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心理學:高語境愛戀

才智咖 人氣:1.07W

之前有這麼一個段子,說川端康成問他的幾個學生,英文的“I love you”如何翻譯成日語。學生們翻譯成“私はあなたを愛する”之類的Google 翻譯體之後,川端大師抬頭望了一下天,說,你們翻譯得完全不對,如果是日本人的話,只要翻譯成“今夜月色很好”,就可以了。

情感心理學:高語境愛戀

不知道為什麼,假設這個事情是真的,我並不覺得它矯情。事實上,這個故事很真實,很令人信服。

學跨文化管理的時候,學到了“高語境”這麼個概念。在高語境文化下,人們的真實意思並不能直接從語言的內容中推斷出來,而要根據語氣、表情、動作、氛圍等等綜合進行判斷。

在商務環境下,“請問您覺得這個報價合適嗎?” “聽起來很合理呢,我要回去跟老闆商量一下”,也許意味著後者根本無法接受這個價格。

而在戀愛環境下,“我還以為琴子是哥哥喜歡的型別呢”,“不可能,除非我智商變負”,就是個典型例子。嘴上說著不可能,但臉上藏不住的幸福感暴露了真實的心理。

日本和中國都是明顯的高語境文化的國家,也就是說,往往話裡有話,言不由衷。而在男女關係中,女性比男性要更含蓄、敏感多思,難以捉摸。試想,葬花坡上若無寶玉喊一句“只說一句話,從此撂開手”,黛玉豈不是要當下就哭死了?

高中的時候看《源氏物語》,印象最深刻的場景是,源公子從別的女人那兒回來之後,看到紫姬側臥在床上,背朝外,只能看到她長長黑髮的一個背影。

倘若這個時候,源公子沒有 sense 地跑去問,“你是不是難過了?”賢惠的紫姬一定會否認的,也許會說,最近天氣太熱,不想起床。然而源公子之所以受到這麼多女人的愛和等待,也是因為他很能體諒。看到紫姬無聲的背影,源公子走向她,坐在床邊,撫著她的頭髮說,“以後我都陪你”。情商之高令人髮指。

高語境的愛戀有時是很困難的,有時卻很有意思。來回地印證、反覆地確認,若有似無地傳達某個訊號,努力捕捉微表情。傾城之戀裡面,範柳原說喜歡流蘇的理由是“一個真正的中國女人”,而流蘇最大的特長則是低頭。低頭是一個很強大的隱藏真實資訊的動作。對方講了一個趣事,你低頭;對方向你表白,你低頭。不展示真心,才夠矜持。

然而,這種模稜兩可曖昧的態度,可能會被不瞭解高語境的人誤讀。比如,戀人電話裡吵架的時候,女生說“你再也不要打電話來了!”就把電話掛了。男生再打過去,結束通話,再打,關機。這個男生於是覺得女生是真的生氣不想理會自己了,放棄電話,想明天再好好解釋。

“你再也不要打電話來了!”和“討厭!”是一個感覺的。這個語境是“我很生氣,除非你一直一直打電話給我,我才會原諒你。”

我看《情書》,無論看到哪兒都恨不得會哭。日本的審美是很招人恨的。最美的是失去。最美的是死亡。櫻花是美麗的,只因為它的凋謝。情書裡面,男孩子對女孩的愛戀一直表現得淺淺的完全沒有被察覺,而到死後,才被一點一點回憶起來。而《追憶似水年華》給人的深深的悵然,則是最好的讀者反應。

上個暑假的時候,我讀了兩三個最後自殺的日本作家的書,真是抑鬱得很。三島由紀夫的《金閣寺》就是一本讓我備受打擊的書,其打擊不啻於目擊最心愛的人跳樓。鬱悶到暴。這大概就是日本的悲劇美學的極致了吧。

講到悲劇美學了,就隨便再一說。高語境的愛戀很容易出現問題,資訊不對稱的情況下,需要很強的互相理解與信任。遠距離的戀愛之所以不易,就在於朦朧了高語境的背景。失去了眼神表情動作氛圍,原本一個擁抱能解決的'問題,原本撒嬌賣萌的“你再不回來我就不等你了”,就會被誤解放大成一場大危機。

因此心有靈犀、心心相印之類的話,都是非常高水平的戀愛程度。很高階。

傲嬌是怎麼一回事呢?好像在性格中就存在這種保守的態度。不願意表明自己的態度。

因為在不知不覺中喜歡上了對方,潛意識裡大喊“不好!陷進去了!”,感覺自己屬於感情中的弱勢者,對方的一舉一動都會影響自己生活。於是反而表現出一副很強硬,很不屑的態度,以免被對方抓住痛腳。“我可沒有先喜歡你哦。是你先喜歡我的呀“,是弱者自以為能夠憑藉立於不敗之地的大把柄。

我有一陣子覺得高語境的愛戀實在是太高難度了,於是嘗試著直言不諱。但在高語境成為公共知識的背景下,所有的語言都會被轉譯,從而造成了更大的誤解。

有些人說,自尊心害死人。有時候自尊心是會讓人受苦的。但人類之所以實現了一些文明上的輝煌,也是因為尊嚴,pride。物質、寶貴的生命,都可以因為尊嚴而放棄。

我認為,正是這種短期的似乎”不理性“,才實現了更大的理性。

高語境的使用者,莫沮喪,多溝通,多信任;高語境的”受害者“,莫否定,莫悔痛,自尊自有其代價,而人生無常,也許哪一天好事會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