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大學建築學院院系概況

才智咖 人氣:2.79W

為了幫助考生們更好的瞭解東南大學建築學院,小編蒐集整理了東南大學建築學院院相關係概況,歡迎前來閱讀檢視。

東南大學建築學院院系概況

東南大學建築學院前身為原國立中央大學建築系,創立於1927年,是中國現代建築學學科的發源地。1949年更名為南京大學建築系,1952年全國高校院系調整後成為南京工學院建築系,1988年隨學校復更名為東南大學建築系,2003年組建為東南大學建築學院。學院下設三個系和四個研究所,即建築系、城鄉規劃系、風景園林系、建築歷史與理論研究所、建築科學與技術研究所、美術與設計研究所、建築運算與應用研究所。著名建築學家楊廷寶教授、童寯教授和劉敦楨教授曾長期在此任教和主持工作。八十餘年來,建築學院已為國家培養三千餘名建築類高階人才,其中院士8名,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10名。建築學院是全國高等院校建築學學科專業指導委員會歷屆主任掛靠單位。

學科建設

東南大學建築學院擁有國內一流的學科實力和水平,是國家“985工程”和“211工程”持續重點建設的學科。2001年,“建築設計及其理論”和“建築歷史與理論”雙雙被評為國家重點學科;2007年被評為建築學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至2011年,學院已擁有建築學、城鄉規劃學、風景園林學三個一級學科博士點和美術學一級學科碩士點,並設有博士後流動站。建築學、城鄉規劃和風景園林均獲江蘇省優勢學科支援。在2012年國家一級學科評估中,建築學和風景園林學位列全國第二,城鄉規劃學位列全國第三。

學院的學科建設擁有城市與建築遺產保護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傳統木構建築營造技藝研究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與東南大學合作的GIS中心和VR實驗室、計算機輔助建築設計(CAAD)國家專業實驗室等共享平臺。此外,學院還擁有大型建築環境艙動態研究平臺、建築遺產資訊採集實驗平臺、城市與建築遺產保護數字化平臺、建築遺產關鍵材料效能退化研究平臺等開放實驗平臺。近年來,學院構建了“地域性建築創作和城市設計”、“城鎮建築遺產保護”、“冬冷夏熱地區建築技術整合”和“建築運算與應用”等科技創新研究平臺。2015年,獲國家教育部與國家外國專家局批准新建“當代城鄉環境整合技術創新引智基地”。

本學院具有的學科優勢與特色如下:

1)歷史悠久,底蘊豐厚;學科實力雄厚,隊伍建設卓有成效

作為中國最早建立的建築學科和建築教育基地,在老、中、青幾代人的共同奮鬥下,學科人才輩出,取得了一批國內領先、國際有影響的學科建設和科研教學成果。一批中青年知名學者在建築設計、城市設計、建築歷史理論、遺產保護、城鎮空間發展、城市更新、風景園林設計、數字技術應用等領域形成研究特色併產生全國性的學術影響。

2)傳統優勢繼續保持,學科方向不斷拓展,研究成績斐然

依託學科傳統優勢,關注國際學科發展前沿。結合國家重大設計工程專案、科技部支撐專案、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國家專案及省部科技攻關等,顯著拓展了學科領域,學科整體實力始終處於國內領先地位。

3)參與國家和省市地方政府重大科技攻關和規劃設計專案並取得顯著成績

強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南京中山陵音樂臺、南京長江大橋橋頭堡、南京梅園周恩來紀念館、福建武夷山莊、河南博物院等一大批建築獲得國內外聲譽。近年國際競標中標的國家重大文化建設專案中國國學中心,主持完成的汶川災後重建系列工程和人民日報社總部大樓等,為中國建築文化和技術的傳承、發展和創新做出重要貢獻。

東南大學建築學院與東南大學建築研究所、東南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東南大學都市計畫設計研究院、東南大學建築設計與理論研究中心等機構形成產學研一體化學科共建格局。

師資隊伍

建築學院現擁有4名院士、2名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1名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29名博士生導師。5人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援計劃”,12人入選江蘇省人才培養計劃,4 人獲中國建築教育獎。學院現有專職教師129人,其中教授32人,副教授52人,擁有博士學位的教師比例達78%,超過70%的教師具有國外攻讀學位、學習進修和科研合作的經歷,已形成一支以院士領銜、以長江學者等中青年學術帶頭人為骨幹、結構合理、視野開闊、團結和諧、勇於探索的學科隊伍。

此外,學院還擁有校外企業導師 94人。

 建築系簡介

創立於1927年的東南大學建築系,先後隸屬國立中央大學、南京工學院、東南大學,是中國現代建築教育發源地。作為全國高等院校建築學專業指導委員會歷屆主任掛靠單位,建築學院秉承“止於至善”的校訓,其發展持續引領中國高等建築教育,併產生較大國際影響。建築學科建置近90年來,培養出6位院士、10位全國設計大師以及30餘名高校建築學院院長和學科帶頭人,以及2011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吳良鏞、MIT建築系主任張永和、2012年度世界建築最高獎普利茨克獎獲得者王澍等著名學者。

建築學科作為建築學院三個學科之首,目前擁有院士3人、長江學者2人、國家傑青1人、“中國建築學會建築教育獎”獲得者6人。學科現為東南大學“985工程”和“211工程”重點建設學科,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在教育部組織的最近一次(2012年)國家一級學科評估中,東南大學建築學科名列全國第二。

作為建築學科主體組成,建築系長期致力教學改革,多次組織全國建築教育評估標準、教改方向的研究制定及協助住建部、教育部制定相關規範和措施,對全國(含港臺)諸建築院校產生引領作用。教材建設成果顯著,多次重版的《建築製圖》、《城市設計》、《建築設計》系列教材等對國內高校建築教學做出重要貢獻。先後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3項、擁有國家級教學團隊和特色專業各1個、國家精品課程1門;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1篇,提名獎5篇。

在國際化辦學方面,建築系積極開拓國際合作形式與內容,連續開設海外學位班,舉辦國際學術會議,出版雙語著作,年均近百位國(境)外專家學者開設講座、聯合教學及參與教學,惠及國際師生、業界專才。

為迴應社會需求,建築系始終關注創新性工程實踐和科學研究。一大批建築作品獲得國家榮譽和國際聲譽,近年國際競標中標的國家重大文化建設專案中國國學中心,主持完成的汶川災後重建系列工程和人民日報社大樓等,在文化和技術創新方面彰顯功力。近十年學科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專案40餘項,含重點專案2項和國家傑青1項;主持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專案1項、課題5項,國際合作4項,凸顯基礎研究強大實力。

 都市計畫系簡介

學科發展:長期以來,東南大學城鄉貴規劃學科繼承楊廷寶、齊康、吳明偉等老一輩學者的優秀學術傳統,形成基於建築學背景的城市物質空間規劃及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的學科特色優勢,獲得國家專指委、評估委專家以及業界同行的一致好評,在國內享有很高的學術聲譽和廣泛的影響力。2011年城鄉規劃成為一級學科後,本專業憑藉深厚的歷史積澱和不斷的創新,始終保持在全國的領先地位。是“985工程”和“211工程”重點建設學科、江蘇高校優勢學科(2014-2017),2012年在教育部組織的全國高校第三輪學科評估中位列全國第3(32所高校參評),綜合實力在本省穩居第1。在學科調整背景下,規劃系成功申報1個一級學科博士點和1個博士後流動站,成功申報江蘇省重點學科建設專案(城鄉規劃學)和江蘇省優勢學科二期建設專案(城鄉規劃學)。其中省優勢學科二期建設專案自2014年度開始,為期四年,獲得共計1000萬元的建設資助,為創新團隊建設和人才培養創造了有利條件。

專業建設:繼承傳統積澱,依託學科優勢,東南大學城規劃專業具有領先全國的辦學實力。擁有一支大師領銜、知名教授擔綱、多學科人才支撐的一流師資隊伍,師生比超過1:9;建設了包含江蘇省高等學校本科精品課程“詳細規劃設計”、城市設計前沿等系列全英文課;主編了一批在全國具有影響的教材,其中《城市設計》是我國第一本根據全國高等學校城鄉規劃專業城市設計教學要求編寫的相關教材,是普通高等教育土建學科專業“十一五”規劃教材和高校城鄉規劃專業指導委員會規劃推薦教材,入選第一批“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國家級規劃教材和專業指導委員會規劃推薦教材。《城鄉規劃與設計》入選第二批“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國家級規劃教材和專業指導委員會規劃推薦教材。擁有CAAD國家實驗室、建築遺產保護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合作建設的建築遺產、文化資源保護GIS中心等直接向專業開放的高階實驗平臺;建設了12家包括中國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江蘇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等全國一流規劃設計單位的實習實訓基地;與國際規劃專業領航者麻省理工學院以及蘇黎世高等工業大學、瑞典皇家理工學院、代爾夫特理工大學等建立了教學合作關係;在低碳生態大學聯盟的框架下和美國能源基金會、國外內多所知名大學開展常態化聯合教學活動。聘請美國城市設計設計專業泰斗賓夕法尼亞大大學資深教授喬納森·巴奈特教授,德國城鄉規劃界權威多特蒙德工業大學克勞茲·昆茲曼教授等國際一流專家學者來校開課。

科研實踐:2010年以來,本學科梯隊主持“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課題2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專案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專案11項、青年基金8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面上專案1項,教育部博士點基金4項,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1項,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3項,江蘇省科技支撐計劃1項,其他省部級科研專案12項。憑藉強大的專業實力,本專業積極服務國家、區域經濟發展,在全國城市建設和城鎮化程序中發揮了重要作用。2010年以來共獲得省部級以上科技獎6項,獲得國家級工程設計獎項8項,省部級工程設計獎項35項。其中蓬萊市立體空間形態與景觀風貌特色規劃獲全國優秀城鄉規劃設計一等獎,南京總體城市設計、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南京浦口中心城區概念性城市設計、蘇州市虎丘周邊地區城市設計、蘇州火車站地區綜合改造城市設計、武漢市主城區東西山系景觀軸線(蛇山—九峰森林公園)城市設計等獲全國優秀城鄉規劃設計二等獎。主編《江蘇省歷史街區保護導則》、《南水北調東線工程江蘇段站區規劃與建設導則》、《南京市公共服務設施配套標準》等地方規範,編制了我國第一部文化生態保護區總體規劃——徽州文化生態保護區總體規劃,承擔了上海世博會規劃國際競賽、南京青奧村地區規劃設計、大運河遺產保護規劃等一大批國內外有重大影響的規劃設計專案。

 景觀學系簡介

東南大學景觀學學科始於20世紀30年代由劉敦楨先生與童寯先生開創的江南古典園林研究,繼而由齊康教授、潘谷西教授和杜順寶教授等推陳出新,拓展了學科範疇,形成了包含景觀學規劃設計與理論研究、景觀學歷史理論與遺產保護、大地景觀規劃與生態修復、景觀學工程與技術及遊憩與景觀建築設計等學科方向。以中青年學者為主的學科梯隊由5位教授、10位副教授及5位講師組成。東南大學景觀學學科帶頭人成玉寧教授兼任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部人保部景觀學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全國高等學校土建學科景觀學專業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景觀學學會理事,中國景觀學學會理論與歷史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景觀學學會教育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江蘇省土木學會景觀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園林》雜誌編委。

自1986年起,景觀學學科開始招收本科生,是全國率先開展景觀學(工學)本科專業教育的高等院校之一。2004年,景觀學系成立,開始獨立招收景觀建築學碩士、博士研究生,2007年景觀學本科(工學5年制)恢復招生。2012年東南大學景觀學學科被評為江蘇省重點學科,2014年入選江蘇省優勢學科序列(培育學科),是國家首批景觀學一級學科博士點及一級學科博士後流動站,2012年首次景觀學一級學科評估名列全國第二。

東南大學景觀學學科堅持系統化建設學科平臺,重點圍繞景園規劃設計、園林歷史與遺產保護、景觀學建築以及數字景觀等打造景觀學學科特色,針對景觀學學科自律性,在強化學科傳統優勢的基礎上,積極構建學科創新發展平臺,推進景觀學科學的不斷進步。

建築歷史與理論研究所簡介

研究所以建築歷史與理論學科為主體,在東南大學建築學院領導下開展工作。該學科是國家重點二級學科,為前輩劉敦楨、童寯、楊廷寶等著名學者和教育家所創立。劉、童兩位先生致力於建築歷史與理論研究,成就斐然。楊先生在遺產保護和建築設計方面貢獻卓越。20世紀80年代以後,在潘谷西、郭湖生、劉先覺、劉敘傑教授領導下,學科獲得豐碩成果並在國內保持領先水平,同時發展承前啟後,形成多元和穩定的攻堅方向,即目前研究所的4個方向:中國建築史、外國建築史、建築理論、建築遺產保護。目前在任有4位教授、 5位副教授、4位講師。

研究所致力於本科基礎理論教學、跨學科設計教學、本科遺產保護專業教學、海外學院留學生教學、研究生和博士生培養,還培養過古建築專業人才近50人。“中國建築史”為國家精品課程和國家網路優勢資源課程,在建築歷史與理論教學方面居全國領先地位。培養有大量研究生,包括來自瑞典、美國、加拿大、日本、韓國及港澳臺地區多位留學生,其教學嚴謹和學術思想開放,具有廣泛的國際國內影響。

研究所也是我國及國外認可的建築歷史與理論科學研究的重要高地。科研成果曾先後獲得國家科學大會獎、國家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建設部科技成果一等獎、國家圖書獎、中華優秀出版物提名獎等多項殊榮。日前,學科正承擔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重點研究等專案,還在一些重要的建築設計、遺產保護工程、城市設計和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規劃方面,擔負重任。

研究所將依託“城市與建築遺產保護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和“傳統木構建築營造技藝研究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建設,進一步拓展工作範疇,尤其在亞洲建築及其歷史研究、建築歷史與理論的前沿研究領域,傳承發展、開拓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