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大學資訊科學與工程學院專業概況

才智咖 人氣:1.3W

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山東大學資訊科學與工程學院專業概況,供大家閱讀檢視。

山東大學資訊科學與工程學院專業概況

學院簡介

山東大學資訊科學與工程學院位於山東大學中心校區,是集教學、科研、科技成果轉化於一體的理工類學院。學院以人才培養和學科建設為中心,積極開展對外交流與合作,支援並服務地方經濟建設。我院現有教師102人,其中院士1人,泰山學者1人,泰山學者海外特聘專家2人, 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4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援計劃”獲得者2人。其中博士生導師20人,教授38人,副教授43人。全體教師中,81%教師具有博士學位,60%以上具有一年以上海外經歷。學院現有在校生2264人,其中博士生94人、碩士生351人、本科生1819人。學院擁有包含2個省級重點實驗室在內的實驗室面積近6000平方米。學院現有固定資產3500餘萬元,各種大型精密儀器30餘臺價值約1400萬元。學院設有院圖書館,現有館藏文獻4萬餘冊,其中,中外文圖書2萬餘冊,中外文期刊2萬餘冊,中文期刊300餘種,外文期刊350餘種。

資訊科學與工程學院現下設電子工程系、通訊工程系、光學工程系以及7個本科專業:通訊工程、電子資訊科學與技術、電子資訊工程、積體電路、電子科學與技術、光資訊工程、物聯網技術;並設有電子自動化研究所、智慧測控與網路技術研究所、微波與光纖技術研究所、微波通訊研究所、現代通訊技術與工程研究所、訊號處理與計算機視覺研究所、影象處理與模式識別技術研究所、紅外遙感技術研究所、資訊光學研究所、光通訊技術研究所、光電材料與器件研究所、光電技術與應用研究所、ASIC設計與通訊系統模擬研究中心、實驗中心、孟堯微電子研發中心、山東省鐳射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山東省半導體光電子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教學和科研機構。

自2001年學院成立以來,我院學科建設取得了顯著的成果。目前我院具有:光學工程、資訊與通訊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3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點和博士後流動站;通訊與資訊系統、訊號與資訊處理、積體電路設計、光電工程、光資訊科學與技術、無線電物理等6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點;光電工程、光資訊科學與技術、通訊與資訊系統、訊號與資訊處理、電路與系統、電磁場與微波技術、無線電物理、物理電子學、積體電路設計等9個碩士學位授權點;電子與通訊工程、積體電路工程等2個工程碩士點。在精品課程建設方面,學院現有1門國家精品課程:《光學》、《高頻電子線路》、《低頻電子線路》、《電路分析基礎》、《模糊邏輯技術與應用》等14門省級精品課程。

秉承山東大學建設一流國際性大學的精神,近年來資訊科學與工程學院在學院與學科對外交流合作方面積極拓展,現與德國烏爾姆大學、德國不來梅大學、韓國仁荷大學、韓國成均館大學、日本立命館大學等17所國際一流大學建立起長期的本科生與研究生交流互訪。在國際科研交流合作方面,我院現與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德國的不來梅大學、挪威Agder大學、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美國西密歇根州大學、西班牙UPC大學、英國蘭開夏郡中央大學、英國海瑞瓦特大學、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法國里昂第一大學、法國國家應用科學研究院等近20所大學和研究機構開展了科研交流與合作

  資訊科學與工程學院

  School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歷經半個多世紀的滄桑和發展,資訊科學與工程學院已形成“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完整的育人體系。目前具有光學工程、資訊與通訊工程2 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點和博士後流動站;通訊與資訊系統、訊號與資訊處理、積體電路設計、光電工程、光資訊科學與技術、無線電物理等6 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點;光電工程、光資訊科學與技術、通訊與資訊系統、訊號與資訊處理、電路與系統、電磁場與微波技術、無線電物理、物理電子學、積體電路設計等9 個碩士學位授權點,其中“通訊與資訊系統”、“光學工程”、“訊號與資訊處理”為省級重點學科;另有“光子學”、“寬頻無線通訊技術”2 個省級重點實驗室;“通訊與資訊系統”、“光學工程”2 個學科和“光子學”實驗室被批准為“十一五”省級強化建設重點專案。學院現設有:通訊工程、電子資訊工程、電子資訊科學與技術、積體電路設計與整合系統、光資訊科學與技術、電子科學與技術6 個本科專業,其中通訊工程、積體電路設計與整合系統和光資訊科學與技術專業屬於在建的國家特色專業;通訊工程和光資訊科學與技術專業是山東省品牌專業。

學院現有教職工161 人,其中本院在崗業務教授37 人,博士生導師18 人、兼職博導6 人,教師中獲博士學位及在讀博士學位者共70 人,有1/2 的教師在國外高校或科研院所取得博士學位或進行過一年以上的合作研究,是一支學歷和職稱層次較高、年齡結構合理、具有創新精神的學術隊伍。

學院擁有各種大型精密儀器價值約1100 萬元,與德國西門子公司、美國Synopsys 公司、美國ALTERA 公司、美國微芯公司等世界著名IT 大公司合作,建有ASIC 設計與通訊系統模擬研究中心。學院設有:ASIC 設計與通訊系統模擬研究中心;現代通訊技術、訊號處理與計算機識別、影象處理與模式識別技術、電子設計自動化、資訊光學、光電子技術、光通訊技術等10 個研究所。

資訊產業已成為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和戰略產業,而電子資訊科技又是資訊產業中高新技術的龍頭,它向其它技術領域的滲透日益廣泛,特別是與光資訊科技的結合越來越緊密,社會對電子資訊科技高階專門人才以及其他技術結合的複合型人才需求與日俱增。學院秉承山東大學“四種經歷”的人才教育理念,與德國、日本、韓國等國際一流大學建立長期的本科生與研究生交流互訪,每年級有近10% 的學生申請赴國外、港臺等高校學習或國內著名高校訪學;注重學生的個性化培養,有針對性地進行專業培養和技能訓練。全院有30% 的學生參加全國、校、院級大學生科技創新專案;營建了良好的學術氛圍和育人環境,本科生在就業競爭中具有明顯的綜合優勢。幾十年來學院為國家培養了大批優秀專業人才,有的已成長為兩院院士,有的成為國內外知名的專家學者,絕大多數成為各自工作單位的業務骨幹。

2011 年學院按電子資訊科學與技術類、光資訊科學與技術專業招收本科生。電子資訊科學與技術類包括電子資訊工程、通訊工程、電子資訊科學與技術、積體電路設計與整合系統專業;光資訊科學與技術專業可向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分流。

  電子資訊工程專業

  Electronic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電子資訊工程是集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和通訊技術相結合的綜合性寬口徑專業。本專業培養能從事各類電子與資訊科技和系統的研究、設計、製造及其應用與開發的高階工程技術人才。學生在校期間主要學習資訊的獲取、處理、傳輸、交換與檢測技術,學習電子裝置及資訊系統的設計、研製、開發與應用,學習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通訊技術和微波技術的開發與應用等多方面的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要求畢業的學生能系統地掌握本專業領域寬廣的技術基礎理論知識,具有電路分析、訊號處理、電磁場與電磁波、通訊及計算機原理和軟體技術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分析工程實際問題的基本技能;具有廣播電視、衛星通訊、微波技術、計算機網路、嵌入式系統開發技術和可程式系統(SOPC) 設計、語音處理、影象處理、數字音響技術和電子測量與智慧化儀器等方面的專業基本知識技能,受到電子與資訊工程實踐的基本訓練。本專業學生畢業後可直接在本院或到外校繼續攻讀碩士和博士學位,也可以到高校、研究機構或企業從事電子裝置製造、電信運營、計算機應用、軟體開發、廣播電視、系統整合和技術管理等工作。

主要課程:電路分析、低頻電子線路、高頻電子線路、數位電路、電磁場與電磁波、訊號與系統、數字訊號處理、電視原理、通訊原理、軟體技術基礎、微機原理與應用等; 實驗包括: 衛星通訊、微控制器原理與應用、計算機通訊與網路技術、微波技術、現代電視技術等。

學 制:四年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通訊工程專業

  Tele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通訊技術和工程是當今資訊產業的重要基礎和支柱之一。本專業培養能從事各類通訊技術和系統的研究、設計、製造及其應用與開發的高階工程技術人才。學生在校期間主要學習電路與系統、訊號與資訊處理、現代通訊原理和計算機技術等理論基礎,掌握通訊領域內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掌握光波、無線、多媒體等通訊技術,掌握各種資訊( 如資料、文字、語音、影象、雷達資訊等) 的處理、交換和傳輸以及各種通訊系統和計算機網路的理論與應用技術,具有通訊測量與智慧儀器、計算機和軟體技術等方面應用能力,瞭解相關專業學科的理論和發展具有設計、開發、調測、應用通訊系統和通訊網的基本能力。要求畢業的學生能系統地掌握本專業領域紮實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系統的專業知識,具有分析工程實際問題的基本技能。本專業畢業生可直接在本院或到外校繼續攻讀碩士和博士學位,也可以到高校、研究機構、電信運營、開發和生產以及國民經濟各部門從事資訊的處理傳輸理論的研究與教學工作,以及通訊裝置與系統的應用開發、設計製造或管理等工作。

主要課程: 類比電子線路、數位電子線路、微機原理及應用、電磁場理論、訊號與系統、數字訊號處理、通訊原理、資料通訊與計算機網路、通訊系統概論、程控交換原理、行動通訊、光纖通訊、通訊網路分析與設計等課程和類比電路實驗、數位電路實驗、微機原理實驗、通訊電路實驗、通訊原理實驗、通訊技術及模擬等實驗技術。

學 制:四年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電子資訊科學與技術專業

  Electronic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電子資訊科學與技術是一個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和資訊科技相結合的綜合性寬口徑專業, 培養具有堅實的數理基礎,受到良好的科學思維、科學實驗和初步科學研究的訓練,系統掌握電子資訊科學與技術的基礎理論與基本技能,熟悉現代電子技術、現代通訊技術、計算機技術及網路技術,能適應電子資訊科學飛速發展, 具有良好的知識結構和適應能力,能在電子技術、電子資訊科學及電子資訊產業等相關領域從事設計製造、科研開發、應用研究與技術管理等工作的高階理論和技術人才。本專業培養的學生具有資訊提取、傳輸、處理、控制及應用技術綜合開發等方面的專門知識;掌握電子電路的分析與設計技術、計算機與網路技術、訊號理論與資訊處理技術、無線傳輸理論與技術等;具有軟、硬體綜合開發能力;具備向相鄰學科發展或適應不同工作需要的合理的知識結構。本專業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通過優化教學環節,使學生具有較強的終身學習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自我知識更新的能力及創新思維能力。本專業畢業生可直接在本院或到外校繼續攻讀碩士和博士學位,也可到大中專院校、科研機構和從事電子裝置製造、電信運營、計算機應用、軟體開發、廣播電視、系統整合的大中型企事業單位就業。

主要課程: 除數學、物理、英語等公共基礎課程外,還要學習電路理論、低頻電路、高頻電路、數位電路、訊號與系統、數字訊號處理、電磁場與電磁波、微波技術與天線、電子設計自動化、微機原理及應用、DSP 原理及應用、嵌入式系統、軟體技術基礎、C 語言程式設計、資料庫原理、通訊原理、計算機通訊與網路技術等主要課程和實驗技術。

學 制:四年

授予學位:理學學士

  積體電路設計與整合系統專業

  Integrated Circuit Design & Integrated System

積體電路設計與整合系統專業是2003 年教育部針對國內對積體電路設計和系統設計人才大量需求的現狀而最新設立的本科專業之一。積體電路設計和應用是多學科交叉高技術密集的學科,是現代電子資訊科技的核心技術,是國家綜合實力的重要標誌。積體電路設計涵蓋了微電子、製造工藝技術、積體電路設計技術的眾多內容,目前國內外對積體電路設計人才需求旺盛。積體電路的應用則覆蓋了計算機、通訊、消費電子等電子系統的整合與開發,隨著電子資訊產業的發展,國內對高層次電子系統設計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積體電路設計與整合系統專業的學生主要學習數理基礎知識、積體電路設計技術和電子系統整合所必須的電路、計算機、訊號處理、通訊等知識。通過課程設計、實驗、生產實習和畢業設計環節,學習各種工具的使用,使學生將所學理論基礎知識逐漸轉化為實際的積體電路設計和電子系統整合等技能。積體電路設計與整合系統專業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培養模式,以培養既具有堅實的理論基礎,又具有豐富的積體電路開發、電子系統整合和工程管理能力的複合型和應用型高階人才為目標,重視本專業的發展前沿和相關專業知識的拓展,注重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學生畢業後能從事積體電路設計、製造、封裝測試以及積體電路工具的研發和教學等工作,也可在電子系統(如計算機、通訊、家電等)領域中從事研發和教學等技術工作。

主要課程:類比電路、數位電路、電子設計自動化、半導體積體電路、積體電路製造工藝原理、積體電路設計技術、積體電路版圖設計、軟體技術基礎、計算機網路、微控制器原理與應用、微機原理及介面技術、嵌入式系統設計與應用、通訊原理、通訊系統概論、數字訊號處理等。

學 制:四年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光資訊科學與技術專業

  Optical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光資訊科學與技術是基於光學或光子學在資訊領域的科學研究與技術應用的前沿學科,是利用光學或光子學實現對資訊的獲取、變換、檢測、儲存、處理、傳輸和顯示等幾個方面的理論研究和應用技術,是基礎理論與工程技術相融合的新學科,是新興資訊科技和資訊產業的支柱。本專業以理工融合為專業特色,全面培養學生紮實的科學理論基礎和較強的技術應用能力。本專業具有一支由多位博士導師作為學科帶頭人組成的優秀師資隊伍,具有雄厚的科研力量和完善的實驗條件,能培養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等各類高層次人才。本專業培養的基本原則是重素質、厚基礎、寬口徑、理工融合,培養具有紮實的數學物理基礎和專業基礎,能系統掌握光資訊科學與技術領域的基礎理論和實驗技能,熟悉電子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瞭解光資訊科學與技術的理論前沿、應用前景、產業發展狀況及最新發展動態,獲得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的初步訓練,能在資訊光學、光通訊、光電子學、應用光學及相關領域中從事科學研究、教學、產品設計與應用技術開發的適應社會需求的高科技人才。畢業生可繼續攻讀碩士、博士學位,也可到研究院所、高等院校、資訊產業部門、企事業單位及有關公司,從事資訊光電子、光電資訊工程與技術、光通訊工程與技術、光電訊號檢測處理與控制技術等領域的科學研究、設計、開發、應用和管理等工作。

主要課程:除英語、高等數學、物理學、電子學與計算機應用等基礎課程外,主要專業技術課程有:光學、光電子學、資訊光學、應用光學、導波光學、光通訊原理與技術、光電子技術、光電資訊處理與檢測技術、鐳射原理與技術、鐳射器件與應用等;與上述課程相關的實驗課程有:普通光學實驗、近代光學實驗、資訊光學實驗、光電子學實驗、光通訊技術實驗、鐳射技術實驗等;還有專業課程設計、生產實習、科研訓練和畢業設計等。此外,還將邀請院內外、校內外以至國際著名學者為同學們開設光資訊科學與技術及其相關領域的專題前沿講座。

學 制:四年

授予學位:理學學士

  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電子科學與技術是現代電子科學的心臟和基礎,也是國家重點發展的學科之一。本學科的發展狀況是衡量一個國家高技術水平的重要標誌,目前國家急需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的高階人才。其主要專業方向為光電子與微電子技術,是由光學、鐳射、電子學和計算機技術與資訊科技互相滲透而形成的一門高新技術學科。本專業培養在光電子技術及微電子技術領域內具有寬厚的理論基礎、實驗能力和專業知識,能在該領域內從事光電子和鐳射技術、光通訊技術、微電子技術及計算機應用技術等方面的設計、研究、開發、應用和管理工作的高階科學研究、工程技術及管理人才。畢業生可繼續攻讀碩士、博士學位,也可到資訊產業部門、研究院所、高等院校、企事業單位及有關公司,從事光學、光電子學、光電子技術科學、光電資訊工程與技術、光通訊工程與技術、光電訊號檢測處理與控制技術等領域的研究、設計、開發、應用和管理等工作。

主修課程:電子線路、光電子技術、光通訊技術、計算機原理與應用、計算機輔助設計、計算機軟體技術基礎、計算機網路技術、多媒體技術、模擬與數位電子技術、訊號與系統、鐳射原理、物理光學與應用光學、電動力學、量子力學、半導體物理、固體物理及微電子學等技術基礎課和專業課。

學 制:四年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