解決,待學生提出問題後,師生合作探究,共同解決。

這一環節重在鼓勵學生踴躍發表自己的觀點,這樣可以養成學生參與意識,養成積極思考,大膽發言的習慣。

5、拓展延伸

A、圍繞中心,補充材料:培養學生的聯想能力和想象能力,讓閱讀與寫作互相促進。

B、教師介紹相關材料,引導學生課下閱讀: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和閱讀範圍,豐富同學們的知識儲備。

6、課堂總結:預計用時3分鐘

通過教師的總結,使本課知識要點化,系統化,給學生以強化記憶。

7、佈置作業:

1選用5個本課所學詞語,寫一段話

2關於學後感悟

語文說課稿國中 篇4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風箏》是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五單元的一篇文章,作者是魯迅,體裁為散文詩。本單元以家庭、親情為主題,是繼“人生”“自然”“科學”主題之後為培育有血有肉有感情之人而設的單元。在本單元所選的五篇課文中,《風箏》是意蘊最豐富的一篇,是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能力的好教材。《語文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要注重從課文整體的角度進行教學;簡化教學頭緒,強調內容綜合”,“要重視朗讀和默讀,加強閱讀方法的指導”,“要突出詞句理解、文意把握、內容探究、等方面的教學”。

2、課文的特點

《風箏》是一篇以表現手足親情為主題的散文詩,但選材角度新穎,於兄弟間發生的誤解衝突中展現濃濃的親情。可是,細讀作品,作者的立意遠不止於此。從作者事隔多年後仍悔恨交加,悲憂交集看,這篇作品還揭示了封建陳腐思想對兒童自由、活潑天性的扼殺,深刻地闡述了“遊戲是兒童最正當的行為,玩具是兒童的天使”這一科學道理。全詩情詞真切,思想深刻,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3、學情分析

七年級學生具有初步的整體感知課文和聯絡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但對於像本文這樣有深厚意蘊的散文詩,學生則容易出現:抓表層易,知本質難;知思路易,明思想難的現象。所以在教學時要考慮讓學生多讀,要保證學生質疑問難的時間,要多讓學生採用合作、探究的方法來學習,要重視引導、多給學生鼓勵。

4、重點、難點的預設及依據

根據七年級學生認知和思維能力的發展及散文閱讀的基礎,結合本文的特點,預設本文的教學重點、難點如下:

重點:整體感知全文,感受兄弟手足之情,瞭解科學的兒童教育思想。

難點:學生提出疑問並在教師引導下作深入思考。

5、目標的預設及依據

根據以上四個方面的情況,從“知識和技能”“方法和過程”“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考慮,確定本文教學目標如下:

(1)認知目標: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品讀描寫“誤解和衝突”的語句,進行語言積累。

(2)能力目標:圈劃文中表示“誤解和衝突”的內容,體會賞析散文的基本方法;提出疑問,合作探究,培養學生髮現問題和主動深入思考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感悟“誤解和衝突”中的親情,瞭解科學的兒童教育思想。

二、說教學程式及策略

本文的教學以“一個切口、一組問題、幾大板塊、整體綜合”的閱讀教學理念為指導,採用朗讀法、誦讀品味法、合作探究法等學習方法,通過朗讀來感知文字;以圈畫重要詞句並賞析品讀來落實重點,理解主題;通過自主質疑、合作探究來啟迪思考。力求在教學中體現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體現課堂民主、師生平等對話和發揮雙方主動性與創造性的教學理念。

1、匯入新課,初步感知文字

教法:教師出示一張幼兒照片,向學生介紹自己孩子的調皮與可愛。師生輕鬆談話,匯入新課。

(設計意圖:幼兒可愛的形象,能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和親切感,為下面的學習營造一個輕鬆的氛圍。教師的對女兒的濃濃親情的流露,能喚起學生心中的親情體驗;而向學生介紹女兒的調皮、貪玩更是文中“遊戲是兒童最正當的行為,玩具是兒童的天性”觀點的直接證明,從而為學習課文作好鋪墊。)

學法:與教師輕鬆交談。朗讀全文,圈畫生字難詞。思考:課文哪一自然段寫出了我態度轉變的原因?

(設計意圖:輕鬆的心情利於快速進入學習狀態。朗讀全文,既積累詞語,又對文章有了初步的感知,使自己逐漸進入作品的意境。同時問題的思考,也有利於引起學生對課文第五自然段的關注,而這一段正是本課教學預設的切入口。)

2、主問題探究,落實重點

(1)教法:以第五自然段為教學切入口,引導學生通過對“魯迅先生前後情感、態度的變化”的把握,學習魯迅嚴於自省的精神,同時瞭解“遊戲是兒童最正當的行為,玩具是兒童的天性”這一科學的兒童教育思想。

問題預設:

“魯迅先生看了講論兒童的書後,回憶起了二十年前的哪一幕?前後情感有什麼變化?”

“精神的虐殺是指魯迅先生對弟弟什麼的虐殺?”

“你有過這樣被精神虐殺的體驗嗎?”

“今後看到有人抹殺兒童天性的行為,你可以怎麼說?”

(設計意圖:採取中間突破的教材處理方法,選擇恰當的切入口,提出一組相互關聯的問題,在師生平等對話中實現對課文的理解。)

學法:朗讀課文第五自然段;聯絡上下文理解“精神的虐殺”的具體含義;結合自身體驗理解並朗讀“遊戲是兒童最正當的行為,玩具是兒童的天性”這一句話。(設計意圖:學生通過朗讀、體驗,在討論與思考中掌握知識。)

(2)教法:出示教學“主問題”。探討文章“在誤解和衝突中也有親情”這一主題。(設計意圖:以主幹性問題促使教學深入,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地思維,並通過教師的小結,引導學生思考生活、關注人生。)

學習障礙預測:這個主問題的解答,需要學生對整篇文章有深入的研讀,需要學生有較強的閱讀感悟能力和“在眾多的資訊中篩選有用資訊”的能力。學生可能容易找到文章前半部分魯迅和小兄弟之間的衝突而忽略了文章後半部分魯迅對小兄弟“我可是毫不怪你啊”的誤解,學生可能容易找出魯迅對小兄弟的愛而忽略了小兄弟對魯迅的愛,學生可能不清楚對問題的解答的表述等。

教師幫助對策:在學生閱讀全文,劃找相應詞句後,組織學生首先在小組內進行交流和討論,進行賞析和朗讀,然後再全班交流。

引導內容先擬:①引導學生對文章後半部分的關注:那麼文章後半部分是不是也有誤解中的親情的體現呢?②引導學生對“小兄弟對魯迅的愛”的關注:衝突是雙方的,那麼親情是不是也是雙方的呢,弟弟也愛魯迅嗎?③指導學生對問題解答的表述:賞一句話,用賞析說服人(就是對自己劃找的語句,闡述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讓人信服);讀一句話,用美讀感染人(有感情的誦讀自己劃找的句子,用讀來傳達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打動聽眾)。

學法:劃一劃,文中哪些地方寫的是我和小兄弟之間的“衝突和誤解”?讀一讀這些句子,想一想:既然是“衝突和誤解”,又為何還能體現出親情?小組討論後集體交流。(設計意圖:讓學生在課堂上動手、動口、動腦,既培養篩選問題的能力,又突出學習的主動性和合作性。)

3、發現、探究問題,突破難點

教法:出示日本著名作家,1994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大江健三郎對魯迅先生及其文章的評價,引導學生勇敢的向文章意蘊深厚處進軍。

(設計意圖:把課文作靶子,通過文字意與讀者意的衝突,引學生對作品作深入的思考。)

學習障礙預測:(1)學生提不出問題。(2)學生提不出有價值的問題。(3)學生等待老師說標準答案。

教師幫助對策:(1)適當的方法指導。(2)保證一定的讓學生髮現問題的時間。(3)小組交流,整合問題。

學法:默讀全文,劃出自己不能理解的句子,小組交流篩選、整合問題,全班交流探究。(設計意圖:培養學生髮現問題的能力,養成合作探究的習慣)

4、課外體驗與拓展

教法:出示作業,兩題任選一題。其一是寫一篇“誤解和衝突中的親情”的文章;其二是課外閱讀魯迅先生的《故鄉》和《秋夜》,探究環境描寫在魯迅作品中的作用。(設計意圖:根據“閱讀最近發展區”原理,進行遷移訓練,注重語文的實踐活動。)

學法:讀作業題目,選擇作業內容,課外完成作業。

(設計意圖:其一是讓學生養成一種關注生活、體驗生活和發現美的習慣;其二是以此來引導學生走近魯迅,瞭解魯迅,從而進一步引導學生步入文學殿堂。)

語文說課稿國中 篇5

各位評委老師:

上午好!我的考號是***.我說課的題目是***.

下面我將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等四個方面對本課的教學進行說明。

一、說教材

這部分我從教材地位、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三方面來說明。

1、 教材地位

***是人教版國中語文*年級*冊第*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本單元的是***,學生通過對本單元的學習,******.本單元要求學生能夠******.***這篇課文是******.學生通過本課的學習,能******.

2、 教學目標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將本課教學目標預設為如下三項:

(1) 知識能力目標

(2) 過程方法目標

(3)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3、 教學重難點

根據本單元總體目標中******的要求,我將******確定為本課的教學重點。由於學生對******,我將本課教學難點確定為:******.

二、說教法

根據自主高效課堂教學的要求,應充分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發揮學生主體作用,讓學生成為學習語文的主人。所以本課計劃採用以下幾種教學方法:

1、 朗讀教學法

新課標重視朗讀,本課***,適合朗讀,讓學生在朗讀中深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深刻而豐富的思想內涵。

2、 師生合作探究法

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在合作探究中體驗解決問題的喜悅。在本課我努力搭建一個生生交流、師生互動的平臺,使學生在輕鬆和諧的學習氛圍中,增強學習信心,個性得到發展。

3、 點撥引導法

針對學生在課文學習過程中存在的知識理解困難和思維障礙時,教師適時點撥引導,以突破難點,解決問題。

三、說學法

在學法指導上,本著"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的指導原則,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具體指導一下學習方法。

1、 圈點勾畫法

"不動筆紙不讀書",指導學生在預習課文及學習課文時,圈點生字新詞,勾畫理解困難的詞句,勾畫課文關鍵的詞句。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2、 自主學習法

培養學生學會藉助工具書,結合書下注釋,查閱相關資料等方法來預習課文、自學課文的好習慣。在課堂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積極獨立思考能力,展示個人獨特情感體驗。

3、 合作探究法

在培養學生髮揮個性同時,更加強學生的合作交流意識,鼓勵學生在小組交流互助中獲取知識、解決問題,使學生認識到合作的重要性,培養他們團結協作的團隊意識。

四、說教學過程

廣義上的教學過程不應只侷限於課堂之上,它應包含課前、課堂和課後三個環節。

課前主要是準備過程,包括學生準備和教師準備。本課我要求學生做一下幾方面準備:

1、 藉助工具書及書下注釋基本解決本課的生字新詞。

2、 朗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大意。

3、 查閱課文相關資料。

教師準備:

1、是藉助教參教輔及網路資源,蒐集與課堂教學中相關的資訊和資料。

2、是製作輔助課堂教學的多媒體課件。

3、是預設課堂教學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及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

課後主要的反饋與反思。學生通過完成作業來反饋課堂學習效果,教師則通過課後反思來反思本課的得與失。(反思三年成名師,堅持反思教學,雖不敢奢求成為名師,但也必定會不斷促進我們的教學水平。)

下面說一下本課的課堂教學過程。本課的教學過程我設計一下六個環節。(一)創境匯入,(二)檢測預習,(三)初讀感知,(四)精讀探究,(五)拓展延伸,(六)總結作業

(一) 創境匯入

(二) 檢測預習

(三) 初讀感知

學生朗讀課文,教師出示問題:******.要求學生邊讀邊思考,邊勾畫與問題相關的內容。此環節將學生置於閱讀的主體地位,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由於問題難度不大,答案明確,因此採取自主回答的方式,由幾名學生回答,如出現不同的意見,再由全班討論解決。

(四) 精讀探究

有一句話說的好: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交換之後,我還是一個蘋果。你有一個思想,我有一個思想,交換之後,我就有了兩個思想。因此在這個環節中,主要通過學生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達到學生思想的共享,讓他們擁有更多個蘋果,從而實現教學效果的最大化。我設計了一下幾組思考題。*** *** ***.學生帶著這些問題,有側重點、有針對性地去精讀課文,教師提示閱讀時注意圈點勾畫加批註,之後學生以小組形式討論研究,組長指定成員彙報探究成果,在全班交流,教師此時不是旁觀者,在小組討論時,適時巡視,適時點撥。當小組彙報出現不同意見時,教師的角色是引導者,點撥者,真正實現學生是學習語文的主人。通過學生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加強了對課文進一步理解與認識,解決了本課的教學重點。

接下來教師進一步啟發:這篇課文中,同學們還有哪些疑問,先在組內討論解決,如果解決不了,可由其他小組共同研究,通過生生合作探究,師生合作探究,達到共同解決問題的目的地。這一環節,重在鼓勵學生質疑,鼓勵學生髮表自己對課文的獨特體驗與感受。這樣可以養成學生參與意識和思考習慣。同時也能體驗到為他人解決問題的成功喜悅。本環節還能最大程度上彌補教師問題設計上的侷限性。但教師對學生提出的問題要有一定的預設性。

(五) 拓展延伸

(六) 總結作業

以上就是我對本課教學進行的說明。謝謝各位評委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