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如何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才智咖 人氣:2.95W

心理健康從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含義,衡量標準也有所不同。下面來看看大學生如何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大學生如何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大學生如何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論文關鍵詞]大學生;心理健康;心理問題;和諧校園建設

[論文摘要]構建和諧社會是我國政府現階段的一項重大戰略決策。然而,隨著市場經濟體系的確立,價值多元化的影響以及學業、就業壓力的加大,在校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越來越讓人擔憂。如何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如何促進人的發展與學校發展的和諧統一已經成為構建和諧社會需要解決的刻不容緩的問題。

一、大學生心理健康是和諧校園建設的支撐平臺

所謂和諧,簡單地說就是配合得適當和勻稱,也就是說事物的發展、變化合乎邏輯或規律。大學校園,作為人類社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發展是否和諧對實現構建全體人民各盡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社會有著格外重要的價值。和諧的大學校園應該是以民主、公平、正義、平等、共享、協調為主要特徵,應該以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發展作為支撐平臺。

目前,我國高等教育已經開始步入大眾化階段,隨著高校招生人數的逐年遞增,在校大學生已成為日益龐大的社會群體’大學能否和諧穩定的發展將成為社會穩定發展的直接因素。我國高校能否培養出更多的具有良好的綜合素質的人才是有效提升我國綜合國力競爭水平的關鍵。

高校和諧校園建設涵蓋很多方面,教與學的和諧,人與人的和諧,人與自然的和諧等等。要實現這諸多的和諧,大學生心理健康發展是必要的前提。一般來說,心理健康是指在身體、智慧以及情感上能保持同他人的心理不相矛盾,並將個人心境發展到最佳的狀態。是否具有符合年齡特徵的心理行為,能否保持正確的自我意識,有無獨立自主的意識,能否保持良好的環境適應能力,能否保持和諧的人際關係,是否具有情緒的自控能力,是否具備完整統一的人格以及能否進行正常的工作和學習等,是衡量一個大學生心理是否健康的主要標準。一個心理不健康的大學生將長期處在各種關係的緊張與失調狀態中,長此以往,將致使其身心俱疲,甚至精神崩潰,給家庭、社會帶來難以彌補的巨大損失,給我們的大學校園帶來許多不和諧的因素。因此,營造氛圍融洽、和諧的大學校園,必須密切關注在校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不斷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把育心、育人作為和諧大學校園構建的重要環節予以對待。

二、當代大學生常見心理問題的分析

(一)社會環境的變遷,生活節奏的加快。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我國社會逐步完成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轉變,過去計劃經濟體制下的國家統招統分的高校辦學體制已不復存在,整齊劃一的價值取向也正被多元化所取代,經濟的高速發展,競爭的不斷加劇,人們終日為生存、發展、享受而不停地奔波,生活節奏呈加速度發展趨勢,這些社會環境的變遷給大學生心理髮展帶來了多方面的影響。例如,大學生原本相對平穩的生活環境受到社會環境變遷的巨大沖擊,價值多元化的發展,使不少大學生的思想經常處在矛盾變化之中,高頻率、高強度的生活節奏使得我們的大學生沒有時間去整理、調整自己的心理狀態,使得一件又一件不愉快的事情逐漸堆積,得不到及時地解決,終因不堪重負而引發各種心理問題。另外,網路時代的到來,計算機網路的廣泛普及在給我們提供了生活的便利條件的同時,也帶來了我們無法預知和有效控制的不良影響。

(二)教育發展的落後,心理健康教育的薄弱。

大學生群體承載著來自社會、家庭、學校等多方面很高的期望。他們迫切希望自己能夠早日成才,但是由於其心理髮展尚未成熟與完善,加之社會經驗、適應能力的欠缺,使大學生經常處於希望與失望的矛盾衝突之中,無奈地接受著現實殘酷的洗禮,而我們的教育卻未能對這個問題給予足夠的關注。這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1.家庭教育的不科學導致大學生人格發展的不健全首先,家長教育思想的不正確是大學生心理髮展不健康的主要原因之一。

長期以來,在應試教育大環境下,智育至上的思想在家長們心中已經根深蒂固,並且直接左右著他們對孩子的教育方式、方法的選擇,至於孩子是否擁有健全的人格,有無良好的心理素質及心理調控能力則很少有家長闖津。

其次,家長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及家長自身的人格缺陷,對大學生心理髮展帶來許多不良影響。

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思想仍侵蝕著不少家長的思想,父母因為修養有限,經常當著孩子互相傷害,在孩子的管理中出現各種矛盾等等都是造成當代大學生心理髮展出現問題的重要原因,在這種環境下成長的孩子容易形成敏感多疑、自卑易怒、抑鬱焦慮、偏執敵對等不健康的心理品質。

第三,父母教育方式的突然改變,容易造成大學生心理髮展的嚴重失調。

在中國,存在這樣一種現象,父母在子女上大學之前管得無微不至,孩子一旦升入大學就感覺萬事大吉,開始讓其自由成長。這種從大攬一下子到大放的教育方式的轉變,不僅家長們感覺不太適應,對大學生來說也會導致心理髮展的嚴重失衡。如果這個時候父母只將對孩子的關注停留在經濟支援上,就會錯失許多對孩子進行心理教育的良好時機。

2.學校教育的不健全,導致大學生心理髮展失去平臺。

首先,對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識宣傳力度不夠。認知是心理髮展的基礎,沒有科學的認知,很難形成健全的心理。很多大學生對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識相當貧乏,他們對此類知識的學習多為零散的,片斷的,甚至有相當一部分大學生至今對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識儲備幾乎為零,不知道大學生健康心理的主要表現,對自己存在的妒忌、表裡不一等問題心理根本不想去調整、改變。

其次,心理救助機制不夠健全。很多時候,當我們的學生意識到自己存在心理障礙,想尋求幫助時卻無人問津。因為沒有健全的心理救助機制,我們不能給出現心理問題的學生提供及時的幫助,從而因延誤時間使勢態發展到難以收拾的境地,往往需要付出血的、生命的沉重代價。

第三,從事心理問題研究的專業隊伍建設落後於時代的發展,從而延誤學生心理問題的解決。

心理諮詢,心理輔導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工作,沒有受過專業訓練或專業素質不高的人員容易在實際工作中產生各種偏差,從而影響甚至延誤學生心理問題的解決。

3.社會教育的缺失,導致大學生心理失去健康發展的土壤。市場經濟中的激烈競爭在促進社會各方面迅速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這些問題都在不同程度地衝擊著大學生的心理,影響著大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因為沒有針對各類社會問題而進行的有的放矢的教育,使得學生只能在問題來臨時進行應急處理,而又由於生活經驗,實踐能力的不足,往往出現處理不了或處理不當而帶來的心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