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經濟發展與和諧社會

才智咖 人氣:4.6K
談經濟發展與和諧社會
摘要:在構建和諧社會的程序中,經濟發展是構建和諧社會的根本前提,經濟發展離不開和諧社會,而和諧社會對經濟的發展起著促進作用,它們是相互促進、相互作用的,通過科學解決前進中的問題,形成良性互動,促進和諧社會的構建。

關鍵詞:經濟發展;和諧社會;構建
  
  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程序中,如何看待經濟發展與構建和諧社會的關係是一個重要問題。和諧社會作為多方面、多層次與廣範圍的系統工程,無疑需要政治、經濟、社會與文化等多方面的協調、和諧與深入發展。要保持經濟社會協調健康發展,必須以經濟建設和構建和諧社會為基點,妥善協調好經濟社會結構變動過程中的各種利益關係,充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正確處理各方面的社會矛盾,為經濟社會發展創造一個長期穩定和諧的環境。經濟發展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前提條件,而構建和諧社會必須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二者是具有內在聯絡的統一整體。
  
  一、經濟發展與和諧社會的關係
  
  在構建和諧社會中只有經濟發展了,才能為構建和諧社會提供雄厚的物質基礎,更好的推進和諧社會的建設。同時,和諧的社會為經濟發展提供良好的社會環境,進而推動經濟建設更快更好地發展。
  1.經濟發展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前提
  物質財富的生產是人類社會賴以存在和發展的基礎。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表明,物質財富匱乏所造成的貧困,是造成社會發展不和諧的根本原因。由於社會生產的剩餘產品數量極少,根本滿足不了社會所有成員的需求,那些擁有經濟特權和政治特權的剝削者就要侵吞被剝削者的生活必需品,相互爭奪剩餘產品。而被剝削階級為了維持基本的生存條件,就要與剩餘產品的佔有者展開殊死的鬥爭,於是社會處在嚴重的對抗和衝突之中。只有在經濟高度發展的`基礎上,才能提出構建和諧社會的要求。構建和諧社會的提出,不是憑空想象,也不是刻意求新,而是有著堅實的經濟社會的基礎。新中國成立60年來,我國經濟取得了長足的發展,綜合國力大大增強,為構建和諧社會提供了強大的物質經濟基礎。經過60年的建設與發展,我國告別了短缺經濟,基本解決了世界近1/5人口的溫飽問題和人民生活水平總體上達到小康。
  要真正實現和諧,必須進一步推動生產力的快速發展,生產決定分配與消費,發展是硬道理,這是馬克思主義的最基本原理。只有進一步發展,增大生產力總量,才能給解決矛盾留下更大的迴旋餘地,也才能為構建和諧社會,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
  2.社會和諧促進經濟健康快速發展
  我國處在並將長期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是我國的最基本的國情,也是我國最大的實際。中國的一切事情都要從這個實際出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當然也必須從這個實際出發。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這個主要矛盾貫穿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整個過程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這個矛盾的主要方面又是落後的社會生產,因為不改變社會生產的落後狀況,我們就不可能持續不斷地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就不可能為解決社會發展中面臨的各種不協調、不和諧問題提供必要的物質基礎和手段。這就決定了我們構建和諧社會也必須把經濟建設作為全黨全國工作的中心。
  如果社會不和諧,人們就會感到不公平,就會產生不滿情緒,社會就不會安定。就會像中國歷史上不斷上演的通過暴力對抗的形式來實現對存量的重新劃分,從而對社會經濟的發展造成巨大的破壞。顯然,和諧社會是一個秩序良好的社會,社會的秩序才可能穩定。也只有在社會穩定的基礎上,社會的經濟、政治、文化才可能得到發展。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當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快速發展的數字指標掩蓋了一些不容小視的問題,這些問題正影響著社會發展及和諧社會的建立。如區域性地區形成的以GDP為中心單方面追求經濟增長,為追求短期經濟利益而導致大量資源被掠奪及生態環境的破壞。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和重要目標之一就是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只有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才能實現經濟全面、持續、健康發展。人與社會是相輔相成的,和諧社會是人與社會協調發展的社會。人是社會關係的總和,是社會建設的主體,社會的有序、穩定與和諧為人的生活勞動與發展提供有利環境。
TAGS:和諧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