銷售溝通中的詐而不欺

才智咖 人氣:1.56W

銷售的過程中有時要使一點詐術,下面小編就跟大家聊聊銷售溝通中的詐而不欺!

銷售溝通中的詐而不欺

1、 瞭解竄貨

銷售代表有個重要的任務,就是嚴格管理竄貨.良性的竄貨就不用說了,你被別人用正常價格把貨放到你的區域,那是你的能力問題,是你的客戶關係出了問題,很多公司不會管良性竄貨.企業要留心惡性竄貨,而銷售代表是最大的受害著,也可能是竄貨的發動者.假設你管理的區域,發現了不明來路的低價貨,你不知道它是從那裡來的,也不知道是誰在經銷它.而同時你發現某個客戶的銷量有減少,沒有完成上月的銷售任務.下面是你的一個電話,促使你的這個客戶協助你查出竄貨的來源.

“王老闆,你好.”

“小張,你好.”

“我有一週沒去了,最近怎麼樣,生意好嗎?”小張問.

“一般啦……你也知道現在是淡季,每天走不了多少貨.有時還不開張.你上次送來的30箱貨,才走了一半.”王老闆抱歉地說:“恐怕最近不能拿貨了.”

“我不是找你定貨的,我也知道現在銷售情況不好,是淡季.”小張說:“市場上情況怎麼樣?”

“淡季,沒什麼變化,正常走貨.”

“我聽說最近市場上,好象有些問題.”小張說完,沉默了一下.

“什麼問題?我怎麼不知道?”王老闆緊張地說:

“也沒什麼大不了的,有人反應,市場上有竄貨,好象數量還不小,總部正在查呢.”小張淡淡地說.

“哦,是這事兒.我也聽說了一點,不知道是哪裡的貨.”

“你看,你最近出貨比較少,和以前的反差比較大,我擔心會有人懷疑你在經銷竄貨.”小張說完以後,停頓了一下。

“啊,老哥.不信我嗎?你可以來查庫存,確實是淡季,銷售情況才出現了變化,我可沒炒貨.”王老闆氣憤地說:“這是誰在胡說?”

“我也很氣憤,但我們要拿出實際的東西給人家,你查查竄貨的數量、來源、誰在做、做了多久,其餘的事情我幫你搞定,好嗎?”

“好的,等我電話,下午給你答覆.”王老闆信誓旦旦地說:

上面的對話,如果沒有小張前面的鋪墊,直接讓王老闆查竄貨,王老闆會認真查嗎?可能不會!所以小張使用“欺詐”的手段,讓王老闆進入一個“套子”,這樣王老闆就會努力去尋找竄貨的源頭,而擺脫這個“套子”,完成了小張的任務.這不是欺騙王老闆,查出竄貨的源頭,也可以幫助王老闆更好地銷售,這就是“詐而不欺”.

2、催促回款

有些企業的銷售代表,主要工作就是和客戶“要帳”,在一些賒銷的企業更是如此.所以銷售代表怎樣催款就成了最重要的技能.這裡介紹一種使“詐術”的辦法,來催款.還是小張和王老闆.

“王老闆,你好.”

“小張,你好,很久不來了.”

“最近公司的事情比較忙,脫不開身.”

“又忙什麼國家大事呢,是不是支援拉登叔叔去了?”王老闆笑著說.

“開玩笑,支援拉登叔叔是老總的事兒,還輪不到我.公司開發了個新產品,我在幫忙做上市計劃.”小張說.

“什麼新產品?你們公司好久沒有新產品了,那些老貨都快賣爛市了.”王老闆賭氣地說.

“肯定比現在的產品好啦.我們老總親自負責這次新產品上市,估計投入不小.但可能對經銷商有選擇,不能給錢就行了.”小張停頓了一下.

“有什麼具體要求?”

“具體的條件我不太清楚,但回款好的客戶是首選.”

“哦,我明白了,你查一下我的欠款,我最近清理一下.”

可能小張說的新產品,要在半年以後才上市,那有什麼關係呢?反正王老闆已經給公司回款了,公司的經營風險減少了.無論新產品及時上市與否,王老闆都因及時回款,而得到更好的價格和折扣,最終也受益.更不用說新產品按期上市以後,王老闆確實可以取得合理的回報了.如果不使用這種“詐術”,而直接讓王老闆回款,就可能使王老闆產生懷疑和牴觸,進而影響回款,更進一步影響王老闆的利潤.

3、瞭解庫存狀況

有時公司要調整價格,這時要給客戶補差價,在具體補差價以前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盤點客戶的庫存,然後才能根據庫存補差價.而直接問客戶的.庫存是有問題的,一般來說,客戶不會準確告訴你庫存是多少,他告訴你的只能是比較高的庫存,這樣好補更多差價.因此下面的溝通方法,可能更好地瞭解庫存.在調整價格的前三天,小張給王老闆打了個電話.

“王老闆,你好.”

“小張,你好,很久不見了.”

“我上次來你這兒,你不在,聽說去縣裡送貨了.”小張說.

“哦,最近貨不好走呀,忙著把貨壓下去.”王老闆說.

“你這麼負責,我該給你申請銷售獎勵了,貨走了多少?”小張笑道.

“走得還可以,一天平均三箱,已經不多了.”

“那我看能不能申請點獎勵,再發50箱貨過去?”

“還不著急,我最近的款有點問題,上次的貨,現在還有25箱呢.”

“哦,好的,過幾天再聯絡.”

直接問“王老闆,現在還有多少貨”,可能不是最好的策略,派銷售代表去盤庫的費用也比較大,上面的手法可能比較恰當.過了三天,小張給王老闆打電話,通知王老闆獎勵沒申請下來,但因為產品全面積壓,公司已經決定降價.王老闆的存貨可以補差價,具體金額按三天前的庫存計算.這樣的操作,使王老闆佔了三天出貨的“小便宜”,公司也比較準確地瞭解了庫存.

說到底,廠家和商家是一家,互相配合和信任是雙方合作的基礎.只有兩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才有可能達成銷售目標,最終取得雙方的合理利益.但也不排除,雙方同時又互有防範,怎樣偶爾通過一些“詐術”,達成業務目的,顯示了銷售代表的業務水平.在“詐而不欺”中“詐”是手段,“不欺”是目的.採取“詐術”是為了更詳細地瞭解客戶的資訊和市場資訊,避免企業與客戶目標不同而引起的溝通障礙,從而更好地,用“不欺”的心態來服務客戶.

TAGS: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