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經濟制度與經濟執行的一般原理

才智咖 人氣:2.64W

在社會發展不斷提速的今天,各種制度頻頻出現,制度具有使我們知道,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什麼,懲惡揚善、維護公平的作用。擬起制度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社會經濟制度與經濟執行的一般原理,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社會經濟制度與經濟執行的一般原理

"社會經濟制度與經濟執行的一般原理"一章主要包括如下幾部分:"社會經濟制度的變革"、"社會經濟的兩種基本形態"、"商品經濟的基本原理"。其中,"商品經濟的基本原理"是本章的主體部分,同時也是本章的重點和難點。

總言之,"社會經濟制度與經濟執行的一般原理"主要闡述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基本理論和一般原理,把握這些基礎理論和原理是研究資本主義經濟和社會主義經濟的基本前提。萬學海文根據這部分內容的重難點,為考生歸納總結了部分知識點(因篇幅有限只歸納部分)。

1、自然經濟與商品經濟的基本特徵

自然經濟是與較低的社會生產力水平發展相適應的經濟形態。自然經濟的基本特徵是:

(1)自給自足的經濟。自然經濟中社會勞動產品絕大部分都是為了滿足自然經濟單位內部的直接生活需要而生產。

(2)封閉、保守型經濟。在自然經濟條件下,人們的經濟活動侷限於一個狹小的範圍,無論是氏族部落共同體、奴隸主莊園或封建主莊園,還是農民家庭,都是一個自成體系的封閉式的經濟單位,處於分散、孤立、保守的狀態。

(3)以簡單再生產為特徵的經濟,勞動以自然分工基礎。

商品經濟的產生和存在,是以社會分工和生產資料與產品屬於不同的物質利益主體所有為條件的。商品經濟是與自然經濟不同的特徵:

(1)商品經濟本質上交換經濟。商品經濟條件下,生產要素和消費資料的全部或大部分要通過市場交換來獲得,商品生產者以追求價值為目的,並通過市場交換來實現。

(2)商品經濟是開放型、開拓進取型經濟。

(3)商品經濟以擴大再生產為特徵,是與較發達的社會生產力相聯絡的經濟形態。它既是生產力發展的產物,又進一步為生產力的發展提供廣闊空間,在促進生產力發展推動社會進步方面,具有自然經濟無法比擬的作用。

2、商品經濟與市場經濟的區別與聯絡

商品經濟與市場經濟是兩個既相互聯絡又相互區別的概念。

如上所述,商品經濟就是直接以市場交換為目的的經濟形式。它是與自然經濟相對應的一個範疇。而市場經濟則是與計劃經濟相對應的一個範疇,指的是市場機制在資源配置中起基礎性作用的經濟形式。商品經濟說明的是社會各經濟主體之間的聯絡方式,市場經濟則說明的是社會資源的配置方式。

雖然說有商品經濟就有市場,但是有商品經濟和市場並不等於就是市場經濟。只有當市場機制對價格和生產者的經營活動能直接起調節作用,從而市場機制在社會資源配置中起基礎性作用時,商品經濟才發展為市場經濟。所以,商品經濟是市場經濟存在前提和基礎,市場經濟則是商品經濟進一步發展的客觀要求和必然結果。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說,市場經濟是商品經濟的發達階段。

3、複雜勞動創造的價值量等於倍加的或自乘的簡單勞動創造的價值量

生產商品的勞動還有簡單勞動和複雜勞動的區分。簡單勞動是指不需經過專門訓練和培養,一般勞動者都能勝任的勞動,而複雜勞動則是指需要經過專門的訓練和培養、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識和技能的勞動者才能從事的勞動。在同樣的`時間裡,複雜勞動創造的價值量等於倍加或自乘的簡單勞動創造的價值量。

如上所述,商品的價值量取決於生產商品所需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而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是以簡單勞動為尺度的,複雜程度不同的勞動所生產的不同種類商品價值量的確定,是通過把一定量的複雜勞動轉化為多倍的簡單勞動來實現的。這種轉化不是商品生產者自覺完成的,而是在商品生產者背後由自發的社會過程實現的。

當然,複雜勞動和簡單勞動的區分是相對的。在一定條件下的複雜勞動,在另外條件下可能就是簡單勞動。

4、商品的二因素和生產商品的二重性

商品是用來交換的勞動產品,具有使用價值和價值兩個因素。使用價值是物品的效用,即能滿足人們某種需要的屬性。使用價值是由物品的物理的、化學的、生物的等自然屬性決定的,一種物品往往具有多種多樣的自然屬性,能夠滿足人們多方面的需要。這種多方面的使用價值往往是隨著人們的生產實踐和科學技術的發展而被發現和加以利用的。使用價值是商品必須具備的一個首要因素,沒有使用價值的物品沒人需要它,不能成為商品。但作為商品的使用價值必須是為了滿足別人需要的使用價值,必須是為了交換而生產的使用價值。政治經濟學研究商品使用價值的著眼點不在於使用價值本身,而在於商品的使用價值是商品價值和交換價值的物質承擔者。

商品不僅具有使用價值,而且具有交換價值,即它能夠用於交換別的商品並表現為一種使用價值同另一種使用價值相交換的數量上的關係或比例。不同商品之所以能夠相互比較,並按一定比例進行交換,是由於不同使用價值的商品中都凝結了無差別的一般人類勞動。這種凝結在商品中的一般人類勞動,就是商品的價值。因此,價值是交換價值的基礎,交換價值是價值的表現形式,交換價值是由價值決定的。商品的二因素,從表面上看是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在本質上則是使用價值和價值。

商品的使用價值和價值是處在一種既相矛盾又相統一的關係中。一方面,使用價值和價值共存於一個統一體(商品)中,缺少了任何一方都不能構成商品。使用價值是價值的物質承擔者,價值的存在以使用價值的存在為前提,沒有價值的物品有使用價值,但這只是普通的使用物品,而不是商品。另一方面,商品的使用價值和價值又是對立的,相互排斥的。商品生產者生產商品的目的並不是為了使用價值,而是為了價值,但要取得價值就必須生產使用價值;而且必須把生產出來的具有使用價值的商品賣出去,才能從購買者那裡實現商品的價值。從購買者來說,他所需要的則是商品的使用價值,但要想獲得使用價值就必須支付相應的價值。買賣雙方都不能同進既獲得商品的使用價值又獲得商品的價值。由於商品內部包含著使用價值和價值的矛盾,所以一切商品都必須參加交換過程,只有通過交換把商品賣出去才能使商品的生產者實現商品的價值,使消費者獲得商品的使用價值,從而解決存在於商品的內部的使用價值和價值的矛盾。

在商品的二因素中,使用價值是商品的自然屬性。不論什麼社會,使用價值總是構成社會財富的物質內容,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它不反映人們的生產關係,不隨社會形態變化而變化。價值則是商品的社會屬性。人們按價值相互交換商品,實質上是相互交換自己的勞動,所以價值體現商品生產者之間的生產關係。

生產商品的勞動,一方面是有用的具體勞動,不同的具體勞動生產出不同的商品的使用價值,具體勞動同自然物質相結合成為使用價值的源泉;另一方面,生產商品的勞動又是抽象的人類勞動,即撇開了勞動具體形式的無差別的一般人類勞動。抽象勞動形成商品的價值,是價值的唯一源泉。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是生產商品的同一勞動的兩個方面或兩重屬性,而不是兩次勞動,更不是兩種勞動。勞動的這種二重性是商品具有價值和使用價值二因素的決定條件。

理解抽象勞動和理解價值緊密相關,重要的是把握信它們體現的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勞動二重性學說是理解政治經濟學的樞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