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藝術生就業情況的調查報告

才智咖 人氣:4.46K

近年來,隨著高等教育的大眾化以及就業壓力的增加,總體看高校畢業生的就業期望有所降低,到中小企業就業、靈活就業、自主創業的畢業生逐年增加,學生擇業觀念和心態在發生積極的變化。

關於藝術生就業情況的調查報告

目前我國大學生就業難的 問題已經引起學校及社會各界的關注而且這一問題在未來幾年內會更加嚴重。但是,由於傳統觀念、社會輿論等多種因素影響,仍有相當一部分畢業生,尤其是家長的觀念不能適應就業形勢的變化,跟不上社會就業方式的變化.今後幾年這種反差可能會越來越大,突出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在就業崗位上,二是在就業方式上。到底大學生就業難的癥結在哪裡?本人認為目前大學生就業難有六大原因:

原因一 高校擴招影響.雖然國家已經停止了擴招,但是這幾年擴招的影響依然存在。2001年我國高校畢業生為115萬,2002年145萬,2003年212萬,2004年280萬,2005年380萬,而2006年全國高校畢業生人數達413萬人,比去年增加22%,因此整體就業形勢不容樂觀。同時,就業市場上各種職位的空缺越來越少,勞動力供大於求,大學生也就成了廉價勞動力。

原因二 學生就業渠道不暢.目前的就業渠道無非是學校推薦、熟人介紹、校園和社會的招聘會、人才或就業網站、報考公務員,服務西部等。但是,學校推薦一般是學生幹部或成績突出者才有機會,報考公務員受專業、志趣、是否黨員限制,這些只適用於特定人群。對大多數人來說,網站和招聘會才是最主要的就業渠道,但這兩個渠道並不能保證求職的安全性,帶有很多詐騙成分,最怕的就是不但工作沒找到,反而別不法份子坑了一筆。因此這兩個就業渠道還不能滿足畢業生的需求。

原因三 高校專業設定錯位,教育質量下降.一些大學的專業及課程設定有較大盲目性,專業趨同現象十分嚴重,造成供給嚴重大於需求。一些學校仍然沿襲傳統的應試教育的教學方式,培養出來的一些學生高分低能。不少學校專業劃分過細,難以跟上市場變化的步伐。另外,教師的知識結構仍然是非常陳舊,授課內容政治化空洞化。一些高校為了填滿大學四年課程時間,竟把很多與本專業不相關的課程安排進來,既浪費學生的時間,又不能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本專業的知識,培養出來的學生理論功底不繫統,應有的動手能力也不強。

原因四 用人單位的挑剔.現在的用人單位對求職者的要求越來越高。不少企業在招聘中普遍要求有“數年工作經驗”。事實上,一個應屆本科畢業的大學生,需要在畢業後的工作崗位經過一定時間的學習和適應,才能成為勝任那個工作崗位。畢竟剛剛畢業的學生,是一張白紙,除了學校學的很書面的理論知識,哪來到工作經驗,又有誰能提供給他們工作經驗呢,這不是很矛盾的事情嗎?

原因五大學生仍然期望過高.大學生就業理念也存在一些誤區,如“寧到外企做職員,不到中小企業做骨幹”,“創業不如就業”,“就業難不如再考研”等。此外,據2006年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顯示,目前六成大學生月薪期望值低於2000元。但近八成的用人單位卻認為大學生仍存在期望過高的現象,主要表現在薪酬、地域、個人發展機會、職位要求、行業要求、假期要求和要求專業對口等方面。

而不少大學生對此感到很委屈,由於低工資難以滿足他的基本生存需要,也往往不能對他形成足夠的工作激勵,結果必然帶來就業的多次選擇和用人單位對大學生的戒備心理。特別一些重點大學畢業的學生經常高不成低不就,找工作自然就成了難事。

原因六大學生缺乏求職技巧.很多用人單位表示,部分學生在求職時往往表現得不夠自信,過分緊張,回答問題時支支吾吾,表現不出自己的實力。更有一些求職者面試時弄虛作假,企圖欺騙矇混過關,誰知很快就被有經驗的用人單位拆穿,不得不再次承受面試失敗的慘痛教訓。而這樣久而久之,用人單位也會覺得大學生不誠信而喪失信心。

以上這幾點都是影響當今大學生就業難的因素。

許多畢業生面對這樣的情況都很無奈。近3年來的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情況比較顯示,工科專業畢業生的就業率最高,其次是理科,文科更低。其中,難度最大的當屬藝術類學生。

在全國“藝術熱”的大背景下,藝術人才呈現出了供需兩旺的態勢,但是工作的穩定性、收入的高低、年齡的制約讓藝術類畢業生不得不面對著同樣的就業難。

據資料說:現在普通專業就業率能達到70%以上,一些熱門專業就業率可達到80%甚至90%以上,而美術、音樂等專業簽約率不超過45%,不僅遠低於一些基礎學科的就業率,甚至低於師範類學生50%的就業率。而一些專業藝術高校的就業率更低,不少畢業生由於找不到固定工作,只能在藝術培訓班短期代課。

造成藝術生就業難有多方面的原因,但是最重要的是藝術招生和報考呈現非理性的狀態,藝術類專業社會需求比較小,目前已基本呈飽和狀態,而各高校為了多收取學費,不考慮社會需求還在盲目擴大招生規模。

其次,藝術類專業的針對性很強,專業劃分很細,知識結構比較單一。因此,就算畢業後跨專業就業也比其他專業學生難

在藝術生就業困難的大形勢下,如何讓自己更好的就業,成了藝術生最為關心的問題。其實,藝術生也有自己的優勢——應該看到,與基礎學科相比,藝術生平時有更多機會做兼職,所以藝術生在校期間完全可以利用兼職的優勢,多培養動手能力,瞭解社會對藝術生的'需求,早為就業鋪路。此外,藝術生要注意保留平時的作業或好的作品,這對找工作也會有很大的幫助。

從目前的情況看,藝術生畢業後,絕大多數進入企業和公司工作。比如設計專業,畢業後一般進入設計公司工作。另外,畢業生完全可以自主創業,而且藝術專業靈活多樣的特點決定了比較容易創業。不少藝術畢業生自己註冊成立了設計工作室,從事廣告牌設計、廣告製作等一系列業務,也是就業的渠道之一。

由於社會判斷人才的標準變了,隨著社會知識水平的普遍提高,學歷將不再作為用人的首要衡量標準。以前的大鍋飯沒人計較,反正有財政撥工資。現在企業在選拔人才時不再只看學歷的標籤,而是要“是騾子是馬拉出來遛遛”。學歷之外的能力將被用來證明你是否比別人優秀。

很多大學生認為學習的技能越多、證書越多越好找工作,於是盲目地參加各種培訓班。企業更看中的是學生的知識結構、思想觀念、思維習慣、基本素質修養、個人品質、吃苦精神和敬業能力,包括工作經驗和技巧等。因此,盲目參加各類培訓班有的時候非但不能起到真正的作用,而且可能對學習造成不好的影響。

但也有很多大學生因為找不到工作,或是找不到滿意的工作,大都選擇在學校繼續深造, 讀研究生,攻博士生。。希望能憑藉一份高深的學歷來找到自己滿意的高薪工作。但當今社會的現實是,大多數崗位需要的仍然是職業教育的學生。這就使得本來只需要職業教育的崗位卻招收專科甚至本科教育的學生,本來只需要本科教育的崗位招收研究生甚至博士生,形成了如今用人單位的用人“高消費”。這不僅增加了學生的受教育成本,也增加了用人單位的用人成本,更形成了教育資源和人才資源的嚴重浪費。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隨著知識更新速度的不斷加快,在一些高新技術領域,特別是IT行業等新興產業裡,今天學到的興許明天就會被“重新整理”。所以,碩士生貶值了,而一些“沒多少文化”的高階技工卻炙手可熱。博士也在貶值,在很多企業,博士生、碩士生、本科生的薪金呈金字塔倒掛的格局。所以,儘管拿到畢業證書了,你還得不斷的學習,才能在千軍萬馬中脫穎而出——說著說著後學歷時代就這麼來到了。大眾化時代的大學生不能再自詡為社會的精英,要重新制定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要懷著一個普通勞動者的心態和定位去參與就業選擇和就業競爭。這需要廣大畢業生尤其是家長更新就業觀念,調整就業期望,在正確判斷形勢的前提下適度選擇,以多種方式努力實現廣泛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