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做杜拉拉這樣的職場青澀菜鳥

才智咖 人氣:2.5W

    HRD冷眼熱評電視劇《杜拉拉昇職記》專欄系列文章:

不能做杜拉拉這樣的職場青澀菜鳥

(引子)

     杜拉拉”成為使用率最高的職場時髦名詞之一,已經有一年多了。隨著小說的風靡,同名電影、話劇、電視劇紛至沓來,近期熱播的電視劇短短几周竟然達到網路點選過億次。之所以引起全國公眾如此高度矚目,一則驗證了媒體反覆宣告的職場書火紅年代持續高熱不退的判斷,二則無數的職場人受媒體指引把“杜拉拉”奉為職場寶典,因此杜拉拉並不僅僅是娛樂片,還承載著對上億職場人的指導培訓作用。

    現在的“杜拉拉”早已超越了她兩年前作為一個小說中人物的含義,她是中國當代職場的代言人,是奮鬥改變命運的代名詞,是職場正確方向的指南針,這些基於非娛樂的作用,僅靠現在的影視劇版本是遠遠不能達到的,甚至常常出現謬誤,使得越來越多的人擔憂它的流行導致對職場年輕人的深切誤導。

    那麼,在欣賞充滿青春氣息、輕鬆養眼的電視劇同時,再仔細研讀一番針對劇情的點評,你會真正瞭解什麼是真實的職場,職場上如何規劃、如何生存才是最適合自己的',是最理性的,也是最快樂的。

    從今天起,我會針對杜拉拉電視劇每一集,結合真實職場,寫一篇點評。職場是我們數億人生命的核心舞臺,是我們生活的重要依託,是我們辛勤奮鬥追求個人價值的基地,是我們快樂生命的源泉。願以此與職場人分享。

           

         (-)不能做杜拉拉這樣的青澀菜鳥

     

   可能是創作者為鮮明呈現小菜鳥變成日後高管這個線索,所以把剛出場的杜拉拉描寫得十分青澀,愣頭愣腦,沒有深刻的思想,不會觀察,不會圓滑地表達,沒有心智,不沉穩。杜拉拉看到原來的男友李鴻明給夏紅的鮮花,還能以為是給自己的,每天和夏紅同居一室,竟然看不出也感覺不出李夏的微妙變化,她確實是太單純了,而且情商不高。在職場中高情商的人往往比高技能的人過得好。

    我近幾年面試過大量剛畢業或畢業沒多久的小菜鳥,除去部分剛回國的小海歸(主要是國內外價值觀生活環境的差別,他們非常單純質樸,像白紙還沒學會包裝自己),像杜拉拉這樣傻乎乎的年輕人非常少。也許是這個時代催人早熟,也許是滲透進大學校園的人生壓力使小菜鳥們不得不盡快成熟起來。確實,招聘時,企業尋找的是匹配崗位的人,雖然各用人單位內部掌握的用人標尺不盡相同,但不歡迎不成熟的人,應該是共識。所以在求職時,沒人會考慮你剛畢業還不太懂事,你還年輕性格還不完善,你還小還沒有技能還不知道如何與同事相……所以像杜拉拉這樣幸運地,僅僅是因為招聘會上偶然地撞上了王偉,因為衣服的扣子開了被王偉不好意思地提醒而加深了印象,因為看破李鴻明和閨密愛情一氣之下跑到大街上竟然撞上了王偉的車。沒有這些偶然,王偉和ROSE會看上她嗎?這些情節都是編造的,我們不能指望這些人生美麗的際遇,我們必須準備好,用自己的實際能力去搏得職業機會,去收穫奮鬥的果實。

    這也就是在電視電影中,如果真的在現實生活中,像杜拉拉這樣的青澀新人,不巧趕上一家企業文化嚴酷的地兒,也許椅子沒坐熱就要辦理離職流程了。

    李文華是HR,HR一般都比較職業,因為他們不是業務部門的人,HR對人的素質要求非常高,其實這也是這些HR人得以生存下去的根基之一。親和力是他們的特徵。而李文華在招聘會現場對著杜拉拉無奈的苦笑、不耐煩和不屑的表情,有欠真實,好的HR在招聘過程中是不會讓應聘者看到他真實的內心的,他表現出來的是始終如一的職業、尊重和真誠。我對我認為註定不會被聘用的人,尤其尊重,因為不能讓這次面試給落聘者留下太深的陰影,如果他遇到幾次傷害自信的場合,他將久久難愈傷口。已經不會聘用人家了,那麼就儘可能地多給對方一些可再生的信心吧。

    不少情節是很真實的,很有代表性。李鴻明解釋和杜拉拉分手的原因,他說:自從你上班以後就像吃了槍子兒似的,約好的時間你說加班就加班就不來了。這種情形確實太常見了,說起來好像司空見慣,但真的是太影響個人生活了,長此以往,人似乎變成了機械,生活和工作難以平衡。如果是自己喜愛的事業,這些也許還不算什麼,如果是勉強支撐為了掙生活費而工作著,那就比較痛苦了。所以說工作應是生活的快樂,做到這點並不容易。

    有一次領導開恩說長假期間不讓大家加班了,我趕緊買了去外地的機票,第三天就要放假了,我好不容易找了二張特價票。剛把機票錢交了,正高興得和當地方準備接待的朋友打電話呢,接到通知長假正中間那天開會,不得請假。頓時像洩了氣的球,趕緊又忙著通知各方我去不了了,心疼好幾千的機票錢,像剛剛央求旅行社給我找幾張特價票一樣求人家給我退了。結果還不能退。所以,福禍相潛,好事壞事真難說,從僅幾天的長度看就全變了。

    還有一次,因一件對我個人很重要的事,費盡周折通過朋友約了一位頗強勢的新朋友談,約在週末晚上五點。但那天我開會,不知幾點結束,總覺得快開完了,但也沒個準點。我既不能太提前和他說也不能到約定的時候再說,從三點半以後就忐忑不安,四點一刻時我終於下決心給他發簡訊,把時間延後。新朋友是個計劃性很強的職業人,連發簡訊問我到底約在幾點,七點行不行?我咬著牙回覆了個“YES”,想怎麼也開完了呀,領導晚上還有應酬呢。六點半,終於開發了,我立刻收拾筆記本心花怒放,剛要轉身走開,領導突然對我說:你也來參加今晚的聚會吧,談的事和你們部門有關。

    當我結束聚會心急火燎趕到與新朋友的約定地方時,早沒了他的蹤影。“有你這麼做事的嗎?”雖然我幾個小時裡持續不斷地給他發簡訊報告我的到達時間,他還是很不高興地拂袖而去。後來,再約到他時距這個週末已經是半年之後了。

   真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啊。可是,並不是職場人都得這樣。自己不能控制自己時間的職場人,即使總體來說並不忙,但心總是最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