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教版《望洞庭湖贈張丞相》教案

才智咖 人氣:3.05W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詩中對於本來是藉以表意的洞庭湖,進行了潑墨山水般的大筆渲繪,呈現出八百里洞庭的闊大境象與壯偉景觀,取得撼人心魄的藝術效果,使此詩實際上已成為山水傑作。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滬教版《望洞庭湖贈張丞相》教案,歡迎參考。

滬教版《望洞庭湖贈張丞相》教案

滬教版《望洞庭湖贈張丞相》教案1

【教學目的】

1.激發學生閱讀和欣賞詩詞的興趣,引導學生初步把握欣賞詩詞的方法,逐步培養學生整體感悟作品的能力。

2.瞭解五首詩詞所表現出的詩人情懷,學習詩詞中一些不同的表現手法,領會這些詩詞所具有的深厚的藝術感染力。

3.瞭解與這些詩詞有關的文學常識。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整體把握和感悟詩詞的方法。

2.語感的培養和表現手法的學習。

教學難點:

學生對作品的寫作背景缺乏一定的瞭解,給作品的整體感悟帶來某種困難。

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陶淵明的《飲酒》詩,好比我們這個旅遊團觀賞了陶淵明經營管理的一處田園風光,領略了它特有的風味。今天我們繼續旅行來到我國文學史上的兩座高峰——唐詩和宋詞。這兩座高峰鬱鬱蔥蔥,蔚然深秀,美麗的景色令遊賞者目不暇接。由於時間緊,我們在這兩處景觀中,重點欣賞孟浩然和范仲淹,走馬觀花看一看李白和白居易。同學們,同意嗎?

(解說:這個導語既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又交代了這一課的教學安排,同時引發大家的思考和想像。)

二、解題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寫於唐玄宗開元二十一年(733),當時孟浩然仍是一名隱士。他西遊長安,不甘寂寞,想出來做事,苦於無人引薦,於是寫了這首詩贈給當時居於相位的張九齡,希望得到張丞相的賞識和錄用。因而這是一首干謁詩。“干謁”的意思是:對人有所求而請見。

范仲淹所處的北宋時期,其主要邊患是遼和西夏。1040年到1043年,范仲淹任陝西經略副使等職,抵抗西夏侵擾。其間他作了《漁家傲》詞數首,寫邊鎮勞苦,今只存這一首。詞中著力渲染了邊塞的悲壯氣氛,抒寫了思念家鄉的情緒和抗擊侵擾、鞏固邊防的意志。此詞首開邊塞詞之作,其格調蒼涼悲壯,感情沉摯抑鬱,一掃花間詞派柔靡無骨、嘲風弄月的詞風,成為後來蘇軾、辛棄疾豪放派的先聲。

滬教版《望洞庭湖贈張丞相》教案2

教學目的

1、掌握常用文言詞“徒”,理解詩歌大意,並能用恰當的詞語概括“洞庭湖景象”。

2、反覆誦讀,感受律詩整齊的節奏美,在理解的基礎上背誦。

3、瞭解詩人“含蓄、委婉地自我推薦”的精神,鼓勵學生“勇敢地亮出自己、勇敢地展示自己的才華”。

教學重難點

理解詩歌大意,尤其是對“委婉地自我推薦”的四句詩句的理解把握。

教學設想

1、學生說說他們見過的湖。引出孟浩然對洞庭湖的描寫。

2、學生自讀三次,參照註釋理解每句詩歌的意思。

板書:“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孟浩然

3、找出對“洞庭湖“具體描寫的詩句,並引導學生用一個詞概括:

八月湖水平——水平如鏡、湖水平靜

涵虛混太清——水天一色、水天相接

氣蒸雲夢澤——水氣氤氳、水氣迷漫

波撼岳陽城——湖水洶湧、波濤洶湧

4、以上是“望洞庭湖”的詩句,那麼題目中“贈張丞相”表明什麼?詩中有沒有寫到張丞相?

分析後四句的意思,能夠認識到“垂釣者”暗指進入仕途的人,尤其是張丞相,“舟楫”隱喻仕途引見的途徑。

突破口:“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到底是“羨魚”還是“羨釣魚”

(1)有兩種意見,分別給自己的觀點找出支援的理由。

(2)一般情況下兩派意見爭持不下,理由都不充分。

(3)此時教師給出“孟浩然”的作者簡介,提示學生思考方向。

解題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寫於唐玄宗開元二十一年(733),當時孟浩然仍是一名隱士。他西遊長安,不甘寂寞,想出來做事,苦於無人引薦,於是寫了這首詩贈給當時居於相位的張九齡,希望得到張丞相的賞識和錄用。因而這是一首干謁詩。“干謁”的意思是:對人有所求而請見。

關於作者:孟浩然(689---740)襄陽人,唐代山水田園派詩人代表之一,與王維並稱,生活在大唐盛世。早年主要在家閉門苦讀,四十歲時,前往長安,渴望出仕,但長安之行,求官失敗,除贏得詩壇盛名之外,失意而歸,遊於吳越。張九齡在唐玄宗開元二十五年(737),被李林甫排擠,由右丞相貶為荊州長史。這首詩是張九齡在荊州任上孟浩然寫給張九齡的。

(3)得出結論:羨慕釣魚,此處“垂釣者”指進入仕途的官員,表達了自己想出來做官,苦於無人引薦,希望得到張九齡的幫助。

5、反覆朗讀、嘗試背誦。

作業:批判性地學習詩人“含蓄地自我推薦的精神”,鼓勵學生敢於“自薦”。

古人孟浩然推薦自己是含蓄而委婉的,作為現代人的我們推薦自己更應該大膽而勇敢,像古人“毛遂”那樣自薦,勇敢地亮出自己的優勢,勇敢地展示自己的才華,勇敢地說:我能行!。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詩歌鑑賞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這是一首干謁詩。唐玄宗開元二十一年(733),孟浩然西遊長安,寫了這首詩贈當時在相位的張九齡,目的是想得到張的賞識和錄用,只是為了保持一點身分,才寫得那樣委婉,極力泯滅那干謁的痕跡。

秋水盛漲,八月的洞庭湖裝得滿滿的,和岸上幾乎平接。遠遠望去,水天一色,洞庭湖和天空接合成了完完整整的一塊。開頭兩句,寫得洞庭湖極開朗也極涵渾,汪洋浩闊,與天相接,潤澤著千花萬樹,容納了大大小小的河流。

三、四句實寫湖。“氣蒸”句寫出湖的豐厚的蓄積,彷彿廣大的沼澤地帶,都受到湖的滋養哺育,才顯得那樣草木繁茂,鬱郁蒼蒼。而“波撼”兩字放在“岳陽城”上,襯托湖的澎湃動盪,也極為有力。人們眼中的這一座湖濱城,好象瑟縮不安地匍伏在它的腳下,變得異常渺小了。這兩句被稱為描寫洞庭湖的名句。但兩句仍有區別:上句用寬廣的平面襯托湖的浩闊,下句用窄小的立體來反映湖的聲勢。詩人筆下的洞庭湖不僅廣大,而且還充滿活力。

下面四句,轉入抒情。“欲濟無舟楫”,是從眼前景物觸發出來的,詩人面對浩浩的湖水,想到自己還是在野之身,要找出路卻沒有人接引,正如想渡過湖去卻沒有船隻一樣。“端居恥聖明”,是說在這個“聖明”的太平盛世,自己不甘心閒居無事,要出來做一番事業。這兩句是正式向張丞相表白心事,說明自己目前雖然是個隱士,可是並非本願,出仕求官還是心焉嚮往的,不過還找不到門路而已。

於是下面再進一步,向張丞相發出呼籲。“垂釣者”暗指當朝執政的人物,其實是專就張丞相而言。這最後兩句,意思是說:執政的張大人啊,您能出來主持國政,我是十分欽佩的,不過我是在野之身,不能追隨左右,替你效力,只有徒然表示欽羨之情罷了。這幾句話,詩人巧妙地運用了“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淮南子·說林訓》)的古語,另翻新意;而且“垂釣”也正好同“湖水”照應,因此不大露出痕跡,但是他要求援引的心情是不難體味的。

作為干謁詩,最重要的是要寫得得體,稱頌對方要有分寸,不失身分。措辭要不卑不亢,不露寒乞相,才是第一等文字。這首詩委婉含蓄,不落俗套,藝術上自有特色。

拓展閱讀:望洞庭湖贈張丞相閱讀及答案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註釋:

湖水平:八月長江水漲,湖水漫溢,與岸齊平。

平:此指秋天湖水上漲,水面與岸齊平。

涵:包涵,包容。

虛:虛空,即天空。

太清:道家稱天為太清。

氣蒸:水氣蒸騰。

雲夢澤:即古代雲、夢二澤。雲澤在江北,夢澤在江南,後大都淤成了陸地。此指洞庭湖。

撼:撼動。此為拍擊之意。

1、對詩句解說不當的'一項是(B)

A涵虛句中太清指天,混字寫出水天相接的景象。

B欲濟句中的濟即渡,這句是說湖大浪高,欲渡不能。

C端居句中端居即閒居,聖明指當時的太平盛世。

D最後兩句中借用了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的古語。

2、對此詩分析不當的一項是(C)

A前四句寫景,扣望洞庭湖之題,後四句抒情,表贈張丞相之意。

B二聯是描寫洞庭湖的名句。上句以氣蒸顯浩闊,下句以波撼顯氣勢。

C三、四聯以欲渡無舟、欲釣不能抒發了有心出世卻無人賞識的憂憤不平。

D這首詩意在表達希望能得到張九齡引薦,但在語言運用上卻十分委婉、含蓄。

3、首聯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八月秋高,湖水盛漲,圓圓滿滿,與岸齊平;遠遠望去,煙波浩渺,水天一色,渾然一體。景象極其壯闊。

4、品味蒸與撼。

蒸字意思是蒸騰,給人以蒸蒸日上的動態感;撼字猶如萬鈞雷霆,炸得岳陽城天搖地動,這這兩句錘鍊詞語,以靜襯動,凸現洞庭秋水虎吼雷鳴的勃勃生機。

5.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描寫了洞庭湖和的特點。(2分)

6.全詩抒寫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2分)

7.詩的尾聯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意思是說,看著人家垂釣,自己只能白白地產生羨魚之情了。這裡隱喻自己,言外之意是。(2分)

8.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二句,筆力千鈞,備受後人讚賞。請作簡要賞析。(3分)

答案:

5.雄渾壯闊,氣勢博大

6.想為國出仕,渴望得到引薦(意思相同即可)

7.想做官而沒有途徑希望張丞相能助一臂之力(共2分。每空1分,意近即可)

8.雲夢大澤水氣蒸騰,洞庭湖的波濤搖撼著岳陽城,運用對偶,表現了洞庭湖的壯觀景象和雄偉氣勢。(共3分。意近即可)

閱讀練習二:

7、詩中太清的意思是天空。(2分)

8、下列理解正確的一項是(2分)D

A、八月湖水平寫出了洞庭湖的水面平靜。

B、波撼岳陽城描寫了岳陽城搖搖欲墜的景象。

C、後兩聯表達了作者寄情山水、歸隱田園的願望。

D、全詩委婉表達了作者希望一展才華的政治抱負。

9、這首詩主要的藝術特色是什麼?請具體分析。(3分)

10、請賞析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一聯的妙處。(3分)

11、這首詩和杜甫的《登岳陽樓》都是以登覽為題材的抒情詩,所抒之情有什麼不同?(2分)

答案:

(9)這首詩主要的藝術特色是運用了比興的手法。詩前半首寫洞庭湖,既是為了扣題,寫洞庭湖的壯麗,也是為了起興,為表現求薦出仕的主題做鋪墊。後半首主要用比,以舟楫喻引薦,喻出仕的途徑;以垂釣者隱指官吏;以羨魚喻對仕途的嚮往;又有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的弦外之音,隱含求仕之意。

(10)這一聯用誇張的手法狀寫了洞庭湖巨集闊壯觀的景象。一平,一混,一蒸,一撼便將洞庭湖煙波浩渺、漫無邊際、恣意汪洋的巨大形象突現出來,寫得壯美,有生機有活力。蒸寫出湖面的豐厚的蓄積,彷彿廣大的雲夢澤都受到洞庭湖的滋養哺育,撼寫出洞庭湖洶湧澎湃的氣勢,極為有力。

(11)這首詩抒發自己想得到錄用施展政治抱負,希望有人引薦的心情。杜甫的《登岳陽樓》感身嘆世,表現貧病困頓中的詩人憂時憂國的情懷。

閱讀練習三:

1、這首詩的體裁是____________(1分),詩歌中借用典故,巧妙設喻,揭示全詩主旨的詩句是:_________(2分)

2、全詩最後借用的典故在現代漢語中成了一成語,它是___________,現在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2分)

3、請簡要談談你對頷聯的理解。(2分)

4、這首詩的寫景運用了哪種修辭手法?聯絡全詩看,作者在欲濟無舟楫一句中想要表達的意思是什麼?(3分)

【參考答案】

1、五言律詩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2、臨淵羨魚比喻只有願望不做實際的工作,就達不到目的。

3、頷聯從視覺,聽覺,觸覺幾方面描繪了洞庭湖雄渾壯闊的博大氣勢,極富藝術感染力,尤其蒸字顯示出了洞庭湖豐富的積蓄,撼字襯托出洞庭湖的澎湃激盪,氣魄巨集大。

4、誇張。想渡過洞庭湖卻沒有舟楫,想出仕卻無人引薦,暗示作者想得到對方的援引。

閱讀練習四:

1、說說涵虛混太清中混字的表達效果。

答:混字形象貼切的描摹了湖水水勢浩淼與天相接的恢弘氣氛。

2、用自己的語言描繪一下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所展示的圖景。

答:水汽蒸騰,籠罩著廣大的雲夢澤地帶,水波澎湃動盪,岳陽樓好像也瑟縮不安愛的搖晃起來。

3、從詩的最後兩聯中,我們可以窺定詩人怎樣的心曲?

答:太平盛世,自己不甘心閒居無事,因此渴望出仕求官,渴望被援引。

4、詩的最後兩句採用了什麼表現手法?有什麼作用?

答:用典故;這是隱喻想做官二沒有途徑,言外之意就是希望張丞相能助一臂之力。

閱讀練習五

⑴下列詩句中描寫洞庭湖景象的是(2分)

A.大河上下,頓失滔滔B.相呼相應湘江闊,苦竹叢生日向西

C.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D.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⑵請用自己的話描述劃線句子所展現的畫面。(2分)

⑶結合詩歌的尾聯(最後兩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2分)

參考答案:

(1)C

(2)雲夢大澤水汽蒸騰,洞庭湖的波濤搖撼著岳陽城。(或:一片白茫茫的雲夢澤水氣蒸騰,波濤洶湧似乎要撼動整個岳陽城。)(意對即可)

(3)表現了詩人願為國家效力,做一番事業(或想做官卻沒有途徑)(1分),希望能得到張丞相的幫助和引薦的思想感情(1分,意對即可)。

翻譯

八月的洞庭湖水漲得平平滿滿,浩瀚的湖面與天渾然一體。蒸騰的水氣籠罩著廣闊的雲夢二澤,湖中的波濤拍擊著堅固的岳陽古城,我想出仕無人援引,猶如想渡湖卻沒有舟楫一樣,在這聖明之世置閒真使我慚愧不已。坐在岸邊望著垂釣之人,我心中不禁油然而生羨慕之情。

[賞析]

唐玄宗開元二十五年(737),張九齡被李林甫排擠,由右丞相貶為荊州長史。這首詩是張九齡在荊州任上詩人寫給他的。前四句是寫洞庭湖的名句。八月水漲,湖水幾乎與岸平。向湖中看,水天相接,水跟天混合一體,分不清彼此,所以稱混太清,太清指天。但洞庭湖上的水天相混,與一般的水天相接不一樣。水天相接,還是水是水、天是天,只是人的視力造成的錯覺,這裡的水天相混,是水與天混而不分,在水與天之間的一段虛空已包含在湖水裡,所以是水和天相混了。氣蒸雲夢澤,水面上有蒸發出來的水氣,把虛空包含了,這個水氣也把整個雲夢澤都籠罩了。古代的雲夢澤,在湖北省大江南北,江南為夢,江北為雲,方圓九百里,這裡泛指圍繞著洞庭湖一帶。接著第四句寫洞庭湖波浪的聲勢。宋範致明《岳陽風土記》,稱洞庭夏秋水漲,濤聲喧如萬鼓,故稱波撼岳陽城。岳陽城在洞庭湖東北岸,那兒的岳陽樓是望洞庭湖的勝地。這四句勾勒出了洞庭湖的壯闊景象和湖波的聲勢。後四句是感懷。欲濟無舟楫,《書說命上》:若濟巨川,用汝作舟楫。面對洞庭湖,要渡過去卻沒有舟楫,暗喻自己想出仕建功,沒有人引薦。端居恥聖明,端居指平居閒處,在聖明時即太平時,閒著不做事是可恥的。《淮南子說林訓》:臨河而羨魚,不如歸家結網。末聯表示空有羨魚的感情,希望對方推薦。這首詩的感懷部分,寫得含蓄,不直白求薦。所用典故,與望洞庭湖密切結合,極為自然,而融化無跡。

這首詩僅用四句話就概括出洞庭湖的浩渺氣勢,寫出洞庭湖波濤洶湧的聲勢,抒懷裡又要結合寫景,含蓄不露,雖有所求,但不露求乞相。在寫景上,詩人抓住洞庭湖水勢大的季節,用八月來點明,用湖水平說明水勢的浩大,開頭樸實而有力。第二句就奇峰突起,概括出洞庭湖的氣魄。洞庭湖的浩渺,不同一般的水天相接,原來是含虛混太清,湖上的水氣把天和空都包含進去了。這才捕捉住了它的特點,寫出了它的浩渺的氣勢。如此還不夠,再加上氣蒸雲夢澤,水氣的蒸騰把江南江北的雲夢澤都籠罩了。這樣寫,還沒有寫足洞庭湖波濤洶湧的聲勢,

於是再加上波撼岳陽城,使人感到波濤的聲勢使岳陽城都受到震動似的,這才把洞庭湖的特點寫足了。

在抒懷方面,明明是求人引薦,卻沒有一句求薦的話,而是結合洞庭湖的描寫,用欲濟無舟楫來暗示,並說自己不出來做事對不起這個時代。對方原是宰相,舟楫這個典用得極為得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