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季來臨,家長如何做好青少年心理教育

才智咖 人氣:2.81W

暑假以來,孩子們或多或少存在著一些心理問題,讓家長著急卻又束手無措,主要集中表現在任性、注意力不集中、厭學、情感困惑、人際交往障礙、親子關係緊張等。開學季來臨,家長如何做好青少年心理教育呢?下面小編就為大家詳細介紹下!

開學季來臨,家長如何做好青少年心理教育

  開學季來臨,家長如何做好青少年心理教育

1.家長期望高,脫離孩子的實際情況

在對孩子的期望上,很多家長就像對待股市一樣,期望虛高,不從孩子的實際出發,一味盲目跟風、從眾。特別是有些學歷高,能力強的父母,性格也很強勢,他們往往對自己的孩子要求非常高,總是拿孩子跟別人家的孩子做比較,一旦孩子落後,就覺得自己好像“輸了”。他們抓緊所有時間給孩子報名各類興趣班,生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父母對孩子的高標準要求,會讓孩子感受到較大的壓力。青少年正處於成長青春期,他們難以應對和處理壓力,有的孩子或許可以化壓力為動力,有的孩子卻會出現叛逆心理,他們認為父母並不承認真實的自己,於是硬和父母對著幹。父母的心理逐步從高期望到低期望再到失望的狀態。

2.家長太“無私”,愛變成溺愛

父母一直無私為孩子奉獻,無條件滿足孩子的一切要求,捧在手裡怕掉了,含在嘴裡怕化了。愛孩子,更是要教會孩子如何去愛。所謂“無私”的父母,實際上是完全以孩子為中心,這會日益強化孩子的自我中心意識,讓孩子的心中只有自己,沒有別人,霸道及不合群,個人自理能力低下。

3.家長陪伴效果不明顯,影響親子依戀關係

個人的成長總是從無知到有知,從少知到多知、從簡單到複雜、從形象到抽象的過程。一些家長在陪伴過程中使親子關係往更差的方向發展。一方面表現在嘮叨、抱怨多於傾聽和表揚,忽視孩子的內心感受,過於苛責激發孩子的逆反心理,缺乏正面鼓勵和肯定孩子的長處,讓孩子樹立信心,獲得前進的動力;另一方面表現在只顧言傳要求孩子,忽視律己及身教。只給孩子立各種規矩,提出種種目標,自身言行卻不端,這樣的教育對孩子而言不但毫無效果,更可能誤導孩子的是非觀。

“教育孩子的關鍵首先是要遵循孩子身心發展的自然規律,適時教育,對於孩子的.學習和認知切不可求之過急、過早,需平和心態,理性看待”,孫老師建議,作為家長不能讓孩子產生攀比心理,也不能給孩子感覺壓力過大過重,家庭關係首先要做到和睦,言傳身教,這樣孩子才可以在一個很好的環境裡健康成長。此外陪伴和交流很重要,應看到孩子的成長,尊重孩子的自尊心,信任孩子,瞭解他們的內心世界,建議家長做到以下五個方面:

一是搭建一個平臺。對於父母來說,孩子一旦遇上重要事情願意第一時間跟父母商談,是莫大欣慰。其訣竅就是要讓家裡時時有一種“聆聽的氣氛”,經常抽空陪伴孩子並做一個好聽眾,比如把全家共聚晚餐(或者某個運動機會)作為一個平臺。父母做到每天晚飯時留心聽兒女說話,讓兒女覺得自己受重視,願意細訴衷腸。

二是放下一副架子。父母要學會與子女平行交談,讓孩子感到輕鬆自在。不插手干預他們的事情,要是孩子把事情搞砸了,父母應該陪伴子女仔細檢討分析這件事,鼓勵他們自行想出好的解決方法。

三是放下一個擔心。給孩子一個屬於自己的空間,父母儘量不要擅入他們的房間,要讓他們覺得自己的生活並非完全由父母來控制,並非只有跑到外面才會有這樣的空間。放下這個擔心時,孩子獨立不是疏遠而是成長,儘管孩子想避開父母,卻不希望父母也這樣對待他們。

四是落實一項規則。擁有權利的同時必須履行義務,規則不僅對孩子有要求,還有對父母的要求。父母言傳身教促進信守承諾的培養。

五是掌握一套方法。學習心理學掌握心理規律不僅能幫到自己,也能幫到孩子。前面提到的思維四象法,把抽象的思維分為四種基本思維模式,可以讓學習者快速瞭解自己思維模式與別人的不同,去個體中心化,認識自我、減少主觀或偏見、更好地瞭解人與人之間的差異,突破自我侷限、看到你原來看不到的世界。

有時候難以觸控的心理健康相比身體健康甚至需要更多的關注與呵護。良好的心理素質與品質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家長、孩子、學校和社會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