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國小說課稿模板合集五篇

才智咖 人氣:2.83W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編寫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那麼說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國小說課稿7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實用】國小說課稿模板合集五篇

國小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課程改革要求培養學生的資訊收集和整理能力,發現問題和思考問題的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作為“資訊收集和處理”的內容之一,學習本課時內容,不僅讓學生學會收集處理資訊,還要學會分析現實社會,解決日常問題,體會自然與人類社會的密切聯絡,瞭解綜合實踐價值,養成良好的人文素養。本課時是安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國小了五年級綜合實踐活動第1-3頁內容。本課時是作為一個拓展性的知識點出現的。教材先從學生熟悉的情景“找一找身邊的白色汙染”和“調查自己家裡一天大約用幾個塑料袋?”引入, “全校學生家庭一天,一週,一個月,一年用掉多少個塑料袋?”繼而匯出“白色汙染”給人們帶來哪些危害?如何減少“白色汙染”?等問題。讓學生通過調查、收集、整理等方式獲得有關“白色汙染”資料資訊,再經過討論、交流等方式,瞭解“白色汙染”對自然及人類的危害,形成環保意識。

本課時的重點:用學過的知識和方法,收集整理有關“白色汙染”的資料資訊。

本課時的難點:通過對資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發現“白色汙染”給人類造成的危害,體會自然與人類社會的密切聯絡。

本課時關鍵:通過了解“白色汙染”的危害,形成良好的環保意識。

二、說教學目的:

1、經歷對“白色汙染”有關資料的調查、收集和整理過程,學會收集和處理資料資訊。

2、通過對“白色汙染”資料的處理和分析,發現“白色汙染”對人類及自然社會的危害,培養關注環境,熱愛自然的情感。

3、通過觀察、思考,發現身邊生活的“白色汙染”,培養學生髮現問題,思考問題的能力。

4、組織開展以“白色汙染”為題的課外活動,引導用實際行動保護環境,培養積極的環保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三、說教法學法

《新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根據《課程標準》要求,結合本課時教材內容安排特點,本課時我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主要運用談話法和討論交流法,兼併資訊收集,觀察思考等方法,引導學生運用所收集到的資料資訊,通過分析、討論交流等學習方式,自主參與,積極探索,親身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1、資訊收集法:通過詢問,查詢,查閱書刊等方式獲得有關“白色汙染”資料資訊。2、談話法:教師以交談的方式參與課堂中,組織引導學生自主探索“白色汙染”對自然及人類的危害,建立平等互助的合作伙伴關係,為學生營造一個寬鬆愉悅的情景。3、觀察思考法:課程總目標要求學生能夠初步學會用數學的思維觀察、分析現實社會,去解決日常生活和其他學科中的問題,增強應用數學意識。本課時通過引導學生觀察身邊的生活環境,發現“白色汙染”,分析“白色汙染”對自然及人類造成的危害,討論減少“白色汙染”的方法?

四、教學程式

(一)課前準備。教師:“白色汙染”圖片和所收集的資料。學生:分成5個小組,調查計算“平均每一個家庭一天用幾個塑料袋?”查詢“什麼是白色汙染?”,並收集相關資料。

(二)教學流程

1、展示圖片,激發興趣。

(1)出示一組“白色汙染”圖片。(路邊樹上掛滿各種塑料袋,河水被塑料袋垃圾汙染,田地裡隨處亂扔的塑料製品等。

(2) 問:“觀察這組圖片,你們發現什麼?”(指名小組回答,引出“白色汙染”一詞)

2、彙報成果,展示能力。

(1)反饋:“什麼是‘白色汙染’”?(指名小組回答)

(2)反饋:你們還知道哪些有關“白色汙染”的知識?(各小組反饋所收集到“白色汙染”資料資訊)

(3)教師反饋所收集到有關“白色汙染”事例。

3、合作探討,深刻體驗

(1)思考交流a、觀察思考:我們身邊存在哪些“白色汙染”?b、交流:(各小組反饋思考結果)(主要有家庭使用塑料袋,學生在校的零食塑料袋,田地裡的農用廢棄塑料製品等)

(2)小組合作計算:a、平均每個家庭一天用掉幾個塑料袋?b、全校學生家庭每天共用多少個塑料袋?一週呢?一個月呢?一年呢?

(3)分析交流a、思考討論:根據以上資料和我們所收集到的資料,你們發現了什麼?(引導發現“白色汙染”對自然及人類的危害)b、交流:(各小組反饋討論結果)

(4)師生小結“白色汙染”給自然及人類帶來的危害。(主要有:一、視覺汙染 二、潛在危害)

4、深刻認識,激發行動

(1)討論交流a、討論:我們已認識到“白色汙染”給我們帶來的危害,我們應該怎麼做呢?b、交流反饋:(各小組反饋討論結果) (2)你將怎麼做呢?(指名學生回答)

5、課外作業請把你的決心寫出來,並在行動中表現出來。

五、板書設計:

可怕的“白色汙染”

1、 什麼是“白色汙染:?

2、 我們身邊存在哪些“白色汙染”?

3、據以上資料和收集資料,你發現了什麼?

4、我們應該怎麼做?

5、請把你的決心寫出來,並在行動中表現出來。

國小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我說課的內容是XXX第X單元第XX課,本課是功能型的交際型的交際訓練課,我藉助任務型教學採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將聽、說、玩、演、唱溶於一體,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願望,使學生通過合作學習體驗榮譽感和成就感從而樹立自信心,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形成初步用英語進行簡單日常交際的能力。

結合新課程標準和大綱提出的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總體目標和具體要求我將本課教學目標設計如下:

語言知識目標:

1、使學生掌握介紹他人的句型:

①Who is this?

②This is..

2、學習認讀單詞:grandfather, grandther

語言技能目標:

①、使學生能夠根據指令做動作。

②、根據圖片和情境說出單詞和句子。

③、在圖文或場景下進行簡單的英語交流和表演。

情感態度目標:

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有興趣聽、說英語、背歌謠,做遊戲、敢幹開口,樂於模仿,在鼓勵性評價中樹立信心在小組活動中積極參與合作,從而意識到交流對於學習英語的重要意義。

充分利用教材和教師的多媒體教學所提供的學習資源,實現自由參與和創新,能主動與他人交流,並克服交流中的困難,使交際順利進行。

文化意識目標:

能夠恰當使用英語中家庭成員之間的稱呼,問候語,瞭解英語國家中介紹他人的方式並對學生進行親情教育。國小英語說課稿盡在江西易公教育

結合教學目標的要求,我把本課的重難點設定為

1、介紹他人的句型Thisis……

2、對情境進行模仿,創新。

我主要通過感知新教材設定靈活運用這三個主要步驟來突破教材重難點的。在教學開始讓學生以舊帶新引入新知,通過對教材的瞭解感知新任務,並在教師用紅燈,頭飾、圖片、錄音等多種媒介的感官刺激下實現對知識的體驗和實踐最後在真實的生活情境中運用、實現能力的發展。

說教法和學法:

(一)小組活動學習法

把全班分成6個小組事先用表示家庭成員名稱的單詞命名,課堂各項教學活動勻以小組活動為主線,結對或全班活動為輔,學生互相交流,切磋,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在合作中感受學習英語的樂趣及交流的意義,也通過小組成員之間榮辱與共的關係而形成同步學習的環境。

二)情境教學法:

我將教學建立在滿足學生心理需要的基礎上。使教學活動帶有濃厚的情感色彩,在單詞和句型練習中使用了家人的照片,在表演中帶上飾演家人的頭飾,在加生活化的錄音為學生設定了真實而有效的場景激發了想說的願望也有利於學生表達能力的提高。

三)鼓勵法

課堂評價主要以鼓勵性評價為主分別採用了師評、組評、自評為主要方式,課上師恰當的使用激勵性評語和贈送小禮物的方法讓學生渴望成功的心理得到滿足,這也是激勵學生積極投身英語學習的一個最簡單而有效的方法。

我把本課教學模式設定為激趣設境語言交流人格發展

下面說一下教具的安排和使用

依據英語教學的直觀性,趣味性、實踐性的教學原則,結合合作學習和任務型教學的新理念,我利用了電子零、照片、頭飾、幻燈、錄音、競賽板、貼畫、小禮物等媒體設計教學,學習則利用自制的組標、頭飾、家庭照等媒體積極參與教學活動。

三、說課堂程式

整個教學程式我採用了聽、說、玩、演、唱一系列的教學活動,具體設計為熱身新知趣味操練鞏固練習。

Step1課前熱身

1)電子琴伴奏演唱Fatherandther渲染課堂氣氛

2)出示組標並請四個學生到講臺前,背對學生戴上father,ther,brther,sister的頭飾,猜一猜他到底扮演的是哪一角色。

3)檢查上節課佈置的對話表演。(小組活動)

Step2、新知匯入

1)教師把一張自己的家庭照片放在投影儀下並介紹ˊsthis?Dun

國小說課稿 篇3

一、教材簡說

今天我上的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第五冊第29課《掌聲》,課文寫的是殘疾女孩英子內心很自卑,一個偶然的機會讓她不得不面對全班同學的目光。想不到的是,同學們給了她鼓勵的掌聲。掌聲從此改變了英子的生活態度,她變成了一個活潑開朗的人,開始“微笑著面對生活”。課文通過英子的變化表現了同學之間的鼓勵和關愛。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內容,感受英子在掌聲前後的變化,從而體會到掌聲的巨大作用。

二、教學理念

重視人文素養和文化積累,強調閱讀感悟和語言運用,關注學習過程和方法,強調開發,引導創新。

三、教學設計

1、引入。因為是第二課時,所以我在提出了讀書的要求——在讀流利的基礎上讀出感情。直接出示課題,讓學生說說課文寫了幾次掌聲,劃出文中寫掌聲的句子。課題引入簡短精要,緊扣教學重點。

2、精讀。整個教學過程都圍繞兩次掌聲展開。讓學生找出描寫掌聲的句子後讀一讀,就讓他們說說教室裡為什麼會驟然間響起了掌聲?這是一個怎樣的英子,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當老師點到英子的時候,她的神情動作是怎樣的?等幾個大問題,把課文1、2、3自然段都帶進去了。探究點抓得準,探究的有深度,學生經歷了強烈的情感體驗。第二次掌聲的處理是讓學生說說為什麼教室裡又會響起熱烈的掌聲?英子得到掌聲後心理會想些什麼?等幾個問題略顯簡單地教學過去了。教學重點很突出,學生自主意識很強,很好地體現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

3、情感的提升。由於學生對文字體會得很深刻,所以,通過從怎樣的英子變成怎樣的英子這個大問題很自然地讓學生體會到掌聲的巨大作用。例如,舊有一生在課堂上說這是完美的英子,老師立刻抓住生成時機,讓該生說說為什麼你認為此時的英子是完美的,該聲說:“英子只是行走不方便,其它方面並不比別人差,甚至更好。現在她克服了自卑的心理,勇敢地表現自己,所以我覺得她是完美的。”說的多好啊,體會的多深刻啊,這不就是老師苦苦追求的結果嗎!所以說體會應該是建立在良好的理解上的。

4、整堂課教學環節緊密,環環相扣,但我不忘語文課的語言訓練。例如:驟然、猶豫等詞語的理解,鼓勵的書寫指導,並且把這些語言文字的訓練很好地結合到閱讀理解課文中,相鋪相成,相得益彰。

5、對作業的設計,我分三個層次——讀、抄、寫。在預設中,我猜想選有感情地讀課文和抄寫感受最深的句子的學生會比較多,那麼,我會讓學生讀讀句子,並說說體會到什麼。結果在課堂上,大部分學生都出乎意料得選擇了給英子寫回信,那麼我靈機一動,讓學生把寫好的回信裝在信封裡,寫上英子收放在傳達室裡,並耐心等待英子的回信。顯然,學生很有興趣,我們艘知道肯定是老師寫的回信,但是形式上這麼一變,效果就完全不同了。

以上是我的一點淺薄的認識,望大家指正。

國小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認識鐘錶》是一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內容。`本節課要求學生對整時的認識,是學生建立時間概念的初次嘗試,也為以後“時、分”的教學奠定了基礎。教材在編寫上注意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生動具體的學習數學。按照“認識鐘面結構——整時的讀寫法——時間觀念建立”的順序編寫。

一般來說,一名6歲的兒童每天起床、吃飯、上課都要按照一定的時間進行,這樣在生活中潛移默化就感知到了時間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因此,我把本節課的目標定為:

1.認知目標:

通過觀察、***作使學生初步認識鐘面的外部構成;結合生活經驗總結出認識整時的方法;知道表示時間的兩種形式。

“植樹問題”教學設計及說課

教學內容: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四年級(下冊)第117---118頁例1、例2。

教學目標:

1. 通過探究發現一條線段上兩端要種和兩端不種兩種不同情況植樹問題 的規律。

2. 使學生經歷和體驗“複雜問題簡單化”的解題策略和方法。

3. 讓學生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嘗試用數學的方法來解決實際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一、 談話引入,明確課題

母親節剛過,我們馬上又要迎來一個快樂的節日──“六一兒童節 ”,這也是全世界少年兒童共同的節日。其實,一年中有意義的日子還有很多,你還知道哪些?能說幾個嗎?(生說)

2、情感目標:

通過觀察、***作交流等活動,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合作學習意識。

3、思維拓展目標:

(1)使學生初步建立時間觀念,自覺養成遵守和珍惜時間、合理安排時間的良好習慣。

(2)使學生初步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重點:充分認識鐘面的外部構成,掌握認讀整時的方法;

難點:正確說出鐘面上所指的整時。

二、說教法學法:

這一節課的教學物件是一年級的學生。他們年齡小、好動、愛玩、好奇心強,在四十分鐘的教學中容易疲勞,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據這一特點,為了抓住他們的興趣,激發他們的好奇心,我採用了愉快式教學方法為主,創設情境,設計了多種遊戲,讓學生在遊戲和活動中學習。同時我還採用了動像發現教學法,讓孩子們通過畫鍾、談鍾合作交流發現鐘面的結構,這樣既活躍了學生的思維,激發了認知興趣,而且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為了更好地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通過讓學生畫一畫、說一說、做一做、找一找、撥一撥等多種形式,讓學生積極動眼、動耳、動腦、動口,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學習體驗來學習新知,積極開展本節課的教學活動。

三、總體設計:

本節課我安排了四個教學環節:(1)創設情境,誘發興趣。(2)自主參與,探索新知。(3)應用新知,解決問題。(4)引導學生總結全課

第一層:創設情境,誘發興趣。

在這個環節中,我首先出示鬧鐘聲和錄音讓大家猜謎,當同學們猜出鬧鐘,再說說它的作用。這樣引出課題。目的在於引發學生強烈的興奮感和親切感,營造積極活躍向上的學習氛圍,為學習新知創設良好的情景。

第二層:自主參與,探索新知

在這一環節,我分了兩大步驟來完成:

第一步驟是畫一畫鐘面,做一做鐘面

在這一部分內容裡,我注重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讓學生回憶自己平常所看到的鐘面並把它畫下來。同時選兩個畫得有代表性的同學在黑板上板書出來。接下來全班交流,引導學生觀察別人的鐘面與自己的看發現了什麼?充分的讓學生說一說。數一數,主動探索性觀察解決問題,把自己發現的與同桌小朋友交流,合作學習,在交流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是凌亂的不是在序的,不容易將知識轉為內化,如:有的學生髮現有長針也有短針等,在教學設計中我充分地考慮到這一點,採用了電腦輔助教學,讓時針和分針作自我介紹,用充滿童真的語言來吸引孩子。接著再跟著電腦數,得出鐘面的基本結構,也強調了時針走的慢,分針走的快的特點,這樣的組織讓學生的思維有序了,同時以培養了學生語言表達能力。這比教師直接給予答案,更能使學生記憶深刻,充分體現了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原則。

第二步驟是學習整時的認、讀、寫。

學生在生活中雖然有的能認識整時,但概念是模糊的,為了更好的抓住重點,突破難點,我將3個鐘面板在黑板上,學生通過觀察對比、討論交流,最後達成共識:這三個鐘面的分針都指12,引導總結出當分針指12時,時針指幾就是幾時。為了更好的讓學生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對時針和分針的區分,做一個時針和分針交朋友的小遊戲。最後讓學生動手***作,撥一撥,在這裡教師作示範按順時針撥動鐘面,再讓全班同學參照老師的方法,一人說時刻,一人撥鐘面。這為今後的教學作鋪墊。

在教學整時的兩種寫法時,我先介紹漢字“時”表示的方法,在教學電子錶形式時,充分利用教材,出示主題圖,引導學生觀察桌子上放著什麼?你在哪兒見過這樣的鐘?自然巧妙地把知識與生活實際聯絡起來,開啟學生的記憶大門,使學生從生活中找出答案,通過對8時的兩種書寫形式的教學,使學生理解和掌握了整時兩種寫法,再通過練習,讓學生板演黑板另外兩個鐘面的寫法。使學生學以致用,促使知識內化。

第三層:應用新知,解決問題

在這一環節中寓教於樂,溶練習於遊戲中,讓學生玩樂中鞏固知識,在這裡我主要設計了三大板塊,1:小朋友一天的作息安排。2:找朋友。3:生活情境體驗。

1.我用出示小朋友的一天,讓學生邊看錄影邊互相說“小朋友什麼時間在做什麼”然後讓學生評一評他的安排合理嗎?這樣將數學課堂教學變為學生認識生活,認識數學的活動課,體現“數學源於生活,賦於生活,用於生活的思想。也為後面的作業打下鋪墊。;

2.在找朋友中,讓學生全員參與,給每個小朋友都帶上頭飾(鐘面、整時的兩種寫法),讓時間相同的小朋友握手做個好朋友。這樣設計讓學生進一步鞏固鐘面和兩種記時方法的聯絡,同時以調動了全班學生的積極性,又將課堂氣氛推向了一個高潮。

3.通過去買東西的生活情景體驗,啟發學生用所學的知識解決身邊的問題,初步建立時間觀念,自覺養成遵守和珍惜時間,合理安排時間的良好習慣。

第四層:引導學生總結全課

我先讓學生說說在這40分鐘裡學會了什麼樣?你是通過什麼方法知道的?讓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整理、媽媽幫助下為自己設計一份作息時間表。

以上是我對“認識整時”這部分內容的分析和教學設想

國小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我的崗位》是二年級第二學期第十二課的教材,即第四單元第一課。《品德與社會》學科提倡從學生身邊的實際生活引入,關注學生的生活事件,要求教師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想學生所想,讓學生通過活動獲得知識,豐富體驗,特別是在教育內容上有所拓展。同時,《品德與社會》課程教學還要落實"兩綱"要求,要密切聯絡學生的生活經驗,要力求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融入日常的教育活動之中。這要求教師要善於發掘和運用學生身邊的,鮮活的各種教育資源,特別是各種生動典型的案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我的崗位》這一課正強調了學習活動的實踐性, 而且與班主任的班務工作是密切聯絡的,二年級下班級已經開始培養班級小朋友的勞動能力了,為了讓學生在集體意識的基礎上有各種崗位的體驗,同時在活動過程中更注重激發學生的熱情和潛能,因此把尋找崗位與培養學生勞動意識,能力有機結合起來。

二、說學情

通過觀察交流發現,班中許多學生雖然已經有一個服務崗位,但是崗位意識並不明確,職責意識不清楚,甚至連尋找崗位的目的也存有偏差;另外,還有部分學生沒有實際服務崗位,所以對於集體的事情抱有不聞不問,事不關己的態度,缺少責任意識。其實每個孩子都有獲得成功的願望,因此教師要充分激發孩子為他人服務的意識,通過了解崗位的作用,幫助學生尋找適合自己的崗位,從而培養責任意識與主人翁意識。

三、說教學目標

我們根據教材和學生實際, 在教學中,擬定的教學目標是:

1、知道集體的事是大家的事,人人都有責任;

2、能在集體中尋找為大家服務的.崗位,並且盡心盡力去做好。

四、說教法

在課前與學生交流中發現,部分學生對於崗位的概念還是停留在有個與眾不同的名稱這個表面上,所以,我們利用救災志願者的故事圖片來引出崗位的概念。崗位的概念清楚了,就讓學生明確尋找崗位的目的。在課前瞭解學生現狀時發現,的確有部分學生找崗位的目的有所偏差,有的是為同學服務,而有的是為了管別人,有的是感到很神氣等,所以,課中先組織大家討論,再由教師歸納總結出三種意見,這也是教材上所出現的,在此基礎上再次組織學生討論,縮小了討論範圍,使討論的目的更明確。可是怎樣化抽象的書面語為實際的理解,我們組織已經有崗位的學生來談談他們在崗位上是怎麼做的,有介紹自己,有介紹同伴在已有崗位上工作中的閃光點。我們嘗試引導學生來尋找崗位,在學生尋找的過程中,更加直接地體會崗位責任意識。

五、說學法

針對低年級學生處於知識能力接受的起步階段,多角度地讓學生在情境中體驗,感悟,運用各種手段,如有崗位的同學自我介紹他們在崗位上是如何做的;在班上增設崗位;舉行崗位競聘會以及寫出今後努力的方向,更好地將文字知識轉化為自己的所知。創設良好的教育情境延伸,使學生能在實踐中鞏固,在實踐中認知,在實踐中延伸拓展。

六、說實施

本篇課文,我們用一課時來完成。教學設計為六個活動環節:

活動一:聯絡實際生活中的人樹立榜樣,理解什麼是崗位。

活動二:讓學生明白集體的事應由大家一起做,讓學生了解如何尋找崗位。通過討論知道了什麼才是班級中的崗位,通過現場生生互動了解到尋找崗位的目的,應該說每個人的想法是不一樣的,因此自然引出班級學生對崗位的真實看法,結合教材中"聰明豆"欄目歸納出幾條不同意見,再組織學生針對這些想法展開討論,從而明確尋找崗位的真正意義。

活動三:聯絡實際,讓已經有崗位的學生談談他們是怎麼做的。教師先讓學生來了解現有崗位的職責,體驗到集體的事情要靠大家一起做。通過誇誇小夥伴,可以更堅定為大家服務的熱情,起到以點帶面的作用。

活動四:結合班級情況,獻計獻策解決遇到的困難。結合崗位明確責任,知道集體事情大家做。因為班級中現有的崗位有限,而且有的孩子已經在崗位上做了一段時間,在崗位上會遇到不盡如人意的事,從培養主人翁意識和責任感出發,讓同學幫忙想辦法解決困難。

活動五:聯絡實際,在班中增設崗位,開展競聘活動。引導學生尋找崗位,明確職責組織競聘。集體的事情大家一起做,因此發動學生們一起來尋找班級中的崗位,並來制定出崗位職責,然後找找適合自己的崗位,激發自主意識,在競聘中進行能力培養。我們在學生應有意識的創設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具有激發道德情感的教學情境中,以境生情,以情促行,讓學生產生一種身臨其境之感,從而進入角色,產生情緒體驗,達到動情中明理,明理中促行。

活動六:總結談話,激發情感指導行為。並不是課結束了,崗位就定了,因此將崗位的競聘與課後的延伸結合起來,既保護學生的積極性,又可以作為促進學生髮展的動力機制。

七、說策略

1、變單一灌輸模式的策略

結合本課的教學目標,在本課教學中,我們注意貫徹二期課改所提倡的新理念:讓課程適應每一位學生的發展,以學生的發展為本,以學習內容為載體,強調學生對學習活動主動參與和親身體驗,關注學生學習經驗的形成和建構。為此,在教學方法上充分利用了媒體,小組的討論明理,實際困難的解決,崗位的競聘和表達心願等形式,使學生的主體性得到了充分發揮,使每個學生都參與到學習活動中。這樣,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課堂的參與能力,特別是在解決實際困難的過程中,學生有了更為真切的情感體驗,培養了合作意識。

2、建立平等的師生關係

學生十分重視老師對他的評價,對於學生來說,教師的認可應該是意義最為深遠的。教師與學生關係的親疏,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教師教學目的的實現。要取得好的教學效果,除了認真鑽研教材認真備課外,還必須建立一種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這種平等關係是人格上的平等和心靈上的平等。在獻計獻策,解決困難板塊中,黃芳老師並沒有直接指出班上存在的問題,也沒有直接派學生做這做那,而是讓學生討論在具體的崗位上遇到了什麼困難,以及可以採取什麼方法去解決。這樣教師為學生創設了積極活動的寬鬆情境,突出了學生主體地位,使學生最大限度地處於主體啟用狀態,這種平等關係是人格上的平等和心靈上的平等。

3、多媒體的恰當運用策略

課堂中恰當運用多媒體的形式,比老師單一的說教更能讓學生接受,更能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利用多媒體,把使學生難以直接感知的事物和現象,在短時間內直接而有聲有色地呈現出來。在教學過程中,學生之間對崗位有不同理解,怎樣尋找崗位以及尋找崗位的目的引導,通過多媒體制作後的形象演示,突破了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因為讓學生在多媒體創設的形象情境中進行探究,發現,在特定的情境中理解事物本身,將有助於加強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理解。

4、以情激情,情緒感染

人的情感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觸景生情,產生情感。此類情境包括校園,教室的環境佈置,教材及其它媒體展現的情景,教師的表情動作,語言聲調等創設的氛圍等等,使孩子們引起情感共鳴,產生豐富的情感想象。在課的結尾部分,老師自制了一棵行動樹,讓學生把自己選擇的崗位以及自己的心願掛在樹上,讓這棵美麗的行動樹見證我們(學生)的行動,同時老師相信每個小朋友都會時刻牢記自己的崗位,記住自己的責任,盡心盡力為大家服務。最後送一首兒歌給學生"一個崗位,一份責任,時刻記住同學的信任,服務熱情,工作認真,我們都是集體的主人" ,結束整堂課。在學生充滿感情的朗讀中,老師感受到學生熱愛班級這個家,都願意為這個家儘自己的一份力,都願意為班級,同學服務。崗位責任的認同只有同道德情感相結合,才能使學生產生思想上的共鳴。把握學生"道德情感"的脈搏,"以情動情,以情育人" ,才能使品德教學煥發蓬勃的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