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和諧社會與經濟發展

才智咖 人氣:6.39K
談談和諧社會與經濟發展
摘 要:隨著我國和諧發展思想的提出,必須對和諧社會和經濟發展的關係有一個全新的認識。和諧社會構建與經濟發展是相互促進、相互作用的,一方面經濟發展離不開和諧社會,另一方面它又為和諧社會的構建提供物質支援。正確認識影響和諧社會構建的經濟因素,尋求化解矛盾的正確途徑和有效方法,形成各種因素的良性互動,促進和諧社會的構建。
關鍵詞:和諧社會;經濟發展;構建
和諧社會作為多方面、多層次與廣範圍的系統工程,無疑需要政治、經濟、社會與文化等多方面的協調、和諧與深入發展。要保持經濟社會協調健康發展,必須以經濟建設和構建和諧社會為基點,妥善協調好經濟社會結構變動過程中的各種利益關係,充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正確處理各方面的社會矛盾,為經濟社會發展創造一個長期穩定和諧的環境。構建和諧社會是經濟發展的前提條件,而經濟發展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礎和保證,二者是具有內在聯絡的統一整體。
一、和諧社會與經濟發展的關係
在構建和諧社會中只有經濟發展了,才能為構建和諧社會提供雄厚的物質基礎,更好的推進和諧社會的建設。同時,和諧的社會是經濟健康發展的前提條件,它為經濟發展提供良好的社會環境,進而推動經濟建設更快更好地發展。
(一)經濟發展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礎
經濟是基礎,構建和諧社會,根本的還是要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只有在經濟高度發展的基礎上,才能提出構建和諧社會的要求。構建和諧社會的提出,不是憑空想象,也不是刻意求新,而是有著堅實的`經濟社會的基礎。新中國成立50多年來,我國經濟取得了長足的發展,綜合國力大大增強,為構建和諧社會提供了強大的物質經濟基礎。2006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接近21萬億元人民幣,比1952年增長了331倍,是同期世界年均增長速度的兩倍以上。經過50年的建設與發展,我國告別了短缺經濟,基本解決了世界近1/5人口的溫飽問題和人民生活水平總體上達到小康。
如果沒有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在建設和發展上取得的成果,沒有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的快速發展,就不可能提出構建和諧社會的命題。構建和諧社會既是經濟發展的內在要求,也具有廣泛的社會基礎。從經濟發展來看,隨著經濟總量增加,由短缺經濟轉向相對過剩經濟,經濟發展從最大限度地增加供給,轉向更大程度地滿足需求,著力於實現各盡所能、各得其所的和諧發展。從社會基礎來看,由於個人財富的增加和私人財產的形成,並且受到法律制度的有效保護,以財產為基礎的社會訴求更傾向於經濟穩定與社會和諧。要真正實現和諧,必須進一步推動生產力的快速發展,生產決定分配與消費,發展是硬道理,這是馬克思主義的最基本原理。只有進一步發展,增大生產力總量,才能給解決矛盾留下更大的迴旋餘地,也才能為構建和諧社會,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
(二)社會和諧是經濟健康發展的前提
如果社會不和諧,人們就會感到不公平,就會產生不滿情緒,社會就不會安定。就會像中國歷史上不斷上演的通過暴力對抗的形式來實現對存量的重新劃分,從而對社會經濟的發展造成巨大的破壞。顯然,和諧社會是一個秩序良好的社會,社會的秩序才可能穩定。也只有在社會穩定的基礎上,社會的經濟、政治、文化才可能得到發展。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至2003年我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突破1000美元,正在向人均3000美元的新目標邁進。當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快速發展的數字指標掩蓋了一些不容小視的問題,這些問題正影響著社會發展及和諧社會的建立。如:區域性地區形成的以GDP為中心單方面追求經濟增長,為追求短期經濟利益而導致大量資源被掠奪及生態環境的破壞。在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在世界經濟舞臺上發揮作用越來越突出的情況下,必須實事求是的承認,經濟增長和質量的不和諧已成為我國經濟進一步發展的最大障礙。人與自然的不和諧表現在資源消耗與浪費嚴重,在我國單位產出的能耗和資源消耗水平明顯高於國際先進水平,火電供電耗高22.5%,大中型鋼鐵企業噸鋼可比能耗高21%,水泥綜合能耗高45%,乙烯綜合能耗高31%。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和重要目標之一就是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人類改造自然,處理人與自然的關係時,要科學的、有遠見的開發利用自然,而不是盲目的、鼠目寸光的將自然視為可以任人宰割的物件。只有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才能實現經濟全面、持續、健康發展。人與社會是相輔相成的,和諧社會是人與社會協調發展的社會。人是社會關係的總和,是社會建設的主體,社會的有序、穩定與和諧為人的生活勞動與發展提供有利環境。若在經濟發展過程中,人們違背社會規律,按主觀意識辦事,必然會受到懲罰。
TAGS:和諧社會