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歷史教學反思

才智咖 人氣:1.98W

 國中歷史課堂教學反思

國中歷史教學反思

在歷史教學的路上,我們不應是“走路不看景、看景不走路”的華山旅遊,而應是“邊走邊看”、“經常回頭看”。看出點門道,以便不斷總結,不斷反思,去“偽”存“真”,使我們的歷史教學精益求精。

下面通過我對八年級上冊第2課《第二次戰爭》的歷史教學的回顧和反思,與同仁們一起探討新課程理念指導下歷史課堂教學實踐。

一 反思我的課堂提問

我在講授八年級上冊第2課《第二次戰爭》時,為了讓學生了解中國近代的屈辱史,同時加深對清政府腐朽、落後捱打的理解,我先後展示了圓明園勝景圖、被侵略者破壞後的圓明園遺址圖。問:“這兩幅圖分別反映了清政府怎樣的歷史現象?”教室裡鴉雀無聲。我又引導說:“前一幅圖是勝景圖,後一幅圖是殘跡圖,這說明什麼問題呢?”學生們的想法還是“千呼萬喚不出來”。我把期待的目光聚焦到班裡的“歷史頭號人物”科代表身上,科代表沉默得有點緊張,我感覺有點失望了,只好自問自答,草草收場。

反思這一幕,我的失誤,導致了學生該講時不講而鴉雀無聲。第一,我忽略了學生的年齡特徵和認知水平。提出的問題過於生硬、抽象,國中學生觀察兩幅圖可以直接感受到圓明園的繁榮和圓明園所遭的浩劫,部分學生能得出“清政府腐朽落後捱打”的結論,多數學生不能由表及裡去思考問題,設問沒有分層,缺乏梯度,學生思維達不到那麼高。第二,我凶神惡殺的表情、急躁易怒的個性,扼殺了課堂應該有的民主、自由、和諧的氣氛,拉大師生之間的距離,使好學生不敢說,中低層次的學生不去想。考慮國中學生的思維特點,提高國中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設問必須創設問題情境。首先,層層設疑,提問要有梯度,怎麼分層,分多少層?這需要我們根據學生的學情綜合考慮,因材施教。其次,我們引用的材料要直觀、有趣,與課標要求相適應,向學生多方面展示歷史事實,創設問題情景巧妙設疑。最後,學習歷史是為了認識現在,因此問題的設定也應結合現實,拉近歷史與現實的距離、歷史與學生的距離,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反思我的課堂討論

我在講授八年級上冊第2課《第二次戰爭》時,為了貫徹新課標,我決定玩點新把戲,更新教學方式,改變學生對我的課堂教學形成的類似於“審美疲勞”的“課堂疲勞”。上課開始,我出示了三則材料讓學生討論:

1、清政府為什麼要拒絕英、法等國“修約”的要求?

2、英、法為什麼要發動第二次戰爭?

課前,由於我做了充分的備課和精心的課堂設計,一切都按我上課的思路在進行,當同學們發表了自己的意見後。我問:“還有同學有不同的意見嗎?”誰知有一位同學說:“我不贊成前面的觀點,我認為:清政府不該拒絕英、法等國“修約”的要求,應通過和平談判阻止戰爭的發生。”接著,這位同學陳述了理由。這個觀點一提出來也使我一驚,我在備課時沒有想到這個問題,也是第一次聽到這個“新穎”的觀點,這時課堂秩序混亂不堪。憑我多年的教學經驗和三寸不爛之舌,我只好及時表揚他的這種敢於質疑的精神便草草收場。

對於這堂歷史課的討論,我進行了深入的反思。

第一 老師難當書難教。在當今這個資訊時代,學生會接觸到各種各樣的資料,會了解到各種不同觀點的知識,在課堂上他們所提的問題可能會五花八門,當與課堂主題不同的時候,如何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如果聽其自然,課堂討論將會不斷延伸,浪費時間,完成不了教學任務;如漠然處之或避而不談,又會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如何進行引導?這需要我們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要具有很強的臨時應變能力,充分發揮個人機智,全面掌控、駕馭課堂程序,圓滿完成教學任務。新課程理念下,教師已不再是課堂的主宰,知識的化身,我們教師要做好學生學習的引導者、組織者,就必須要具備廣博的知識,否則將難以應對學生們課堂上的質疑。《歷史課程標準》鼓勵教師“要創造性的探索新的教學途徑,改進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組織豐富多彩的教學實踐活動,為學生學習營造一個興趣盎然的良好環境,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創新,保持住學生興奮的勢頭,讓學生永遠感到新鮮。

第二 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消失沙灘上。這節課的討論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調動起來了,新課程的理念在課堂上得到了體現。對學生來說,當學生感覺是“要我學”時,學習便成為一種負擔、壓力,學生的體驗是痛苦的。當學生感覺是“我要學”時,學習便成為一種愉悅的活動,學生在學習中就是幸福的。在這節課上,學生爭相表達自己的看法,交流自己的思想情感體驗。在自由、自主的學習氛圍中,在探究發現的活動過程中,學習成為學生思考、質疑、求證的過程,學生的能動性、創造性得到了發揮,敢於質疑的精神得到了培養。最後一位學生的發言把老師難住了,青出於藍而勝於藍,這正是今天教育的歸宿。

第三 都是表揚惹的“禍”。在這堂歷史課討論中,我對最後一位同學的質疑性的發言給予肯定和表揚,犯了嚴重的錯誤。這位同學關於“清政府應接受侵略者的無理要求”的結論,很顯然是不正確的。作為八年級的學生,他們的思維往往是簡單的,片面的。他們還不懂得結合歷史史實得出歷史結論,才是正確的認識。我對這位同學的不符合歷史事實的結論沒有進行因勢利導,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討論。這無疑會使學生們在知識生成的過程中,形成一個錯誤的認識。表揚是應該的,表揚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熱情,但是對學生錯誤的觀點予以否定和糾正必不可少。

三 反思我的課堂語言。

我在講授八年級上冊第2課《第二次戰爭》關於沙俄侵佔中國大片領土時,我讓學生先看課本表格的內容,然後我逐一講述,一會兒,我發現有一位同學已經睡著了,有兩位同學進入了準睡眠狀態,為了打破他們的“美夢”,我決定提問,但這一招沒有明顯的效果,我的課堂“人氣指數”仍然不高,一會兒,我發現更多的學生出現了睏倦感,我不得不把講課暫時停下來,嚴肅地說:“上課不聽課,只想打瞌睡,怎麼學得好歷史?”“聽了也白聽,反正要開卷”,全班譁然,睡覺的同學也睜開了眼……

想起這一幕,我都無法想象自己當時的表情:尷尬、生氣、無奈。表情已經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反思我課堂語言的單一、沉悶和乏味;反思我認識上的誤區,我以為,“師傅引進門,修行靠個人”,學習是他自己的事情,我講了就算是盡職了。“2009年的春天,比以往時候來得要晚一些”,現在我才恍然大悟:“這種無效教學簡直是誤人子弟”。歷史課怎麼講,講什麼,講到什麼程度是有技巧的。有的放矢地講、饒有興趣地講、富有智慧地講、充滿情感地講,講得學生願意聽、聽得進、想得明、悟得透才算得上一堂真正的歷史課。這要求我們的講課必須“因材施教”,在考慮課程標準和考綱要求的同時,充分考慮不同層次學生的特點,選擇幽默、風趣、精美的語言,使歷史課堂生動活潑有趣,讓學生學得開心一點,學得積極一點。這就要求我們老師不斷學習,不斷積累,提高我們老師的語言表達能力。

總之,我們要經常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我這樣問學生能不能答?我採用這種教學方式學生喜不喜歡?我這樣講學生願不願意聽?常回首,我們才會發現;常回首,我們才會成長;常回首,效果才會更佳!“眾裡尋它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九年級歷史複習教學反思

國中三年級歷史課是一門副課,一般是不會引起重視的,但是在中招考試中也佔有重要位置,它將影響考生一輩子的命運.為此作為一位歷史老師,在不利的條件下采取什麼樣的方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是解決歷史課教學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尤其在綜合考試當中,如果幾位老師不能有機配合,也是很難取得可喜成績的.去年只所以取得全市第一的成績,我認為主要的原因有幾個方面.其一:領導的重視;其二:是各位老師的協作精神;其三:是各班主任老師和全體學生的密切配合.下面我將從歷史課的教學談幾點:

首先是樹立自信心,在學生面前多講歷史的重要性,引導學生認識到本科學的不好將會影響他的升學.將會影響他的終身,舉出一些以前某些學生的實際例子:比如XX年XXX學生,由於沒有重視本科的學習,滿分30分,而他只考了12分.中招的錄取分數他只差了一分,後來找到老師說了許多後悔的話,同學們可以想一想,他說這些話已經不起什麼作用了-----,希望我們的同學們不要走這種彎路.

其次是找出誤區進行反思:

誤區1:空談能力,不重基礎

有人認為,綜合測試主要是考查能力,於是不切實際地去培養所謂的能力,結果,能力沒養成,基礎知識沒學好,兩頭落空。

反思:因為儘管測試題是以能力為主,但知識是能力的載體,離開基礎知識的能力則是無水之源,無木之本,空中樓閣。縱觀近幾年的綜合試題,無一離開基礎知識單考能力的。因此,鞏固知識,掌握基本技能,仍是提高歷史水平的基本保證。

誤區2:過細過全追求覆蓋

複習中,以不變應萬變,認為只要把課本的方方面面都複習到,記住了,就一定能學好,於是就採取拉網式掃蕩,地毯式轟炸,過細過全,企圖一網打盡,這種做法即不科學,顯然也不適應現在複習的需要。

反思:因為近年來歷史測試涉及面廣,注重主幹。因此,我們不能沒有必要記住教材的全部知識,而是應把著眼點放在突出重點內容,主幹知識上,這些重點與主幹內容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第一是反映歷史學科,主體知識的內容,第二是可以與其它學科進行遷移滲透的.內容;第三是反映事實,重大社會問題的內容,把握好這三個方面的內容,既能減輕了負擔,同時也提高了效率。

誤區3:題海無邊回頭是岸

題海戰術是當前許多人使用的最多的戰術,什麼大考,什麼小考,什麼模底,什麼模擬等等,名目繁多,此外,每個學生還擁有幾套課外資料,學生每天埋在題海里,根本沒有對所學知識進行加工整理,分析反思,更談不上培養思維能力。這種題海無邊。訓練無度的做法既加重了學生的負擔,也降低了複習的效度,根本起不到應有的作用。

反思:

我們不反對適當的做題訓練,但是練要有數,量要有度,不能以練習代替複習。同時,所做題目一定要準確、典型,不能見題就做。事實上,往年中招的試題或試題型別是我們平時訓練的最好的例題。認真研究以往的中招試題,從中得到啟發,比多做多少題都有益處。再其次,也就是一個最重要的方面:老師如何指導學生學習。我在九年級歷史課複習教學過程中,採取三步教學法:第一步全面複習,依據學生學過的中國史時間長,多數已經忘掉的問題,再進行一次全面的細仔的講述,在講述過程中,想法把溝道內,草叢中的知識,放在一個平面,讓學生站在陽臺上,觀看操場上的東西,做到一目瞭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