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林三角視野下職業素養導向的優秀工程師培養

才智咖 人氣:1.06W

1、我國“卓越工程師”培養教育存在問題

歐林三角視野下職業素養導向的優秀工程師培養

目前我國工程教育存在諸多問題,社會對人才的需求與我國現行的教育制度、模式、觀念存在矛盾.很多學生動手能力差,實踐經驗缺乏,眼高手低.學校重論文、輕設計、缺實踐,社會氛圍重科學、輕技術.特別是 1998 年“大擴招”以來,我國工程教育出現了嚴重弱化的趨勢.存在的主要問題體現在:(1)高等學校教育思想錯位;(2)工科教育整體環境弱化;(3)缺乏對學生進行從事工程工作意義的教育;(4)只注重工程實踐,對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淡化.“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正是針對我國工程教育存在的問題而提出的.而在已經實施計劃的高校內也存在著只注重學生學科知識和專業技能的“硬”能力培養,缺乏培養學生的非技能層面的“軟”能力.“軟”能力是職業人在職業生涯中取得成功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培養“卓越工程師”的實施中一定要以全面提高學生職業素養為導向,才是科學的行之有效的。

2、基於“卓越立方體”課程哲學的卓越工程師培養

近年來,美國高等教育界中認為“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中最大膽的嘗試是歐林工學院的教育專案,它提出了一種獨特的課程哲學體系——“歐林三角”.同時,融合不同學科教學設計和“專案驅動”的教學貫穿整個學習過程,特別注重學生的創新能力、設計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的培育.該專案首次打破了大學裡“系”的概念,並率先摒棄教師資格終身制等措施,在美國工程教育界歐林教育專案標新立異.歐林工學院獨具匠心的培養卓越工程師的道路,其獨具特色的培養模式勢必會對我國卓越工程師培養產生巨大的影響。

2.1 提高職業素養為導向的多維“卓越立方體”課程模式的構建

研究歐林工學院的“歐林三角”課程哲學,分析我國國內軟體工程教育的現實情況.在建構主義理論的指導下,注重全面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提出了適合我國國情的改進的歐林工學院的課程模式——“卓越立方體”課程模式,該模式是一種基於建構主義提高職業素養為導向的多維課程模式,能夠全方位多層次地培養出合格的.卓越工程師。該模式是一種遵循實際應用能力形成規律的授課模式,同時也是一種基於多維任務驅動的課程模式.該模式的特點是:

(1)教學課程以提高學生職業素養為導向,以任務驅動為教學方法,以建構主義思想和“歐林三角”課程哲學為理論基礎。

(2)多維主要包含理論基礎維度、技能基礎維度、職業生涯維度、通識平臺維度、應用能力維度和增量拓展維度。

(3)多個維度的能力並不是各自獨立的,六個方面的能力互相依存,隨著知識和技能的不斷積累,達到綜合應用能力螺旋式增長的效果。

(4)多維能力提高最終體現在能力匯聚點,即最終目標和至高點,匯聚點在綜合應用能力維度上,表明該模式的終極目標是得到“卓越工程師”的非凡的綜合應用能力,此處的綜合應用能力包含創造性、設計性和創新性等三個特性。

(5)多維能力進行整合並逐步地提高,最終匯聚到應用能力維度,將整個軟體開發的綜合應用能力提升到—個新的高度。

2.2 “卓越立方體”課程模式實施措施

“卓越立方體”課程模式實施過程中,應保證先進的實驗裝置和學習環境,同時加大軟體開發綜合專案的實訓,充分利用學校提供的先進裝置和優越的學習環境,確保綜合訓練專案與實際工程開發專案貼近。在校內應建立開放實驗室和綜合實訓實驗室,並定期舉行相關的綜合競賽,培養學生的專案實戰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同時應進行全方位的校企合作,將企業的培訓機制引入到課堂教學中,鼓勵學生參加相關的軟體工程專業認證考試,以提高學生適應企業和社會的職業素養以及職業生存能力。

以“歐林三角”課程哲學和建構主義為指導,在學生的教學過程中要重視教學情景的建構.“卓越立方體”課程模式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為提高教師和學生的工程實踐知識和能力,應定期選派教師參加企業培訓和軟體工程專業相關的權威研討會,定期聘請權威公司的技術主管人員做報告.學生進入實習基地實習,堅持“請進來,走出去”的原則,使學生切實感受到工程技術開發的背景與過程,使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得到提高,培養出合格的軟體工程專業“卓越工程師”人才。

3、結論

借鑑西方國家高等工程教育的經驗,結合自身的教育制度和體制環境,提出了歐林三角視域下提高職業素養為導向的高校“卓越工程師”培養的教學新模式——“卓越立方體”課程模式.該模式注重努力培養造就出超自信、懂專業、高技能、善溝通和勤協作的卓越工程師,通過該方式培養出的學生才能適應社會和經濟的發展,才能稱得上是真正的卓越工程師。

參考文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