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歷史課後教學反思

才智咖 人氣:2.93W

國中歷史課後教學反思篇一:

國中歷史課後教學反思

《和同為一家》教學反思

本課是唐的民族關係課,大唐盛世不僅體現在政治、經濟、文化、文學、藝術、外交等方面,也體現在民族關係上。如何在紛繁複雜的歷史中,學習、理解唐的民族政策,民族關係,民族交往是本節課的重點。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課前佈置學生預習教材,掌握基礎知識,蒐集文成公主入藏的故事等。這些培養了學生蒐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課堂上,運用了歸納法、比較法、小組合作學習、促使學生積極思考,暢所欲言,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教學中設計了分組完成教學任務的方法,每組有規定的學習任務,要求學生組內積極合作完成,然後評出優勝組。這一方法果然奏效,學生很快完成了學習任務。並且對收集到的文成公主入藏的故事紛紛展示交流,吸引了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的熱情。整個教學過程,生動活潑,有聲有色,圖文並茂,體現了新課標、新理念和新技術的完美結合,達到了知、情、意的統一,提高了教學效率,。

在教學環節的設計上,教師可謂想方設法,精心設計。每個環節的銜接與過渡自然得體,恰到好處。從時間分配上看,整堂課時間分配合理,因為唐與突厥、吐蕃的關係是本課的重點,所以活動較多,佔時較多。從教師的教態,儀表等方面看,教態自然,儀表得體,語言幽默、風趣不失嚴謹,板書主要內容起到了提綱挈領的作用。

歷史是為現實服務的,教學中把唐代少數民族的發展與今天少數民族地區的鉅變對比,突出了中國共產黨的偉大,民族區域自治政策的正確,激發民族自豪感,形成正確的民族觀,樹立自覺維護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的意識。

國中歷史課後教學反思篇二:

《洋務運動》教學反思

是八年級上冊歷史第二單元的第一課,洋務運動是中國近代化探索邁出的第一步,所以在中國近代史中佔有極為重要的歷史地位。在這裡主要是分析一下自己在這次上課中的好的一面與不足之處。首先,是整個課堂很有秩序。在上課過程中,學生的學習習慣比較好,基本上能按照老師的要求一步一步的完成。其次,就是部分課堂展示還算有效。比如說學生回答問題的時候,我設計了不同的方式,有“一幫一”互相檢查、同號抽查及搶答等,這些也在一定程度上調動了學習學習的積極性,加入了競爭機制,能夠讓學生在課堂上主動的動起來。再者,就是在基礎知識方面,學生都能明確,而且大多數學生都能掌握。通過這一課,學生明白了洋務運動的時間、代表人物、口號、內容以及對洋務運動的評價等基礎知識,還算是有一點成績的。40分鐘的講課,值得一說的優點卻只有這些,真是慚愧。看來以後努力的地方還是很多的。

國中歷史課後教學反思篇三:

《甲午中日戰爭》教學反思

通常不同的施教者,對同一個知識點的處理會有所不同,正所謂“教無定法”,任何一節課都不可能是完美無缺的,但我們卻可以做到將相關知識以完美的境界傳授。在上《甲午中日戰爭》這課內容時,由於課前準備好的課件打不開,播放電影《甲午風雲》黃海海戰視訊資料時,視訊聲音出不來,手忙腳亂中課講得有點倉促。由於時間關係,最後的小結沒有完成。甲午中日戰爭的“甲午”含義沒有給學生強調清楚,臺灣被日本侵佔了五十年,臺灣人民反割臺鬥爭,與現實聯絡不夠,這個知識點處理的太簡單。

在本課的'知識方面,雖然我把具體的知識點都設計到了,但卻忽略了知識之間的聯絡性。比如王老師給我指出的,洋務運動為什麼會發生,這個問題弄清楚了有助於學生理解整場洋務運動,可我卻給忽略了,講得不清楚。另外對於洋務運動的評價,要讓學生掌握一定的方法,還要在深入分析洋務運動的內容基礎之上才可以,而這個我做得也不是很充分。另外,雖然具體的知識點都有了,但是卻缺乏一根能把他們聯絡起來的主線。如果這個做不好的好,即使學生在課堂上把知識都記住了,但出了課堂,或者時間一長,由於線索不夠明確,學生的印象不深,也會很容易的忘掉,這一方面還是需要我特別加強的地方。第二,就是在重點的突破上。在以前的講課中,我都非常注重重點的突出,這也一直是我值得驕傲的地方。可在這一課中,卻被第一次提出來,所以足以值得自己重視起來洋務運動的內容是本課的重點,而重點不僅僅是說給學生,或者把知識點明確的呈獻給學生,而重點在“突破”兩個字上。讓學生明白才是我們的根本目的,所以在以後教法的設計上,應該特別的下工夫,這樣才能在每節課的重點中有所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