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學海洋科學與工程學系簡介

才智咖 人氣:6.36K


  浙江大學海洋科學與工程學系(簡稱海洋系)成立於2009年5月,是浙江大學的直屬系,隸屬浙江大學工學部。海洋系擁有兩院院士2人(兼任),教師隊伍中博士生導師 5人(另海洋二所兼任博導7人),教授(研究員)10人,副教授(副研究員)15人。求是講座教授1人、求是特聘教授1人、青年求是學者3人。另共有兼任教師19名。浙江大學海洋系以“圍繞國家科技需求凝鍊學科方向,服務浙江海洋經濟形成自己特色,開展國際交流合作獲得跨越發展,支撐學校建立一流培養專業人才”作為目標定位和發展思路,依託浙江大學雄厚的教學、科研優勢,對接國家在海洋研究與資源開發領域的科技需求,兼顧浙江省建設“海上浙江”的需要,爭取早日成為具有浙江大學特色,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海洋領域研究開發與教學實體。
  
  一、學科建設與科學研究
  海洋系力求在兼顧學科配套性的同時,突出浙江大學在工程技術領域的優勢,在海洋科學與技術領域形成人無我有,人有我強的學科特色。根據學科分類,海洋系主要涉及“船舶與海洋工程”與 “海洋科學”兩個一級學科以及“水利工程”一級學科下面的“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二級學科。目前,海洋系擁有“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一個二級學科博士點,此外還擁有“船舶與海洋結構物設計製造”、“海洋地質學”和“海洋生物學”三個二級學科碩士點。海洋系與其它院系共同建設的學科有:“土木工程”一級學科下自設二級學科“海洋建築物與環境”,“機械工程”一級學科下的“機械電子工程”,以及“地質學”一級學科下的“構造地質學”等博士點,這些學科點由海洋系與相關院系共建共享。
  海洋系第一期將開展船舶與海洋結構物設計製造、物理海洋學博士點的建設,並與相關學院共同建設“水下聲學”、“海洋地質”和“海洋生物”等博士點學科。第二期將開展海洋技術(自設學科)和海洋化學等博士點建設,經過3至5年的發展,完成“船舶與海洋工程”和“海洋科學”一級學科博士點建設,並建立建設起相關的博士後流動站。
  目前已建和在建的研究機構有:
  1.海洋資源研究所 (Institute of Ocean Resources)。立足“海洋科學”一級學科,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海洋自然資源調查、海洋化學、海洋生物和資源的開發利用、海洋環境監測與治理、海洋災害監測等。
  2.海洋技術與船舶工程研究所(Institute of Underwater Technology and Ship Engineering)。立足“船舶與海洋工程”一級學科,主要研究內容有深海資源探測裝備技術、水下聲學技術、水下光學技術、海洋工程流體動力學、海底觀測技術、海洋人工上升流技術、海洋工程裝備整合技術、船舶重要配套裝備的設計製造、船舶自動化等。
  3.港口海岸與近海工程研究所(Institute of Port, Coastal and Offshore Engineering)。立足“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和共建的“海洋建築物與環境”學科,主要研究方向有河流力學、流體力學、海岸動力學與港口航道工程等。
  4.物理海洋研究所(Institute of Physical Oceanography)。依託衛星海洋環境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立足“物理海洋學”學科,主要研究方向有大洋環流與短期氣候變化、近海動力過程與生態環境、海洋衛星遙感技術與應用等。
  5.海洋生物與天然產物研究所(Institute of Marine Biology & Natural Products),立足“海洋生物”學科,側重來源於海洋動植物、微生物的功能物質的發現與利用,以及與此相關的海洋生物與生物功能基因資源的開發。
  6.浙江大學外海實試基地與科技示範島——摘箬山島。在舟山市政府與國家有關部門的支援下,整合校內資源,並聯合國內企業、院所的力量,開展海島工程開發、可再生能源利用、海水淡化、海洋生態環境治理與保護、海珍品工廠化養殖等方面的科學技術研究與示範。通過實試基地的建設,為涉海高校、研究所和產業界的海洋科學研究、技術開發與人才培養提供公用實驗條件。
  同時建設“海洋技術海上公共試驗場”,基於海底工程網路的海洋技術通用試驗平臺,支撐我國開展海洋裝備關鍵技術攻關,爭取建成國家級的海上公共試驗場。從而推動國家的海洋事業,同時服務於舟山海洋裝備製造業等領域。

  二、人才培養
  海洋系將在“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和“海洋工程與技術”兩個專業開展專業建設和本科招生。“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專業是一個兼具理工特色的工科專業,主要培養港口與航道工程、河口海岸帶與近海資源開發和海洋工程領域從事勘測、規劃、設計、施工、科研和管理及其資訊科技應用方面工作的高素質複合型高階人才。專業涉及的專業類課程包括流體力學、土力學、結構力學、水力學、海洋水文學、海岸動力學、河流動力學、港口與航道工程、港口規劃與佈置、港址選擇、海洋科學與技術導論、河川與海岸建築物、海岸動力地貌學、動力沉積學、海岸帶管理等。該專業面向全國招生,每年計劃招生30-40人。“海洋工程與技術”專業是一個全新的專業,主要圍繞遠洋海輪兼顧內河運輸船隻的設計製造、執行維護進行培養。該專業類課程主要包括海洋基礎知識、流體力學、有限元方法、機械設計、自動控制、感測與檢測技術、海洋裝備整合、海洋觀測、船舶設計、水下運載技術、海洋試驗技術等等。每年計劃招生30人左右。
  海洋系還將依託“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海洋建築物與環境”、“機械電子工程”以及“地質學”博士點招收博士生。同時在“船舶與海洋結構物設計製造”、“海洋地質學”和“海洋生物學”三個二級碩士點上,招收碩士研究生。計劃3年內,每年招收博士生和碩士生各30-40名。

  三、人才隊伍建設
  為促進學科發展,提高隊伍素質,海洋系將創新管理機制,引鳳築巢,大力引進頂尖人才,將在海洋科學、船舶與海洋工程和港航工程等領域引進學科帶頭人和學術骨幹。擬在3至5年內,採用校內招聘、全球公開招聘、對特殊人才定向招聘等形式,圍繞骨幹課程、重點研究方向和學科建設重點方向,形成規模適度、梯隊合理,師資隊伍發展超過百人,以中青年為主的學術創新團隊。
  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衛星海洋環境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研究人員,以浙江大學海洋系的教師身份進入物理海洋研究所,開展學科建設、科學研究與人才培養,取得成果由浙江大學與國家海洋局第二所研究所共享。

  四、實驗室建設
  海洋系將以在建的紫金港校區的海洋樓為依託,以“浙江省海洋裝備試驗工程實驗室”為核心,進一步建立與完善教學及科研實體。建有的實驗室有5000 平方米的海洋工程試驗大廳和50m*36m*1.4m波浪-水流試驗水池,配備有先進的造波、造浪裝置,能模擬海洋環境中的潮流、波浪及泥沙輸移。海洋系計劃利用985工程建設經費,在摘箬山島外海實試基地,建設一批相關的海洋技術及海洋科學研究實驗室,如深水池、大口徑的高壓試驗艙等等。
  海洋系的系訓為“寬厚•跨越”,意為海洋系海納百川般的學科內涵、寬厚待人的學系文化、跨越式非常規的發展模式、敢於競爭的治學態度、追求遠大目標的志向。21世紀是海洋的世紀,開發海洋資源、發展海洋經濟是開拓人類發展空間的必然選擇,是催生重大科技變革、培育新的經濟增長的迫切需要,浙江大學海洋科學與工程系將把握歷史發展機遇,遵從“寬厚•跨越”的辦學及研究理念,力求成為學科門類配套齊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協調發展的科研教學實體。
   
 

浙江大學海洋科學與工程學系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