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宣洩是嫉妒心理治療良方

才智咖 人氣:2.16W

自我宣洩是嫉妒心理治療良方,如何才能更好的自我宣洩呢?其實很簡單,找一個自己最知心的朋友,如果沒有的話也可以找自己最親近的人,例如父母或者是家裡的長輩等等,坐在一起聊一聊。

自我宣洩是嫉妒心理治療良方

胸懷大度,寬厚待人

從養生學角度來講,要想化解嫉妒心理首先要有寬廣的胸懷。19世紀初,肖邦從波蘭流亡到巴黎。當時匈牙利鋼琴家李斯特已蜚聲樂壇,而肖邦還是一個默默無聞的小人物。然而李斯特對肖邦的才華卻深為讚賞。怎樣才能使肖邦在觀眾面前贏得聲譽呢?李斯特想了妙法:那時候在鋼琴演奏時,往往要把劇場的燈熄滅,一片黑暗,以便使觀眾能夠聚精會神地聽演奏。李斯特坐在鋼琴面前,當燈一滅,就悄悄地讓肖邦過來代替自己演奏。觀眾被美妙的鋼琴演奏征服了。演奏完畢,燈亮了。人們既為出現了這位鋼琴演奏的新星而高興,又對李斯特推薦新秀深表欽佩。

自知之明,客觀評價自己

如果感覺自己的嫉妒心蠢蠢欲動時,要能夠積極主動地調整自己的意識和行動,從而控制自己的動機和感情。這就需要冷靜地分析自己的想法和行為,同時客觀地評價一下自己,從而找出一定的差距和問題。當認清了自己後,再重新別人,自然也就能夠有所覺悟了。所以說化解嫉妒心理還需要有自知之明。

自我渲洩,是治療嫉妒心理的特效藥

化解嫉妒心理還要學會自我宣洩,嫉妒心理也是一種痛苦的心理,當還沒有發展到嚴重程度時,用各種感情的渲洩來舒緩一下是相當必要的,可以說是一種順坡下驢的好方式。

  附: 當你看電影的時候,你其實在自我宣洩與救贖

1924年,建築師克拉考爾轉行進入《法蘭克福報》,負責剛剛成立的`電影評論部。

接觸電影的同時,學習社會學和現代文化理論,並將三者完美地結合在一起。

《從卡里加利到希特勒:德國電影心理史》中,通過電影研究分析從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到德國納粹上臺這一段時間的德國民族心態。

他認為電影作為典型的通俗藝術,事實上映射了一個民族的無意識和幻想,特定的民族心態決定了某些影片的流行。

而20年代到30年代的德國電影反覆出現的視覺和敘事主題,暴露了德國人對混亂的恐懼和對秩序的嚮往,這導致了他們心甘情願地服從強權政府的統治。

由此引出了克拉考爾電影理論的核心觀點:電影喻示現實,電影成為現實,電影是物質現實的復原。

“復原”一詞在基督教中指的是個人得到拯救的方式,即一個人以一種新的,脫胎換骨的方式在宗教上找到自我的過程。

在克拉考爾看來,電影作為一種媒介物可以彌合異化了的主體與物質環境之間的裂痕,其寫實主義美學就是指向這個神學的標識,即克服和超越異化。

電影在克拉考爾這裡獲得了某種宗教救贖的意味,這種救贖是因為其物質化現實的複製性而得以實現的。

在克拉考爾看來,實驗電影的傾向源於現代社會的“異化”,是現代西方人精神扭曲的異化態度在電影上的反應。而救贖的方式是利用電影複製現實的特質,重新建立人與現實的關係。

回到中國,徐皓峰和賈樟柯的電影創作型別不一樣,卻都是克拉考爾的延續。

徐皓峰的三部作品《倭寇的蹤跡》《師父》《箭士柳白猿》,重建了武俠這一型別片的母題,即傳統在現代化中的窘境。柳白猿藏弓,陳識北上留拳,樑痕錄想讓戚繼光改制的倭刀萬古流傳。傳統委曲求全,以求苟且,契合中國人的禮崩樂壞的心理恐懼,電影化解了恐懼成了安慰。

賈樟柯的《小武》《站臺》《三峽好人》也是這樣,他把他們那代青年的失落感拍了出來,這種失落感過了18八年依舊遊蕩在汾陽這座小縣城中。高中時,國中相識的同學已有進入社會工作的,在山裡挖土方,一個月見不到幾個人。說此話時,他的表情怪異的很,以致我至今不能忘,由此方知賈樟柯的偉大,他抓住了生活,而那是我所經歷的一切。

所以看賈樟柯的電影,對於久離鄉土的人而言是一種救贖,因為透過真實的影像,雙腳又重新踩到了地上,人便不是飄著的了。

因此我在《你的名字》的影評裡說二者是共同的,新海誠也在通過對傳統的探尋來緩解當代日本人的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