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政策與生育觀念的理論關係

才智咖 人氣:1.96W

社會催生了社會生育觀念,而生育觀念的轉變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了社會的變遷,以下是小編蒐集整理的一篇探究生育政策與生育觀念關係的論文範文,歡迎閱讀檢視。

生育政策與生育觀念的理論關係

一、問題的提出

自單獨二胎政策在各地實施以來,已一年有餘,雖然各地對單獨二胎政策有極高的關注度,但是此次生育政策的實施效果並不明顯,出現生育徘徊。自單獨二胎政策開始實施,至2014年12月,符合條件的1100萬對夫婦中,只有106.9萬對單獨夫婦申請生二孩,而生育的不足47萬對。從資料上來看,這與計劃實施之初所預計的每年新增200萬人口的資料有較大出入,遠未達到預期的生育目標。這種生育政策與政策實施效果的差異行為表明生育政策對生育觀念的引導效果並不明顯。

那麼,生育政策與生育觀念在理論上存在怎樣的引導關係?生育政策與生育觀念之間又是怎樣的應然關係?這種應讓關係在實踐中又是怎樣表現出來的?受到生育政策引導的生育觀念反過來對生育政策產生何種啟發?本文將逐一回答以上問題。

二、生育政策與生育觀念的理論關係

生育政策當屬於社會公共政策的範疇,其概念賦予了生育政策緩解人口壓力,解決社會因為人口所帶來的問題,促進社會向前的價值導向。而生育觀念是人們在一定的經濟、社會、文化環境中形成的對生育現象的認知,是關於生育的意願、價值、知識、行為等觀點、看法與認識的總和,內容包括生育的需求、動機、意願和偏好等。

對生育觀念和生育行為的研究一直是國內外學術界的熱點,從社會政策角度研究生育觀念亦是屢見不鮮。目前現代生育政策與生育觀念的理論關係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生育政策作用於生育觀念

社會催生了社會生育觀念,而生育觀念的轉變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了社會的變遷。生育觀念是一個動態的過程,這種動態性表明生育觀念的變化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經濟因素,歷史傳統,生育政策,女性文化水平,社會條件等眾多因子都會對生育觀念的形成產生影響。任何政策都是作為國家進行社會控制的手段。這種手段有積極和消極之分。

具體說來,積極的控制手段表現為,現如今單獨二胎政策對符合二胎條件的家庭允許其生育二胎;消極的控制手段則表現為,並未全面放開二胎政策。簡言之,在這過程中,生育觀念受生育政策所影響和制約,社會政策引導著社會成員的生育觀念。比如我國的計劃生育政策演變史上的獨生子女政策階段,對生育數量的限制明顯制約了生育意願。在這種背景下,人們只想生一個自然是皆大歡喜,還可以接受獨生子女的補助。可受傳統“多子多福”影響的中國夫婦大部分處於“想生不能生”的位置。最直接的效果即為將有4億人口的生育意願並未轉換為生育行為。

(二)生育觀念反作用於生育政策

中國現階段的生育觀念正處於由傳統型向現代型轉變過程中,呈現出了生育觀念現代化的趨勢。生育觀念最為直接的表現方式即為生育行為,生育行為的量化表現也正是衡量生育政策的重要指標。生育觀念對生育政策的調整啟發是是通過生育行為這個媒介間接實現的。生育政策猶如石拱橋的一端,而生育觀念則處於石拱橋的另一端,橋面正是生育行為。

生育觀念的轉變影響了人們的生育行為,發揮了積極的作用,表明生育政策在政策制定,政策執行,政策評估等方面都獲得了肯定,使得生育政策處於相對穩定的狀態。但不可否認的是,生育觀念的轉變也帶來了一些負面的影響,人口結構中出現的人口老齡化問題,性別比失衡問題,“四二一”家庭結構問題無不對生育政策的調整提出了新的要求。這要求對生育政策的各個環節都需根據特定的原則與程式進行反思與調整,從而使生育政策處於一種動態平衡之中。

三、政策應然效果

生育政策作為公共政策的一環,必然承載了維護公共利益的使命。[4]單獨二胎政策的出臺,意在通過對生育觀念的引導,優化生育風氣,從而實現調整人口結構,緩解人口壓力等一系列問題。這種政策應然效果可以運用以下政策目標分析模型來解讀。

(一)理性政策模型

該模型又稱科學決策模型,其基本出發點是基於決策主體的“經濟人”和“理性人”假設。[5]生育政策的制定者都面對著一個既定的問題,那就是如何通過人口政策來緩解當前的人口壓力。顯然,理性政策模型認為生育政策的調整,必然會給原有的生育觀念帶來巨大的衝擊。為此,在單獨二胎政策中,這種模型就體現為設定出一個高度簡單化和高度理想化的資料,也即符合單獨二胎政策的1100萬家庭在2014年全部都會選擇生育二胎。政策制定者根據部分地區所開展的試點效果,設定出這個假定的資料。這種資料並沒有考慮到比如經濟實力等一些限制性因素。並沒有考慮到非理性的因素,資源條件限制等一系列條件的影響。為此,這種基於“理性人”的傳統理性主義帶有濃厚的理想化色彩,並不十分地“接地氣”,這也就是政策效果出現偏差的最主要原因。

(二)滿意政策模型

滿意政策模型又稱有限理性模型。滿意模式要求政策目標基於滿意標準,而非最優標準。在單獨二胎政策中,儘管符合政策要求的有1100萬對夫婦,但是最後提出申請生育的僅有106.9萬對,未佔一成。許多人以此資料來斷定單獨二胎政策“遇冷”,這是對人口資料的一種誤解。生育觀念轉化為具體的的生育行為會受到眾多因素的影響。風險與不確定性情況過多,生育觀念本是一個高度複雜的概念,其構建效果並非一朝一夕之事。當dai孕育子女的主力軍:80後,90後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經濟因素必然成為其優先考慮因素。政策放開與否與其生育觀念的轉變並無直接必然的關係。人們選擇生育或者不生育也是基於滿意模型,即追求生育效益的.最優化。因此,106.9萬的資料是符合滿意模型的標準的。此外,對於單獨二胎政策效果的評估機制要有一定的彈性標準。單獨二胎政策的目標不是單一和絕對的,而是多元和相對的。根據這個模型,生育政策對生育觀念的引導效果不如第一種模型更加明顯,它在引導效果上打了一個“折扣”.

(三)漸進政策模型

漸進決策模型把公共政策制定過程看做對以往政策行為不斷修正的過程,它給我們的啟示是,公共政策是對過失的修正。單獨二胎政策是我國人口政策中的一個環節,是對計劃生育政策的調整與修正。在申請的106.9萬對夫婦中,只有47萬夫婦選擇生育二胎,這充分體現了漸進模型按部就班,積少成多,穩中求變的三大原則。在當前穩定的發展社會形勢之下,單獨二胎政策所帶來的“增量效果”著實體現了漸進的效果。“1100萬--106.9萬--47萬”這個資料是充分體現漸進分析政策的模型的。漸進主義是循序漸進的過程,不強調巨大的跨度。全面放開二胎政策意味著我國計劃生育政策的一個巨大跨越,很有可能造成人口問題的失控。全面放開二胎政策在政策制定方面顯得不夠穩定與連續,這是不符合漸進政策模型的理論基礎的。

四、單獨二胎政策的實際操作效果

運用不同的政策目標分析模型,會得出生育政策對生育觀念不同的引導效果,那麼,在實際過程中,單獨二胎政策對生育觀念的引導效果是怎樣的呢?單獨二胎政策對現代生育觀念的引導效果在實踐中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生育意願

生育意願是一種主觀期望,主要包含生育子女的數量,子女的生育質量,子女性別偏好,生育時間要求等幾個指標。

子女生育數量。在生育數量層面,我國傳統生育計劃生育政策的導向性功能與制約性功能在子女生育數量上的表現為一個,在特別條件下可以生育二胎。單獨二胎政策出臺,標誌著對子女生育數量限制要求的鬆動,這對有生育二胎願望的家庭來說是一個喜訊,在預期之中,這無疑是一個刺激因子,能夠滿足更多女性對生育數量的需求,然而,適齡女性以及其背後所代表的家庭的生育數量偏好在單獨二胎政策背景之下,並未出現計劃時的反彈高峰。

子女生育質量。[7]子女的生育質量體現在生與育兩個階段,主要是指在孕育子女階段與培養階段中的品質與質量,生育質量包含了子女的整個成長過程。在過去,子女的成長質量要求基礎的生理需求,但伴隨著物質生產資料的巨大進步,子女的生育質量與過去相比已經發生了明顯的變化,人們更加註重子女全方面綜合素質的提高,不管是一孩還是二孩,父母都會竭盡所能進行培養,也就是說生育質量這項指標不會因為子女的數量問題而導致指標水平的降低,這也就意味著而二孩的成長質量不會受到影響,二胎政策並未對該指標發生轉變作用。

子女性別偏好。[8]子女性別偏好表現為對子女性別期待值的高低。傳統重男輕女的封建思想隨著社會的進步已經逐步退出人們的觀念,取而代之的是“生男生女一樣好”,也即對性別無明顯的偏好傾向。[9]單獨二胎政策出臺以來,子女性別偏好依然表現為“男女都好”,符合生育二胎的,亦偏好“兒女雙全”,沒有出現明顯的偏好男孩或者偏好女孩的厚此薄彼現象。這就反映了此次生育政策的調整並未對子女性別偏好發生明顯的效果,子女性別偏好受到其他更多因素的影響。

生育時間。子女的生育時間表現為適齡女性的生育年齡,科學的生育時間集中在23歲至30歲階段。生育時間指標在二胎政策刺激之下沒有出現較大的變動,這也就從側面反映了生育時間並沒有因為單獨二胎政策的變化而出現提前或延遲生育時間的現象。女性會根據自身的時間規劃自主地選擇生育時間,不會“早”生貴子,或者縮短生育間隔。

(二)生育動機與生育需求

生育動機解釋了特定的生育動機,而特定的生育動機又源於一定的生育需求。國家的諸多制度對生育動機與生育需求產生了影響。有正式的制度如計劃生育政策方面的各種法律規範,社會保障制度等,也有一些非正式的制度,如宣傳先進的生育文化以營造良好的生育風氣。[10]

傳統的“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積穀防饑,養兒防老”等觀念已在國家的制度建設之下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特別是在當前養老機制,就業機制日益完善的社會大背景之下,人們的生育需求與生育動機不僅僅關乎於個人私德,還體現出一種更加長遠的理性利益維護。具體來說,不管是否選擇生育二胎,人們會認為孕育子女是每個人人生的“必然性”,生育子女的目標在於完成子女的社會化,43.7%的女性認為獨生子女的成長過程太孤單,不利於其社會化以實現作為獨立個體的人生價值。同時,培育子女過程中可以帶來天倫之樂,增添生活情趣,老年之後自己也會有更多的精神寄託。

五、結論與結語

(一)結論

1.生育意願中一些易為量化的指標比如生育數量,生育時間等,在單獨二胎政策的刺激之下並沒有發生明顯的變化,相反,單獨二胎政策對生育動機與生育需求卻有較大的刺激效果,人們在單獨二胎政策的號召下,有更加強烈的生育需求與生育動機,單獨二胎政策的導向性相對明顯。

2.生育觀念的形成是一個及其複雜的過程,與各類因子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政策是其中一個外在的客觀環節。僅從單獨二胎政策實施效果來看,生育實際行為與生育預期目標有著很大的差距,單獨二胎政策並沒有發揮引導生育觀念的主導作用。在引導生育觀念的過程中,政策因素有積極的促進作用,也會有消極的抑制作用。

3.單獨二胎政策實施以來,各省份的資料顯示當前的生育政策“遇冷”,為此對於積極調整人口政策,全面放開二胎政策呼聲越來越大。政策是一個過程,而不是立竿見影。政策效果不可以僅僅從一年多的時間來判斷,生育觀念屬於抽象的模糊概念,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決定或者更改的。為此,生育政策對生育觀念的引導效果不可一概而論,以偏概全。

(二)結語

現代生育觀念在各種因子的影響之下,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生育政策是構建生育觀念的一環,對於生育觀念的轉變在特定方面有一定的積極影響,但更多的還是受到其他因素的影響。而生育觀念的轉變效果對生育政策的重塑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最為突出的就是生育政策不可“踽踽獨行”,而要“結伴而行”.生育政策與其他社會政策的不同步表明整個國家的制度建構處於一種不穩定的狀態,這難以發揮整體的作用,整體必然影響區域性。這就解釋了單獨二胎政策實施的具體情況與預期目標有較大差距的現象。單獨二胎政策與其他社會政策基本保持同步的水平,切實保障生育二胎各個方面的利益,減輕生育二胎的顧慮,最大化實現生育觀念直接轉換為生育行為,引領整個社會良好的生育風氣。

參考文獻:

[1]周長洪,生育觀念的概念邏輯模型,南京人口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7年第23卷第2期第5-7頁.

[2]楊倩倩、陳岱雲,社會政策與生育觀念--以社會控制為視角濟南職業學院學報,2010年10月第5期第19-21頁.

[3]風笑天、張青松.二十年城鄉居民生育意願變遷研究[J]市場與人口分析,2002,(9):21-31.

[4]曹海軍對立與統一:公共政策與公共利益的張力關係,張毅,行政與法,2012年第12期第19頁--21頁.

[5]吳元其、儲亞萍等著,公共政策新論,安徽大學出版社2011年12月第2版第244-248頁.

[6]陳衛、靳永愛,中國婦女生育意願與生育行為的差異及其影響因素,人口學刊,2011年第2期第3-13頁.

[7]葉寶玉,當前隨遷子女的成長關懷問題研究--以上海部分學校為樣本,分類號G40-059.1,2012年5月.

[8]楊雪燕、李樹茁、尚子娟,兒子偏好還是兒女雙全-中國人生育性別偏好態度構成及其政策含義,婦女研究論叢2011年06期第27--34頁.

[9]陳衛.性別偏好與中國婦女的生育行為[J].人口研究,2002,(3):14-22.

[10]陳岱雲,張世青生育觀念與制度建構互動研究--基於社會控制的視角,山東大學學報,2011年第2期,第2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