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望教學反思

才智咖 人氣:2.71W

  《春望》教學反思一

春望教學反思

本節課的教學任務完成了,課後聽取了各位老師的聽課意見和建議,自己也認真分析了本節課的教學,進行了深入的反思。

於永正先生曾經說過:教學的藝術就是鑽研教材。對於一篇課文,只有通過仔細地閱讀,從容地咀嚼,才能探其精微,對文章的一詞、一句、一字甚至一個標點都要細加揣摩,這樣才能在教學中游刃有餘。 作為一名青年教師,在聽了很多的課,以及自己上了很多節課後,我深深地意識到鑽研教材的重要性。特別是最近,鑽研教材似乎是深入到了每一位教師的心中,我想每位教師都在考慮著如何去鑽研教材,我也不例外。可對於應該怎樣才能更好地去鑽研教材,心中的疑惑也還有很多。

我在準備教學古詩《春望》時,為了備好這節課,我查閱了很多教學書籍,閱讀了大量詩人的生平事蹟的材料,還在《唐詩鑑賞辭典》中查找了《春望》這首詩的時代背景,深入研究了這首詩的相關分析文章,更深刻地理解了詩人因“國破”而見花落淚,聞鳥心驚的心情,被詩人憂國憂民的博大情懷所感動。我想,這是我能夠上好這節課的首要因素,我想要讓學生們被杜甫的這首詩,被杜甫的偉大情懷所感動,那麼我首先被他所征服,所感動是很重要的,讀到《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時,我都落淚了,我要將這種情感帶入我的課堂只中去,用我的情感去感染學生,師生共同感悟。

課前,我們都有一種渴求感。希望儘快進入課堂,希望學生好好和你配合,渴求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可你如果不鑽研教材,不鑽研你的學生,學生想到的,你沒有想到,你又怎麼能和你的共同研讀文字呢?所以我們要認真鑽研教材,掌握教材,並根據教學的特定目的和要求,以及學生知識水平的高低,將教材的內容進行再組織、再創造。才能有效準確地把知識傳授給學生,也才能選擇好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歡樂的氣氛中學到知識,增強能力。

有幾個學生的發言讓我難忘。“淚”字激起的共鳴最多。學生們說此字頗奇,說人心中悲痛,至多說到“淚流滿面”已是極度誇張了,那麼究竟是什麼樣的淚水呢?這樣的淚水究竟飽含了詩人怎樣的情感呢?不僅是淚多如傾盆之雨,更是心中有萬千激憤,淚來的突然而猛烈,學生紛紛說出自己的意見,有的說感悟到了詩人的悲憤,有的說感悟到了詩人的思親,還有的說是詩人面對此情此景無限傷感的淚水,不同的孩子,他們對文字的理解是不同的,但是這每一次的感悟都會讓我不由自主的想到詩人艾青的“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這句話,所以,我把這句話出示出來之後,在完全沒有想到的情況下,孩子們竟然和我一同深情的朗讀了出來,這使得整個課堂情感得到了一個提升,也使得我和學生的情感達到了共鳴。

“望”杜甫的一生,一個飽經風霜的杜甫,一個憂國憂民的杜甫,一個有心殺敵無力迴天的杜甫,一個溫柔慈愛的杜甫。他們還望到了歷史的煙雲,戰爭的殘酷,望道了人生的無常,望到了世世代代人們對戰爭的詛咒„„瞭解杜甫是我這堂課的一個願望吧!似乎我這麼多年來,都是在杜甫沉鬱頓挫的詩歌裡成長起來的,我希望孩子們也能真正的去了解我們的這位偉大的民族詩人,所以,我選擇了幾首易懂的,流傳較為廣泛的詩歌來進行課外拓展,首先是比較《春望》和《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然後是《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登高》這些詩句走過歷史,無時無刻不在告訴我們,為什麼杜甫的眼裡會常含淚水,因為他對我們中華民族愛得深沉。

授課之後,還有很多遺憾留在心中。

首先,我的教師個人素養還需要提升,在這樣一篇千古名篇的教學上,雖然我事先的'準備充分,但是由於我的個人素養的不足,所以,我還需要多汲取營養,努力提高自己。

其次,我的教學意識還需要轉變,我培養學生探究,合作,自主學習的意識還不足,課堂上的引領作用不充分,在學生感悟困難的時候,我就比較急躁,常常以我的感受去代替學生,而忽視了怎樣去引導學生感悟,這也從側面說明了我的教學經驗不足,沒有一個高超的教學方法,很難在平時的教學中去很好的引導學生。

還有,我的課件利用不夠充分,我製作的課件和本詩的聯絡是很緊密的,但是,由於我的設計環節上不夠完美,所以,教學輔助手段沒有發揮出最佳作用來,課後,我反思,可能學生會對那些畫面留下印象,但是這些畫面由於缺乏了教師的富有感染力的話語,學生也不肯能去全身心的留意,所以,如果將課件的播放能夠選擇最佳時機,一定會起到更好的效果。

當然,我的這節課還存在許多的不足,希望今後通過個人教學經驗的提高和積累,在學校的各種教學活動中的學習和取經,讓我的水平不斷提高。

  《春望》教學反思二

“詩聖”杜甫,他的詩感時傷世、憂國憂民;他的詩沉鬱頓挫、壯志豪情。在《教版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中收集了杜甫的三首詩----《杜甫詩三首·望嶽·春望·石壕吏》,學習這三首詩,學生對對我國古代詩詞名篇多了一份瞭解,也對詩歌的形式特點會有進一步的認識。學生能逐步感受到杜甫在不同時期的創作思想,並接受詩人人道主義精神的陶染。

傳統教學中學生學習古詩詞一般都是先反反覆覆地誦讀,再進行語言的品析,進而感受詩歌的意境。學生對這種教學模式已經十分熟悉甚至有些倦怠了。如果古詩詞的教學僅僅停留在咬文嚼字上,把完整的詩句弄得支離破碎,那還有什麼美感可言呢?新的課程標準明確提出: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在這一基本理念指導下,我們八年級語文集體備課組老師在集體備課時設想能否找到一種新的方法喚起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和熱情?能否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來學習古詩詞?

基於以上認識,我們準備把前兩首詩的教學在一節課完成。對《春望》的教學方法進行了一次嘗試----在注重朗讀教學的的同時,抓住“望”字,將兩首詩歌進行比較學習。注重整個學習過程的層次性,由易到難,由初步感知到深入探究。這兩首詩歌為杜甫不同時期所寫,詩的風格也迥然不同,《春望》景象悽清、感情凝重、風格沉鬱。詩歌風格不同的背後主要是詩人所處的時代背景不同。在學生感知詩意的基礎上讓他們合作探究去探討這種現象,從而獲得詩歌鑑賞的一種重要方法---“知人論詩、知時論時”。這樣可以充分尊重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讓他們在老師的指導下學會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