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中國小的創新教育分析

才智咖 人氣:8.59K

美國是世界上最具有科技創新力的國家之一。它的教育體制鼓勵學生標新立異,自由想象,暢所欲言,動手實踐,發展個人興趣,這種實用主義的教育讓學生具有更強的獨立意識和自信心,敢於表達自己的想法,富有創新精神和能力。

美國中國小的創新教育分析

一、尊重個體的人文環境,為個性的釋放開啟枷鎖

在美國學校的教學樓裡,沒有令人緊張的標語,沒有刺激神經的評比欄,到處是紅紅綠綠的學生作品,甚至連房頂上都是學生的手繪作品,這樣的裝飾無拘無束,沒有壓力感。許多學校還在寬敞的走廊上擺上了沙發,為學生和教師提供舒適而溫馨的休息場地。大多數學校對學生的著裝沒有要求,許多愛美的學生穿著時尚,戴著彰顯個性的手飾在普諾維登斯市最好的公立高中Classical High School,看到很多老師和學生穿著睡衣,五花八門。校長ScottBarr博士告訴我們,今天是一個特殊的日子——“睡衣日”。大家可以標新立異,展示自我,不但穿著各式各樣,而且有的抱著枕頭,有的抱著毛茸茸可愛的小公仔。課堂呈現出與平時不同的風景線。他說,學校裡還有很多其他的日子,讓孩子們有所變化,有所想象。美國教育為了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和創新能力簡直到了一個讓人驚歎的地步。

人文的關懷就是要重視人、尊重人、關心人、愛護人。我們常把“以人為本”掛在口頭,寫在牆上,但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我們沒有從學生的個體需要出發,而是從學校的需要,從家長的需要出發。我們要求學生著裝一致,整齊劃一,甚至要求對學生髮型都提出統一的要求。從著裝統一到思想的高度統一,從老師教學的絕對權威到試題標準答案的神聖不可改動。我們讓學生失去了什麼?失去了個性,失去了思辨能力,失去了打破常規的想象能力,也失去了創新能力。

二、豐富多樣的課程設制,給學生以自主選擇的機會

在中國,校內課程大都由學校、教師安排,課外學習大多由家長安排,學生沒有選擇學習內容的權利,也無須關心課程的安排,只要專心學習就可以了。美國中學採用了和大學相仿的選課制,即每個學生都要根據自己的興趣與需要選擇課程。由於每個人的興趣或者學習計劃不一樣,每個人的課程表都是不一樣的。所以每門課都會有不同的學生,以至於學校(中學)沒有班級的概念。必修課是必須要選擇的`,但必修課中也有可供選擇的模組,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特長和愛好選擇不同取向、不同水平的課程模組。許多學校在7-12年級的課程設制中,科學模組被分成初級、中級、高階三塊,數學模組被分為運算、代數一、代數二、幾何、統計、微積分六塊,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業水平選擇適合自己難度的學習內容。對於同一年級的學生,因為選擇的模組難度不同,也不要求所有的人畢業時都達到同一水平,只要你通過了你所選擇模組的統考。就可拿到相應的學分。

選修課相對必修課來說就更加廣泛,各學校從學生的興趣出發,從學校的特點出發,設定了與眾不同的課程,呈現出多元化和選擇性的特點,如羅得島州Wheeler School外語課開設除了AP課程的西班牙語、法語、中文外,還根據學生的興趣開設了日語、韓語、阿拉伯語、俄羅斯語等十門外語課程,對於個別能力特別強的學生還介紹到其他學校或高校上課。被奧x馬和比爾,蓋次讚賞的The MEI學校沒有普通意義上的必修課程,這個學校從學生的興趣點出發,對學生提出合理建議,根據興趣選擇相關課程,也就是說學生選學的課程完全由學生自己的興趣決定,老師的教材教法也是圍繞學生的興趣建立起來。學校與社會有關單位聯絡,一週有兩天的時間進行實踐學習。

這種課程設定充分體現了選擇性,滿足了學生的個性化需求,為學生個性化發展留出餘地,相對寬鬆的時間安排和自主學業水平為學生個性、特長、興趣、愛好的盡情發揮提供了必要的條件。反思我們國家的課程是大一統,學校課程開設缺乏自己的特色。雖然在1996年全國第四次教育工作會議上,已經提出了“國家、地方、校本三級課程管理”的構想,第八次課程改革也把校本課建設作為課程改革的重點工作,但在學校實際工作中。學校對國家課程,特別是會考、大學聯考科目課程重視程度很高,但對於非會考、大學聯考科目的國家課程,對於校本課程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很多學校管理者還缺乏校本課程開發意識。

三、民主實踐的課堂教學,使學生髮散思維得到培養

杜威的“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理論和喬姆斯基的“先天主義”教育理論對美國基礎教育影響很大,在課堂教學中充分體現對學生的尊重。美國的課堂教學反對教師“一言堂”和學生死記硬背,注重學生合作討論、探究和動手實踐。對學生與眾不同的疑問、見解以及異想天開的設想,對學生挑戰書本、挑戰老師、挑戰權威的勇氣,老師都表現出極大的耐心、寬容與尊重,並投以讚許的目光和會心的微笑。對於學習有困難的或者動作笨拙的學生,老師總是給予最大的鼓勵。民主寬鬆的課堂教學氛圍使學生敢想、敢問、敢說、敢做,思想得到解放,發散思維得到培養。

直接感知和自己動手是在美國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教學方式。每個學生都要經常做“報告”,從選題、撰寫到演講,全部是獨立完成。在我們參觀的一所教會學校La Salle Academy裡,校方專門安排了十幾位七年級的孩子與我們交流,孩子們展示著自己親手做的課件,用自信而流暢的語言介紹了他們的學校,與我們一起分享他們的學習生活。在不同的學校我們也看到,化學課上學生用實驗的方法探究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價:在生物課上,孩子們親自栽種番茄苗,給破土而出的小苗定量加水、施肥,做觀察記錄;在藝術課上,學生自己製作陶瓷的、紙的、石膏的、木頭的、金屬的等各種藝術品,有時一件作品有許多道工序,要花幾個星期甚至一個學期才能完成……老師不會輕易告訴學生結果,而結果的出現往往要經歷學生的動手、觀察、合作、交流、討論之後,才會浮出水面。這看上去有點浪費時間,但在這個實踐過程中,學生的動手能力、研究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都得到了有效地鍛鍊和提高,

有些學校還會在每週安排一種自主活動課,學生可以盡情展示自己的興趣和特長,扮演各種角色瞭解社會,參加烹飪課學習,做各種手工,或自己上網查詢照片、資料,完成自己的研究。所有的成果都要在定期召開的家長會上做出個人彙報,在這些課程和活動中,全方位地培養學生動手、參與、寫作、研究等能力,也讓學生的各項才能得到了很立體的展示和發展。

綜上所述,美國現行的教育模式首先是承認個體差別,尊重個體差異,其次是最大限度地利用這些個體差別激勵個性的發展,培養學生廣泛的興趣愛好,利用課堂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利用課外的學習增強學生對社會的瞭解,這些都為我們素質教育的推進和創新精神和能力的培養提供了很好的借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