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與生活:行為主義心理學

才智咖 人氣:8.36K
心理學與生活:行為主義心理學
  為主義心理學是美國現代心理學的主要流派之一,也是對西方心理學影響最大的流派之一。行為主義可區分為舊行為主義和新行為主義。舊行為主義的代表人物以華生為首,其次則有霍爾特、拉施裡·亨特和魏斯。新行為主義的主要代表則為托爾曼、赫爾和斯金納等。行為主義心理學的創始人是美國的心理學家華生。
  產生
  1903年,華生在安吉爾的指導下完成了他的博士學位論文《動物教育:白鼠的心理髮展》一文。接著,他就留在芝加哥大學主持動物心理實驗室的研究工作。1908年,華生離開芝加哥大學,前往霍布金斯大學擔任教授的職務,他的行為主義心理學理論體系,就是他在這個大學任教的期間開始形成和發展起來的。1912年,華生在他發表的一些公開演說中,初步表露了他的行為主義的心理學觀點。1913年,他在美國的《心理學評論》雜誌上發表了一篇題為《一個行為主義者所認為的心理學》的論文,他的這篇論文乃是行為主義心理學正式成立的一個宣言。1914年,他又發表了《行為:比較心理學導論》一書。他的這部書乃是他根據1913年冬在哥倫比亞大學所作的.八次講演編纂而成的。在這部書內,他的行為主義的心理學理論體系已初具規模。在1914年後,由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華生就暫時中斷了他的建立心理學派別的工作,而直接去為這一戰爭服務。1919年,他的《行為主義觀點的心理學》一書出版問世,這部書是華生的代表作。他在這部書內,採用了巴甫洛夫的條件反射的概念,並且系統地表述了他的行為主義心理學的理論體系。1925年,他又發表了《行為主義》一書。他在這部著作內明顯地表達了他的極端“環境論”的觀點。此後,他就脫離學術工作而去為美國資產階級的廣告事業效力。
  發展
  1913——1930年是早期行為主義時期,由美國心理學家華生在巴甫洛夫條件反射學說的基礎上創立的,他主張心理學應該屏棄意識、意象等太多主觀的東西,只研究所觀察到的並能客觀地加以測量的刺激和反應。毋須理會其中的中間環節,華生稱之為“黑箱作業”。他認為人類的行為都是後天習得的,環境決定了一個人的行為模式,無論是正常的行為還是病態的行為都是經過學習而獲得的,也可以通過學習而更改、增加或消除,認為查明瞭環境刺激與行為反應之間的規律性關係,就能根據刺激預知反應,或根據反應推斷刺激,達到預測並控制動物和人的行為的目的。他認為,行為就是有機體用以適應環境刺激的各種軀體反應的組合,有的表現在外表,有的隱藏在內部,在他眼裡人和動物沒什麼差異,都遵循同樣的規律。
  1930年起出現了新行為主義理論,以托爾曼為代表的新行為主義者修正了華生的極端觀點。他們指出在個體所受刺激與行為反應之間存在著中間變數,這個中間變數是指個體當時的生理和心理狀態,它們是行為的實際決定因子,它們包括需求變數和認知變數。需求變數本質上就是動機,它們包括性,飢餓以及面臨危險時對安全的要求。認知變數就是能力,它們包括物件知覺、運動技能等等。
  在新行為主義中另有一種激進的行為主義分支,它以斯金納為代表,斯金納在巴甫洛夫經典條件反射基礎上提出了操作性條件反射,他自制了一個“斯金納箱”,在箱內裝一特殊裝置,壓一次槓桿就會出現食物,他將一隻餓鼠放入箱內,它會在裡面亂跑亂碰,自由探索,偶然一次壓槓桿就得到食物,此後老鼠壓槓桿的頻率越來越多,即學會了通過壓槓桿來得到食物的方法,斯金納將其命名為操作性條件反射或工具性條件作用,食物即是強化物,運用強化物來增加某種反應(即行為)頻率的過程叫做強化。斯金納認為強化訓練是解釋機體學習過程的主要機制。

更多心理學與生活推薦:
聽聽心理FM
先從自己改變起
員工要懂客戶心理
五種運動給心理排毒
心理測試:判斷你深層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