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親家庭子女心理問題的分析與對策

才智咖 人氣:2.67W

一、單親家庭的女孩心理的特點

單親家庭子女心理問題的分析與對策

1、缺乏安全感

女孩面對的最大問題,是她缺乏安全感。原本對女孩子來說,最真實的安全感,來自於她父親的雙臂,和寬闊的胸懷。而她的父母離異,通常情況下,是她的父親沒能肩負起家庭的責任,這不但讓一個家庭破碎,也讓她失去了父親最有力的保護。從此,她很難再有安全感。從此,她對她的父親又愛又恨。

2、更加堅強

單親家庭的女孩一般都會比較堅強,自我保護意識比較強,不容易讓別人走進自己的內心。她的媽媽應該是屬於比較堅強又很疼自己孩子的女人,一個人帶著孩子那麼多年相當的不容易。所以從遺傳以及生活經歷的角度來看,這個女孩性格上會跟媽媽比較像。

3、親人是至親的

有的女孩很叛逆,但從單親女孩的心理特點看,家人才是她的避風港。她很怕失去她的家人,她不會離開她的家人。在家人面前,她很容易退縮,家庭是個矛盾集中的地方,特別是單親女孩,家庭成員間的關係更加複雜。

4、自我保護意識和自尊心強。

單親女孩非常善良,凡事都要讓著別人,這給她帶來了好人緣。但是,她真正信賴的朋友,也就兩三個而已。因為,她怕受到傷害,她的自尊心、自我保護意識很強,她的戒備心很深。她表面的樂觀、開朗,其實是深深的孤獨和封閉,只有很少的朋友才能走入她的內心。

二、單親家庭孩子的心理問題有哪些

1、自閉

孩子由於被父母所疏遠而產生抑鬱,不願與人接觸,對周圍的人常有戒備、厭煩的心理表現出神經過敏的症狀。他們總懷疑別人會在背後議論自己家庭的缺損和父母的離異,認為別人都瞧不起自己,不願向他人敞開自己的心扉,便自我封閉,不願外出活動,不願與人打交道,表現出孤獨、內向的性格特徵。

2、自卑

由於一直生活在完整的家庭裡,面對家庭的突然破裂,孩子無法接受眼前的現實,無法適應無父或無母的環境。孩子的心理沒有成熟,他無法去體會父母們的生活,無法理解父母們的苦衷,幼小的心靈脆弱、敏感,沒有自我調適的能力,一旦受到衝擊,就會不知所措,無所適從。

3、焦慮

對人焦慮是調查與他人接觸時,對困難和失敗的預感程度的指標。單親家庭子女在他們父母親離婚的過程中看到的是人與人之間的互相攻擊,學習到的是討價還價、相互敵視,因此,他們對人與人之間的交往缺乏信心,他們的監護人由於家庭缺失而引起情緒失調,極易把這種情緒帶到與孩子的`交往中,孩子生活在提心吊膽中,要花大量的時間來應付家庭破碎後的家庭關係,對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感到焦慮,缺乏安全感。

4、逆反

由於單親家庭中的孩子在“孩子圈”中地位不高,容易成為別的孩子奚落和欺負的物件。然而他們也渴望車嚴,渴望被人欣賞,於是在言行上便刻意地表現出與眾不同,有時甚至喜歡“頂牛角,對著幹”,以顯示自身的存在價值。

三、單親家庭長大的孩子在處理兩性關係容易出現哪些問題

1、依戀模式。一個人與其他人建立人際關係,尤其是親密關係的時候,一般都會帶入過去與父母或其他主要監護人單親家庭情況下,因為只有一個主要依戀物件,其單一親屬的個性,以及他們之間的相處模式就顯得尤為重要,如果這裡出問題就比較麻煩,而這一點一般可以觀察到。另外還要考察他生活中其他可依戀的物件,如沒有父親,但是有舅舅或者外公,那麼這些物件一定程度上可以代替父親,只要和他們建立了良好的依戀模式,則當事人以後也還是會比較健康。反之如果生活中沒有出現比較好的可以依戀的物件,當事人沒有習得健康的依戀模式,就會比較病態,不擅長和人交往和建立親密關係,但究竟怎麼個病態法,還是要看他和單親親屬的依戀模式哪裡病態。

2、家庭範本。 如果說依戀模式可以從各方面補足的話,家庭範本就難補足許多了。也就是當事人心目中的家庭是什麼樣子——顯然,基本上是缺一個人的家庭。那麼家庭中雙方都在時候如何互動,兩性在婚姻中關係如何定位,當事人沒有範本,可能會從周圍學或者自己創造出各種莫名其妙的內容(當然,也可能學到健康內容,但總是用著不太順手,因為並非耳濡目染)。所以在成家之後“入戲”過程可能需要比較長。

3、自我認知。當事人對離婚的理解以及對自身在原生家庭中的定位也是很重要的考察點。同樣是離婚,不同年齡孩子會產生的理解是不同的,如若在3歲以前,孩子容易產生“我是禍源”的自我認知,而學齡左右則會產生“我沒價值”的認知,再大點到國中則容易產生“成人都是壞蛋”之類的想法。不同年齡的離婚會導致當事人自我認知的不同,成年後出現的問題也不同。比如學齡型的容易自卑退縮,而國中型的則可能容易暴怒。而原生家庭定位,主要是看當事人後來在家庭中扮演了什麼角色,則當事人以後也容易扮演該角色,比如程毅南所說女孩子容易發育,即是女孩自動補上了妻子的角色,造成的結果,在單親家庭中很容易發生。不過如果是大家族有其他親屬介入,則不一定會出現同樣情況。

 四、單親兒童的心理問題該怎麼解決

1、教師和家長與單親兒童在心理上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溝通,是做好心理輔導的基礎。在進行心理輔導時,要設身處地用兒童的眼光去看他們的世界,體察他們的感受,體會他們的思想,進入他們的情緒和思維領域之中,以他們的心情去了解他們的心,也以他們的思想去思考事物。這樣就能觀察兒童的內心世界,體諒兒童的需要。只有當孩子們覺得教師和家長是真正理解和體諒他們時,才會舒暢和愉快,把心中的祕密告訴你,並且認真地傾聽你的心聲,從而接受教師和家長的教育,與孩子的溝通才會取得顯著效果。

2、用渲瀉的方法讓單親兒童傾訴心中的苦悶、委屈。父母離異的現實環境和氛圍,常常使單親兒童變得沉默,像個“小大人”,不願在家中訴說苦悶。作為教師就要主動及時和孩子溝通,主動和孩子談心,鼓勵他們說出心裡話,讓他(她)們釋放心中的苦悶、委屈、痛苦。通過引導和幫助,讓兒童渲瀉心中的苦悶,達到心理平衡,心情變得開朗起來。單親兒童的家長要想盡辦法幫助孩子疏導他們的情緒,要使孩子能願意向父(母)傾訴心曲,並得到父母的開導和幫助。

3、學校、教師、家長在日常言行中一定要注意維護單親兒童的自尊,要強調他們做得好的方面,不要過分誇大他們的錯誤,要多鼓勵。學習或其它事情失敗時,更要少說洩氣話,而多鼓勵。鼓勵要及時,父(母)不能因為太忙、太累而顧不上關心孩子,也不要以大人的標準來要求孩子做一些力所不能及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