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數學五年級上冊《小數乘法》說課稿

才智咖 人氣:1.49W

《小數乘法》是人教版教材第一單元第一課時。在此之前學生學習了整數乘法,這為過渡到本框題的學習起到了鋪墊的作用。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了“國小數學五年級上冊《小數乘法》說課稿”,希望能幫助到您。

國小數學五年級上冊《小數乘法》說課稿

國小數學五年級上冊《小數乘法》說課稿篇1

教材分析

1、本部分內容實在學生掌握了整數四則運算,小數的意義和性質以及小數加減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由於小數與整數有密切的聯絡,所以這部分內容在編排上和講解上都注意聯絡整數運算,一邊是學生把整數運算的知識遷移到小數運算中。

2、教學的主要內容和教材編排的特點。小數乘法的意義是在整數乘法的意義、小數的意義、分數的初步認識(包括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的應用題)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小數乘法的意義比整數乘法的意義有了進一步的擴充套件。它包括兩種情況:小數乘以整數,這同整數乘法的意義相同;一個數乘以小數,則是求一個數的十分之幾、百分之幾……是乘法意義上的擴充套件。小數乘法的計演算法則和整數乘法的計演算法則相似,唯一不同的是在積裡要確定小數點的位置。小數乘法的計演算法則是在整數乘法積隨因數的變化的規律,小數點的位置的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的基礎上教學的。

學情分析

學生在以前的學習中掌握了整數的四則運算、小數的意義和性質以及小數加減法的基礎上已經具備了一些知識和方法。在這種情況下進一步學習小數乘法的意義比整數乘法意義有了進一步的擴充套件。小數乘法的計演算法則同整數乘法的計演算法則相似。唯一不同的是要確定小數點的位置,這也許是有一定難度的,需要結合例題的講解來掌握其方法。

學習目標

1、使學生理解小數乘以整數的意義;

2、掌握小數乘以整數的計算方法,並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教學重難點

1、以練習為主;

2、小數乘法的意義和計演算法則。

教學活動過程

(一)、複習。

1、口算:

2、4擴大( )倍是24;72縮小( )倍是7、2;

5、24擴大( )倍是524;702縮小( )倍是0.702;

0.056擴大( )倍是56;5320縮小( )倍是5.32;

2、下面各數,把小數點去掉,各擴大了多少倍?

6.3  3.04  0.9  0.35  0.008

3、下面各數,縮小10倍,100倍,1000倍後各是多少?

4  58  6340  5000  3090

4、說出15×5,208×15各表示什麼意義?並用豎式計算。

(二)、新授

1、提示課題

今天我們從這節課開始學習小數乘法(板書)

2、出示複習題,師生共同觀察討論

(1)算出積填在空格里

(2)觀察因數變化與積的變化關係

從左到右觀察比較,提問:兩個因數有沒有變化?分別起了什麼樣的變化?積起了什麼樣的變化?

從右到左觀察比較,提問:兩個因數又起了什麼變化?積又起了什麼變化?

從而引發學生得出: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擴大(或縮小)10倍、100倍、1000倍……積也擴大(或縮小)10倍、100倍、1000倍……

3、教學例1

花布每米1.50元,求買5米要用多少元?該怎樣列算式?

(1)讀題,理解題意,根據題列式

用加法計算:1.5+1.5+1.5+1.5+1.5+1.5

提問:這幾個加數有什麼特點?還能用別的方法來計算嗎?怎樣列式?

用乘法計算:1.5×5

提問:1.5×5表示意思?(5個1.5)也可以表示什麼?(1.5的5倍是多少?)

(2)引導學生思考得出:小數乘以整數的意義與整數乘法的意義相同,就是求幾個相同加數的簡便運算。

(3)小數乘以整數的計算方法

①提問:小數乘法中含有小數位,能不能把這些小數乘法轉化成整數乘法呢?採用什麼方法呢?

②指導學生看書,講解解題思路

1.5擴大10倍 > 15

× 5 ×5

7.5縮小10倍 > 75

1.5裡有一位小數,先把1.5擴大10倍變成15,把15乘以5得75,求得的積比原來要求的積擴大了10倍,根據是前面所複習的因數與積的變化規律,為了使原來的積不變,必須把75縮小10倍,即把積裡的小數點向左移動一位,這樣乘得的積就應有一位小數。

③共同小結:

為什麼要把1.5擴大10倍?(把小數轉化成整數)為什麼要把積縮小10倍?(使原來的積不變)小數乘以整數的計算步驟怎樣?(先把小數擴大成整數,按照整數乘法的法則算出積,再把積縮小相同的倍數,點上小數點)

指出:實際計算時,不必寫出思維過程

(三)鞏固練習

1、根據小數乘以整數的計算方法邊說邊填

2.5> ( ) 5.8 > ( )

× 7 × 7 × 3 ×3

( ) < ( ) ( ) < ( )

2、直接說出積是多少

3.2 5、4 8.56、7 5.2、 1.2

× 2 × 6 × 3 × 8 × 9 × 5

得出:一位小數乘以整數,計算方法也整數乘法相同,只是乘得的積是一位小數。

3、試算“做一做”

提問:你會做嗎?

學生計算後繼續提問:你是怎樣算的?第一個乘數是幾位小數?積是幾位小數?第一個乘數小數位數與積的小數位數有什麼關係?為什麼?

4、總結出計算方法:

小數乘以整數,先按照整數乘法法則算出積,再看第一個乘數有幾位小數,就從積的右邊起數出幾位點上小數點。

國小數學五年級上冊《小數乘法》說課稿篇2

可以陶冶情操,豐富想象,還可以培養學生對語言文字的興趣和敏感力。

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四年級下冊《古詩詞三首》中的《鄉村四月》。

一、說教材。

《鄉村四月》是新課標人教版國小語文第八冊第六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是宋代詩人翁卷所作。這首詩以白描手法寫江南鄉村四月時節的景象。

文章選入課本,主要意圖是讓學生通過閱讀課文,感受講詩情畫意的田園美景,體驗洋溢著泥土氣息、自然質樸的鄉村生活,並由此產生熱愛與嚮往之情。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同時豐富自己的語言積累。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精讀課文的要求以及學生學習古詩的特點,我確定本課的目標為:

1、會認“蠶”字,會寫“蠶”“桑”兩個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誦、熟練地背誦詩歌,並能準確無誤地默寫。

3、能領會詩的意思,並能說出一、二句詩的大意。

4、積累其他描寫田園風光的詩句。德育目標為通過本詩的教學,讓學生熱愛富有情趣的鄉村。美育目標為通過對本詩的閱讀,使學生從中感受到鄉村田園風光的美麗。

三、說重點、難點

根據詩文的內容及本單元對學生的要求,我將本課的重難點確定為:抓住詩中的重點字,想象詩中描繪的意境美。並通過語言描述出來,感悟詩人對古代勞動人們的讚美和熱愛。

四、說教法

作為四年級的學生,已經接觸了不少的古詩,能基本正確地進行朗讀,結合註釋內容粗知大意,具備了初步的認知水平,怎樣讓學生更深入的對古詩詞的語言美和意境美去品味和體會,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是教師要引領學生達到的目標。對本首詩的內容來說,鄉村生活對我們農村的學生來說是一個很好的心理切

入點。本首詩描寫的是江南水鄉初夏的獨特景色,與我們生活的環境有相同的特點,這是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感受出來的。

在本節課的教學設計中,讀、猜、想、悟,便是我的教學方法的一條主線。從開始接觸古詩時要求學生讀通順,讀正確,把詩讀成琅琅上口的童謠,接著,通過虛擬情境,以遊戲闖關的模式一步步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積極的思考。最後,把學生的目光引向熟悉的生活,從生活中發現詩的影子,旨在激發學生對詩歌的興趣,培養學生熱愛詩歌,熱愛生活的情感。

五、說教學流程

針對教材,針對學生,我設計了這樣五個步驟展開教學。

第一步:初讀古詩。

1、把詩讀通讀順,給詩正音。

2、讓學生試著用自己的話說說對古詩的理解。

第二步:解詩題,明詩體。

學生自己說說詩題的意思和詩體。

第三步:知詩人

通過老師科普與詩人相關的資料

第四步:理詩意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很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引生入畫,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先由文字入手想象畫面,抓住重點詞,“綠、白”、“遍、滿”“才了、又”等發揮想象,在想象中積累運用語文知識。把畫面說活了,說美了。

第五步:悟詩情

學生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抓住重點字“閒人少、才了、又”等進一步品讀詩句,想象蠶桑和插田的畫面,從而體會到農民的辛苦、勤勞及詩人對古代勞動人們的同情。進一步強化了詞義句意的理解,強化了學生對古詩內容的印象,感悟詩人當時心情。

第五步:觀看古詩講解視訊。

讓學生帶著對古詩的理解和感悟,走進江南春色的觀光視訊,穿插著意味深長的配樂講解,使學生體驗身臨其境般的感覺,加深對古詩的感悟。

第六步:拓展延伸,積累古詩

一節課只教一首古詩容量確實不大,寶貴的四十分鐘,我們還可以讓學生和許多古詩進行碰撞,同內容的,同作者的都是延伸的方向。我在課堂上拓展了兩首古詩,一首是陶淵明的《歸園田居其三》,一首是我自作的《憶終南山露營》。由此激發學生學詩的熱情,並激勵學生學習作詩。

教學反思:就教學過程而言,我缺乏識字教學這一環節,但我認為短短的28字完全可以由學生自學掌握,或在課後練習當中滲透,沒必要佔用上課時間。從課件製作當中看,本節課我所制的課件形式上過於多樣化,有分散學生注意力之嫌。但我的初衷是除讓學生理解古詩外,更重要的是通過這一非常規教學的`模式,模擬情境,老師以主持人的姿態引導課堂,讓學生從對古詩的恐懼感和厭煩感中解放出來,原來古詩還可以這麼學,原來古詩這麼有趣,從而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熱情。

國小數學五年級上冊《小數乘法》說課稿篇3

教學目標:

1、通過具體情境和實際操作,瞭解小數乘法的意義。

2、結合小數乘法的意義,能計算出簡單的小數與整數相乘的得數。

教材分析:

小數乘法的意義是在整數乘法意義的基礎上的進一步擴充套件。教材通過購物的情境,引導學生提出數學問題,然後對“買4根棒棒糖需要多少元?展開討論。由於是求4個0.2是多少?,這與整數乘法的意義相同,學生列出算式是沒有問題的。再讓學生探索0.2×4等於多少,學生可以採用不同的方法進行計算。教材中呈現的方法都是利用了乘法的意義,分別運用連加,元、角、分的轉化,幾何模型得出了結果。教師對於學生的計算方法只要的合理的都予以肯定,不要侷限於某種方法。

學生學習情況分析:

由於學生在第一學段已經學習了整數乘法,對整數乘法的意義基本上掌握了,而小數乘法的意義只是在此基礎上的進一步擴充套件,原有的知識結構應該是對學習小數乘法的意義具備的。對於0.2×4等於多少的計算方法,利用整數乘法的意義寫成0.2+0.2+0.2+0.2的連加算式,小數加法學生已經學過,計算應該是沒有問題的。也可以元、角、分來計算,即0.2元=2角、再寫成2×4=8角=0.8元。這也沒有多大問題。利用幾何模型來計算,由於學生已經學過了小數的意義,讓學生塗出4個0.2,然後再看一看塗了多少。也比較好理解。由於學生原有的知識對學習本節課內容比較多,再加上教材中情境圖,學生學習興趣一定會高。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問題。

教師出示課件教材中商店購物的情境圖,學生進行觀察,然後提問:”從圖.......看到了什麼?”學生以小組或全班進行交流圖上的資訊。接著教師再提問:“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多讓學生提一些,教師注意引導學生的提問,對於有助於本課的問題教師要板書。

二、建立數學模型。

1、列出算式。

同學們提了這麼多問題,咱們一個一個來解決。先解決第一個問題,怎樣列式。

先讓學生獨立列式。學生列出算式,

2、討論計算方法。

教師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研究計算方法。在小組討論的基礎上,全班反饋。

3、試一試

同學們想了很多辦法求出來了,現在老師想提一個問題,同學能不能幫助解決?每千克蘋果3元,2千克多少元?1.5千克呢?

同學們的想法很好,已知每千克蘋果的單價,求1.5千克多少元也要用乘法計算。那麼怎樣計算?學生用自己的方法計算,然後交流計算方法。在讓學生獨立解決提出的問題,在小組內說一說是怎樣想的。在全班交流。

三、解釋應用。

1、在前面的情境中學生獨立解決“練一練”第一題。

2、“練一練”第二題。先讓學生說一說這道題是什麼意思?然後再讓學生動手塗一塗,根據塗的結果,你知道了什麼?全班進行交流,

3、“練一練”第三題。交流後教師引導學生計算,並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想法。

教學策略的選擇。

1、學習方式: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動手操作等。

2、資源利用:教材中的情境圖、小黑板等。

3、評價方式:激勵性語言、自評、對照學習目標評價、教師評價等。

教學反思。

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計算的結果,書上的方法學生基本上掌握了,有一位學生提出了第四種方法,他的方法是:老師我先把小數中的數當成整數和另一個因數相乘,等到一個整數積,由於算式兩個因數中有一個因數有一位小數,所以積也應該有一位小數。我感到演算法多樣化,對學生的思維非常有益。同時也促進了學生進一步理解小數乘法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