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國小數學二年級上冊《兒童樂園》的說課稿

才智咖 人氣:3.18W

一、說教材

北師大版國小數學二年級上冊《兒童樂園》的說課稿

《兒童樂園》選自北師大版數學教材二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數一數與乘法》第二課。本節課是在上一節《有多少塊糖》的基礎上,結合“兒童樂園”的現實情境,在計算相同加數連加時引入乘法算式,使學生初步體會乘法的意義。乘法意義的學習是學生學習乘法的開始,是學習乘法口訣的直接基礎,更是進一步學習較複雜的乘法計算及其應用的重要基礎。所以本課起著關鍵的承前啟後作用。

根據本課的內容及作用,我制定瞭如下三維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瞭解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會讀寫乘法算式。結合情境,知道算式中各數的含義。

2、過程與方法目標:經歷把相同加數連加算式改為乘法算式的過程,初步理解乘法的意義,體會乘法與加法的聯絡。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結合情境,培養孩子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體會乘法計算的簡便性。

教學重點:

會正確讀寫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會把加數相同的連加算式改寫為乘法算式。

教學難點:

能夠從加數相同連加算式中抽象出乘法算式,並初步理解乘法的意義。

二、說學情

只有對學生有全面而細緻的瞭解,教師才能更好的把握課堂

二年級的學生已有一定數學基礎,但對乘法及其意義還比較陌生。這個學段的孩子生動活潑、富有好勝心理,大部分學生能大膽地表達自己的見解。所以要多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機會,激發其獨立思考的能力和培養科學探究的興趣。

三、說教法學法

針對二年級孩子好奇好學的特點,在這節課中我主要採用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的教學策略,設計多種教學活動,大膽放手讓學生主動探究、合作交流,使學生在和諧的課堂氣氛中輕鬆學到知識。

四、說教學程式

新課改指出,課堂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使教學過程轉化成為學生獲取知識、發展能力的活動過程,根據這一理念,我設計瞭如下教學程式:

1、情境匯入

課堂伊始,我開門見山,談話匯入:“同學們,王老師知道你們一定很喜歡去兒童樂園玩,那兒有什麼好玩的?”在孩子們爭先恐後的發言後,教師進一步創設情境,故作神祕地說:“你知道嗎?兒童樂園不僅僅有這麼多新鮮有趣的遊戲,那兒還藏著許多數學知識和祕密呢!”順勢揭題並板書:《兒童樂園》。

2、探索新知

首先,面對繁雜的情境圖,我會引導孩子從左到右、從上到下有序觀察,找出圖中的數學資訊,這樣做降低了課堂坡度,使我的數學課始終面對全體學生,同時學生注意力在同一焦點,有效提高課堂效率。接著,我請學生針對自己找到的數學資訊,提出數學問題,充分利用情境圖,自然、連貫地向下一個環節過渡。

其次,在學生提出的諸多問題中,我選擇了“有多少人坐小飛機”這一問題進行集中解決,先請學生用自己的方法求得數,在這裡,學生會採用數一數或加法的方法,教師同步板書並請學生解釋連加算式的含義:即4個2相加。接著,教師提出:除了加法,還有一種演算法也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就是乘法,先集體認識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稱。將原有知識進行遷移,引出“乘號”、“乘數”和“積”的概念,並及時補充讀法和寫法,再對比加法算式,得出“2”是相同加數,“4”是相同加數的個數,也表示“4個2”相加,學生自己總結出加法、乘法所表示含義相同,結果也相同,這一步驟學生從現實情境走向符號世界,而加數相同的連加算式就是本課的思維物件——乘法的生長點,通過對比,學生從形式上初步體會乘法的意義。

接下來,為了突破學習乘法的必要性,我將課本內容適當拓展,小飛機的數量由4架增加至6架、8架,學生自己嘗試解決,並在彙報時說清楚各數字的含義,強化乘法意義的認識。接著,我將情境圖、連加算式、乘法算式放在同一螢幕上請學生觀察,得出“加數相同的連加算式,也可以用乘法表示”,這裡我將課堂還給學生,並將圖與算式有機結合,幫助學生從本質上理解乘法的意義,為後續學習做好鋪墊。

當小飛機的數量增加到30架時,學生髮出了一陣陣驚歎,教師及時詢問:“對你來說,這個問題難點在哪?困惑你的是什麼?”孩子直觀感受到,數量太多,計算太麻煩了,此時,教師揭開事先寫好的連加算式,長長的算式給學生帶來了強烈的視覺衝擊,課堂達到了一個小小**,再請學生試著用乘法解決,彙報時說明乘法的意義。這時黑板上讀法、寫法、計算均十分複雜的加法算式與簡便的乘法算式形成了強烈對比,學生自然而然體會到學習乘法的必要性和簡便性,產生新的學習需要。這一系列的學習經歷是為了讓學生產生體驗,而體驗是為了獲得直接經驗和感受,增強對知識、技能的理解,實現情感、態度、價值觀上的昇華和發展。

最後,我再出示“兒童樂園”情境圖,請學生選擇一個自己感興趣的問題進行解答,完成後請學生根據同學列的算式猜一猜他解決的是哪一個問題,這樣對教材進行了有機處理,體現了教材的開放性。

以上幾個環節的設計環環相扣,課程內容呈現地具有層次性及多樣化,滿足學生不同的學習需要,這樣的數學活動是師生共同參與、交往互動的過程,學生有足夠的時間經歷觀察、提問、猜測、實驗、驗證、計算等活動,有效突破了課程重難點。

3、鞏固延伸

練習部分我選用教材19頁練一練第1、2題由學生自己獨立完成、集體評議,在過程中教師注意多元評價,關注學習過程,使學生得到必要的'數學思維訓練。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學習生活中有用的數學,因此,我們有必要把所學的數學知識延伸到生活中去,如果學生能夠在生活中找到用乘法解決的問題,也說明他們對乘法的意義有了初步而清晰的認識。

4、總結全課

學生學習應當是一個活潑地、主動地、富有個性的過程,所以在課堂即將結束時,我請學生暢所欲言,談談感受與收穫,充分發揮數學在培養人的創新思維方面的功能。

五、說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是一個微縮課堂,我的板書設計簡明扼要,體現了加法、乘法之間的聯絡與區別,能夠幫助學生清晰明瞭地掌握本節課所學的知識與內容。

兒童樂園

——初步認識乘法意義

加法:2+2+2+2=8(人)

乘法:2×4=8(人)

4×2=8(人)

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60(人)

2×30=60(人)

六、預說教學效果

本課的教學採用新課程倡導的“學生主體,教師主導”活動形式,並充分利用簡單實用的課件加強了課堂教學的實效性。課程內容的展開過程與學生的學習過程、教師的教學過程和課程目標的達成過程相一致,並散發著濃郁的“生活味”和“兒童味”,真正將陳省身先生提出的“數學好玩”落到實處!但,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要關注兒童的經驗,根據課堂的生成性,及時調整教學預案,而不是忠誠地執行教學預設!

我的說課到此全部結束,不足之處還望各位老師批評指正,感謝大家的耐心傾聽,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