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好歷史的四個關鍵

才智咖 人氣:8.76K

高中文科學生常常反映歷史不好學,書看過幾遍也記不住,做題差錯率還是很高。為什麼會如此?究其原因是沒有用“心”去讀、去想,有如過眼雲煙,轉瞬即逝,所以到運用時問題就暴露出來了。應提高歷史學習效率,做到事半功倍呢?關鍵要把握好學習過程中的四個環節,即閱讀、理解、記憶和運用。下面本站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學好歷史的四個關鍵,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學好歷史的四個關鍵

一、閱讀

閱讀是理解、記憶和運用的基礎,即學好歷史的基礎。怎樣才能使閱讀迅速而有效呢?

首先要有目的,有問題。如閱讀教材目錄以把握整體知識框架,這是在巨集觀上把握歷史的前提;閱讀教材正文以把握基本的歷史知識: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典章制度、歷史概念和歷史結論等,這是在微觀上把握歷史;閱讀正文中的小字、註釋和圖表,有助於對主體知識的理解和認識。最後這一點最容易被忽視。綜觀近年大學聯考題,教材小字名義上是閱讀教材,不做考試要求,而實際大學聯考大綱中卻強調把握知識體系,意即在知識系統中的內容都在考查之列,所以在多年的大學聯考題中總不斷出現小字部分內容。因此在閱讀教材中要把小字、註釋和圖表內容都納入到知識體系中去,才能做到全面複習,完整把握歷史知識。如世界近代史中第一次世界大戰一課,正文中指出“隨著殖民地問題上衝突加劇,英德矛盾開始激化,逐漸成為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主要矛盾。”小字中用三百多字的篇幅,外加兩幅圖和一段材料,來補充說明了英德矛盾激化的原因和衝突表現。又如中國古代史上“北宋科舉制發展”一目,正文只對其積極作用進行論述,在小字中則補充了北宋科舉取士過多導致“出現官吏多而雜的局面”這一消極影響。

其次是閱讀中要掌握正確方法。閱讀中要抓住關鍵詞以認識歷史發展的程度、瞭解歷史事件間的相關聯絡:如法國資產階級革命中,社會的改造經歷了“初步”、“進一步”、“徹底”等階段;如《九國公約》簽訂,“又要使中國回覆到幾個帝國主義國家共同支配的局面”,抓住“又”字就能將近代列強在侵華問題上的階段性和相互關係發掘出來,19世紀中期到20世紀20年代經歷了“相互爭奪-共同支配-日本獨佔-共同支配”的歷程;抓住對比詞,以把握同類事件的個性和共性,如 “19世紀六、七十年代,資產階級革命和改革運動在世界許多地區展開,美國、德意志、義大利、俄國和日本等國家通過不同方式,走上了迅速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抓住句中“不同方式”我們可以這樣理解:這幾國走上資本主義道路的方式是不同的,但最終結果是一樣的。那麼“不同”表現在哪裡?為何會有這種不同?由此我們就可以把握各國的特點;結果是一樣的,都“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由此我們就可以把握本時期歷史發展的基本特徵。要在閱讀中明確歷史結論中各點的邏輯關係,如中國古代史上科舉制的意義評價內容較多,正確的理解思路是:首先改變的是前代門閥壟斷仕途的九品中正制,所以有“抑制門閥的作用”;其次與九品中正制相對比,門第不高的地主知識分子也能入仕為官,“擴大了官吏來源”;第三科舉制與九品中正制不同點在於把讀書、考試和做官緊密聯絡起來,“從而提高了官員的文化素質”;第四因主管科舉考試的是中央政府,改變了九品中正制由中正官把持人才選拔和官員任命權的局面,且選拔的大部分是有才能者,所以“大大加強了中央集權,有利於政局的穩定”;第五,這一制度“為歷朝所沿用,影響深遠”;第六科舉制也造成士人把精力集中於應付考試,而忽視實用性學問的消極影響。這樣從官吏來源(前兩點)到選拔方式(第三、第四點)再到影響(第五、第六點)就可以比較緊密地聯絡起來了。

二、記憶

歷史學科是記憶為主的科目,如何才能牢固準確地記憶歷史基本知識,以利順利復現和運用呢?

第一,要理解記憶,不要單純地機械記憶。高中歷史理論性較強,抽象概念較多,這就要求我們在學習過程中,認真理解歷史結論中每一句話的內在含義,每一層次間的邏輯關係。如世界近代史中“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評價,就要將四句話的簡短結論分解成:①地位“是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②標誌“標誌著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最終確立”,其中資本主義世界體系包括資本主義制度在歐美主要國家的確立、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的確立和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確立。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又包括資本主義國家間的貿易關係和資本主義國家與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間的貿易關係。③積極作用“世界成為密不可分的整體”,這有利於世界各地區間的經濟文化聯絡與相互促進。④消極影響“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和地區成為資本主義國家的原料產地、商品商場和資本輸出場所,資本主義國家控制這些國家和地區的經濟命脈,對它們進行殘酷的經濟剝削和掠奪”,這意味著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最終形成,但在貿易雙方間的關係是不平等的,必然會逐步加深雙方間的矛盾。

第二,要在整體知識的聯絡中記憶,不要零星孤立地記憶。歷史知識是互相聯絡的,如因果聯絡、並列聯絡、對比聯絡等。將歷史知識分類歸納在一起,形成知識鏈,記憶更深刻牢固。如中國近代史上的不平等條約內容繁雜,最易記混記錯,但將其分為割地、賠款、通商、關稅、軍事和宗教等類別歸納記憶,則效果大不相同。

第三,提倡巧記,切忌死記。巧記是指運用能夠提高學習興趣和記憶效果的一些方法幫助靈活記憶知識,如口訣記憶、諧音記憶、聯想記憶等。

三、理解

理解是記憶的基礎,是正確運用知識解答歷史問題的重要前提。

一要正確分析歷史結論。如前所述。

二要正確認識歷史問題。如中國古代史上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作用評價問題,教材中並未明確表述,但在講秦漢統一的實現和鞏固過程中,在秦漢、隋唐經濟文化發展和民族關係與對外交往中,每分析其成因時都要提到國家統一強盛,強大的中央集權無疑是起到了積極作用的,所以封建社會前期這一制度是積極作用大於消極作用;後期特別是明清時期商品經濟和資本主義萌芽發展緩慢,文化專制,知識分子脫離實際,科技落後於西方,顯然是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阻礙了整個社會進步,其消極作用大於積極作用。

三要做到巨集觀與微觀相結合,橫向關聯與縱向歸類相結合。近年文科綜合歷史試題中每有一道歷史科材料題,有時問題涉及古代到當代幾千年,如2003年大學聯考文綜第37題,從秦漢到國民政府時期的抗戰,再到當今對長城的作用評價,歷史跨度非常大。又如04年春季大學聯考題第37題考查了英國啟蒙思想家洛克和法國思想家孟德斯鳩的三權分立說及在美國的運用。此題時間跨度不大,都在17-18世紀範圍內,但卻涉及三個國家,這是一道橫向聯絡題。同時圍繞三權分立問題對每一位思想家的.觀點及美國實行三權分立制度情況設問,每一知識點都必須有明確認識才能正確回答。此題體現了橫向巨集觀與單個知識點微觀相結合的特點。這就要求我們在學習歷史過程中學會從巨集觀角度橫向聯絡和縱向歸類歷史知識,整體巨集觀與細點微觀相結合認識歷史。正確理解歷史知識還要用正確的理論指導,如辯證觀點、聯絡觀點、發展觀點、階級觀點和實事求是觀點(又稱歷史觀點)。

四、運用

有了一定的閱讀能力和一定的理解能力,有了準確的歷史知識,還要在做題中學會正確運用已有知識。

有的同學自認為書讀得已經很熟,但一做選擇題就錯誤多多,這除了沒有真正掌握好知識的原因外,還有不認真審題,不會運用相關知識進行對號甄別判斷的因素。要做好選擇題首先要在閱讀題乾的過程中,全面弄清問題中每句話、每一個關鍵詞語的要求,再在選項中逐一對號判斷即可順利找出正確答案。

更多的同學是害怕做非選擇題。現行大學聯考題的非選擇題型中最主要的就是材料解析題,其次是簡答題。做材料題過程中建議同學們先從讀大學聯考題入手,以大學聯考題答案做典範,學習大學聯考題答案的簡明扼要特點,然後再獨立做材料題。為節省做題時間,最好採取以下步驟:第一,先瀏覽材料梗概,確定問題的中心和主題,以求儘快集中注意力於問題中心。第二,仔細審閱問題,帶著問題閱讀材料,明確材料中的有用資訊是什麼,還有什麼知識需要到教材中尋找和借用;第三步是組織答案,這也是同學在答題中出錯最普遍的,讀完題就依據材料和教材知識匆忙下筆,這時因下筆匆忙而思路不清,便會出現丟三拉四的毛病。所以在第三步千萬要記住,先整理一下思路,先答什麼,後答什麼,怎樣使答案語言更簡明。俗語說:想得清的人才能說得清,而做題中想得清的人才能寫得清。想清楚之後再做答案,正所謂下筆如有神。簡答題答題過程與材料題相似,此不贅言。

TAGS:四個 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