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教育與大學生全面發展之間的辯證關係

才智咖 人氣:1.11W

摘要:實現人的全面發展是馬克思主義關於人的發展的重要觀點,大學生的發展的同樣應實現全面發展。思政教育與大學生的全面發展之間存在著辯證統一的關係,這可以從如下三個方面予以闡述。首先,思政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實現大學生的全面發展,其次,實現大學生的全面發展要求加強思政教育,最後,思政教育與大學生的全面發展之間具有相輔相成的關係。

思政教育與大學生全面發展之間的辯證關係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大學生;全面發展

思政教育工作在實現大學生全面發展這一重大議題中的作用,值得深入探討。本文認為,兩者之間存在相輔相成、對立統一的辯證關係。

一、思政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實現大學生的全面發展

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關於人的全面發展是如此論述的:“代替那存在著階級和階級對立的資產階級舊社會的,將是這樣一個聯合體,在那裡,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自由發展的條件。”1在這裡,馬克思和恩格斯認為,超越資產階級舊社會的未來社會,將是一個每個人得到自由發展的社會,亦即,每個人都能得到自由發展是未來社會的特徵之一。在這之後,馬克思和恩格斯對人的全面發展議題進行了進一步的研究,認為,人的全面發展也受制於當時社會的生產力水平,人的全面發展只有在物資財富獲得了極大豐富的社會中才能徹底實現。總之,從馬克思和恩格斯的論述來看,實現人的全面發展是共產主義社會的一個本質特徵。而作為共產主義社會準備階段的社會主義階段(也包括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同樣也必然地在實現人的全面發展方面達到相應的高度。

思政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實現大學生的全面發展。思政教育作為一種對受教育者思想的干預手段,其直接目的是實現受教育者思想上、特別是政治思想上的積極轉變,從簡單的政治心理上升到自覺、系統的政治思想,從模糊不清甚至含有錯誤內容的政治心理轉變到清晰的、正確的政治思想。而政治思想在人的全面發展中是居於領導地位的因素。無論是從古代對“德”“才”關係的論述,還是從現代對政治思想重要性的強調來看,一個大學生的發展是以政治思想的發展為其前提的。政治思想發展的方向決定了其他方面發展的方向、制約著其他方面發展的成就高低。有了正確而先進的政治思想做指導,大學生的全面發展才有了最可靠的保障。可以說,政治思想的發展水平直接決定了大學生的全面發展水平,同時,衡量大學生的全面發展水平,政治思想始終是一個頭等重要的考慮因素。按照馬克思恩格斯的長期規劃,共產主義社會中的人已經實現了全面發展,這其中也包含了人的政治思想同樣也發展到了很高的水平,真正實現了“天下為公”、做到了“我為人人,人人為我”。“各盡所能,各取所需”的共產主義社會生產與分配體制必然地要求有具備了高度自覺而正確的政治思想的人來運轉。因此,從長遠而言,思政教育所擔負的任務必然是培養這種能適應“各盡所能,各取所需”式社會的人。從中期來看,社會主義社會作為共產主義社會的預備階段,雖然不能立刻要求人們達到共產主義社會中的高度,但也必須達到與社會主義社會相應的水平。思政教育在中期的任務,則應當是努力培養能適應社會主義社會的人。

二、實現大學生的全面發展要求加強思政教育

正如馬克思和恩格斯所指出的那樣,要實現人的全面發展,需要以高度發達的生產力水平和相應的現實社會關係作為其物質基礎。然而,這並不意味著當生產力水平和現實社會關係達到相應高度後,人就會自動地實現全面發展。在馬克思主義對社會結構的區分來看,社會可以分為兩層,即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在上層建築之中,又可分為兩層,即思想上層建築和政治上層建築。思想上層建築包括的內容非常豐富,政治思想、道德、文化等都在其中,而以政治思想為其核心。如果將社會當成一個大系統來看,社會的政治思想決定了思想上層建築,思想上層建築對其下的政治上層建築起著制約的作用,思想上層建築和政治上層建築作為一個整體(社會上層建築)對經濟基礎起著強烈的作用。從上述對社會結構的分析來看,要實現大學生的全面發展必然地要求加強思想政治教育以提高大學生的政治思想覺悟。

在當前社會發展程序中,我國的社會生產力水平得到了長足的發展,然而社會群體的意識卻出現了不容忽視的問題,即落後文化的侵蝕。這些問題的存在都表明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並不自動地帶來大學生的全面發展,而只是為大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一定的條件、舞臺。落後、腐朽文化的侵蝕之下的大學生是無法實現其自身全面發展,甚至與全面發展是背道而馳的。思想政治教育應該在完善理想、完善道德等方面著力。理想在人精神世界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理想在人的全面發展中起著指引性的作用。理想的強化可以有效地幫助人們自覺抵制落後、腐朽思想的侵蝕。因此,思想政治教育首先應當重點加強社會成員的理想建設,幫助人們樹立其正確的、遠大的理想,進而以理想引導人們合理的行為方式。其次,思政教育應該在完善道德方面下功夫。道德從其本質上來說,是行為的規範,從這一點來看,其與法律的功能是一樣的。然而道德與法律有著重大的區別,即道德作為一種社會規範,其對人行為的規範與指導是以人對善惡的認知與態度作為依據的。而法律則更多地表現為一種外在的規範與強制。道德所包括的內容,按照人的社會關係型別可以分為家庭道德、公共道德、職業道德等三種類型。其中前兩者包含了一個普通的大學生在社會關係中的可能涉及的所有範圍。因此,思政教育對於大學生的道德建設應該從這三方面入手。以家庭道德為基礎,進而是公共道德。家庭道德之所以應該成為公共道德的基礎,是因為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是個人最常生活於其中的空間。而且,中國儒家的傳統倫理觀認為,家庭道德的建設是其他更大範圍內道德的出發點。儒家的這一倫理觀正確而簡易,影響深遠,其對於家庭道德的重視應當得到當代思政教育的傳承。

三、思政教育與大學生的'全面發展之間的相輔相成

思想政治教育與大學生的全面發展之間存在著相輔相成的統一關係。思想政治教育是干預大學生思想的手段,而大學生的全面發展則是發展的終極目標。兩者之間首先存在著手段與目標之間的辯證關係。大學生的全面發展不是自動實現的,需要以合乎大學生髮展規律的手段予以干預實現。這種干預不是對大學生思想自由的禁錮和扼殺,而是實現大學生思想自由的積極干預手段。通過思政教育,使得大學生能夠擺脫錯誤思想的泥沼,從必然王國逐步進入自由王國。所以說,思政教育是實現大學生自由發展、全面發展的積極干預的工具。思政教育是教育的一種。教育是引導大學生髮展所必不可少的工具,同樣,作為教育中專門對受教育者政治思想層面進行干預的類別,思政教育同樣是社會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所必不可少的手段、工具。

另一方面,大學生的全面發展對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目標與條件。思政教育是對社會成員思想發展方向的引導。對於思政教育自身的發展而言,教育什麼人、教育到什麼程度、教育成什麼樣,這些問題決定了思政教育自身發展的水平。而人的全面發展則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明確的發展方向。隨著思政教育的發展,以及社會生產力水平不斷提高、社會經濟關係和政治關係的不斷進化,人的發展越來越朝向全面發展邁進,也就是說,人的發展水平不斷提高。這種新的事實也為思政教育的發展提供了新的課題與作用物件。思政教育者們必然不斷地適應發展了的受教育物件,深入研究發展了的受教育物件們的新的思想狀況、政治思想現狀,並在此基礎上運用新的技術手段(如網路等),開發出新的實施思政教育的理論以及在此理論指導之下的教育方式方法、手段等。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