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與生活:心理求助指南

才智咖 人氣:1.06W

心理求助指南

心理學與生活:心理求助指南

不斷地收到朋友詢問如何尋求心理諮詢的幫助。有一些必要的常識,我覺得灰常重要。

在你想要尋求心理諮詢之前,你要知道找誰、幹嘛、你能做啥:

<1 你不是要找一個心理學工作者,你要找的,是一個臨床的心理諮詢師。

因為大多數心理學家在做的事情,其實和我們老百姓們的日常生活隔了千山萬水。他們折騰猴子,研究數字,他們的成果應用在無數的行業(當然也有無數的成果,還沒有人知道能幹啥用)。而儘管心理學的研究者在做非常有價值、有意義的事情,但他們大多數並不是“心理諮詢師”,甚至也不一定了解心理諮詢和“思想教育工作”有甚差別。你要找的,是一個接受過系統訓練的、專門從事臨床心理治療的心理諮詢師(或者精神科大夫)。

<2 在開始接受治療之前,主動挑選你的諮詢師。

心理諮詢的本質是人和人之間的關係。單從人的角度來說,你若是遇見一個不喜歡的人,付錢逼迫自己向 TA 開啟心扉,這個過程得多自虐啊。儘管治療的本質殊途同歸,但是不同流派的心理諮詢師們,也確實用著相互之間聽不懂的語言,用著非常不同的方法,來幫助來訪者解決問題。你有權利、有必要,在開始諮詢之前,認真地瞭解你的諮詢師。

<3 你要選擇一個,讓你覺得可以建立信任感的心理諮詢師。

因為心理諮詢裡面,諮詢師才是最終那個使治療發生作用的工具。來訪者需要和諮詢師一起建立一種關係,在這個關係裡面足夠安全地去呈現你所有的自己。而諮詢師會通過這個特別的關係,來讓治療發生作用。倘若你一開始,無論什麼原因,就覺得你不可能信任這個諮詢師,不要理會你理智裡面所想的:“大家都說這是個好諮詢師,我應該試試”諸如此類的念頭。去找下一個諮詢師。

<4 開始諮詢之前,儘可能多地嘗試瞭解這個諮詢師(人本身)。

包括年齡、性別、TA 的職業經歷,對人和生活的態度,甚至長相。你可以去看 TA 的微博、部落格,你可接觸到的 TA 的相關資訊。若能夠見面,則更好。相比 TA 在媒體上有怎樣的影響力、拿過什麼樣的證書、有怎樣的專業背景,若是一個行業內獲得認可的諮詢師, TA 這個人本身所帶給你的感受,在諮詢中對你的影響會更大一些。當然這絕不是要你去費盡心力去打探諮詢師的個人隱私,和 3)表達的一樣,目的僅在於,找一個你覺得易於建立信任關係的人總而言之,你總會希望找一個,讓你覺得舒服的開始。

<5 你要了解心理諮詢有嚴格的設定。

一般的諮詢設定是,每週一次見面,固定的時間地點,每次 50-60 分鐘。關於時間和頻率,有幾種情況有特例:a.傳統精神分析流派會是每週四次,每次 50-60 分鐘,而這樣的治療一般針對個別的來訪者,現在比較少會使用到b.有一些來訪者的症狀嚴重,偶有開始的時候一週兩次,穩定後每週一次,諮詢結束之前可能會降低見面頻率。c. 家庭治療的時間可能會 60-90 分鐘,在諮詢前諮詢師會主動告知。因為心理諮詢是要在一個非常特別的環境下,諮詢師和來訪者建立特殊的關係。每週一次的頻率,既能夠在諮詢的環境下得到即時的支援,又能夠保持現實生活的狀態;而固定的時間地點,能夠幫助形成“Therapeutic container”。如果諮詢師總是換著咖啡廳給你做諮詢(非常特殊的情況下除外),用掉了 1 個半小時,說因為超時 30 分鐘,讓你加錢。讓丫滾蛋。因為在諮詢的過程裡面,這是諮詢師的責任,來保持諮詢的設定。

<6 諮詢“療程”的長短、以及諮詢的目標,是在諮詢中,諮詢師和來訪者共同商定的。

諮詢的前幾次(甚至在更長一段時間裡面),一般是做評估、收集資料的過程。諮詢師會幫助來訪者在前幾次確定大體的諮詢目標,而這個目標會跟隨治療的深入不斷調整。因為諮詢的一個作用,是幫助你去了解你自己。打個比方,你頭痛去找醫生。醫生的任務是找出你頭痛的原因,是心是肺是脊髓,治療它。心理諮詢是一樣的。所以諮詢的目標,會隨著諮詢的深入,不斷調整。在不足夠了解你狀況的時候(比如第一、二次見面),倘若一個諮詢師告訴你說,你是因為 XXX,所以患上了 XXX,7 次一個療程,交錢包治(精神科大夫的藥物使用除外,因為藥物確實是用來解決症狀的)。你就要把之前的諮詢費也給要回來,拎包甩門離開。

<7 若你心底有訴求,要知道諮詢不是一次兩次就能“解決問題” 。

這並不是給諮詢師找藉口。因為:治療不是給建議、講道理、做理智的分析。這些你的政治老師都會做,你也千真萬確不必花費這樣的時間和金錢,來找人教育你。諮詢真正開始發生作用的時候,是在你和諮詢師之間,建立足夠安全的'諮訪關係,你開始能夠將自己(潛意識層面)開啟,諮詢師才有機會通過你們之間建立的關係,開始給你真正的陪伴、支援、療愈。因此,若你確實心底有求助的訴求,這個關係的建立總會需要一段時間。當然,諮詢師也有責任,在諮詢的過程中給來訪者以治療的信心。

<8 你可以主動提出結束治療。

好的諮詢師會在適當的時候,開始和你談論什麼時候,如何結束治療;TA 也會鼓勵你,當你覺得想要停止治療的時候,主動地和 TA 坦誠地談論如何結束治療。不必擔心被諮詢師“綁架”,你可以主動提出結束治療。諮詢師不是巫師,TA 沒有能力操控你的思考和行為。當你覺得治療對你產生“傷害”的話,你可以主動提出希望終止治療。但是請和你的諮詢師坦誠的討論你希望終止治療的原因。因為諮詢的過程並不總是溫暖怡人的,在適當的時候,治療師會向你發出一定的挑戰。治療師可以幫助你覺察,你希望結束治療的原因是如下之一:a. 移情反應(例如:是因為在治療中覺得被挑戰,或者是你每次應對親密關係的一個慣常模式)那麼這就有可能是治療深入的一個契機,或者提醒諮詢師,TA 需要調整治療的步伐b. 你確實不再需要更多的幫助,共同商量結束諮詢c. 這個諮詢師本身並不適合你,好的諮詢師會給你進一步求助的建議總之,和你的諮詢師去坦誠地談論你希望終止治療的原因,治療師會有機會給你進一步的、更適合你的求助建議。

<9 你可以放棄這個心理諮詢師,但請不要放棄求助噢!

這是我每次都會跟我的來訪者說的一句話。因為就好像談戀愛一樣,無論諮詢師多牛 X,都會有不適合 TA 的來訪者。更何況國內諮詢師的狀況魚龍混雜,找諮詢師的過程更像是盲人摸象。你可能遇見不靠譜的諮詢師,亦有可能遇見好的但卻不適合你的諮詢師。請不要因此失去信心。就像戀愛一樣,你可以放棄不合適你的 EX,但請不要放棄愛情;你可以放棄不適合你的諮詢師,但請不要放棄求助!請相信,男女老少的諮詢師,總有適合你的那一個:)。

<10 Last but not Least. 注意安全。

因為兩人單獨共處一室,安全問題,其實是雙向的。無論是諮詢師還是來訪者,都要注意人身安全。如果諮詢室不是設定在醫院、學校、公共寫字樓等地方的話,留心安全。一般諮詢師為了保護自己,在接待室會安排人留著,以防突發事件。但是對於來訪者,你若覺得例如諮詢室“鎖門”不安全,你大膽提出希望只關門不要鎖門。好的諮詢師能夠理解。若確實覺得人身不安全,當即離開。

保護自己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