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湖與鄱陽湖比較研究

才智咖 人氣:1.83W
  1996年初,筆者曾發表《湖南與江西比較》一文,對江西與湖南1000年以來、、文化、人才、等方面的情況進行過比較研究,諸多刊物登載此文,在湘贛兩省引起很大。現再寫《洞庭湖與鄱陽湖比較研究》作為湖南與江西比較研究之續篇。 
一、洞庭湖與鄱陽湖的異同及湖泊面積變化 
洞庭湖與鄱陽湖,曾先後交替排列為我國第一大淡水湖,兩大淡水湖猶如兩個聚寶盆,座落在黃金水道長江中游的南岸。兩大湖區同居北緯30度的神祕地帶,同屬季風氣候亞熱帶溼潤地區,山川河流走向一致,均是北向一口流入長江,均是調蓄長江洪水的主要湖泊,均屬紅壤分面廣泛的丘陵地區,均有“魚米之鄉”和“有色金屬之鄉”的美譽。 
洞庭湖畔張創辦的嶽麓書院和鄱陽湖畔朱熹創辦的白鹿洞書院,同為宋代四大書院,在這兩個書院裡走出了一代代民族精英;洞庭湖旁的岳陽樓和鄱陽湖邊的.滕王閣,都是江南三大名樓,范仲淹在《岳陽樓記》寫下“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之樂”和王勃在《滕五閣序》抒發的“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感懷,都是流傳千古的佳句;洞庭湖有“白銀盤裡一青螺”的君山,吸引著屈原、李白、杜甫、韓愈、劉禹錫等文人騷客到此寫下壯麗詩篇;鄱陽湖有控江扼湖的“江湖鎖鑰”石鐘山,迷戀著蘇東坡、歐陽修、楊萬里、曾國藩、郭沫若等名人名家到此留下優美文章。岳陽有跨湖大橋——洞庭湖大樓,九江有跨湖大橋——鄱陽湖大橋,在這兩座橋上,人們都能領略浩浩蕩蕩的大湖景觀。 
洞庭湖與鄱陽湖的不同之處是:洞庭湖接納水系內湘、資、沅、澧四水及環湖區來水和荊南鬆滋、太平、藕池、調絃(1958年堵閉)四口之水,只由岳陽陵礬一口吐出;鄱陽湖承納贛、撫、信、饒、修五河及環湖區來水和長江湖口來水,經湖口轉洩入長江;兩湖雖同為吞吐長江洪水的調蓄湖泊,也是一個大的沉沙池,但洞庭湖所處的特殊地理位置,使得洪水吞吐量和泥沙沉積量比鄱陽湖大得多,因此遭受的洪澇災害也比鄱陽湖嚴重得多;洞庭湖區由於新構造運動帶來的地面沉降至今還在繼續,而鄱陽湖沒有這方面的報道;從區域看,鄱陽湖區都在江西省境內,洞庭湖區還涉及湖北鬆滋、公安、石首三縣市。 
洞庭湖區象一個碟形聚寶盆,東西直線距離243公里,南北直線距離183公里。洞庭湖的平原水網地區海拔(吳淞零點)變幅為25-30米,純湖區總面積18780平方公里,其中湖南15200平方公里,湖北3580平方公里 
湖南境內的洞庭湖區轄常德、岳陽、長沙、湘潭、株洲六市27個縣(市區)包括純湖區的武陵區、城區、漢壽縣、安鄉縣、津市、澧縣、資陽縣、赫山區、沅江市、南縣、華容縣、湘陰縣、岳陽縣、臨湘市、岳陽樓區、君山區、云溪區、望城縣等18個縣(市、區),尾閭地區包括桃源縣、臨澧縣、汩羅市、長沙縣、寧鄉縣、湘潭市郊、株洲市郊9個縣(市區)以及長沙市部分郊區。堤垸控制面積1260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000萬畝,人口1000餘萬人,每平方公里627人。 
洞庭湖是湖南省的寶湖,曾經是我國第一大淡水湖。洞庭湖平均水位為25.57米(鹿角站、吳淞基面),年內最大水位變幅為13.61米(1962年),最小水位幅為9.29(1972年),絕對水位變幅達16.29米。1825年的面積約達6300平方公里,湖盆面積約400億立方米。由於洞庭湖承擔著長江和湘、資、沅、澧超額洪水的調蓄任務,多年平均入湖徑流量均為3011億方米,是鄱陽湖的3倍、黃河的5倍、太湖的10倍,汛期來水平均2240億立方米,長江來水佔洞庭湖入湖水量的75%,來自長江的泥水佔入湖泥沙量的80%,每年泥沙入湖量達8千萬—1億立方米,以3倍於鄱陽湖、7倍於太湖的速度淤積,使湖面年均淤高3.5釐米。入湖洪水帶來的泥沙淤積使洞庭湖不斷萎縮,大片洲灘露出水面,土地被圍墾開發,湖泊面積和容積迅速縮小,天然湖泊面積已居於鄱陽湖之後成為我國第二大淡水湖。1949年湖面積減少4350平方公里,容積減少為293億立方米;1978年湖面積減為2625平方公里,容積減為167億立方米;1995年湖面積又減為2625平方公里,昔日八百里洞庭的大湖景觀已被大片圩垸林立的平原分割成西洞庭、南洞庭和東洞庭三個油洪道相連的湖泊。 

畢業論文蒐集整理:

洞庭湖與鄱陽湖比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