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解讀:為什麼會全民血拼?

才智咖 人氣:1.2W

據說,75%的消費者的購買決定都是在見到那件商品後15秒以內下的。當你看到某件商品時,猛然間覺得那就是為你設計的,於是將其買下,但事後發現它根本用不上。這就是典型的衝動購買。

心理學解讀:為什麼會全民血拼?

所謂衝動購買(Impulse Buy),說白了也就是非計劃購買。比如面對一年一度的“全民刷天貓馬雲開心節”,雖然很多人是蓄謀已久,衝著全年最低價去的,但也總有沒什麼想買的,不湊湊熱鬧消費一筆又覺著虧了的主。

精打細算的消費者都是一樣的,衝動的消費者則各有各的衝動,他們的衝動大致可以分為三類。

純衝動:顧客事先完全無購買願望,沒有經過正常的消費決策過程,臨時決定購買。購買時完全背離對商品和商標的正常選擇,是一種突發性的行為,出於心理反應或情感衝動而“一時興起”或“心血來潮”,或是“圖新奇”、“求變化”。

刺激衝動:顧客在購物現場見到某種產品或某些廣告宣傳、營業推廣、提示或激起顧客尚未滿足的消費需求,從而引起消費慾望,而決定購買,是購物現場刺激的結果。

計劃衝動:顧客具有某種購買需求,但沒有確定要購買的物品。如得知某貓要五折銷售,專門到該商城購物,但沒有具體的購物清單,因而買“便宜貨”是有計劃的,買何種“便宜貨”則是衝動的。天貓雙十一購物節,就是這種。

為什麼商家隨便刺激刺激,就衝動得停不下來?如果當你收到慢了半個月的快遞,開始生氣甚至懊悔,憤而對鏡子自責起來“再網購就剁手”,其實大可不必(別鬧了,你自己都不信呢)。要怪就怪我們的本能吧——購物就是爽啊。

科學表明:購物讓人愉快

“衝動”的主要含義就是神經受到刺激引起的興奮性反應。當我們經歷新鮮、刺激或者具有挑戰性的事情時,大腦就會分泌多巴胺。多巴胺是大腦分泌的一種用來幫助細胞傳送脈衝的化學物質,屬於神經遞質。這種遞質主要負責大腦的情慾,感覺,將興奮及開心的資訊傳遞,也與上癮有關。愛情的感覺其實就是腦裡產生大量多巴胺作用的結果。所以,吸菸和吸毒都可以增加多巴胺的分泌,使上癮者感到開心及興奮。當我們積極做某事時,腦中會非常活絡的分泌出大量多巴胺荷爾蒙。

越來越多的大腦研究顯示,購物能湊刺激大腦分泌多巴胺,讓購物者變得身心愉悅。這可以解釋為什麼一個人買了件外套卻從來不穿:你看上一件外套時,大腦中的多巴胺就會大量分泌,購買慾被大大刺激。但一旦購買行為完成,它的`濃度就會下降。整個過程中,外套都不是引起興奮的原因,所以當沒有刺激時,你也很自然地不會對這件外套有太大興趣了,甚至還會因為亂花錢感到悲傷。怎麼辦?不爽的時候瘋狂購物來讓自己開心,只要經濟實力允許,建議再去血拼刺激刺激吧(你夠了)。

大腦一失控,變身購物狂

當然,把購物衝動僅僅歸咎於多巴胺未免有失偏頗。畢竟購物是一個很複雜的經濟行為。除了賣家的花言巧語,價格折扣,各種優惠擋不住外,我們自己不能對商品的價值有正確的判斷也是衝動消費的重要原因。美國杜克大學通過對大腦結構的分析發現,主管情感和價值判斷的是大腦中的同一塊區域。當你情緒受控,在商場或者網上商城刷爆卡時,事後也不用太懊悔——情緒低落時,大腦對價值的判斷也會變得十分不靠譜,在各種“利誘”面前,犯錯誤是難免的事。

通過對大腦進行CT掃描,研究人員發現主管價值判斷和情緒的都是大腦的前額葉皮層。消費者在對一件商品做價值判斷時,購買慾的強弱會干擾判斷的準確性。購買慾越強,就越容易判斷得不準,最終導致消費者買了對自己價值不高價格卻不低的商品。

購物,女性比男性更衝動

與男人相比,女人在購物時更加衝動,這從她們逛商場的勁頭就能窺探出一二。日本有機構曾做過統計,每3個女性消費者就有一個是衝動型的。這可能和女性的雌激素變化有關。英國赫特福德大學對450名18—45歲的女性做了相關問卷調查。結果發現,在生理期到來之前,女性最容易因衝動而購買奢侈品。

這可能是因為月經來潮之前的雌激素變化導致女性產生負面情緒,而衝動消費則可能是對這種情緒做出的反應——女性在這個階段可能感到壓抑和消沉,購物則是她們可能緩解情緒的可能方式。換句話說,她們才不是要購物,而只是為了享受購物帶來的興奮感罷了。所以,想保護好你的錢包?那就在她快來事時把她哄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