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課稿國中範文集錦3篇

才智咖 人氣:2.54W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編寫說課稿是必不可少的,藉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說課稿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說課稿國中10篇,歡迎大家分享。

說課稿國中範文集錦3篇

說課稿國中 篇1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本課選用了具有濃郁日本音樂特點的民歌<櫻花>,這是學生首次接觸日本音樂。在演奏形式上選用了合唱曲和器樂曲,做為以民歌櫻花改編的合唱曲和器樂曲有著各自不同的表現方式。相同音樂採用不同的演奏形式出現在學生面前,既擴充了學生的音樂視野,也幫助了學生認識改編樂曲的幾種常見的方法。

做為一首具有典型日本風格的民歌,歌曲的旋律建立在日本民間音調的基礎上,具有獨特的民族風格。生動地展示了日本人民珍愛櫻花,趁三月春光結伴前往觀賞櫻花的喜悅心情,也充分體現了人與自然和諧美好的統一。

2、教學目的:

1)通過聆聽歌曲的獨唱、齊唱、合唱、器樂演奏等形式,讓學生感受相同音樂主題,可以有不同的表現形式。

2)辨別器樂改編曲運用了哪些手法,初步嘗試改編歌曲的演唱形式。

3)感受日本民歌的風格特點,瞭解日本的風土人情。

4)針對學生年齡小,對於音樂形象較易理解的歌曲學生較喜歡,對於器樂曲缺少認識,希望通過欣賞與比較,培養學生欣賞器樂曲的能力。

3、重點、難點:

1)相同旋律的不同表現形式。

2)認識改編曲的幾種主要方法,並能夠加以運用。

二、說教法

1)問題聆聽法:

這節課我抓住歌曲的節奏特點,藉助日本民間舞蹈動作體驗歌曲平穩的節奏,優美舒展的旋律,通過邊聆聽歌曲邊觀看各種有關日本風土人情的畫面,讓學生根據畫面說出是哪一個國家的歌曲,並試為歌曲起名字,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理和進一步學習的興趣。

2)歌曲模唱法:

歌曲教學以模唱為主,分樂句聆聽歌曲旋律進行歌曲的學習。

3)視覺圖象法:

在樂曲欣賞的同時,通過各部分音樂的變化配以不同的畫面,給學生視聽結合,避免枯燥的說教形式,使本來抽象的內容變得具體形象化,有利於學生理解和分析樂曲的不同變化形式。

4)對比欣賞法:

合唱曲與器樂曲之間的對比欣賞,感受不同演奏形式的不同表現方法。並嘗試將器樂改編曲的表現方法運用到歌曲的改編中來,從而讓學生更好地認識音樂改編的幾種方法。認識到音樂的學習不是單純、唯一的繼承,而是在原有的基礎上能夠有更為豐富的改變,進而培養學生的音樂創新能力。

主題歌曲與劇情的關聯,使學生較直觀地理解主題音樂的作用。

三、說學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讓學生能主動積極地學習,選擇方法是很重要的。根據教材的內容和學生年齡特點,我在學法的指導上緊緊圍繞教學目標,主要通過“看”“聽”“唱”等要素,讓學生去感知歌曲的情緒。通過列出表格,直觀地對比分析的方法,使學生自主地得出結論從而來完成能力目標,最後通過親身體驗,驗證結論,進一步加深對改編曲的認識。

1)聽、畫相結合的方法:

通過聆聽樂曲與選擇畫面相結合的方法,讓學生感受相同音樂的不同變化,並能夠藉助不同的畫面區分各種音樂演奏形式的變化。

2)實踐探索法:

以探索的方法進行學習,在聆聽與比較的基礎上認識和了解改編曲的幾種常用方法,並能夠在實踐中加以運用。通過與教師在共同聆聽的基礎上,培養學生求知、探索的慾望。

四、說教學程式

一、組織教學

二、匯入:

1、聆聽歌曲

在這個環節的教學主要是讓學生在聆聽歌曲的過程中,通過教師選用的各種有關日本人文景色的畫面,邊聽音樂邊說出這是哪一個國家的歌曲。

2、我為歌曲起名字

以為歌曲起名字的方法,引導學生認真聆聽歌曲,從中瞭解歌曲的含義。從歌詞中理解到日本的國花是櫻花,日本人民每到三月時都會到戶外去賞花,讓學生真正感受到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良好品質。

3、歌曲模唱

這個環節教師運用歌曲模唱的方法,讓熟悉歌曲的旋律,為下一步的欣賞打下基礎,並在學生演唱的過程中進一步與學生共同推敲歌曲應有怎樣的歌名,選取出較有創意的想法,更能表達歌曲的內涵。

三、欣賞合唱曲《櫻花》

三年級的學生已初步具備分辨歌曲演唱形式的能力,通過聆聽合唱曲,讓學生試說出與教師的演唱以及同學的演唱有什麼不同,從而複習了獨唱、齊唱與合唱三種不同的演唱形式。並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感受歌曲在演唱中力度有怎樣的變化,能夠做簡單的模仿。

四、欣賞器樂曲

讓學生分辯在器樂演奏的過程中,歌曲旋律一共出現了幾次,可以用不同的畫面來表示,說出你是通過什麼形式來區分的。

運用帶問題欣賞音樂的方法,即可培養學生正確聆聽音樂的好習慣,又可讓學生做到有目的的參與音樂活動。在欣賞的同時,還可以讓學生藉助手勢或是畫圖的形式參與到音樂活動中來,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是很有幫助的。從而讓學生認識和感受相同旋律的音樂,不同的表現形式。這首器樂改編曲通過器樂獨奏、不同的器樂獨奏、幾件樂器的合奏等形式,並在速度和力度上加以變化。

五、改編歌曲

在聆聽和了解器樂曲改編的基礎上,運用不同的演唱形式和方法改編歌曲的演唱方法。根據樂曲中不同演奏樂器、各種樂器的組合以及在速度、力度上的變化,引導學生在歌曲的演唱上也運用這些方法對歌曲進行改編,將掌握到的新知識在實踐中加以運用。比如可以運用獨唱、器樂演奏、齊唱等學生會的音樂表現。

說課稿國中 篇2

一、說教材

本節課的內容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二年級上冊數學第五單元第二課時--對稱。

這節課是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以及已學習了位置及左右等知識的基礎上,藉助於生活中的實物和學生的操作活動進行教學的。對於低年級學生來說,對稱的現象並不太熟悉。對此,教材在編寫時注重直觀性和可操作性,呈現的教學內容是通過蝴蝶、蜻蜓、樹葉和臉譜的實物圖讓學生觀察,引出對稱的概念。為了幫助學生順利理解軸對稱現象,找準並會畫對稱軸,在理解教材的基礎上,我把原教材進行了靈活的調整,力求體現新知識的層次與深度,把主題圖中的蝴蝶、蜻蜓、樹葉、臉譜糅合貫穿於每個環節之中。本堂課是學習空間與圖形知識的必要基礎,對於幫助學生建立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依據從初步到抽象的認知規律以及兒童的心理特點,我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通過觀察、實物操作,初步認識軸對稱現象。能判斷出哪些東西是對稱的,並能找出它們的對稱軸,學會畫對稱軸。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觀察、比較和概括能力,以及小組合作意識。引導學生在合作中交流、學習、互動。

情感目標:通過情境畫面的引入,滲透愛國主義教育和審美教育,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也讓學生感受到對稱的美,學會欣賞數學美。

而在上述目標中,我將“認識軸對稱圖形的基本特徵”作為本節課的重點,將“理解什麼是對稱”作為本節課的難點。

二、說教法

新課標指出,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數學的教學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對於低年級學生來說,他們的學習比較積極,但不穩定,知識和思維都有一定的侷限性,多數學生操作、口述、思考不能很好地有機結合,缺乏有序性和準確性。針對這種情況,我採用直觀演示法,設疑誘導法,操作發現法來組織學生開展探索性的操作活動,讓他們在自主操作中學習新知,經歷探索,獲得知識。

三、說學法

有效的數學學習不是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而是一個有目的的、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為此,我十分注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在本節課中,學生學習的方法為:動手操作法、觀察發現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讓他們在剪一剪、折一折、說一說、畫一畫、聽一聽等一系列活動中感受對稱的特徵。

四、教學設計環節:

我將本節課分為五個環節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我將播放一段神舟六號振奮人心的發射場景,一邊播放一邊解說:同學們,我們的祖國真偉大啊,能將人類送上太空,我真為我們的祖國感到驕傲!接著,我將神州6號的樣子畫下來,再出示飛機、汽車,也將他們的樣子畫下來,將實物抽象成平面圖形,我先進行演示,然後將徐行對摺,讓學生觀察這幾幅圖左邊和右邊的形狀怎樣。通過觀察,估計學生能發現,圖形的左右兩邊形狀大小一樣,從而自然地引出課題(板書:對稱)

通過播放錄影、設定情境,自然地匯入新課,一方面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一方面試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探究知識的積極性,也是學生體驗到數學來源於生活。

自主探究,感悟新知

1、認識對稱

探索是數學的生命線,倡導探索性學習,引導學生經歷知識的獲取過程是當前國小數學教學改革的理念。瞭解對稱的特徵是本節課的重點。在這環節中,我設計了四個層次:剪一剪、說一說、折一折、變一變。在每個層次的教學過程中,我大膽放手讓學生經歷小組合作、自主探究、動手操作來發現對稱的特徵,把探索的時間和空間交給學生,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活動中來。

一開始,我神祕地說:“老師剪了一個對稱圖形,你能猜猜是什麼嗎?”邊說邊出示對摺的蝴蝶圖讓學生猜。當學生猜出是蝴蝶時,我將它開啟並貼在黑板上。並告訴學生老師還將它製作成小書籤,要送給大家,這樣設計有兩個目的:一是鼓勵學生認真學習,積極參與,作為後面認識對稱軸的學具,接著讓他們在小組內互相交流怎樣建才是一個對稱圖形,再讓他們合作,嘗試剪出對稱圖形。我先讓學生相互交流的目的是讓他們感受到別人的思維方法和過程,以改變自己在認知方式上的單一性,在相互爭論、補充、交流中找到恰當的方法。

學生在自主探究、動手操作的過程中,我進行巡視,發現有學生會通過對摺再剪,我會讓他把剪好的圖形進行展示,問他是怎麼剪的。如果他說,我是先對摺再剪時,我會對他的回答及時給予肯定,讓他們嚐到成功的喜悅。

接著我再引導學生把剪好的圖形對摺看看,估計學生會通過動手操作後發現,圖形兩邊疊在一起,形狀大小一樣。根據學生的回答,我歸納出對稱的概念並板書。(板書:對摺,完全重合)

對摺後,圖形兩邊疊在一起,形狀大小一樣,我們說它們兩邊完全重合,這樣的圖形就是對稱圖形。

學生通過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已經知道什麼是對稱的,我再利用課件展示圖片,讓學生來辨別哪些圖形是對稱的,安排的順序是從形象的生活實物到抽象的圖形。我估計0、8、以及後面的字母A、H,學生較難辨別,於是我通過演示對摺來驗證。這樣學生就對對稱現象更加清晰了。

認識對稱軸

現代課程論認為,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是按照被動的教學內容進行教學。在這環節中,我結合學生好玩好動的心理特點,選擇貼近生活的蝴蝶製作成小書籤作為學生認識對稱軸的學具,學生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學得樂此不疲,以達到本節課的三維目標。

在教學對稱軸之前,先對學生之前表現出來的學習熱情給予肯定,並獎勵學生每人一個蝴蝶小書籤,問這個是不是對稱圖形,你是怎麼知道的?估計學生會說,通過對摺。接著就請全班同學把圖形對摺來驗證。再讓學生開啟看看,圖形中間有什麼?估計學生通過觀察能發現,中間有一條摺痕。我會對學生的回答既是給予讚許,並告訴學生,對摺後中間這條摺痕就是這個圖形的對稱軸。(板書:摺痕--對稱軸)

接著我示範畫對稱軸。(板書畫對稱軸)引導學生在小書籤上畫出它們的對稱軸,並在小組內評價誰畫得最棒!並且互相糾正錯誤。

看書置疑,解答疑問

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問題更重要。因此,我尊重學生在學習中提出的每個問題,由此來知道他們在認知中的疑點,及時給予解答。這樣不僅使學生在課堂上消化理解教學難點,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的問題意識。

鞏固練習,強化新知

練習是掌握新知、形成技能、發展思維的重要環節,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結合趣味性、思考性、綜合性相結合的原則,由易到難、由淺入深,以求體現知識的縱橫聯絡,做到形式新穎、層次分明。我設計了以下練習環節:

第一題是課本68頁的做一做。這道題是要求學生判斷出哪些圖形是對稱的。接著畫出他們的對稱軸。我估計星星學生會從不同角度畫出它的對稱軸。

第二題是課本70頁的第二題。通過折一折,找出一條到多條對稱軸。根據學生的彙報,我再利用課件進行演示。

第三題是課本第70頁的第三題。這道題有點難度,是要求學生根據對稱的特徵畫出圖形的另一半。

第四題是遊戲找朋友。我將教材中的臉譜運用到遊戲中,製作成幾對顏色不同的臉譜,並分成兩半,讓學生通過遊戲找朋友來拼成對稱的臉譜。讓學生在玩中鞏固了對稱的知識。

再讓學生聯絡生活,舉例說出生活中所見到的對稱現象,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最後是欣賞現實中的對稱現象。請大家一起來欣賞。

全課小結,交流評價

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感受,自己的收穫,在交流中得到大家的肯定,使他們充滿自信。

板書設計力求體現知識性和簡潔性,學生一目瞭然。

說課稿國中 篇3

一、教材地位

1、教材剖析:

《蘆花蕩》是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第二課,這一單元所收錄的5篇文章雖然體裁不同,但它們的內容卻都是戰爭題材。無論是正義一方還是非正義一方,在你死我活的戰鬥中,真善美與假惡醜得到充分的表現。在單元中,題材的選取涉及中外,觸碰近代與現代;人物有上至政治領袖、文豪作家,下有老婦人、老頭子以及未成年的孩子,他們不僅僅是自己,而是代表了一類人在戰爭中的勇為、悽苦與對爭議的弘揚、對和平的呼喚。《蘆花蕩》是現代著名作家孫犁的作品,文章以清新明麗的語言描寫了在抗日戰爭期間的白洋澱上,一個抗日老英雄護送兩個女孩子尋找隊伍的故事。這個故事具有傳奇色彩,情節曲折,引人入勝,是一篇激發學生愛國熱情的文章。

2、課時安排:

《蘆花蕩》是一篇精讀課文,我將教學時間安排為兩個課時:第一課時從白洋澱優美的風光入手,引出抗日英雄的故事,引導學生自讀課文,把握故事情節,識記重點詞語。第二課時則引導學生探究人物性格和人物刻畫的方法,揣摩景物描寫的作用。為了順利完成兩課時的教學任務,我根據八年級學生的知識結構,採取緊扣課文主題,通過設計主問題,創設發散思維的情境的策略,確定了本課的重點和難點。

本課的重點:

是準確把握“老頭子”的人物形象,體會英雄故事的傳奇色彩,並在賞析同時瞭解老頭子是怎樣刻畫的。同時,揣摩文中景物描寫的語言作用。

本課的難點:

理解他“過於自信和自尊”的性格特點,以及景物描寫的作用。

二、學情分析

1、已有知識和經驗:

八年級的學生對小說已不陌生,對小說的閱讀已有了一定的認知分析能力。因此,先讓學生通過小說三要素來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易於接受。

2、個性發展和群體提高

通過設計主問題“老頭子是一個怎樣的人”,調動學生髮散思維,人人有話說。尤其是關注那些平時不愛講話的孩子,鼓勵他們勤于思考,敢於發言。通過搭建展示交流的平臺,讓那些閱讀書評較好的同學參與到互評環節中,促其養成敢於爭鳴,勇於創新的學習態度。讓各類學生都能有所收穫與提升。

三、學習目標

知識和能力目標:1、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故事情節。2、把握老頭子人物形象,學習人物描寫的方法。3、揣摩景物描寫的語言。

(知識和能力目標確定的依據:教材的知識構建特點與新課程標準的要求)

過程和方法目標為:在教師的恰當引導下,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人物形象,讓語文課具有開放性。

(過程和方法目標的確定依據:新課標要求要求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要求,體現學生的主體性)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是:感受“老頭子”的英雄色彩,培養捍衛民族的情感。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確定的依據:新課標“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會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

四、說教法學法

為了圓滿完成設定的教學目標,我遵循知識傳授與能力發展相結合,形象感知與邏輯思維相結合,以及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雙主原則確定出本課的教學方法:

1、創設情境:多媒體教學輔助,通過多媒體展示白洋澱優美的風光,有助於課堂教學的順利開篇,增強生活的體驗。

2、引導點撥法,《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教學必須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主體差異和不同學習的需要,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因此,讓學生自讀自悟,獲取知識,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體悟感情,從而真正成為學習主人。課文淺顯易懂,且故事性強,能吸引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帶著我設計的“老頭是怎樣的人”閱讀課文,運用批註法,充分發揮他們的學習主動性,我給予適當的點撥,有利於學生把握學習方向,讀出個性化的自己。

3、對話教學法。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巴西教育家保羅認為,教育即對話,對話是一種創造性活動。這不是師生間簡單的問答,而是思想的交流,我採用師生對話的方式,對主人公“過於自信和自尊”這一性格進行深入挖掘。

自主探究,對話交流,這樣的學習方法可以培養學生獨立自主的學習能力,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比較和補充,激發並牽引基礎較差的學生,從而達到一同參與共同進步的目的。而且有效的開發學生的潛能,力求使學生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展。

五、教學程式:

1、教具準備:多媒體輔助教學

2、教學流程

我設計了創設情景,匯入新課;檢查預習,整體感知;自主探究,互評人物;深入挖掘,品讀景物;聯絡生活,佈置作業這六個環節。

第一課時

環節一:創設情景,匯入新課

我通過多媒體展示白洋澱優美的自然風光,讓學生切實感受到課文中所描寫的環境,進而匯入新課。我的匯入是這樣設計的:白洋澱水波盪蕩,春季青蘆吐翠,夏季紅蓮出水,秋天葦泛金光,冬季水似碧玉。然而在上個世紀30、40年代,日寇在這個美麗的地方燒殺搶掠,肆意踐踏,白洋澱的每一株蘆葦都見證了硝煙瀰漫,白洋澱也養育了英雄的人民。今天我們要講述的是一個抗日英雄的故事,一個乾瘦的老頭手無寸鐵,孤身一人把十幾個鬼子玩弄於股掌之間,他到底有何等的本領呢?讓我們走進《蘆花蕩》去見識一下這位神奇的老人吧。這樣的設計不僅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也為下面的環節做好了鋪墊。

環節二:檢查預習,整體感知

(1)讓學生簡要介紹孫犁的基本情況,培養他們篩選資訊的能力。(螢幕)孫犁是現代小說家,散文家,以其清新的藝術風格形成了“荷花澱派”,《白洋澱記事》是一部最能代表他創作風格的小說和散文的合集。並讓學生在課下識記這些文學常識。

(2)識記字詞:接著通過教師聽寫和同桌互改的方式檢查學生對字詞的預習情況,並講解重點字詞,把好字詞關。

(3)概括內容:根據小說情節的開端,發展,高潮和結局,敘述課文的內容。

第二課時

環節一:提出問題,默讀批註

圍繞“我眼中的老頭子”展開自由閱讀,指導學生邊閱讀邊批註。批註的話不要太多,只需重點的三兩個詞語就行。不讀書不拿筆,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尤為重要。

環節二:交流展示,對話人物

這一環節是課堂的主要部分,兩個主要任務,性格及寫法。交流展示架起生生、教師、文字的對話,也是學生真正成為學習者的主戰場。教師在學生髮言基礎上,適時歸納老頭子的性格:“過於自信與自尊”,引導學生理解“過於”這個詞的意思。 “過於”呢有兩層意思,一方面有“非常”之意,老頭子確實有一套了不起的“水上的能耐”,這使他的自信心和自尊心都非常強。而另一方面,又有過頭的意思。大菱受傷,跟他過於自信、不夠謹慎有一定關係。同時他覺得丟人現眼,沒臉見隊伍,他是過於自尊了。老頭子的刻畫手法: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環境烘托與女孩子反襯相應和,活脫脫的讓一位傳奇式的英雄人物站立眼前。這兩個問題的設定可以很好地引導學生把握主人公老頭子的形象。

預設:

1、老頭子渾身沒有多少肉,乾瘦得像老了的魚鷹。可是那晒得幹黑的臉,短短的花白鬍子卻特別精神,那一對深陷的眼睛卻特別的明亮。說明老頭子很乾練。

2、他對葦塘裡的負責人的同志說:你什麼也靠我,我什麼也靠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險。說明老頭子很自信。

3、“不怕,洗一洗吧,多麼俊孩子呀!”說明老頭子對同同志們充滿了愛,可以說愛憎分明。

4、他沒法解釋:大江大海過了多少,為什麼這一次的任務,偏偏沒有完成?自己沒有女兒,這兩個孩子多麼叫人喜愛!自己平日誇下口,這一次帶著掛花的人進去,怎麼張嘴說話?這老臉呀!說明老頭子自尊心很強,讓兩個女孩子受傷,他沒法原諒自己。

環節三:品讀景物,賞析美點:

《蘆花蕩》寫的是殘酷的戰爭環境,但我們讀後並沒有感到悽慘,而是感到了文章的優美和積極向上的力量。這得益於作者對詩情畫意的環境描寫。由此,設計了美句品評教學步驟。首先是美句美讀,要求學生在文中找出景物描寫的句子,並把這些句子充滿感情地讀出來,感受那流瀉於戰火中的優美景色。然後美句美讀,讓學生就具體的景物描寫進行分析,思考描寫好在哪裡?在文中有什麼作用?通過師生對話,最後總結出景物的描寫能夠渲染出戰爭的氣氛和烘托人物的性格。

預設:

1、夜晚,敵人從炮樓的小窗子裡,呆望著這陰森黑暗的大葦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裡,而且要滴落下來的樣子。到這樣深夜,葦塘裡才有水鳥飛動和唱歌的聲音,白天它們是緊緊藏到窠裡躲避炮火去了。葦子還是那麼狠狠地往上鑽,目標好像就是天上。

賞析:點明環境氣氛,突出環境險惡,交代背景,為後文描寫人的行為做鋪墊。努力長高的葦子生動的展現了在殘酷的戰爭年代裡,白洋澱人民威武不屈,頑強生存的姿態。象徵的白洋澱人民的意志和力量。"狠狠"表現了抗日軍民對日寇的仇恨。"鑽"表現了抗日軍民的堅定信念和不屈精神。

2、在那裡,鮮嫩的蘆花,一片展開的紫色的絲絨,正在迎風飄撒。

賞析:景隨情移,寫出了老頭子痛打鬼子後的愉快心裡。

環節四:聯絡生活,內化提升

(1)昇華主題:白洋澱只是當時的抗日戰場的一個典型,無名無姓的老頭子也是抗日人民的一分子。白洋澱如此,荷花澱亦如此,整個冀中平原上上下下抗日熱情高漲,如火如荼。老頭子就是一群人!

(2)佈置作業:根據本課的教學內容,以寫促讀,讓學生給老頭子寫一封信,書寫自己內心的敬仰,亦可提出善意的批評。

3、板書設計:

自信

蘆 人物美——老頭子(過於)

花 自尊

蕩 景物美——詩情畫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